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将216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4例)和对照组(92例)。治疗组实施围术期预防护理措施和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对照组给予目前临床预防DVT的常规护理.观察两组DVT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术后并发DVT(6/124,4.8%)少于对照(10/92,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例继发肺栓塞死亡,余均康复出院。结论加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下肢DVT,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髋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的风险及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资料完整的实施髋部手术患者病例共167例,将病例分为两组,其中2005年1月-2007年7月实施髋部手术患者病例95例为第一组,2007年8月至2009年1月实施髋部手术患者病例72例为第二组,第一组围手术期单纯使用阿司匹林抗凝药物,第二组围手术期给予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治疗,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实施髋部手术患者第一组病例95例,发生DVT18例,DVT的发生率为18.9%,第二组病例72例,发生DVT3例,DVT的发生率为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低分子肝素未出现出血等并发症。结论髋部手术后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可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髋部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DVT的发生率为2%,对照组术后DVT的发生率为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生化指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髋部骨折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彭伟英 《现代医药卫生》2013,(20):3151-3152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干预组60例,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保护静脉、抬高患肢、加强对患肢的功能锻炼、使用弹力袜、气压治疗和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住院21 d DVT的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DVT发生率为1.7%(1/60),对照组为13.3%(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和减少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王乐  贺玲  夏凤梅 《中国当代医药》2021,28(36):201-203,207
目的 探究多学科血管通路管理方法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DVT)风险防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九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00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骨折手术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多学科血管通路管理方法,比较两组的DVT预防知识评分、静脉血栓发生情况[Human征(+)、Nenhof征(+)及DVT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DVT预防知识及格率高于对照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多学科血管通路管理方法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DVT风险防范中,可预测并评估风险,依据患者病情制定人性化预防护理措施,给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并帮助其快速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6.
妇科手术后早期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妇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原因,制定早期干预的护理措施,达到预防及减少DVT的目的.方法 将120例妇科手术患者分组进行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有2例发生DVT,预防干预组均未发生DVT.结论 针对DVT高危因素制订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降低DVT的发生率,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使用抗血栓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9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使用抗血栓泵进行辅助治疗。2组均于治疗18d后行双下肢深静脉血栓检测和凝血指标检测。结果观察组未发生DVT,对照组发生DVT6例,两组DVT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使用抗血栓泵辅助治疗,可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方对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 方法 收集2008 年1 月~ 2012 年12 月,接受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106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 例,对照组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益气活血方口服,比较两组的凝血功能指标、DVT 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FIB 以及D-Dimer 均显著降低,PT 及APTT 均显著延长,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DVT 发生率为3.7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98%;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与对照组的3.77%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益气活血方可显著改善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预防术后DVT 发生,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陈明  王丹娜  张莹 《海峡药学》2010,22(10):134-136
目的对比观察采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髋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1月~2009年12月髋部、下肢骨折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未用药组和用药组,其中用药组267例,围手术期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未用药组206例。2组患者均根据术后临床症状、彩色超声检查来诊断DVT。结果用药组DVT发生率为1.5%(4/267),非用药组DVT发生率为3.4%(7/206),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可显著降低髋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髋部骨折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干预对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09年~2011年间来我院就诊的80例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外科手术后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对预防深静脉血栓进行护理干预,测量术后3d、7d、15d双下肢周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肺栓塞、疼痛和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下肢周径差。结果两组均未出现肺栓塞。实验组疼痛发生率12.5%,DVT7.5%,优于对照组的22.5%和17.5%,差异显著(P<0.05)。术后7d、15d实验组下肢周径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减轻患者下肢疼痛和肿胀,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延续护理对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在骨科大手术后的70例患者出院当日,对其中35例仅给予常规出院指导以及出院后随机电话随访,作为对照组,对另35例给予出院指导并延续护理至出院后6个月,作为研究组。结果研究组患者出院后无1例发生DVT,对照组有7例出现患肢肿胀不适、皮肤暗红、皮温升高,疑为DVT,来院复诊经治疗后好转出院,未发生患肢功能障碍以及肺栓塞等严重后果。结论对骨科大手术后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可有效减少DVT的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骨科手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防治措施。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该院接受治疗的84例高龄骨科手术患者,按随机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感染、早期功能锻炼等一般处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预防DVT的形成。结果对照组中形成DVT 22例(52.38%);观察组中形成DVT 5例(11.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7例DVT患者经综合治疗,均获得良好的效果。结论高龄患者组织机能脆弱,骨科手术后易形成DVT,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减少DVT形成,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骨科下肢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70例骨科下肢手术患者,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骨科髋关节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后下肢DVT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本组70例患者DVT发生率为30%;观察组DVT发生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40.0%),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82.9%)明显高于对照组(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下肢DVT形成有重要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4.
曹慧连 《中国当代医药》2022,(13):190-192+196
目的 探讨结局回溯性特别关注护理在预防重症监护室(ICU)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赣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ICU收治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结局回溯性特别关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DVT发生情况、护理前后DVT风险评估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期间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DVT风险等级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DVT风险等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ICU卧床患者的护理中,结局回溯性特别关注护理能较好预防DVT,降低DVT发生风险,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纯物理措施预防脊柱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该院行脊柱手术的15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5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给予单纯物理措施预防 DVT,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 DVT,比较2组患者 DVT 发生率及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 DVT 发生率和出血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脊柱术后中单独应用物理措施预防 DVT 的效果并不比单独应用低分子肝素差,且无药物的不良反应,经济方便易被患者及家属接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骨科大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积极预防和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下肢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手术前尽可能地控制合并症,重视术前准备及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五大生命体征的变化对有高凝倾向的患者,要常规使用抗凝药物预防;尽早开始肢体等的功能锻炼,以达到预防凝血、改善微循环状态。结果髋关节置换术59例、膝关节置换术8例共67例骨科大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间发生64例未发生DVT(95.52%)3例出现较轻度DVT(4.48%)。结论在围术期进行积极DVT地预防和手术后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及时采取预见性护理等措施等,可明显地降低全髋及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DVT的风险和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下肢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有效性。方法 16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预防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将40例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常规护理相同,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鼻饲蜂蜜+腹部按摩+石蜡油灌肠+刺激肛门。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100%)与对照组(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便秘的发生,该方法具有经济、安全、简便、有效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干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有效性。方法16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利伐沙班预防髋部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我院髋部骨折手术患者40例,术后6h内开始使用利伐沙班10mg,口服,1次/d,应用10d。血管彩色多普勒观察下肢深静脉是否有血检形成。结果40例患者未发现DVT。结论利伐沙班能有效的预防髋部骨折术后DVT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