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胺碘酮在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心房颤动复律转为窦性心律的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各31例。比较2组维持窦性心律的情况。结果胺碘酮组在治疗1、3、6个月维持窦性心律成功率均高于普罗帕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用于心房颤动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L型钙通道β2亚基在心房颤动中的表达变化。方法收集42例行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右心房组织作为标本,其中慢性心房颤动患者22例,窦性心律患者20例,分别作为慢性心房颤动组和窦性心律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L型钙通道β2亚基的mRNA表达,以及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L型钙通道β2亚基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窦性心律组比较,慢性心房颤动组中L型钙通道β2亚基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则均较窦性心律组显著上调(P〈0.05)。结论慢性心房颤动组心房组织中L型钙通道β2亚基的表达上调,从而影响心房颤动的发生和维持。  相似文献   

3.
很多因素可对心房颤动转复为窦性心律及转复后窦性心律的维持产生影响.包括左房大小,心房颤动的持续时间以及心功能状况等。随着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发展,为研究心脏结构及功能提供了更加精确的方法。本研究采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方法.评价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左房功能.并研究其同心房颤动转复后窦性心律维持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王敬君  范彦蓉  唐凤菊  姚连登 《河北医药》2009,31(13):1572-1573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5-羟色胺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心房颤动患者与窦性心律患者各50例血浆及血小板中5-羟色胺含量和应用昂丹司琼干预后临床表现。结果心房颤动组血浆5-羟色胺含量(49±19)μg/L较窦性心律组(35±13)μg/L升高(P〈0.01),随心力衰竭加重,血浆5-羟色胺含量升高(P〈0.05);心房颤动组血小板5-羟色胺含量(25±18)μg/L较窦性心律组(91±48)μg/L降低(P〈0.01)。结论心房颤动患者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增多是造成心房颤动患者血浆5-羟色胺含量升高的原因,昂丹司琼干预后症状缓解。故血浆5-羟色胺升高是心房颤动发生和持续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对比两种目前临床治疗心房颤动的常用药品的剂量疗效,提供临床治疗的经验.方法 选择门诊心房颤动患者344例,随机按每病种分成两组,分别服用索他洛尔与胺碘酮,调整用药剂量治疗并观察12个月.结果 索他洛尔组与胺碘酮组各为172人,索他洛尔组心房颤动转为窦性心律45人,转复率26.2%,复发5例,转复后窦性心律维持率88.9%;胺碘酮组心房颤动转为窦性心律41人,转复率23.8%,复发2例,转复后窦性心律维持率95.1%.结论 索他洛尔组治疗心房颤动的转复率略高于胺碘酮组,转复后窦性心律维持率胺碘酮组高于索他洛尔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他汀类药物在心房颤动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阿拉善盟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完全随机分为他汀组和对照组,各43例.给予体外同步直流电复律后2组均给予胺碘酮200 mg、3次/d口服,1周后改为200 mg、2次/d,再1周后改为200 mg、1次/d维持;他汀组同时给予辛伐他汀20 mg,每晚1次口服.患者复律前后均给予华法林钠正规抗凝治疗,共治疗6个月.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后1、2周及以后每4周分别行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 他汀组维持窦性心律38例(88.4%),未维持窦性心律5例(11.6%);对照组维持窦性心律29例(67.4%),未维持窦性心律14例(32.6%).他汀组维持窦性心律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在预防心房颤动复发上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名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缬沙坦治疗组与氨氯地平对照组,比较24个月后维持窦性心律的情况与左房大小等参数变化。结果 治疗组维持窦性心律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左房结构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对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维持窦性心律及改善左房功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 61例阵发性房颤的患者,首剂静脉注射150mg,10min内注入,继之以0.5mg/分维持静脉泵入,30min未转复为窦性心律且心室率仍快者,追加静脉注射150mg。结果 15例4小时内转复窦性心律,18例4~12小时后转复窦性心律,13例12~48小时后转复窦性心律。转复率为83.6%;用药期间,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无低血压、心衰加重、心绞痛加重及QT间期延长等不良反应。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董红  郑美容 《海峡药学》2013,(6):115-116
目的研究胺碘酮结合福辛普利治疗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结果,分析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差异。方法针对我院2000年以来接收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选取符合条件的病例256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单纯使用胺碘酮治疗,治疗组采用福辛普利结合胺碘酮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以及治疗前后左心房和的内径差异。结果经过为期一年的治疗,治疗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的左心房内径,且窦性心律维持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的比较差异(P<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研究发现,采用福辛普利结合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采用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厄贝沙坦联用对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复律的疗效。方法60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应用胺碘酮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心房颤动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0.00% VS 53.3%,P<0.01),至6个月时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3.3% VS 73.3%,P<0.05)。结论胺碘酮与厄贝沙坦联用转复心房颤动并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高于单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11.
维持窦性心律对于心脏的功能来说非常重要。但是在治疗心房颤动时,以恢复窦性心律为主要目的的治疗策略却一再遭遇了挫败。  相似文献   

12.
张新锋 《北方药学》2014,(12):54-55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将80例心房颤动住院患者按照抛硬币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标记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40例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普罗帕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1月维持窦性心律成功率为52.5%,3个月为57.5%,6个月为67.5%,对照组患者1月维持窦性心律成功率为22.5%,3个月为27.5%,6个月为2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出现心动过缓1例,对照组患者出现2例心动过缓,未予治疗而自愈。结论: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可很好地维持窦性心律,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胺碘酮治疗近期心房颤动112例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目前针对心房颤动治疗策略包括控制心室率和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胺碘酮作为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其在心房颤动复律、维持窦性心律及心室率控制方面均有良好作用.我院自2003年以来应用胺碘酮静滴治疗近期快速心房颤动112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王岩 《中国实用医药》2014,(22):157-158
目的:观察胺碘酮及厄沙贝坦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6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2例,均给予胺碘酮治疗,而观察组再给予厄沙贝坦治疗,均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个月后窦性心律维持情况为观察组28例(87.5%),对照组24例(75.0%);6个月后窦性心律维持情况为观察组25例(78.1%),对照组16例(50.0%)。观察组患者各时间点窦性心律维持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及厄沙贝坦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临床效果满意,建议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缬沙坦对高血压病并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房颤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156名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缬沙坦治疗组与氨氯地平对照组,治疗组口服缬沙坦80~160 mg/d,对照组口服用氨氯地平5~10 mg/d,观察12 m,记录治疗前后的血压、左房内径(LAD)及房颤发作情况,使用统计学方法 比较12 m后维持窦性心律的情况与左心房大小等参数变化.结果 治疗组维持窦性心律的情况以及改善左心房功能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对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维持窦性心律及改善左心房功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心房颤动(房颤)合并长R-R间期(1.5s)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恢复窦性心律后窦房结功能测定情况,了解慢性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患者窦房结功能有无障碍。方法选择15例慢性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初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并恢复窦性心律的心房颤动患者,术后常规行心脏电生理检查测量患者窦房结功能恢复时间及窦房传导时间了解有无窦房结功能障碍,术后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有无长R-R间期再发,并对比术前及术后平均心率变化。结果窦房结功能测定结果显示15例患者窦房结功能恢复时间及窦房传导时间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且术后Holter均未见长R-R间期情况。结论慢性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患者窦房结功能多无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冠心病心房颤动患者的炎症因子、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左心房直径(LAD)和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百分率的影响。方法将150例冠心病心房颤动患者分为未服辛伐他汀的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20mg的20mg组、口服辛伐他汀40mg的40mg组各50例。在治疗前、治疗后随访6个月时观察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BNP水平及LAD变化,同时记录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的例数。结果①hs-CRP、IL-6、TNF-α均较治疗前降低,随访6个月时比治疗后时降低明显;40mg组比20mg组降低明显。②BNP、LAD随访6个月时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③转得窦性心律百分率对照组最低,其次为20mg组,40mg组最高。结论辛伐他汀能降低冠心病心房颤动血清炎症因子、BNP水平及LAD内径,提高窦性心律转复百分率,与剂量大小可能有量效关系,且随服药时间延长疗效增加。  相似文献   

18.
李小豹  陈奕  劳巧宜 《北方药学》2015,12(12):26-27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治疗快速型心房颤动(RA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RAF患者1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均进行西地兰治疗,治疗组加用磷酸肌酸钠静脉给药,对照组给予西地兰治疗.比较两组2h、6h、12h、24h恢复窦性心律情况.结果:①西地兰治疗2h、6h、12h、24h后,两组患者恢复窦性心律比较,结果显示6h后治疗组恢复窦性心律优于对照组(P<0.05);②对照组人均应用西地兰0.754mg;治疗组人均用西地兰0.536mg,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有明显心脏保护作用,能减少西地兰用量,使快速型心房颤动患者更快更稳定恢复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口服胺碘酮在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时转为窦性心律及小剂量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给予口服胺碘酮600mg/d,连用6d,以后改为400mg×6d→200mg×6d→100mg×6d→50mg×6d维持。结果26例患者在用药负荷量期间转复,12例在服药9-12d内转复,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口服小剂量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静脉注射西地兰治疗心功能正常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长期疗效。方法静脉推注西地兰100~120mg于30min内,而后继以每300μg/min持续滴注,24h内可使87%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结果治疗24h后,静脉注射西地兰转为窦性心律者占87%;1h之内未能转为窦性心律者,其心室率平均下降30次/min(20%),使患者临床症状迅速缓解.结论方法疗效确切安全,无严重不良反应,在心电血压监测下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