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138例冠心病患者中,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0例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60例的血清hs-CRP和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进行测定比较。结果冠心病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AMI组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P和UAP组,UAP组高于SAP组。AMI组CK、CK—MB水平显著高于UAP、SAP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水平高低可反映冠心病患者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灵  代莉  张宇  田倩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6):865-866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值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的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71例(观察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1例.经冠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的正常者38例(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检测法对各组患者进行定量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临床综合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组hs—CR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具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类型冠心病组之间血清hs—CRP测定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类型CHD患者中hs—CRP的表达存在着差异,hs—CRP水平的测定对冠心病的诊断及严重程度的判断右一审的临床音世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的变化及其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1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及15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PAPP—A、hsCRP、TNF-α水平。结果SAP组血清PAPP—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和AMI组血清PAPP—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SAP组(P〈0.01),但UAP组与AMI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cTnT阴性ACS组患者血清PAPP—A水平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SAP组(P〈0.05)。SAP组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UAP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SAP组,但低于AMI组。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显示,ACS组患者的血清PAPP—A水平与hsCRP和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16、0.712,P〈O.01)。结论PAPP—A与炎症密切相关,在识别没有cT-nT升高的ACS患者方面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抗氧化因子总胆红素(TBIL)、促氧化因子同型半胱氨酸(Hey)和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8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以及8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TBIL、Hey以及hs—CRP含量,建立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冠心病患者中AMI组、UAP组和SAP组TBIL含量分别为(12.1±3.0)p,mol/L,(11.5±2.2)μmol/L,(9.0±1.9)μmol/L,均低于正常对照组[(13.8±3.6)μmol/L](P〈0.05);此3组Hcy含量分别为(21.3±4.6)μmol/L,(19.4±4.1)μmol/L,(14.8±3.9)μmol/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9.7±3.5)μmol/L](P〈0.05);且冠心病各组间TBIL和Hey含量变化密切正相关。但是hs—CRP含量AMI和UAP组分别为(4.82±1.07)mg/L和(1.33±0.33)mg/L,高于SAP组和对照组[(0.94±0.23)mg/L和(0.89±0.24)mg/L],而SAP组和对照组间hs—CRP水平没有差别。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TBIL和Hey水平呈现出一定相关性,对评估冠心病各临床分型鉴别有一定临床价值;hs—CRP在AMI和UAP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可作为它们风险的独立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江淑 《首都医药》2009,16(16):33-34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检测确诊的冠心病患者65例与57例健康体检者的血尿酸(UA)、血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并将冠心病患者分成三组:稳定型心绞痛(SAP,n=22)、不稳定型心绞痛(UAP,n=23)、急性心肌梗死(AMI,n=20);对上述观察指标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他生化指标BUN、C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SAP、UAP、AMI三组间血尿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SAP组BUN水平显著低于UAP、AMI组(P〈0.05);SAP组Cr水平显著低于AMI组(P〈0.05),与UAP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升高预示着冠心病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6.
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在不同类型冠心病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吕连明  王光春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2):2146-2147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不同类型冠心病(CHD)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5例、对照组非冠心病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血清IL-6、TNF.仪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AMI组、UAP组的血清IL-6、TNF-α水平与SAP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的血清TNF-α、IL-6水平与U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6介导的炎性反应可能参与动脉粥样斑块的易损和破裂;TNF-d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及斑块不稳定方面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方法选取30例UAP患者,4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hs-CRP浓度。结果UAP患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以作为识别和判断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0年3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共6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20例,设为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20例,设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20例,设为急性心肌梗死组。另选择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hs—CRP浓度。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hs—CRP的浓度为(3.21±1.04)mg/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为(9.38±3.19)mg/L,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hs—CRP浓度为(19.6±7.82)mg/L,正常对照组为(0.83±0.32)mg/L,心血管疾病各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心绞痛组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稳定型心绞痛hs—CRP≥5mg/L16例,占80.0%:不稳定型心绞痛hs—CRP≥5mg/L18例,占90.0%;急性心肌梗死hs—CRP≥5mg/L20例,占100.0%;稳定型心绞痛组hs—CRP异常的例数明显低于不稳定型冠心病及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hs—CRP异常的例数明显低于急性心肌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患者血清hs—CRP的浓度明碌高于对照组.而随着病情的严重程度,其浓度也逐渐升高,说明hs—CRP可作为临床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Lp—PLA2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性反应、病变严重程度以及斑块易损性之间的关系,并同时观察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血浆Lp—PLA2的影响。方法CHD组61例,稳定型心绞痛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7例,急性心肌梗死18例;对照组30例,检测血浆Lp—PLA2及hs—CRP含量。CHD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及20mg口服,测定服药前、服药后2周、4周、6周、8周血浆Lp—PLA2及hs—CRP含量。结果①冠心病组血浆Lp—PLA2、hs—CRP均高于对照组(P〈0.01);②AMI组与UAP组血Lp-PLA2、hs—CR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均高于SAP组妒〈0.01)⑤瑞舒伐4get治疗后血浆Lp—PLA2、hs-CRP水平均较服药前明显下降。负荷量组降幅更明显(63.99%vs59.18%),P〈0.05。结论血浆Lp—PLA2水平能反映冠状动脉炎症活动性状况,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成正相关。瑞舒伐他汀可以明显的降低血浆Lp—PLA2含量,且随剂量增加,血浆Lp—PLA2含量下降更明显,可能会成为冠心病治疗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测定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TC、TG、HDL-C、LDL-C、TC/HDL—C和hs—CRP,对比检测结果。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和TC、TG、LDL—C水平显著增高(P〈0.01,P〈0.05),而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hs—CRP是已知冠心病患者未来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 )、高敏 C 反应蛋白( hs-CRP )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11例冠心病患者组(冠心病组)及77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 Hcy、hs-CRP水平,分析其与冠心病的关系。应用循环酶法检测Hcy,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冠心病组患者根据病情不同分为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组、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分析各亚组Hcy、hs-CRP水平差异性。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1±9)μmol/L比(9±6)μmol/L,(15.1±1.4)mg/L比(1.0±0.9)mg/L](P<0.05)。冠心病各亚组比较:AMI组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及UAP组[(24±8)μmol/L比(16±5)、(19±6)μmol/L,(23.7±5.9)mg/L比(4.0±3.0)、(15.4±3.2)mg/L](P<0.05)。 UAP组患者血清Hcy水平、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19±6)μmol/L 比(16±5)μmol/L,(15.4±3.2) mg/L 比(4.0±3.0) mg/L](P <0.05)。结论血清Hcy及hs-CRP水平与冠心病病情相一致,检测血清Hcy及hs-CRP水平可以判断冠心病病情,对于指导治疗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血浆载脂蛋白B(apo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15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比较三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血浆apoB和hs-CRP水平。结果 三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组患者的Gensini评分、apoB、hs-CRP水平分别与UAP组和A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P组和AMI组患者的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apoB、hs-CRP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冠心病中的检测价值。方法将16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缺血性心肌病(ICM)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分别检测各组患者入院时的CRP含量,与健康对照组CRP的含量进行比较。结果 SAP、UAP、ICM、AMI组的CRP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UAP、ICM组的CRP含量与A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的含量高低对判断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7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与这43例处于恢复期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测其血清hs-CRP水平,与65例健康者对照比较。结果 SAP、UAP、AMI三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依次逐渐升高。AMI恢复期患者血清hs-CRP水平同AMI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4组患者hs-CRP水平同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hs-CRP不仅是冠心病的一种危险因子,而且与冠心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张柏源 《中国基层医药》2014,(12):1785-1786
目的探讨血清内皮素(ET-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与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关系。方法80例冠心病患者,按不同类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5例,另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ET-1、MCP-1和MMP-9的水平,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四组血清ET-1(F=17.36)、MCP-1(F=13.51)和MMP-9(F=15.43)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AMI组、UAP组及SAP组较对照组高(t=5.12、5.35、5.15、4.22、4.65、4.54、3.12、3.65、3.54,均P〈0.05);AMI组、UAP组较SAP组高(t=4.32、4.15、4.52、3.54、3.23、3.51,均P〈0.05);AMI组较UAP组高(t=3.78、3.96、3.56,均P〈0.05)。结论血清ET-1、MCP-1和MMP-9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冠心病颈动脉斑块及血hs-CRP、D-dimer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80例,非冠心病对照组30例。冠心病组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三个亚组。超声探测各组颈动脉IMT、Crouse积分;并检测血浆hsCRP、D-dimer水平;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冠心病组IMT、Crouse积分、hsCRP、D-dimer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冠心病组三个亚组中IMT,Crouse积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UAP组、AMⅠ组的hsCRP水平依次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AP组比,UAP组、AMⅠ组患者血D-dimer浓度显著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与UAP组比较,AMⅠ组hsCRP明显高于UAP组(P<0.05),D-dimer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经直线相关分析,D-dimer、hsCRP浓度分别与IMT及Grouse积分呈正相关;血浆D-dimer同时与hs-CRP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r=0.682,(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有助于识别冠心病高危患者。hsCRP、D-dimer是反映斑块的稳定性的可靠指标。颈动脉超声结合hsCRP、D-dimer检测,对冠心病患者不同缺血状态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检测108例冠心病(CHD组)患者和84例非冠心病(对照组)患者Hcy水平.结果 CHD组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Hcy水平明显高于UAP组和SAP组(P<0.05),UAP组与SAP组的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岁年龄组Hcy水平高于<60岁年龄组,男性Hcy水平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水平与CHD有密切的关系,Hcy水平越高,CHD越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与非冠心病患者共210例,并将其分为4组,其中,非冠心病组93例,稳定型心绞痛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2例,急性心肌梗死组35例。分别测定各组患者血清GGT、FBG、TC、TG、LDL—C、hs—cTnI水平,并分析检测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的比例,血清FBG、TC、TG、hs—cTnI、GGT水平及Gensini评分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GGT与FBG、TC、TG、LDL—C、hs—cTnI及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GGT水平及Gensini评分均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结论血清GGT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伴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盖延红  陈伟  徐丹  张美华 《中国医药》2013,8(9):1206-1208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及其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04例,其中ACS 7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 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0例,以同期到我院的体检健康者3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析血清BNP浓度,并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及舒张末期容积.结果 ACS组(AMI组和UAP组)的血清BNP浓度[(391±136) ng/L,(267±80) ng/L]均明显高于SAP组[(36±21)ng/L]和对照组[(33±14)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LVEF正常的冠心病患者,ACS组的BNP水平[(277±160) ng/L]高于SAP组[(74±32)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BNP与LVEF呈负相关(r=-0.44,P<0.01).结论 ①血清BNP浓度在ACS患者中升高.②ACS患者BNP浓度的升高除了与心脏大小和射血分数相关外,也可能与缺血损伤造成的急性期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