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合并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病患者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的变化。方法选择伴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病患者126例,随机分为2组。A组(强化治疗组)65例,服用阿托伐他汀40mg,每晚1次;B组(常规治疗组)61例,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CIMT以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40mg、10mg(P〈0.05)、TC、LDL-C(P〈0.05)和升高HDL-C水平(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能更有效地降低CIMT,以及TC和LDL-C水平,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高脂血症人群中CYP3AP1*3等位基因的变异频率,观察CYP3AP1*3基因多态性对阿托伐他汀调脂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高脂血症患者179例,每晚顿服阿托伐他汀20mg,连续用药4周。在给药前及给药4周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用给药4周后TC、TG、LDL-C和HDL-C的变化率作为评价阿托伐他汀调脂疗效的标准。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CYP3AP1*3单核苷酸多态性。根据基因分型结果将患者分组,观察CYP3AP1*3不同基因型患者之间阿托伐他汀调脂疗效的差异。结果:YP3AP1*3等位基因在高脂血症人群中的频率为75.4%,等位基因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罗苏伐他汀(5mg、10mg)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将12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A、B2组,每组60例。A组服用罗苏伐他汀5mg,B组服用罗苏伐他汀10mg,均每晚服药1次。治疗1个月后,观察调脂疗效和其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2组间TC、TG、LDL-C降低幅度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血清学指标、临床症状):A组好于B组。结论服用小剂量罗苏伐他汀(5mg)能有效治疗高脂血症,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张向隆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9):1053-105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血脂异常患者调脂强度及不良反应。方法对180例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服阿托伐他汀组(10mg每日1次)和服辛他汀组(10mg每晚1次),8周后复查血脂,用t检验和x2检验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TC、TG、LDL-C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HDL-C差异无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TC、LDL-C差异有显著性(P<0.05),TG、HDL-C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血脂异常调脂作用确切,是进行冠心病一、二级预防的理想调脂药。  相似文献   

5.
普罗布考与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文霞  李昌  林琍 《医药导报》2007,26(10):1160-1162
目的 比较普罗布考与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 方法 47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给予普罗布考0.5 g,po,bid,治疗8周;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 ,po,qn,治疗8周.观察两组降脂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下降总有效率为76.0%,对照组为77.3%.治疗组 TC下降25.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27.7%(P均< 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下降23.1%,三酰甘油(TG)下降1.8%.对照组TC下降28.1%,LDL-C下降32.7%,HDL-C上升13.8%,TG下降20.8%.普罗布考降TC、LDL-C疗效与阿托伐他汀相似( P> 0.05).结论 普罗布考有明显降低TC、LDL-C的作用,疗效与阿托伐他汀相似,不良反应轻微,是安全有效的降胆固醇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脂必泰和阿托伐他汀对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76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脂必泰组37例(口服脂必泰0.24g,每日2次,4周)和阿托伐他汀组39例(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4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敏CRP(hsCRP)。结果4周后,两组hsCRP[分别为(3.2±0.6)mg/L、(3.1±0.7)mg/L]较治疗前[(4.4±0.5)mg/L、(4.5±0.4)mg/L]显著下降(P〈0.01);TC、TG、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两组治疗后HDL-C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脂必泰和阿托伐他汀不仅能调节血脂代谢,还可降低血清hsCRP浓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查明ABCC2基因多态性位点C-24T和G1249A在中国高脂血症人群中的分布,探讨彳曰C口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对阿托伐他汀调脂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高脂血症患者221例,每晚顿服阿托伐他汀20mg,连续用药4周。在给药前及给药4周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用给药4周后TC、TG、LDL—C和HDL.C的变化率作为评价阿托伐他汀调脂疗效的标准。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ABCC2基因启动子(C-24T)和第10外显子(G1249A)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根据基因分型结果将患者分组,观察ABCC2基因多态性对阿托伐他汀调脂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胰岛素抵抗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82例高脂血症伴胰岛素抵抗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C反应蛋白(CRP)及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阿托伐他汀治疗12周后患者T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C反应蛋白(CRP)均降低(P<0.05),TC、LDL-C明显降低(P<0.01),伴有HDL-C明显升高(P<0.01),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具有调脂、改善胰岛素抵抗并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治疗缺血性心肌病(IC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用160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血脂康0.6g每天2次;对照组予以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总疗程8周,治疗前后测定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因醇(LDL-C)、三酰甘油(TG),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后TC、LDL-C、TG低于治疗前,HDL-C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血脂康及阿托伐他汀调脂作用疗效明显,血脂康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存在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并有斑块形成的患者11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对照组62例,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疗程4个月(16周).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结果 阿托伐他汀10mg、20mg均能明显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降低TC、TG、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更进一步降低降低IMT(P<0.05)、TC、LDL-C(P<0.05)和升高HDL-C水平(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以明显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可作为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1.
阿托伐他汀治疗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脂患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高血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8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高血脂患者予晚上临睡前服阿托伐他汀,剂量20mg,共24周,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动脉硬化指数(TC—HDL-C)/HDL-C、脂蛋白a[Lp(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能明显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IMT),治疗后为(0.68±0.18)mm,与治疗前(1.26±0.02)mm比较,P〈0.05,降低TC、LDL-C、TG、(TC—HDL-C)/HDL-C、Lp(a)水平(P〈0.05),升高HDL-C水平,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效降低血脂水平,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2.
刘裕忠 《中国药房》2012,(46):4380-4382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调脂外作用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将127例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组(63例)和瑞舒伐他汀组(64例),检测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g)、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PAI-1)等炎症因子以及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等血脂水平,并分析炎症因子变化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2组治疗3周后与治疗前血脂指标(TG除外)、炎症因子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瑞舒伐他汀组降低TC、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以及降低血清hsCRP、Fig、PAI-1水平的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2组血清炎症因子变化与血脂水平无相关性。结论:瑞舒伐他汀较阿托伐他汀更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hsCRP、Fig和PAI-1水平,且抗炎作用是独立于调脂作用之外。  相似文献   

13.
蒋宜  唐渝平  徐幸 《中国药业》2013,22(9):13-14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消退作用及调脂疗效。方法 65例高脂血症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10 mg/d,测定治疗6个月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颈动脉斑块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均明显缩小(P<0.01),血脂TC,TG,LDL-C明显下降,HDL-C升高(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可缩小颈动脉粥样斑块,有效调节血脂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于美芹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3):3560-3562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B(ApoB)基因突变对阿托伐他汀调脂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取152例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高脂血症患者ApoB基因多态性.所有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酶法测定血脂水平.分析不同基因型(非X+携带者和X+携带者)患者的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 非X+携带者治疗前后TC、LDL-C下降百分比分别为(28.98±5.21)%,LDL-C下降百分比为(32.67±7.19)%,均大于X+携带者的(18.97±4.01)%、(26.07±3.45)%(均P<0.05).非X+携带者治疗前后TG下降百分比和HDL-C升高百分比与X+携带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poB基因变异影响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清TC和LDL-C水平,X+携带者的血脂水平较非X+携带者高;且阿托伐他汀对X+携带者的调脂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5.
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8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0例高血脂患者予晚上临睡前服阿托伐他汀,剂量20mg,共8周,观察用药前后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TC,TG,LDL—C较入组前分别下降了30%,28%,34%(P〈0.01),HDL—C升高了12%(P〈0.05),其中降低TC,TG,LDL—C及升高HDL—C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62.50%,95.00%,58.75%。治疗过程中除有6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微升高、2例胃肠道不适外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托伐他汀是一种安全、高效的高脂血症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比较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80例原发性高血脂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10mg/次,每天1次)和辛伐他汀组(10mg/次,每天1次),每组40例。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阿托伐他汀组降低TC、TG、LDL-C的总有效率均高于辛伐他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12周末,2组患者TC、TG、LDL-C水平均显著下降,HDL-C水平均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同剂量下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安全、有效,但阿托伐他汀降脂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李成芳 《中国医药》2012,7(12):1495-149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NO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5—12月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0例,口服阿托伐他汀片40mg/次,1次/d,连用60d。分别于清晨空腹抽取治疗前和治疗60d后患者的肘静脉血,检测血清TC、LDL—C、HDL—C、TG、VEGF和NO的水平,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60d后患者TC、LDL—C、T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4.7±0.9)mmol/L比(7.0±0.5)mmol/L,LDL—C:(2.85±0.57)mmol/L比(4.45±0.26)mmoL/L,TG:(1.8±0.5)mmoL/L比(2.6±0.3)nllno]//L,均P〈0.01];HDL—C、VEGF和N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DL—C:(1.49-4-0.13)mmol/L比(1.32±0.15)mmol/L,VEGF:(308±47)ng/L比(17±22)ng/L,NO:(82±13)txmol/L比(61±9)mmol/L,均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不仅具有降脂作用,而且对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ATP结合盒转运子G2(ABCG2)遗传多态性对阿托伐他汀降脂作用的影响。方法:91例高脂血症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片(10mg/d)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疗程结束时空腹抽血检测血脂[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采用焦磷酸测序法对ABCG2进行基因分型。结果: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不同基因型的LDL-C血浆水平(P〈0.01),且CA、AA型患者降幅较CC型患者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CA、AA型患者的TC、TG血浆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G2遗传多态性能影响阿托伐他汀的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的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为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两组均予抗血小板、改善脑循环、降压降糖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其中治疗组同时予以阿托伐他汀片20mg,每晚顿服,连用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基本治愈20例,占31.25%;显著进步22例,占34.38%;进步18例,占28.13%;无变化3例,占4.69%;恶化1例,占1.57%;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基本治愈18例,占31.25%;显著进步19例,占34.38%;进步8例,占28.13%;无变化11例,占4.69%;恶化8例,占1.57%;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后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TC、TG、HDL-C、LDL-C较治疗前比较,未见明显变化。且治疗组患者的TC、TG、LDL-C、HDL-C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急性脑梗死治疗过程中使用疗效确切,安全性好,能明显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其预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