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是肝脏产生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来源,其大量增殖和凋亡相对不足在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的发生中起桉心作用,抑制其增殖和诱导其凋亡是逆转肝纤雏化的重要对策。肝星状细胞的凋亡受到凋亡和抗凋亡基因、细胞因子等的调控。现将Fas/Fasl系统、Bcl-2、Bax、p^53、Caspase家族及p^53与肝星状细胞凋亡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肝星状细胞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肝纤维化 (liverfibrosis)是指肝脏慢性炎症或损伤导致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 ,是所有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 ,其共同特点是以胶原蛋白为主的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matrix ,ECM )各成分合成增多 ,降解相对不足 ,过多沉积在肝内引起肝纤维化 ,若进一步发展引起肝小叶改建、假小叶和结节形成 ,则进入肝硬化。Safadi等[1 ] 研究表明肝纤维化在去除损伤因素后尚有逆转的可能 ,大大地激发了人们对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目前 ,学者们普遍认为肝星状细胞 (hepaticstellatecell,HSC)是肝脏合成ECM的主要细胞[2 ] 。因此 ,肝星状细…  相似文献   

3.
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本文参考Friedman等的不连续密度离心法并作改良,建立了一种经济、简便、可靠的分离大鼠肝星状细胞(HSC)的方法。方法:用链霉蛋白酶和胶原酶灌流大鼠肝脏,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离HSC,并进行体外培养,结果:分离培养的HSC经台盼蓝拒染实验活细胞大于98%,细胞得率为3.95×10个/肝脏。结论:该方法简便、实用、稳定、可靠,而且本方法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HSC与肝纤维化的关系,尤其是细胞水平及分子生物学水平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肝星状细胞(HSC)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和肝内最主要的胶原合成细胞,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SC激活主要分为始动阶段和持续阶段。始动阶段即激活早期,包括基因表达及表型的早期变化,使HSC具有对细胞因子和其他局部刺激的反应性,主要和炎症细胞、损伤肝细胞或胆管细胞的旁分泌刺激以及细胞外基质组分的早期变化激活了HSC信号转导途径和启动转录因素有关。持续阶段即通过旁分泌、自分泌刺激及细胞外基质重建,进一步放大HSC的表型变化(如增殖、收缩、纤维形成、基质降解、趋化、白细胞化学吸引、维生素A缺乏和细胞因子释放).维持其激活状态。  相似文献   

5.
郭芳  陈罡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197-199
自然杀伤T细胞(NKT cells)是一类新型的淋巴细胞,既表达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如αβTCR),同时又有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killer,NK)的功能特点,包括活化后产生大量的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及具有杀伤特异性靶细胞的能力。本文就NKT细胞相关理论及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和进展做一简单介绍,为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肝星状细胞凋亡信号途径及其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各种致病因素所致慢性肝损伤均可引起肝纤维化,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促进其凋亡被认为是肝纤维化逆转的始动因素。HSC的凋亡机制十分复杂,调控活化HSC凋亡的信号转导途径研究甚少。目前已知的HSC凋亡信号途径主要包括线粒体途径、死亡受体途径和非死亡受体途径。基于这些信号转导途径,研究出选择性诱导HSC凋亡的药物将成为抗肝纤维化治疗的重要手段。该文将对HSC凋亡信号转导通路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目前已知的具有促HSC凋亡作用的药物进行总结分类。  相似文献   

7.
酒精性肝纤维化中肝星状细胞活化的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星状细胞(HSC)活化是各种病因所致肝纤维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酒精性肝病的发展过程中,乙醇和代谢产物乙醛可改变机体氧化还原状态,活化枯否细胞,释放大量细胞因子,诱导HSC活化、增殖和胶原合成,形成肝纤维化。本文将对酒精性肝纤维化中HSC活化的机制和相关靶点加以综述,为开发抗肝纤维化药物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苦参素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苦参素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采用袁桃霞^[1]等的肝星状细胞的分离方法和免疫酶染色法。结果:苦参素能明显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结论:苦参素可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而起到抗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9.
以肝星状细胞为靶标的抗肝纤维化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任何病因导致的慢性肝损伤,均可发展为肝纤维化。损伤肝脏的纤维化形成过程中,活化肝星状细胞(HSC)是主要细胞类型,并有重要细胞因子参与。目前治疗都以阻止活化HSC在损伤部位聚集和细胞外基质沉积为目标。该文就以HSC为靶标的抗肝纤维化最新治疗方案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内毒素刺激的Kupffer细胞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内毒素 (LPS)及其刺激的Kupffer细胞对大鼠肝星状细胞 (HSC)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链酶蛋白酶和胶原酶原位灌流 ,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大鼠肝脏HSC和Kupffer细胞 ,制备LPS刺激的Kupffer细胞培养上清液 (KCCM ) ,并以MTT法观察LPS及KCCM对HSC增殖的效应。结果 无LPS刺激和浓度为 1μg/ml的LPS刺激所得的KCCM对HSC有显著增殖作用 (P <0 0 1) ,且两组之间有差异 (P <0 0 5 ) ;浓度为 10 μg/ml的LPS刺激所得的KCCM对HSC无影响 (P >0 0 5 ) ;加入兔抗人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可抑制低浓度LPS刺激的KCCM对HSC的增殖作用 (P <0 0 1) ;LPS浓度为 1μg/ml和 10 μg/ml对HSC直接作用均无增殖效应 (P >0 0 5 )。 结论 内毒素刺激的KCCM可促进HSC增殖 ,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1.
张建荣  刘志刚  李丽华 《河北医药》2012,34(12):1841-1842
近年来关于苦参素的实验研究很多,大多是在抗病毒方面[1,2].大量临床实践证实,苦参素可以阻止甚至逆转肝脏纤维化,但其作用机制及调节途径尚不明确.肝纤维化以肝脏细胞外基质(ECM)大量增生沉积为特征,是各种慢性肝病所共有的病理特点,肝星状细胞(HSC)是胶原合成和降解的关键细胞,苦参素可能是通过抑制HSC总胶原及Ⅰ型胶原的合成,从而产生抗肝脏纤维化作用的.  相似文献   

12.
肝纤维化时肝星状细胞激活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慧卿  史晓宇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2):1807-1808
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LF)是指肝细胞发生坏死及炎症刺激时,肝脏中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ECM)增生与降解失去平衡,导致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沉积的病理过程。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及其转归的研究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重点,目前肝星状细胞已成为研究LF发生机制中最受重视的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TGP)通过影响肝星状细胞(HSC)的功能发挥治疗四氯化碳(CCl_4)致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建立CCl_4诱导化学性肝纤维化模型,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氯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放免法检测血清及体外HSC培养上清中透明质酸(HA)和Ⅲ型前胶原(PCⅢ)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HSC凋亡率。苏木素-伊红染色处理肝脏组织切片,光镜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在CCl_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TGP给药(40,80,160mg·kg~(-1),ig)均明显降低血清ALT,AST,ALP,HA和PCⅢ水平;升高白蛋白水平及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TGP(60,120和240mg·L~(-1))能明显降低HSC体外分泌的HA和PCⅢ水平,促进HSC凋亡,明显改善肝脏病理组织状况。结论:TGP对CCl_4致大鼠肝纤维化具有治疗作用,该作用与其降低HSC分泌HA和PCⅢ、促进HSC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表皮生长因子(EGF)对肝星状细胞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培养的肝星状细胞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EGF(终浓度20ng/ml、100ng/ml、500ng/ml),于8h、24h、48h、72h四个时间点分别收集细胞,提取肝星状细胞总RNA;用逆转录定量PCR方法测定c-fos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EGF三组HSC-T6细胞c-fos基因表达水平在8h、24h、48h、72h四个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随剂量加大,HSC-T6细胞c-fos基因表达水平逐渐升高,三组间也有显著差异.结论 表皮生长因子对肝星状细胞c-fos基因表达有明显的上调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益肝康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及药效学配伍意义.方法 水蒸醇提法制备益肝康及其拆方-丹参小复方(丹参、黄芪、归尾)纯化浸膏.温育体外培养的肝星状细胞(HSC),3H-胸腺嘧啶核苷酸(3H-TdR)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3H-脯氨酸(3H-Pm)掺入法检测HSC胶原合成.结果 益肝康及丹参小复方对HSC的3H-TdR掺入、α-SMA表达及3H-Pro掺入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对3H-TdR掺入抑制作用全方与拆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α-SMA表达及3H-Pro掺入的抑制作用全方优于拆方.结论 益肝康及丹参小复方可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及胶原合成,全方作用优于拆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糖基转移酶ppGalNAc-T2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3激活的影响.方法 在大鼠肝星状细胞中转染ppGalNac-T2的siRNA表达质粒,用RT-PCR检测相关基因mRNA表达,Western blot以及免疫荧光方法检测Smad3基因蛋白表达.结果 相对于正常细胞,ppGalNAc-T2下调后,肝星状细胞中Smad2、Smad3、Smad4、胶原3αl(Col3α1)、转化生长因子β调节基因4(Tbrg4)、TGFβ、TGFβ2及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GFβr)3的mRNA及Smad3的蛋白表达几乎没有变化(P>0.05),但TGFβrl和TGFβ2都有较大程度的降低(P<0.05).结论 在大鼠肝星状细胞中,ppGalNAc-T2下调对于TGFβ1-Smad3激活途径基因表达基本没有影响,其在肝星状细胞中的具体功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更为全面的肝星状细胞体外氧化应激模型,为检验药物在肝纤维化氧化应激中发挥的具体作用提供有效工具。方法:分别用Fe-NTA/AA及过氧化氢作用于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及人肝星状细胞系LX-2细胞以造成不同类型的氧化应激反应,以超氧化物阴离子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产生的超氧化物水平,并分别用结晶紫染色或MTT检验来检测不同氧化刺激物对两种肝星状细胞体外增殖性的影响。结果:铁过载及过氧化氢都会引起两种细胞产生氧化应激反应,铁过载可加速原代肝星状细胞激活,对已完全活化的LX-2细胞产生明显毒性作用;过氧化氢则对两种细胞都会造成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结论:处于不同激活状态的肝星状细胞对不同氧化刺激物的反应存在差异,因而在检验肝纤维化药物有效性时,应根据不同的病理、生理需求选择恰当的细胞及氧化应激模型。  相似文献   

18.
重组人源肝星状细胞激活相关蛋白体外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表达、纯化了重组人源肝星状细胞激活相关蛋白,研究了其抗氧化的生物活性和对次氮基三乙酸铁造成的大鼠肝星状细胞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重组人源肝星状细胞激活相关蛋白具有抗氧化的生物活性,活性为(80.0±3.0)U/mg;可抑制次氮基三乙酸铁对肝星状细胞造成的氧化应激,具体表现为可以降低丙二醛、羟脯氨酸的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力,并且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重组人源肝星状细胞激活相关蛋白对肝星状细胞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关系,浓度大于或等于10μg/mg,即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鸢尾黄素对肝星状细胞的活化以及细胞外基质合成和降解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通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鸢尾黄素对肝星状细胞的Ⅰ型胶原、α-肌动球蛋白(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抑制剂(TIMP-1)mRNA的表达的影响。结果:鸢尾黄素能显著抑制肝星状细胞中Ⅰ型胶原及活化标志α-SMA mRNA的表达,增强肝星状细胞中MMP-13 mRNA的表达,降低TIMP-1 mRNA的表达。结论:鸢尾黄素既可以有效地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同时又能减少肝星状细胞胞外基质的合成以及增加胞外基质的降解,因而具有潜在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莉  左和宁 《今日药学》2008,18(4):72-74
目的探讨钠氢交换抑制剂阿米洛利(Amiloride)与抗氧化剂川芎嗪联用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增殖及分泌细胞外基质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阿米洛利和川芎嗪处理大鼠肝星状细胞;以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放射免疫法测定透明质酸和层黏连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Ⅰ型胶原水平。结果阿米洛利和川芎嗪均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SC增殖,不同程度抑制Ⅰ型胶原、透明质酸和层黏连蛋白分泌,联用组优于单用组。结论作用于HSC不同靶点的抗纤维化药物联用优于单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