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祖国医学认为肝胆、脾胃同居人体中焦,在五脏六腑之中关系密切。早在《素问.玉机真脏论》就“比类取象”以肝木脾土及五行生克规律对其关系加以形象的说明:“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金匮要略》进一步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于脾,当先  相似文献   

2.
易经书名叫做《周易》,相传其内容为殷商时的哲学思想。历经后世诸家的整理充实,形成此书。《周易》体现了我国古代朴素的辨证法思想,被尊为五经之一。读了易经,回味《灵枢、素问》、《伤寒、金匮》以及历代名医著作,实为医易同源。故张景岳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对易则认为“学到知羞,方克渐悟”。“才知道世界上是以阴阳二气造化万物,以及人的生命的理论,也是以阴阳二气而长养百骸”。“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测阴阳消长之机。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故曰天人一理者,即此阴阳也:医易同源者,同此变化也,岂非医易相通,理无二致,可以医而不知易  相似文献   

3.
甘温扶阳法来源于《内经》,主要适用于阳虚之证。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至真要大论》中曰:“劳者温之”。根据“阳之动始于温”、“甘与辛合而生阳”的理论,本法常用药物的药性多温,气味或甘或辛。如党参、黄芪、山药、大枣、甘草、桂枝、生姜、杜仲、狗脊、续断、附子、肉桂等。  相似文献   

4.
逍遥散是疏肝解郁,和解类中成药之代表,方出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从最早记载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逍遥”,亦作“消摇”,优游自得的样子。《庄子》有诗“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逍遥散有疏肝解郁,养血健脾的功效,取“逍遥”为名,意思是吃了药,肝气活泼畅通,心情也随之开朗起来,烦恼抛诸脑后,好似神仙一般逍遥快活。  相似文献   

5.
甘温除热法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法源于《内经》,而为李东垣继承发扬,并且具体运用于临床。如《素问·至真要大论》就有:“火位之主,其泻以甘”“少阴之客……以甘泻之”的记载。李东垣在《兰室秘藏》黄芪汤下自注云:“甘能泻火,内经云热淫于内以甘泻之”;在《脾胃论》中又说:“经曰:劳者温之,又云温能除大热”等,都说明了东垣在内经理论的启发下,把甘温除热法创造性的应用于临床实践,起了重要的承先启后作用。金元以降,对于甘温除热法的运用虽然不断发展,但是对于甘温除热的机理历代医  相似文献   

6.
甘草与海藻二药,《本经》分列上、中之品,《本草经集注》提出二药“相反”。历代本草多以此为据,将二药列为配伍禁忌之例,许多教科书亦认为二药“相反”。何以“相反”?从古至今均未提供充足科学依据,也未发现甘草反海藻有关报道。笔者认为甘草不反海藻,兹阐述如下,以就正于同道。 1 从古代医籍记载看甘草不反海藻 《本草纲目》虽亦载甘草反海藻,但李时珍对此却有自己的见解:“按东坦李氏,治瘰疬,散肿溃坚汤,海藻、甘草两用之。盖以坚积之病,非平和之药所能取捷,必令反夺以成功也。”王肯堂《证治准绳》中的昆布散也以海藻、甘草同用,以增软坚散结之功。陈实功《外科正宗》中的海藻玉壶汤,通气散结  相似文献   

7.
王璐  吴寅 《蚌埠医药》1992,10(2):26-27
“六昧地黄汤”源于宋·钱乙《小儿药症直诀》,主治小儿“五迟”,后世医家推崇为滋补肝肾之阴的代表方.笔用于治疗内科杂病,颇获疗效。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肝脏为例,阐述“脏腑辨证”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脏腑辨证”学说的形成,是千百年来无业医家智慧的结晶。其理论源于《内经》,汇列于《中藏经》,其基形成于唐宋,而系统开成于金元,发展完善于明清。  相似文献   

9.
气血辨证是《伤寒论》的辨证核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伤寒论》辨证论治的典范,以六经为物质,以八纲为变化,六经是辨证之体,八纲乃是辨证之用,体用结合,有机联系,互相为用。必须指出的是,“八纲辨证”的思想,源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密切结合,紧紧相连而不能相离,“气血辨证”则是贯穿于《伤寒论》“六经辨证”和“八纲辨证”的辨证核心。在研究《伤寒论》中,如果只谈“六经辨证”,或只谈“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而丢掉“气血辨证”这一核心内容,那就使仲景辨证论治的完善体系支离破碎,相割裂开来,所以,在《伤寒论》的辨证体系中,唯有用“气《伤寒论》中辨证论治的所有内容,纲举目张,洞若观火。  相似文献   

10.
试论厥证     
厥证是中医急证之一。张景岳说:“厥证之起于足者,厥发之始也。甚至猝倒暴厥,忽不知人。轻则渐醒,重则即死,最为急候”。因此,研究中医急证,无凝厥证是重要课题之一。笔者不揣浅陋,试作如下探讨,以就正于同道。厥有四义“厥”在中医典籍中,含义有四:1、指寒邪:《至真要大论》:“太阳之复,厥气上行”,又《调经论》云:“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故中寒”。2、指手足逆冷:《伤寒论》云:“厥者,手足逆冷也”,故《类证活人书》  相似文献   

11.
徐文华 《安徽医药》2024,28(2):403-406
《温病条辨》“复脉法”源于《伤寒论》“复脉汤”,有滋阴助阳,益气养血之功效,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中医临床治疗。与《伤寒论》“复脉汤”不同在于,“复脉法”立足于阴阳、脏腑,提出以血脉理论为基础的复脉脏腑法和复脉阴阳法,其中复脉阴阳法可养气助阳、滋阴补血,复脉脏腑法可温补心阳、滋补肝肾。该文主要探析《温病条辨》“复脉法”起源及其方药的应用情况,为《温病条辨》临证应用“复脉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读者在线     
《中国药店》2008,(6):12-12
《主推:从“品种”到“方案”》,2008中国连锁药店排行榜,《高低价策略提升销售》,《客服之未来:“非赢利”核心》,《普药:医改“助跑”》,《以零售商为主导的品类管理方法和流程》  相似文献   

13.
《针灸甲乙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针灸专书 ,历来为医家所崇。笔者在其理论指导下 ,取涌泉穴行烧山火法用于临床 ,收效迅速 ,现将学习和应用体会介绍如下。1 理论依据《针灸甲乙经》中曰 :“肾出涌泉 ,涌泉者 ,木也 ,一名地冲 ,在足心陷者中 ,屈足卷指 ,宛宛中 ,足少阴之所出也 ,为井。刺入三分 ,留三呼 ,灸三壮”。腰痛大便难 ,涌泉主之”。“少腹中满 ,小便不利 ,涌泉主之”。“风入腹中 ,挟脐急 ,……足不践地 ,涌泉主之”。2 取穴与操作取涌泉穴常规消毒 ,以 30号 1 .5寸毫针刺入 0 .8~ 1寸 ,按烧山火手法“三部九候”针尽其数 ,以有…  相似文献   

14.
药食同源——枸杞子与山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寓医于食”之说,它是指:有些中草药既是药物,又可作为食物的原料,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具有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的功效。随着对中药学研究不断的深入,药食同源——药膳学也在逐步地发展和完善。药膳是祖国医药学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中国传统的医药知识与烹饪经验相结合的产物。食疗理论出自于医学专著《黄帝内经》:“药以去之,食以随之”,“谷肉果菜,食养尽之”。在《后汉书·烈女传》中最早出现药膳一词“母亲调药膳思情笃密”。成书于东汉末年的…  相似文献   

15.
瘀血乃病变之产物,有形之实邪。其学说渊源于《内经》,始详于张仲景《金匮》、《伤寒论》:“血痹“、“干血”、“瘀血”、“蓄血证”、“症瘕”、“症病”、“经水不利”、产后腹痛”等条文中,对瘀血脉证并治论述精当,理法方药初具规模。后贤多宗之以阐发和应用,龙  相似文献   

16.
太极图是中国古老的哲学典籍——《易经》用以阐释宇宙万物“阴”与“阳”对立统一规律的一种图像,太极即为天地本源,这一哲学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中国画作为这一文化内涵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也在传递着“阴阳之道”的哲学思想。如果说,探讨阴阳二气凝成的气韵、节奏与生命精神,是对周易美学本体论的研究;那么,对于周易美学观照法的探索,就是属于主体方面的审美研究了。古人从自然中提取升华创建了阴阳观,并将其运用到各个领域,尤其在中国画中很讲究对其的运用。可以这样说,衡量一副中国画作品的成败与否,画家对于将阴阳之道运用于“画里行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可以看出,阴阳之道这一哲学思想在中国画领域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杨力 《家庭医药》2013,(9):80-81
"顺乎天而应乎人",推崇天人合一的养生智慧;强调"一阴一阳之谓道",指出阴阳平衡,健康一生……这些都是《易经》告诉我们的养生之道。 阴阳调和百病不扰 《易经》的"易"字本身就是一个"日"字和一个"月"字所组成的。上边是"日",就是太阳;下边是"月",就是月亮。《易经》告诉我们大自然阴阳消长的秘密,这可以引入到我们的养生方法中。合理顺应大自然的阴阳消长,为我们人体所用,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多年生常绿植物枇杷树,在很古老的年代就土生土长于华夏大地,至迟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就已经有人工种植的了。《周礼,地官.场人》记载:“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菰珍异之物。以时敛而藏之。”所谓场人。是指周代掌管园圃之官员。“珍异之物”是指“蒲桃、枇杷之属。”可见,早在周代时,枇杷已被列为珍贵的果树而种植于国家园圃之中。  相似文献   

19.
择宜而居     
佚名 《家庭医药》2014,(9):59-59
看《山海经》,可以看出那时的人已经有了“江山之南楼为先”的择居习俗。这种习俗观念,是与《内经》“法于阴阳”的养生原则一致的。《山海经》反映了早期人们的朴素阴阳观。书中每以阴阳说明环境方位。如“阳华之山,其阳多金玉,其阴多青雄黄”;“北嚣之山……其阳多碧,其阴多玉”。  相似文献   

20.
维生素B12原料药及注射液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片剂收载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第十一册》有规格25μg及50μg,鉴别(2)项下规定:“取含量测定项下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ⅣA)测定,在361nm与550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含量测定规定:“避光操作。取本品100片,除去糖衣,精密称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