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细菌性阴道病对孕产妇妊娠结局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卢丹  孙燕  朱网娣 《临床医药实践》2003,12(12):900-902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对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感染和新生儿感染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产前检查的孕 2 8周以上孕妇 2 60例进行细菌性阴道病筛查 ,排除滴虫、淋菌、霉菌感染者以及子宫、宫颈异常。所有病例均获孕期随访。分析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与妊娠及分娩并发症以及围产期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2 60例孕妇中 ,检出合并细菌性阴道病 3 7例 ,检出率 14 .2 3 %。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孕妇 ,其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感染和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 13 .51%、16.2 2 %、10 .81%、5.41% ,均明显高于非细菌性阴道病合并者 (P<0 .0 5)。结论 :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增加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感染和新生儿感染的机会 ,加强产前细菌性阴道病筛查、早期诊断与适当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妊娠中晚期细菌性阴道病(BV)的发病情况并观察分析妊娠中晚期细菌性阴道病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360例28~38周孕妇进行BV检测,检出BV阳性62例,将其中40例BV阳性孕妇列为治疗组采用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剩下22例BV阳性孕妇不做干预列为观察组,而BY阴性的298例孕妇列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妊娠中晚期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率为17.2%,治疗组治疗有效率高达92.5%,且观察组患者的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及新生儿感染率较其他两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妊娠中晚期细菌性阴道病会提高患者的早产、产褥感染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几率,而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可以有效改善BV阳性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成莲芳  郭莉  马俊英 《河北医药》2011,33(23):3575-3576
目的探讨围产期细菌性阴道病的治疗对妊娠女性孕产期胎膜早破、早产、孕产妇感染、围产儿并发症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产前检查和分娩的的孕产妇进行细菌性阴道病的筛查。随机抽取细菌性阴道病阳性患者60例为试验组,给予替硝唑栓阴道给药治疗;抽取阳性患者60例为对照组,该组患者主观上认为自身无不适症状,孕期不应随意用药,不愿意接受治疗。对比研究细菌性阴道病治疗效果对孕产妇及围产儿影响。结果2组在胎膜早破、早产、宫内感染和产褥感染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新生儿感染、窒息、极低体重儿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产期细菌性阴道病的有效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早产、胎膜早破及产褥感染等不良围生结局的发生率。从而减少孕产妇围生期并发症和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BV)对早产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行产前检查的正常孕妇821例为对照组,早产孕妇189例为观察组,对阴道分泌物进行BV检测,并随访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BV发生率分别为27.5%,明显高于对照组(8.89%),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为42.9%,与对照组(20.6%)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合并BV与早产、胎膜早破、宫腔感染、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明显相关,有必要对妊娠妇女进行BV筛查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本院产科门诊经妇检及BY检测确诊的妊娠24~28周的90例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5例患者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对照组不予任何治疗,观察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的妊娠结局。结果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总有效率91.11%。治疗组的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未治疗组。结论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可明显增加胎膜早破、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乳酸菌阴道胶囊是治疗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的安全有效药物,无副反应,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研究晚期妊娠胎膜早破(PROM)阴道分泌物培养结果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住院的晚期妊娠胎膜早破孕妇404例,均经阴道分泌物检测培养,其中142例阴道分泌物未见异常(A组),128例培养出霉菌(B组),134例培养出致病细菌(C组)。分析比较3组孕妇阴道培养结果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包括剖宫产、绒毛膜羊膜炎、产后出血、产褥感染、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疾病、新生儿死亡的比例。B组剖宫产、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疾病的比例较A组升高(P<0.05);C组与A组比较,妊娠各项不良结局均升高,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妊娠结局中产后出血、产褥感染、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比例较B组升高(P<0.05)。胎膜早破合并阴道感染可加重妊娠感染严重程度,增加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严重影响母婴健康,临床应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杨玲 《中国医药指南》2011,9(9):227-228
目的调查门诊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情况,并予分组治疗,了解其临床结局。方法产科门诊产检孕产妇予筛查,发现细菌性阴道病68例,分两组:观察组30例;治疗组38例,予口服甲硝唑200mg,tid,7d,同时取3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结果细菌性阴道病检出率为9.75%,早产、胎膜早破观察组明显高于治疗组及对照组(均P<0.05),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亦显著高于治疗和对照组(P<0.05)。结论细菌性阴道病可引起早产、胎膜早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口服甲硝唑可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期合并细菌性阴道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妊娠期合并细菌性阴道炎孕妇18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该院同期进行产检的生殖道正常的妇女11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乳杆菌活菌胶囊后穹隆处方置,治疗结束后,评定临床疗效,观察2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0%。观察组流产、早产、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鹅口疮及其他疾病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合并细菌性阴道炎对母体和胎儿均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BV)的发病情况,探讨妊娠合并BV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观察乳酸菌活菌胶囊制剂治疗BV的疗效。方法:对不同孕周的756例孕妇进行BV筛查,确定妊娠合并BV的发病率,其中60例BV患者予乳酸菌活菌胶囊制剂治疗,观察比较无BV合并者与BV合并者未治组的妊娠结局、BV合并者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的妊娠结局。结果:妊娠期BV检出率17.2%(130/756)。BV合并者未治组的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感染、产褥感染、宫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8.57%、15.71%、8.57%、10.00%、5.71%,均明显高于无BV合并者(其发生率分别为4.00%、5.20%、1.20%、2.70%、3.20%)。BV合并者治疗组的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感染、产褥感染发生率分别为6.67%、6.67%、3.33%、5.00%、3.33%,均明显低于未治组。乳酸菌活菌胶囊制剂治疗BV的总有效率86.67%。结论:妊娠期BV有较高的发病率,妊娠期BV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乳酸菌活菌胶囊制剂是治疗BV的安全有效药物,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阴道微生态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12月妇产科收治的妊娠期合并细菌性阴道病患者20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干预组患者采用口服克林霉素方法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未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临床干预后效果及妊娠结局等进行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白带增多、白带腥臭味、阴道pH≥4.5、线索细胞、氨试验等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剖宫产、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窒息等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胎膜早破患者共计22例,剖宫产18例,早产10例,新生儿窒息4例。结论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应进行及时干预,避免不良妊娠结局胎膜早破的发生,从而减少母体感染和新生儿并发症,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延长孕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孕妇生殖道感染对胎膜早破早产及母婴结局影响的情况。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胎膜早破早产孕妇65例根据生殖道感染情况分为观察组35例(宫颈分泌物培养有细菌生长)和对照组30例(无生殖道感染),对两组的分娩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母体病率(分娩1周内体温达到或超过37.5℃)、胎盘病理阳性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分娩方式、产妇的产褥感染率及产后出血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生殖道感染患者经抗感染、促肺成熟等期待疗法,可显著改变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期下生殖道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行产检时诊断感染了霉菌性阴道炎(VVC)、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BV)或支原体感染的孕产妇340例为实验组,排除其他妊娠的合并症及并发症,选择同期未发现下生殖道感染的孕产妇360例做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孕产妇的妊娠并发症及结局。结果两组孕产的胎膜早破、早产、低体质量儿、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的例数与比率进行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感染会影响妊娠结局,做好必要的预防措施,对出现症状的孕妇应给予及时的治疗,防止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的病因、诊断、预防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348例胎膜早破的孕妇作为观察组,另外随机抽取本院同期无胎膜早破的健康孕妇3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为59.20%、新生儿窒息率为6.61%、新生儿肺炎率为2.01%,产后出血率(4.02%)、产褥感染率(3.4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破膜孕周越小,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越高。结论:胎膜早破对孕妇及胎儿均有不良影响,应重视对胎膜早破的预防和处理,保障母婴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生殖道感染与非足月胎膜早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138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住院的正常孕妇20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宫颈管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检查,阴道分泌物进行细菌性阴道病(BV)、念珠菌、滴虫检测,比较两组各病原菌检出率。结果观察组UU、CT、BV检出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念珠菌、滴虫检出率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足月胎膜早破与生殖道感染密切相关,有必要对妊娠早、中期孕妇进行筛查,针对病因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以降低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未足月胎膜早破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妊娠结局。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289例根据孕周不同分为A组196例(28周≤孕周<35周)、B组93例(35周≤孕周<37周),A组又根据孕妇保胎意愿分为保胎组140例及非保胎组56例,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新生儿窒息率及病死率:保胎组明显低于非保胎组(P<0.05),孕妇宫内感染发生率、产褥感染发生率:A组与B组间,保胎组与非保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孕产妇在分娩方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的孕龄对官内胎儿有着相应的影响;对未足月胎膜早破采取针对性的处理,可改善母胎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6.
夏庆华 《中国当代医药》2014,(4):162-163,168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阴道菌群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10例阴道菌群失调患者(试验组)及同期经实验室检查正常的100例妊娠晚期孕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在阴道感染常见致病菌中,以假丝酵母菌感染最为多见;观察组出现胎膜早破及产褥感染者分别占35.45%和28.18%,对照组出现胎膜早破及产褥感染者分别占10.00%和3.00%,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新生儿感染者占2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0%(P〈0.05)。结论妊娠晚期阴道菌群感染常以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且对妊娠结局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易出现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及新生儿感染等,严重影响了母体及胎儿的存活质量,值得在早期进行诊断及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B族溶血链球菌感染对胎膜早破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胎膜早破孕妇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正常妊娠的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取阴道和肛拭子应用实时定量PCR进行B族溶血链球菌检测,对比两组妊娠结局,并对观察组中链球菌阳性及阴性孕妇的IL-6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链球菌阳性率为15.0%(12/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6/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链球菌检验阳性孕妇羊水中IL-6含量为(175.9±77.9)ng/L,显著高于检验阴性孕妇的(121.3±58.9)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链球菌检验阳性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66.7%(8/12),显著高于链球菌检验阴性孕妇的26.5%(1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族溶血链球菌感染是导致胎膜早破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影响妊娠结局,应及时检查并加以控制,以降低母婴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在产后产褥感染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产褥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8月孕妇3800例,其中采用阴道分娩方式1710例(A组),采用剖宫产方式分娩2090例(B组)。监测两组产前1d及产后7d内白细胞计数(WBC计数)、C反应蛋白以及48h体温变化。对两组不同分娩方式产后产褥感染率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产褥感染病例及无感染病例产后1、3、5、7d内的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加以监测。结果采用阴道分娩方式以及剖宫产方式分娩产后WBC计数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水平显著高于产前水平阴道方式分娩产后产褥感染率为1.42%(24例),而剖宫产方式分娩产后产褥感染率高达6.96%(136例),剖宫产方式分娩产后产褥感染率高于阴道方式分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与无产褥感染病例比较,产褥感染病例在产后1dC反应蛋白水平开始迅速升高,第3天达到高峰,5~7d后开始降低,但都高于正常水平。结论剖宫产分娩可增加孕妇产后产褥感染率,在产褥感染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迅速升高,对孕妇产后产褥感染的早期发现及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