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YYX型一次性使用吸氧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10例需长期氧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给予YYX型一次性使用吸氧管吸氧,对照组给予传统吸氧管吸氧,观察2组患者氧气湿化装置细菌污染情况及吸氧的湿化效果.结果:观察组湿化液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道湿化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YYX型一次性使用吸氧管装置抗菌效果及湿化气道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吸氧装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型氧气输送和加湿装置OT-MⅡ型一次性吸氧加湿装置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选择呼吸科病房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应用OT-MⅡ型一次性吸氧湿化装置,对照组采用传统氧气湿化装置.比较2组吸氧管折压报警次数、湿化噪音影响、氧气湿源物质内细菌污染的情况.结果 试验组报告每日折压报警次数为(3.3±0.9)次多于对照组的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白天和夜间明显感受到湿化噪音的人数均为0例,少于对照组的8例和29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湿源物质细菌培养阳性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OT-MⅡ型一次性吸氧管的仿生学氧气湿化及输送系统,在保证氧气加湿效果和按需足量输送的同时,消除了传统氧气湿化液污染的风险,降低了吸氧气泡噪音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改善了患者吸氧的适从性,进而有助于保证氧疗效果并保护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型氧气输送和加湿装置OT-MⅡ型一次性吸氧加湿装置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选择呼吸科病房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应用OT-MⅡ型一次性吸氧湿化装置,对照组采用传统氧气湿化装置.比较2组吸氧管折压报警次数、湿化噪音影响、氧气湿源物质内细菌污染的情况.结果 试验组报告每日折压报警次数为(3.3±0.9)次多于对照组的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白天和夜间明显感受到湿化噪音的人数均为0例,少于对照组的8例和29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湿源物质细菌培养阳性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OT-MⅡ型一次性吸氧管的仿生学氧气湿化及输送系统,在保证氧气加湿效果和按需足量输送的同时,消除了传统氧气湿化液污染的风险,降低了吸氧气泡噪音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改善了患者吸氧的适从性,进而有助于保证氧疗效果并保护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给予急诊抢救患者持续的未经湿化中低流量的吸氧,观察其临床应用情况,分析可行性。方法将中低流量吸氧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连接氧气表,安装未加任何湿化液的湿化瓶;对照组患者常规蒸馏水湿化。比较两组患者<12 h、12~24 h和24~48 h患者呼吸道反应及湿化瓶的细菌检测指标,护士安装吸氧装置的时间统计。结果两组患者均无鼻咽部的明显不适,鼻黏膜干燥血丝现象比较无明显差异,湿化瓶的细菌检测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未添加湿化液的吸氧装置安装更简便,缩短了抢救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抢救室患者中低流量给氧无需湿化,干燥给氧的的湿化瓶无需每日更换,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正>传统的氧气湿化装置非一次性使用,塑料湿化瓶消毒采用氯制剂浸泡30min后用蒸馏水冲净晾干备用[1],湿化液通常为蒸馏水,湿化液使用时间最长不超过24h,一般要求湿化液8h更换1次,此措施可以大幅度降低湿化液污染的概率,但增加了护理工作量,为保证患者吸氧安全,降低因吸氧系统污染所致医源性感染发生率,我科应用OT-MⅡ型一次性使用吸氧管,经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氧气湿化瓶中湿化液的选择及效果。方法100例ICU吸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灭菌注射水作为湿化液,对照组采用蒸馏水作为湿化液,2组湿化液均每天更换,比较2组吸氧效果、管壁清洁度和微生物监测情况。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痰痂形成,刺激性干咳,气道出血,管壁不透明及微生物污染情况均较对照组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灭菌注射水作为湿化液可提高氧疗效果,减少院内感染,保证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学龄前患儿静脉滴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5月我院门诊静脉滴注的58例学龄前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的依从性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试验组患儿的依从率(69%)高于对照组(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86.2%)高于对照组(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性护理能提高学龄前患儿静脉滴注过程中的依从性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何怡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5):654-655
目的探讨零感一次性吸氧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肿瘤吸氧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0例采用零感一次性吸氧管;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氧气湿化输送系统吸氧,观察吸氧患者满意度及用氧后湿化单元细菌培养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湿润度、自觉安全性、使用时间、噪声、操作时间方面患者满意度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用氧后湿化单元细菌培养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吸氧患者使用零感一次性吸氧管可明显提高用氧效果,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2种湿化方式对气管切开患者使用氧气罩吸氧所致肺部感染情况,以提高气道护理质量。方法将62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2例。对照组用无菌生理盐水液湿化,试验组用50%乙醇溶液湿化。比较2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及痰细菌培养、肺部感染、痰痂形成情况。结果2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均满意。试验组痰细菌培养、肺部感染、痰痂形成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切开患者使用氧气罩吸氧采用50%乙醇溶液进行气道湿化,能减少肺部感染率和痰痂的形成,有利于提高气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YYX型一次性吸氧装置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YYX型一次性使用吸氧装置,对照组应用传统吸氧装置,比较2组吸氧舒适度及吸氧装置准备时间。结果观察组吸氧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吸氧装置准备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YYX型一次性吸氧装置在有效保证湿化效果的情况下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吸氧装置,可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是一种可靠、方便的吸氧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两种湿化液对气道湿化的护理效果。方法:按住院时间段将重症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病人6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使用氨溴索湿化气道,对照组30例使用生理盐水湿化气道,并观察记录。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痰痂形成方面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在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氨溴索作为气道湿化液可明显减少痰痂形成,比生理盐水作为气道湿化液效果好、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YYX型一次性使用吸氧管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幼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8月重症监护室吸氧先天性心脏病幼儿371例,另选2012年3-8月重症监护室吸氧先天性心脏病幼儿299例,比较2011年与2012年幼儿下呼吸道细菌检出率。结果 2012年先天性心脏病幼儿的下呼吸道细菌检出率为9.7%明显低于2011年先天性心脏病幼儿的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YYX型一次性使用吸氧管可显著控制氧气湿化液的带菌状况,减少了氧疗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出院后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治疗后出院符合条件的高血压患者2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随访,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出院后3、6个月时,试验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高血压患者院后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激素治疗小儿哮喘采用强化护理干预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进行雾化吸入激素治疗的哮喘患儿9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摸球法进行分组,各组患儿为47例,对照组以常规护理为主,试验组以强化护理干预为主,观察和评比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及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及患儿家长满意度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对照组均低于试验组,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雾化吸入激素治疗的哮喘患儿予以强化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和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跟骨骨折术后早期康复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患者早期康复的依从性及相应护理措施。方法将52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跟骨骨折手术治疗及护理,观察组予以常规跟骨骨折手术治疗并针对患者和家属实施联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早期康复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联合护理干预,是提高早期康复依从性,保证跟骨骨折治疗效果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临床使用中零感OT-MI型一次性吸氧装置、传统复用型吸氧装置和另一品牌一体式湿化吸氧装置的湿化液和吸氧管路的微生物检出情况,探讨可能增加污染风险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18年6~10月某三甲医院联盟医院内科、康复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使用吸氧装置,对吸氧装置从开启到停用时间符合7~14d的样本采样,每套装置采集湿化液、进气口内表面、近湿化瓶吸氧管路端、近患者吸氧管路端4个样本,每组采集60套。送微生物室培养及菌落计数。结果在临床使用中位数7.870~9.000d,医用供氧端无菌条件下:湿化液微生物检出阳性率零感组为6.667%,传统组和某吸氧装置组较其增加8.499倍和4.000倍(χ~2=42.712,P 0.05);按照湿化液菌落数≤100cfu/mL的标准计算合格率,零感组、传统组、某吸氧装置组分别为100.000%、53.333%、96.667%,零感组较传统组增加87.501%(χ~2=36.522,P 0.017)。近湿化瓶吸氧管路端微生物检出率三组分别为0.000%、10.000%、36.667%,零感组较某吸氧装置组低(χ~2=26.939,P 0.017),零感组和传统组的菌落计数均值及四分位数分别为0.00(0.00,0.00)cfu/cm2、某吸氧装置组为0.00(0.00,10.00)cfu/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2.770,P 0.05)。近患者吸氧管路端微生物检出率零感组、传统组、某吸氧装置组分别为6.667%、20.000%、13.330%(χ~2=4.615,P 0.05),菌落数中位数及四分位数均为0.00(0.00,0.00)cfu/cm2(H=5.422,P 0.05),三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传统组吸氧装置每天累计使用时间增加1h,湿化液的微生物的检出率增加0.078倍(P 0.05),近患者端吸氧管路微生物的检出率增加0.129倍(P 0.05)。结论零感OT-MI型一次性吸氧装置的抗污染性能具有优越性,使用超过一周微生物检出情况仍较理想,可在临床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YYX型一次性吸氧装置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YYX型一次性使用吸氧装置,对照组应用传统吸氧装置,比较2组吸氧舒适度及吸氧装置准备时间.结果 观察组吸氧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吸氧装置准备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YYX型一次性吸氧装置在有效保证湿化效果的情况下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吸氧装置,可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是一种可靠、方便的吸氧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有效吸氧指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氧依从性的效果。方法将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给予针对性较强的有效吸氧健康指导,对照组则予一般性健康教育,并观察2组患者教育前后吸氧的依从性及缺氧缓解情况。结果试验组吸氧依从性10h 以上84.0%优于对照组的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试验组血气分析 PO2(≥80mm Hg)8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试验组缺氧症状缓解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加强有效吸氧的健康指导能增进患者吸氧的依从性,坚持按时正确吸氧,有效改善缺氧,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刘建国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6):2221-2222
目的 应用复方黄连溶液作为氧气吸入的湿化液,观察其降低医院肺部感染率的价值. 方法 30例长期吸氧患者按入院单双号随机分成甲、乙组各15例,采用两阶段交叉实验方法(氧气吸入湿化液:第Ⅰ阶段甲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乙组采用复方黄连溶液,第Ⅱ阶段甲组采用复方黄连溶液、乙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比较两种不同湿化液细菌落计数情况及两种湿化液的细菌培养合格情况.)结果经过两阶段交叉实验的方差分析:复方黄连溶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细菌菌落计数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701,P<0.01),而Ⅰ、Ⅱ阶段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3,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84,P>0.05);复方黄连溶液作为氧气吸入湿化液细菌培养合格率明显高于0.9%氯化钠注射液(χ^2=52.50,P<0.01). 结论 复方黄连溶液作为氧气吸入湿化液可有效减少细菌污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ICU医院感染原因及护理干预的疗效。方法 2010年1~12月住院患者378例作为观察组,2009年1~12月住院患者312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2组医院感染情况和消毒效果。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7.41%高于对照组的15.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道感染9例占本组感染例数的32.14%,对照组21例占44.68%,均高于泌尿道、胃肠道和其他部位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毒后空气菌落数、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数、医务人员洗手后手菌落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ICU护理,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