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2HRZE/4HR方案对患者不同慢性肝病的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期间收治的804例初治肺结核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发生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资料.B超检查提示同时患有慢性肝病者(脂肪肝、肝硬化等)为观察组(74例);未患肝病者为对照组(730例).结果 观察组有31例(41.9%)出现肝损害,其中脂肪肝8例(61.5%),肝硬化4例(80.0%),慢性酒精性肝病4例(50.0%),慢性乙型肝炎5例(38.5%),肝血管瘤或肝囊肿7例(31.8%),肝内胆管结石3例(23.1%).对照组出现肝损害75例(10.3%).观察组肝功能损害比对照组严重.观察组经护肝治疗肝功能的恢复也比对照纽慢.结论 2HRZE/4HR方案对各类慢性肝病的肺结核患者肝功能损害较大,发生较早,恢复较慢.应尽量选用对肝损害小的药物,并密切监测肝功能,同时给予有效的护肝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例肺结核患者,根据患者的乙肝两对半指标与丙抗原肝抗体指标分别为乙肝e抗原阳性[HBe Ag(+)]组、乙肝e抗体阳性[HBe Ab(+)]组、单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HBs Ag(+)]组、丙型肝炎病毒阳性[HCV(+)]组、阴性对照组,分别为20例、26例、52例、17例、85例,均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查看比较其肝功能损伤情况。结果 在200例患者中共31例出现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15.50%。HBe Ag(+)组、HBe Ab(+)组、HCV(+)组的肝功能损害率分别为45.00%、38.46%、29.41%,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的2.35%(P<0.05);且HBe Ag(+)组、HBe Ab(+)组、HCV(+)组的中重度损害率分别为35.00%、30.77%、29.41%,显著高于单纯HBs Ag(+)组与阴性对照组的2.85%、0(P<0.05)。男性的肝功能损害率20.69%,显著高于女性的8.33%(P<0.05);且≥60岁肝功能损害发生率25.40%,显著高于<60岁的10.95%(P<0.05)。结论 对肺结核患者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容易影响患者的肝功能,尤其是60岁以上的男性患者,需要提高重视。  相似文献   

3.
吴静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1):283-284
药物性肝损害是抗结核药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1],可导致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中断,严重的甚至引起肝功能衰竭而死亡。因此,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是确保抗结核治疗方案顺利完成的有效措施。本文予以抗结核药引起肝功能损害相关问题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4.
李欣  袁淑平  杜月菊  孙红梅 《河北医药》2008,30(9):1361-1361
结核感染呈全球上升趋势, 结核病的化学疗法是控制结核病首选的有效治疗方法.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联合应用是目前推荐的有效短程化疗方案,但这几种常用抗结核药对肝脏均有一定损害, 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更加重了肝脏的负担.作者对378例初治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中的肝功能进行监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感染的肺结核患者发生肝损害的临床情况。方法61例乙肝病毒标记物阳性的肺结核患者(观察组)和64例乙肝病毒标记物阴性的肺结核患者(对照组)均采取相同抗结核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变化和肝功能损害出现时间及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肝功能损害出现时间较早,而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晚(P<0.05)。结论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感染的肺结核患者造成明显的肝损害,所以抗结核药物治疗前应检查乙肝病毒标记物,治疗过程中应用保肝药物,并要经常检查肝功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肺结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李扬  刘佳 《抗感染药学》2019,16(10):1679-1682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伴慢性肝病患者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其对抗结核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被确诊为初发初治肺结核患者926例资料,分析其患者按正规抗结核方案(2HREZ/4HR)治疗过程中致药物性肝损害与有无慢性肝炎、合并不同类型慢性肝炎、肝损害程度及其临床分型的相关性,以及对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影响。结果:926例初发初治肺结核患者(其中236例患者伴有慢性肝炎,690例无肝脏基础疾病)治疗过程中,690例无肝脏基础疾病患者出现药物性肝损害213例(30.87%);236例伴有慢性肝炎患者治疗中出现肝损害104例(44.07%);有慢性肝病的肺结核患者肝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肝脏基础疾病患者(P<0.05);伴有慢性乙型肝炎的肺结核患者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高、肝功能损害程度重;药物性肝损害较易出现在抗结核药物治疗强化期内。结论:有慢性肝病的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中应密切监测其肝功能的变化,尤其是在抗结核强化期内,必要时调整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或停用抗结核药物治疗,以免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引发肝功能损害的情况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本研究对象选取80例在我院治疗的肺结核患者,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观察导致患者产生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并进行总结。结果在80例患者中,在60岁以上的患者肝损害的患病率同60岁以下患者相比较明显较高(P<0.05);复发肺结核患者的肝损害情况同初发患者相比较较高(P<0.05);同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肝功能损害率明显的高于阴性者(P<0.05);肝损害的发生时间在治疗后的2个月内具有较高患病率,同2个月以后的患病率相比差异明显(P<0.05);在进行保肝治疗以后,患者可以获得理想的疗效。结论肺结核患者由于抗结核药物引发肝功能损害的因素较多,通过进行深入的临床研究和分析,做到早发现及早治疗,可以推动实现良好的抗结核化疗疗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合并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比分析乙肝病毒携带者大三阳、小三阳合并肺结核患者和乙肝病毒阴性肺结核患者,经过抗结核治疗后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270例病例中,肝功能损害总的发生率为23.7%(64/270),乙肝病毒携带者发生肝功能损害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大三阳组和小三阳组发生肝功能损害的情况在统计学上无差异,乙肝病毒携带者肝损害发生的时间早,程度较严重。结论: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服用抗结核药物后更易引发肝损伤,在临床上应注意观察,保护患者肝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由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肺结核合并慢性肝病患者药物性肝损害(DILI)的状况。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46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药物性肝损害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合并有基础肝病的肺结核患者其DILI发生率显著高于未合并基础肝病者(P<0.05)。慢性HBV感染者与慢性HCV感染者的DILI发生率高于其他肝病者(P<0.05)。结论对于肺结核合并慢性肝病的患者,在抗肺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引发药物性肝损害的可能性较高,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要对患者的肝功能进行密切监测,以便尽早发现肝损害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10.
高智  蒋之  万轲 《安徽医药》2012,16(12):1853-1854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以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期间在该院治疗肺结核疾病的431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结核病患者HBVM是否阳性将431例患者分为两组,HBVM(+)组和HBVM(-)组,HBVM(+)组共97例,HBVM(-)组共334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出现肝损伤的例数,ALT值、TBL值、肝损伤出现的时间和肝损伤恢复时间。结果 HBVM(+)组肝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HBVM(-)组(P<0.05);HBVM(+)组出现肝损伤的时间明显比HBVM(-)组快,而肝损伤的恢复时间也明显较长(P<0.05)。结论 HBV阳性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后更易发生肝功能损伤,HBV阳性的肺结核患者时应密切监测患者肝功能,预防肝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抗感染药学》2017,(2):303-305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伴乙肝病毒感染者肝损害的临床影响及其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6月1日—2016年5月31日期间收治的90例肺结核患者,按照乙肝病毒标记物检查结果将其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2HREZ/4HR抗结核治疗方案和保肝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致肝损害发生情况和肝功能各指标的变化,以及致肝损害出现时间和复常时间。结果:阳性组患者用药后致肝损害的发生率为53.33%;治疗后TBIL、AST、ALT测得值分别为(50.59±6.47)μmol/L,(181.18±29.84)U/L和(239.15±33.84)U/L,均高于阴性组(P<0.05);致肝损害出现时间为(33.57±4.16)d早于阴性组,复常时间为(22.23±3.64)d晚于阴性组,上述指标经组间比较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伴乙肝病毒感染患者,易导致其肝功能损害,临床应合理使用抗结核药物,采取对应措施,保护患者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74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肝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474例患者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52例(10.97%)。60岁以上肺结核患者肝损害患病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者,复发肺结核患者肝损害患病率明显高于初发患者,HBsAg阴性患者肝损害患病率明显低于阳性患者,在疗程开始3个月内患者发生肝损害率高于3个月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肝损害发生率11.26%,与女性10.50%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损害患者经过保肝治疗,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高龄、复发、HBsAg阳性及疗程开始3个月内是肺结核抗结核药物治疗发生肝损害的高危人群及时间,应密切观察患者肝功能,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和早治疗,有助于顺利完成抗结核化疗疗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结核药物引起肝功能损害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85例结核病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肝脏功能受损的临床资料,并对肝功能损害情况与患者年龄、生活习惯、既往病史、应用抗结核药物时间以及结核病类型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应用抗结核药物导致肝功能损害的时间多发生于用药2~6周;60岁以上患者发生肝功能损害的几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P<0.05);有既往病史、嗜酒和粟粒型肺结核的患者发生肝功能损害的几率较高(P<0.05)。结论用药强化期内、老年患者、有既往病史、嗜酒习惯以及患粟粒型肺结核的患者在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时易发生肝功能损害,因此应针对患者的年龄及个体状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杨俊 《中国实用医药》2014,(18):157-158
目的观察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探讨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分析46例初治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害的病例资料。结果抗结核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肝毒性。结论肝损害成为抗结核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肝损害妨碍抗结核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或加重肝损害,在我国非常普遍而严重,必须把握两者的相互影响与正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对肺结核患者采用水飞蓟宾胶囊预防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治疗时间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通过常规的抗结核方式治疗,实验组以对照组为基准增加水飞蓟宾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谷氨酰转肽酶(GG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效果,治疗满意度。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ALT、AST、GGT、TBil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ALT、AST、GGT、TBil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的ALT(34.65±6.23)U/L、AST(37.25±8.26)U/L、GGT(7.29±1.69)U/L、TBil(15.27±4.79)μ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44.76±7.15)U/L、(46.39±9.50)U/L、(12.47±3.01)U/L、(22.31±6.05)μmol/L,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得出(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与对照组(18%)比较差异不大,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得出(P>0.05)。治...  相似文献   

16.
护肝片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肝片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我中心2004年1月~2006年6月诊断为结核病的300例住院抗结核治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分别予护肝片、一般保肝药和未服保肝药处置。结果护肝片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有效率为97%;一般保肝药的有效率为77%;未服保肝药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发生率为36%;护肝片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护肝片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有显著疗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水矿集团总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147例,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 HBV-M)阳性患者62例作为观察组,HBV-M阴性患者8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相同的抗结核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肝功能损害情况、肝功能损害出现及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水平及血清总胆红素( TBL)水平高于对照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肝功能损害出现时间早于对照组,肝功能恢复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肝功能损害明显,故应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加强对患者病情的监测,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合理用药,降低肝功能损害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门诊治疗肺结核患者对抗结核药物过敏反应的护理。方法 53例在门诊治疗发生抗结核药物过敏反应的肺结核患者进行对症护理,抗结核药物诱发试验护理,有针对性进行心理护理,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加强全程用药督导。结果经过积极治疗护理50例患者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1例由于严重过敏反应放弃治疗,2例患者由于肝损间断治疗未完成疗程。结论对门诊治疗应用抗结核药物发生过敏反应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减少药物过敏反应对患者的伤害,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蒋丽芳 《抗感染药学》2009,6(4):287-289
目的:探讨抗结核板式组合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发生规律、临床表现。方法:分析2006年—2007年2年间确诊的1567例肺结核患者采用抗结核板式组合药物抗结核治疗导致的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与护理。肝功能检查采用酶法。结果:1567例肺结核患者采用抗结核板式组合药物治疗导致肝功能损害达10.59%(166/1567);其中:男性81.93%(136/166),女性18.07%(30/166);年龄在51~70岁的患者60.02%(63/166);累计频率(频数)在服药时间30d内达39.76%(66/166),60d内达80.12%(133/166),大于60d的不同时段内19.88%(33/166)。结论:采用抗结核板式组合药物治疗必须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用药的治疗原则,定期检测肝功能,合理使用抗结核药物。  相似文献   

20.
574例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肺结核病人应用短程化疗方案引起药物副反应发生情况,提高病人治愈率。方法个案分析涂阳肺结核病人服用抗结核药物后副反应发生率。结果574例涂阳肺结核病例中抗结核药物副反应总发生率27.52%(158/574)。初治涂阳组和复治涂阳组药物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7.29%和28.92%(P>0.05)。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7%和37.5%,肝损害发生率分别为16.0%和14.5%,肝损害例数占总反应例数的56.96%(90/158)。男性略多于女性,60岁以上年龄组发生副反应的机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的年龄组(P<0.01)。结论合并肝炎病毒感染、胃病、老年患者是引起药物副反应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使用抗结核药物时需密切关注药物副反应发生,并及时处理,提高病人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