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辖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情况,评估综合干预对减少肥胖发生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8所二类幼儿园2012年和2013年入园的1618名儿童进行体重和身高测量,对所有肥胖儿童采取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和健康教育综合干预1年,对干预前后肥胖的检出率和肥胖程度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入园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检出率为6.86%,、干预1年后,相应的单纯性肥胖检出率为4.76%,儿童肥胖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儿童的肥胖程度有所减轻。结论: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和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措施是预防和控制学龄前儿童肥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肥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钱伯初  史红  吕燕萍 《中国新药杂志》2007,16(15):1159-1162
近年来,在大鼠和小鼠等动物种属成功地建立了食物、谷氨酸钠与精神抑制药诱导的肥胖动物模型,每种动物模型各有优缺点,合理应用动物模型能更好地开展针对肥胖的实验和临床研究。随着抗肥胖药物的深入研究,动物模型有很好发展和应用,现综述食物诱导大鼠肥胖的致肥条件研究、预测肥胖的大鼠"体重增加/高脂饲料"模型、小鼠谷氨酸钠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和大鼠精神抑制药所致药物性肥胖等肥胖动物模型制作方法的若干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饶小胖  徐海燕  王沛  殷玉磊 《医药世界》2010,(11):1560-1561,1564
目的了解青岛市城阳区儿童超重和肥胖患病现状。方法以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青岛市城阳区5450名儿童测查身高、体重,以中国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BMI)分类标准计算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结果青岛市城阳区3~18岁儿童超重、肥胖总检出率分别为12.8%、9.0%,其中男童分别为13.9%、9.9%,女童分别11.6%、8.4%。4~7岁肥胖检出率女童大于男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13岁男童和女童肥胖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18岁肥胖检出率男童大于女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岛市城阳区儿童超重和肥胖日益增多,必须加强对儿童肥胖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贵阳市区少年儿童肥胖性高血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调查贵阳市区少年儿童肥胖和高血压发病率,探讨肥胖与高血压关系及肥胖儿童高血压特点。方法对贵阳市7963名中、小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和规范化血压、身高、体重测量。按我国标准由体重指数(BMI)判定超重、肥胖。参照性别、年龄和身高百分住数,确定有无高血压。结果7963例中小学生肥胖发病率6.72%,高血压发病率5.16%。肥胖儿童高血压发病率显著高于非肥胖儿童(P<O.05)。BMl百分住数高的儿童血压升高的危险显著高于百分位数较低的儿童。肥胖性高血压的特点表现为收缩期高血压。结论肥胖是少年儿童高血压发病的重要相关因素。防治超重、肥胖将有助于少年儿童高血压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肥胖标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差异。方法:将PCOS患者以体质量指数(BMI)≥24kg/m2为肥胖标准分为肥胖A组和非肥胖A组,以腰臀比(WHR)≥0.8为肥胖标准,分为肥胖B组和非肥胖B组,以BMI≥24kg/m2且WHR≥0.8为肥胖标准分为肥胖C组和非肥胖C组,比较不同组别间的血清sICAM-1水平,并分析sICAM-1水平与BMI、WHR的相关性。结果:肥胖A、B、C组血清sICAM-1水平较对应的非肥胖A、B、C组显著升高(P<0.05);肥胖A、B、C3组之间血清sICAM-1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肥胖A组患者血清sICAM-1水平高于非肥胖B组、C组患者(均P<0.05),而非肥胖B、C组血清sICAM-1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ICAM-1水平与BMI、WHR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204和0.360,均P<0.05)。结论:PCOS患者血清sICAM-1水平与肥胖有密切联系,PCOS患者sICAM-1水平随着WHR及BMI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体内血清瘦素的变化。方法:选择伴有肥胖的OSAHS患者26例,为肥胖OSAHS组,不伴肥胖的OSAHS患者21例为非肥胖OSAHS组、单纯肥胖者22例为单纯性肥胖组和健康成人20例为正常对照组,其中,肥胖OSAHS组和单纯肥胖组的体重指数(BMI)均大于25;两组间BMI差异无显著性,均接受多导睡眠仪监测和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瘦素水平。结果:血清瘦素水平肥胖OSAHS组较非肥胖OSAHS组、单纯肥胖组、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血清瘦素水平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BMI,腰围、颈围正相关。结论:OSAHS患者中血清瘦素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和单纯肥胖组增高;OSAHS本身也是血清瘦素水平长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体质量超重,或者肥胖,是当下全世界面临的公共卫生威胁之一。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过度饮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环境导致的过度紧张引起的肥胖与非传染病发病和死亡的增加密切相关[1]。成年人肥胖可导致多种慢性疾病,而儿童时期养成的不良生活习惯为成年肥胖留下了重大隐患,肥胖和儿童肥胖正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肥胖和糖尿病、肥胖和中心性肥胖、中心性肥胖和糖尿病这三者对高血压的交互作用。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9-12月在武威市凉州区纳入35~75岁的常住汉族居民7 622例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相对超危险度比、归因比和交互作用指数及三者的95%CI评价相加交互作用,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乘交互作用。结果共检出高血压3 212例, 粗患病率为42.14%, 标准化患病率为33.81%;高血压与性别、年龄、肥胖、中心性肥胖、吸烟、家庭经济情况、职业、糖尿病的患病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具有小学、初中、高中文化程度是高血压的保护因素, 而肥胖、中心性肥胖、糖尿病、男性、年龄 > 45岁则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三者与高血压之间均不存在相加交互作用;高血压与肥胖和中心性肥胖之间存在着相乘交互作用(P=0.031, 95%CI 0.53~0.97)并且为拮抗作用, 其余两者与高血压之间不存在相乘交互作用。结论肥胖、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存在着负向相乘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璐  李军 《淮海医药》2014,(2):199-2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儿童肥胖率迅猛增长。近60%~85%的儿童肥胖将发展为成人期肥胖,而且儿童肥胖与其成人后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直接相关。儿童肥胖尚无有效治疗措施,其防治重点主要是积极寻找影响因素进行干预。目前,国内关于儿童肥胖的研究对象主要在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研究学龄前儿童肥胖及其危险因素的并不多。学龄前期是发展认知、形成各种习惯和行为的重要阶段,也是建立和培养正确营养意识、良好饮食行为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关键时期,该时期儿童的可塑性最强,因此,学龄前期是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乃至全人群肥胖的关键时期。本文就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肥胖将会成为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活满意度的最大敌人"。因为肥胖能给人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甚至可引起一系列疾病,从而导致生命的结束。但是,人们对引起肥胖的原因、肥胖与膳食营养关系、怎样预防肥胖等许多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肥胖合并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的原因。方法选取肥胖性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肥胖性高血压组,选取非肥胖性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非肥胖性高血压组,另选取正常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行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各组SDNN、SDNNindex、RMSSD、PNN50水平及左室壁厚度,并进行比较。结果肥胖性高血压组及非肥胖性高血压组动态心电图中反映心率总变异程度的SDNN、SDANN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性高血压组SDNN、SDNNindex水平均明显低于非肥胖性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性高血压组和非肥胖性高血压组中反映迷走神经功能的RMSSD、PNN50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肥胖性高血压组RMSSD、PNN50水平明显低于非肥胖性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性高血压组和非肥胖性高血压组左室壁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肥胖性高血压组左室壁厚度大于非肥胖性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可加重高血压患者的交感神经活性,降低迷走神经活性,加重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使左室壁厚度增加,这可能是肥胖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高危因素,体重指数(body BMI值和腰围成为衡量人们健康的重要标志;肥胖的发生机制和防止肥胖的方法和药物成为研究热点。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各种疾病相关基因陆续定位,单核苷酸图谱得以构建,使人们对疾病可以进行准确的基因诊断。本文搜集了国内外近年的肥胖相关基因、黑色素皮质激素第四受体基因、组胺相关基因和瘦素受体基因,分析这些基因突变与肥胖的关联,为肥胖的发病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孕妇肥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对754例单胎活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肥胖组(115例)和非肥胖组(600例)分娩方式、妊娠期并发症及新生儿体质量的差异。结果肥胖组剖宫产率57.39%,明显高于非肥胖组剖宫产率36.77%(P<0.05);肥胖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均高于非肥胖组(P<0.05),两组产后出血无明显差异(P>0.05)。肥胖组巨大儿与非肥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孕妇剖宫产率增加,妊娠期并发症增多,肥胖孕妇应加强围生期保健。  相似文献   

14.
肥胖与肝脏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肥胖是体内脂肪堆积过多的表现。引起肥胖的病因很多 ,临床上无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非酒精、药物等所致的肥胖 ,称单纯性肥胖 ;继发于其他病因者 ,为继发性肥胖。本文重点讨论单纯性肥胖与肝脏病的相互影响。肥胖已在世界流行 ,美国约有 2 0 %的男性和2 5 %的女性肥胖 ;欧洲 3  相似文献   

15.
目的做好肥胖儿童的防治,促进儿童健康。方法将研究对象按家庭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常规接受肥胖儿童健康管理,干预组除常规接受肥胖儿童健康管理外还定期接受相关保健人员的肥胖防治的系统健康教育,比较观察两组家长肥胖防治知识掌握程度与肥胖儿童体质量管理依从性及体质量控制情况的关联性。结果家长对肥胖的认知程度高肥胖儿童接受健康管理的依从性越高、肥胖治愈率越高。结论健康教育能提高在幼儿园肥胖儿童健康管理的依从性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抵抗素、瘦素和肥胖的关系。方法根据MS和肥胖的诊断标准,从健康体检人群中选取肥胖MS 31例,非肥胖MS 26例,健康对照30名,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清抵抗素、瘦素,同时检测身高、体质量、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血尿酸、胰岛素,并计算体质量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肥胖与非肥胖MS组和健康对照组的收缩压、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瘦素、抵抗素、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MS征组与非肥胖MS组的空腹血糖、瘦素和胰岛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抵抗素水平的升高与体质量指数、血尿酸、收缩压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相关,瘦素水平的升高与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相关。结论血清瘦素和抵抗素水平与MS密切相关,高血清瘦素和抵抗素在MS和肥胖的形成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肥胖—人体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勇  王萍 《哈尔滨医药》2000,20(3):81-83
肥胖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肥胖一般是由遗传和环境双重因素决定的。肥胖是一种被忽视的疾病,它与非传染病的发病和死亡的增加密切相关。特别是儿童肥胖危害更大。本文就肥胖的定义、诊断、原因、预防和治疗等予以探讨。1 肥胖的定义、分类、诊断 当摄入能量超过能量的消耗时,过剩能量以身体脂肪  相似文献   

18.
儿童肥胖一直以来备受社会关注,其发病率不断增长已成为全球瞩目的公共卫生问题。尽管经过努力来扭转目前的趋势,但儿童肥胖问题继续升级。根据WHO报告,目前全球儿童超重率接近10%,肥胖率为2%~3%。肥胖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慢性疾病,对儿童身心健康都有严重影响,对他们以后的健康埋下了极大的隐患。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是预防成年期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关键。为使大家全面了解儿童肥胖问题,现对目前影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相关因素、肥胖的危害及防治对策进行综述。希望使儿童肥胖问题得到全社会的关注,使其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促进肥胖儿童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肥胖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志兵 《首都医药》2005,12(20):18-19
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本文概述了肥胖的概念、病因、危害,并对肥胖的预防和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肥胖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进入21世纪,公共卫生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对全球肥胖流行病的预防[1,2],但在亚太地区至今尚未将肥胖列为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治计划中的热点。随着这些地区的日渐富裕,肥胖患病率也随之增加。世界卫生组织(WHO)先后成立了国际肥胖研究协会(IASO)和国际肥胖工作组(IOTF)2000年我国也成立了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并召开了肥胖问题的研讨会,来自中、美、欧及澳等国家的专家们讨论了全球肥胖及研究进展、中国肥胖流行病学情况及危险因素、肥胖与疾病的关系、治疗肥胖药物和效果评估以及儿童青少年的肥胖问题等 此外,还讨论了亚洲成人肥胖分级标准及防治指南,针对亚太地区情况修订了WHO标准[3],对亚太地区肥胖症的防治及研究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