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左旋门冬酰胺酶致急性胰腺炎不良反应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在治疗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和晚期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联合化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国内近年来报道的使用L-ASP致急胰腺炎的不良反应29例进行了分析,并对防治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姜爽  黄琳  冯婉玉 《医药导报》2012,31(12):1660-1661
1病例介绍患儿,男,10岁。因急性B细胞型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ALL)于2012年5月18日住院。1个月前四肢出现皮肤淤斑,在外院查血常规示红蛋白及血小板偏低,骨髓涂片示大量原始幼稚细胞,免疫分型示B-ALL,于外院给予醋酸泼尼松诱导化疗7 d,外周血涂片仍有较多幼稚细胞,为进一步治疗住院。既往史无特殊,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住院前经过骨髓免疫分  相似文献   

3.
衣淑珍  王凯 《中国药房》2011,(48):4590-4591
目的:提示临床重视左旋门冬酰胺酶致脑梗死的不良反应。方法:报道分析1例7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使用左旋门冬酰胺酶强化治疗后,同期CT和MRI提示脑血管梗死的病例。检索国内文献未见这方面的报道。结果与结论:国内患者亦可发生左旋门冬酰胺酶诱导的血栓栓塞,栓塞引起的临床症状经及时对症治疗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4.
5.
左旋门冬酰胺酶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左旋门冬酰胺酶 (L asparaginase ,L ASP)能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 ,随着敏感肿瘤的遴选和化疗方案的不断改进 ,L ASP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IL)和非何杰金淋巴瘤 (NHL)的联合化疗中的重要地位已经得到肯定。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 ,时有关于L ASP不良反应的报道 ,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不良反应 ,须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1~ 3] 。本文综述L ASP主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和处理措施。1 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是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 ,其发生机理与L ASP抑制蛋白质合成相关 ,病前高蛋白高脂饮食加重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左旋门冬酰胺酶化疗方案致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1989年1月—2018年11月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Pubmed中关于左旋门冬酰胺酶不良反应的不良反应个案报道,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56篇文献,82例病例。年龄集中在6~10岁。给药方式主要为静脉滴注。原患疾病主要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主。不良反应大多发生于用药48 h内,构成比为45.1%。左旋门冬酰胺酶引发的不良反应主要涉及消化系统损害、皮肤及附件损害、血液系统损害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例数最多,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血浆淀粉酶升高、肝功能异常等。结论 临床应重视左旋门冬酰胺酶不良反应的危害性,加强药学监护,尽量避免或减少其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叶丽  虞国慧  潘明  丁美琪  郭峰 《安徽医药》2011,15(3):365-366
目的观察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在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15例应用L-ASP疗程及不应用L-ASP的疗程不良反应比较,并观察治疗后不良反应改善情况。结果应用L-ASP疗程可出现凝血障碍、低蛋白血症,其他毒副作用如骨髓抑制、胃肠反应、黄疸、肝酶升高、焦虑高于未应用L-ASP疗程。结论积极预防可减少L-ASP的不良反应,保证化疗顺利进行,及时诊断和处理L-ASP的不良反应可减少严重合并症的发生,提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无病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梁茜 《医药导报》2006,25(7):693-693
患儿,男,10岁。因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型给予VDLP诱导进行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治疗用药中包括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日本协和发酵工业株式会社生产,批号:147AEL)。在治疗过程中,患儿严格控制食量和低脂饮食。于化疗后的第13天,患儿出现发热,体温38℃,伴持续性上腹胀痛,恶心呕吐,立即停用L-Asp并监测血压。  相似文献   

9.
左旋门冬酰胺酶致继发性糖尿病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在儿童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化疗方案中的联合应用,使患儿的完全缓解率和长期无病生存率均有了明显提高。但在应用过程中,常可引起严重毒副作用,如过敏、坏死性胰腺炎、低蛋白血症等,若不及时处理。可导致死亡,影响化疗效果。本文报道应用该药后导致继发性糖尿病3例。  相似文献   

10.
左旋门冬酰胺酶的不良反应及其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在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和晚期非霍杰金淋巴瘤(NHL)的联合化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使ALL和NHL的缓解率及长期无病生存率都得到明显提高,并可降低髓外白血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刘茂柏  郑斌  张进华 《海峡药学》2003,15(5):119-121
本文概述了左旋门冬酰胺酶的主要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措施,总结了左旋门冬酰酶的使用常规,为临床医生和药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左旋门冬酰胺酶致儿童急性胰腺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淋巴瘤联合化疗方案中的关键药物。近年来,一系列含有门冬酰胺酶的化疗方案,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然而L-Asp的一些副作用不可忽视.特别是急性胰腺炎的发生。急性胰腺炎起病急,进展快,预后差,临床上需要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是目前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联合化疗方案中主要药物之一,可以提高疾病的缓解率和患儿生存率,但过敏反应常见.报告了我院儿科1999年至2009年共156例ALL使用左旋门冬酰胺酶出现变态反应的患儿实施脱敏注射法的护理,总结25脱敏过程中出现的6例超敏反应护理工作要点,包括:脱敏的方法,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细致周到的病情观察,及时有效的过敏抢救。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临床实例出发探讨左旋门冬酰胺酶不良反应在儿童的发生特点,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依据。方法:报道反复使用左旋门冬酰胺酶致儿童过敏性哮喘2例,并检索1979-2011年国内医药期刊公开报道的左旋门冬酰胺酶致不良反应的病例,从药物结构、给药方式、给药时间间隔以及药物作用机制等方面进一步论述左旋门冬酰胺酶在儿童用药的安全性问题。结果:左旋门冬酰胺酶不良反应较常见,其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和血液系统异常,且少数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重度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患儿预后极差。结论:临床应重视左旋门冬酰胺酶的用药安全问题,积极采取措施防范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邓锋 《广东药学》2003,13(3):14-15
目的 比较左旋门冬酰胺酶的两种鉴别方法。方法 分别利用薄层色谱法和电泳法进行实验。结果 两者都能很好地鉴别出左旋门冬酰胺酶。结论 在一般鉴别实验中,薄层色谱法较电泳法更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培门冬酶(PEG-Asp)相对于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自血病(ALL)的治疗有无优势。方法 55例初治ALL患儿,分为随机组(PEG-Asp组)和对照组(L-Asp组),对比化疗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儿完全缓解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G-Asp组平均住院时间比L-Asp组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G-Asp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低于L-A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EG-Asp和L-Asp在儿童ALL治疗中疗效相当,但PEG-Asp具有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缩短住院日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左旋门冬酰胺酶的两种鉴别方法.方法分别利用薄层色谱法和电泳法进行实验.结果两者都能很好地鉴别出左旋门冬酰胺酶.结论在一般鉴别实验中,薄层色谱法较电泳法更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主旋门冬酰胺酶的两种鉴别方法。方法 分别利用薄层色谱法和电泳法进行实验。结果 两者都能很好地鉴别出左旋门冬酰胺酶。结论 在一般鉴别实验中,薄层色谱法较电泳法更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19.
黄琳  李玉珍 《中国药房》2011,(40):3809-3811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如何在药物治疗中发挥作用。方法:报道临床药师通过参与治疗左旋门冬酰胺酶致儿童哮喘2例的药学实践,优化选择有利于患儿药物治疗的方案,并进行相关的用药教育。结果:经过临床药师的耐心指导,患儿及患儿家长正确掌握了药物的使用,最终有效控制了患儿的临床症状,减轻了不良反应,保证了化疗方案顺利完成。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实践,有利于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患儿的不良反应,并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20.
左旋门冬酰胺酶引起纤维蛋白原降低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重要化疗药物,它明显提高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缓解率及长期存活率,随着L-Asp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时有其相关不良反应的报道,如急性胰腺炎、肝脏损害、高血糖、过敏等,但有关对凝血影响的报道不多。本文就我院2004年1~6月应用L-Asp治疗的15例住院患者中遇到的9例(60%)因L-Asp致纤维蛋白原(FIB)降低的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