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6 毫秒
1.
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使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退热时间和手足皮疹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手足口病患儿治疗有效率、退热时间和手足皮疹消退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辅助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临床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喷剂加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喷于咽峡部。观察两组退热时间及咽痛缓解时间、疱疹及溃疡愈合时间,比较总病程并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其退热及咽痛缓解时间、疱疹及溃疡愈合时间、总病程均短于观察组(P均<0.05)。结论:利巴韦林喷剂、蒲地兰口服液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利巴韦林和干扰素α1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手足口病患儿,按治疗给药情况分为利巴韦林组、干扰素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利巴韦林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利巴韦林10.0mg/(kg·d);干扰素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肌肉注射干扰素α1b 0.5μg/(kg·d),疗程均为7d。观察比较三组患儿治疗效果、退热时间、皮疹消退和口腔疱疹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利巴韦林组和干扰素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扰素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利巴韦林组;利巴韦林组和干扰素组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和口腔疱疹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干扰素组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和口腔疱疹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利巴韦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利巴韦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30.00%,干扰素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30.00%,利巴韦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干扰素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干扰素α1在小儿手足口病中较利巴韦林的显著疗效,但两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均具有较高安全性,可改善患儿症状,缩短患儿症状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复方鱼腥草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诊断为手足口病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采用退热、补液等对症处理,对照组单独使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鱼腥草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治疗疗效和退热时间、皮疹及口舌疱疹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皮疹及口舌疱疹消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鱼腥草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具有显著抗病毒、退热及改善症状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16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87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给予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利巴韦林治疗,同时2组均给予对症治疗。比较2组症状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退热、口腔溃疡愈合、手足皮疹消退时间及总病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核黄素磷酸钠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6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予以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 mg/(kg·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5 mg/d,均1次/d.结果 治疗组口腔溃疡愈合、手足皮疹消退及病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口腔黏膜溃疡恢复及手足皮疹消退快、疗程短.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双黄连冻干粉针(哈药集团中药二厂生产)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将194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101例)与对照组(93例)。治疗组应用双黄连冻干粉针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治疗。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疱疹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黄连冻干粉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抗病毒口服液对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门诊诊断的285例手足口病普通病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单一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95例,在常规退热等对症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利巴韦林气雾剂、抗病毒口服液、利巴韦林气雾剂联合抗病毒口服液治疗,观察三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单一治疗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退热时间、疱疹和皮疹消退时间、总有效率优于单一治疗组(P<0.05)。三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抗病毒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普通病例临床疗效明显,与利巴韦林气雾剂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 12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60例在利巴韦林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疼痛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疗效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干扰素a-2b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手足口病患儿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观察组使用干扰素a-2b联合炎琥宁治疗;对照组使用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27例,有效14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5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口腔溃疡消退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退热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a-2b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明显,优于使用利巴韦林治疗,能够显著缩短口腔溃疡、手足皮疹的消退时间,尽快退热,阻碍进一步导致各器官衰竭或感染,且通常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上合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剂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0.6-0.8ml·kg^-1·d^-1和利巴韦林10ml·kg^-1·d^-1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3-5d;对照组仅应用利巴韦林注射剂10ml.kg-1.d-1静脉滴注,连续3-5d。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并观察2组患儿发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发热时间及皮疹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优于单用利巴韦林注射剂,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治疗。观察临床表现,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76.0%)和总有效率(92.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显效率(48.0%)和总有效率(72.0%)(P〈0.05);治疗组热退、皮疹及口腔疱疹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具有显著的抗病毒、退热及改善症状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8月在本院住院的260例手足口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132例与对照组128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及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新液口服及外用,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退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足口腔疱疹消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巴韦林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手足口病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利巴韦林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儿科住院的93例手足口病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mg/(kg·d)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0.8mL/(kg·d),1次/天,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X^=6.497,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有1例患儿输液后出现皮疹,停药后消失,对照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P〉0.05)。结论:利巴韦林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治疗时间,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金喉健喷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87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和金喉健喷雾剂喷洒口腔治疗,对照组予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疗程3~7d.观察患儿体温、口腔疼痛改善恢复进食、口腔疱疹溃疡及皮肤疱疹消退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41/45),高于对照组73.81%(3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退热时间、口腔疼痛改善恢复进食时间、口腔疱疹溃疡及皮肤疱疹愈合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金喉健喷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 手足口病患儿共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热毒宁+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单用利巴韦林治疗,连续用药3~5 d.观察和比较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愈合和手足疱疹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能有效缓解症状、体征,缩短治疗时间,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阿昔洛韦、干扰素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方法 96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给予利巴韦林10mg/(kg d)静脉滴注,治疗组用注射用阿昔洛韦10mg/(kg d)静脉滴注基础上加用α-干扰素100万u+生理盐水10mL喷喉q2h,疗程5~10d。结果治疗组退热及疱疹消退时间、进食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总有效率85.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昔洛韦、干扰素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确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热毒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HFMD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所有患儿均采用综合治疗,对照组口服利巴韦林颗粒,观察组予以热毒平治疗。观察两组有效率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病程、退热时间、手足皮疹及口腔溃疡消失时间及胃纳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热毒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程短、见效快,有明显疗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施保利通联合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轻症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 选出手足口患儿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加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施保利通联合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4.4±1.6)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6.9±1.2)d,治疗组患者的皮疹消失时间为(2.5±1.4)d,对照组患者的皮疹消失时间为(5.3±2.1)d,治疗组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7.1%)明显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施保利通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能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均给予常规护理、退热、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等。对照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0.6~0.8mL/(kg.d),最大剂量10mL/d.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100~250mL中静脉滴注,1次/日;治疗组给予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热毒宁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利巴韦林剂量10~15me,/(kg·d)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100—250mL中静脉滴注,1次/日。两组疗程均为3。5d.有细菌感染者酌情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8%,高于对照纽的83.3%(P〈0.05),发热、皮疹、口腔溃疡消退快于对照组(P〈0.01),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伴发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