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利 《中医杂志》2001,42(3):188
清营汤出自吴瑭《温病条辨》。由犀角、生地黄、玄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金银花、连翘组成。在原书中,对其方药配伍未予详解,后世作解者,对方中使用金银花、连翘、竹叶心等药的目的、观点不同,继而对其主治证候的认识亦有分歧。1 对清营汤方证的争议后世对清营汤方证的解释,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吴瑭在《温病条辨》清营汤治证中并无气分症状的记载,该方是专为温  相似文献   

2.
清营汤是由清代名医吴鞠通创制,用于治疗热邪初入营分的一首著名方剂,对于方中配伍"银花"、"连翘"、"竹叶心"等药的作用,现行方剂学教材大都遵循叶天士"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论(方中具有此作用的药物,有的教材认为是银花、连翘;也有教材  相似文献   

3.
《方剂学》(1979年版)在清营汤方解中云:“方中用犀角成寒清解营分之热毒,为主药……佐以苦寒之黄连、竹叶心、连翘、银花清心解毒,并透热于外,使热邪转出气分而解,体现了气营两清之法。”  相似文献   

4.
"透热转气"之法是治疗营分热证的经典方法,由叶天士提出。清代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收录清营汤,方中金银花、连翘、淡竹叶三药形成的清热解毒、透邪外达的作用被称为"透热转气",从而达到使气机宣畅,营内之邪热外透到气分而解,如此则能扭转病机,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后世应用颇为广泛,为临床治疗温病及相关病症提供了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5.
清营汤系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创立的一张著名方剂,由犀角、玄参、生地、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竹叶心等药物组成,具有清营解毒、透热养阴之功效。综观全方,苦寒与甘寒药相伍,可使热清而无伤阴之虑;凉血与散瘀药相配,可使血止而无  相似文献   

6.
<正>清营汤为清代名医叶香岩所创,为临床治疗热入营血证而立。清营汤药物组成:犀角、生地黄、金银花、连翘、玄参、黄连、竹叶、丹参、麦冬等。因犀牛现被列为保护动物,犀角被禁止使用,实际上现在临床上应用的清营汤以水牛角替代犀角,即便如此,临床上应用该方加  相似文献   

7.
议温病透热转气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博  牛阳 《江西中医药》2010,41(1):11-12
作为温病辨证依据的卫、气、营、血四个概念来源于《黄帝内经》,叶天士引伸其义,用以阐明温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说明温病的受邪部位和传变规律。叶天士"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论及吴鞠通在清营汤、清宫汤中对辛凉质轻、透热转气之品如银花、连翘、竹叶的具体运用,对后世启发很大。温病热入营分,除运用清营养阴为主治疗外,尚须加入透热之品,以求病邪转出气分,即所谓"入营犹可透热转气"。营热炽盛、阴液亏耗是营分证的主要病变机制,证见身热夜甚,口干但不甚渴饮,心烦不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脉细数。对于营分证治疗,在清营养阴药中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入开达、宣透或通下之品,使邪有出路,有助于邪热透达。因不同病机变化所导致的兼证,注重配合相关治法治疗。透热转气虽为外感病在营分阶段的基本治疗大法,某些内伤杂病若出现与营分证相似的病机变化,也可使用此法或相近治法,而不必拘泥外感内伤之别。  相似文献   

8.
凉膈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治疗中上二焦邪热炽盛证的代表方,由连翘、川大黄、朴硝、炙甘草、山栀子、薄荷、黄芩、竹叶等药物组成,具有泄火通便,清上泻下之功。方中连翘重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薄荷疏散上焦之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清解郁热;竹叶清热泻火,除烦,生津,利尿;三药质轻升散,清解的同时透邪(热)于外,有"火郁发之"之义。黄芩与栀子同用,清热解毒,泻火除烦,通泻三焦;大黄与芒硝配  相似文献   

9.
叶香岩卫气营血治则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卫汗之可也”并非辛温发汗之法,“汗之”不是治疗方法,而是通过治疗所要达到的目的。“到气才可清气”不仅是治疗气分证的原则,而且指出清气不宜过早。“透热转气”的用药,随造成气机郁滞的原因而异,不仅局限于银花、连翘、竹叶三药,但其目的都是排除障碍,宣畅气机,使邪有出路,则入营之邪即可外迭。转出气分而解。“凉血散血”是指凉血养阴,活血散瘀,该治法具有清、养、散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透热转气为温热病热入营分的治疗大法,首先由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提出,后世医家又称之为“清营泄热”、“凉营解毒”、“凉营透热”或“清气凉营”等。近年来各地编写的中医教材中,温病理论体系的卫气营血辨证内容基本相同,而对营分证治疗大法透热转气问题,则互有出入。大体有以下三点: ①、认为营分证的治疗宜清营泄热,即于清营分热邪药物中伍以轻清透邪之品,以冀营分邪热转出气分而解。  相似文献   

11.
“在卫汗之可也”并非辛温发汗之法,“汗之”不是治疗方法,而是通过治疗所要达到的目的。“到气才可清气”不仅是治疗气分证的原则,而且指出清气不宜过早。“透热转气”的用药,随造成气机郁滞的原因而异,不仅局限于银花、连翘、竹叶三药,但其目的都是排除障碍,宣畅气机,使邪有出路,则入营之邪即可外达,转出气分而解。“凉血散血”是指凉血养阴,活血散瘀,该治法具有清、养、散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发热是临床上的一个常见症状 ,可以发生在许多疾病的过程中。笔者应用清营汤加减 ,治疗多种病后余热 ,收到奇特之效。清营汤出自《温病条辨》 ,是温病卫、气、营、血传变过程中邪热传营 ,清营透气的代表方。所治症见 :邪热初入营分 ,身热夜甚 ,时有谵语 ,心烦不眠。或斑疹隐隐 ,舌绛而干 ,脉象细数之候。其适应证明显、简明、易掌握 ,疗效高 ,效价捷。 30多年来 ,笔者依据清营汤的功用 ,辨热选方清营汤 ,广泛应用临床各类病证发热 ,治疗不同科属之不明原因之病后发热 ,屡用屡验 ,拓展了清营汤治疗热病的范围。现将临床治验择报 ,意在共勉。1…  相似文献   

13.
清营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晓冬 《新中医》2000,32(2):55-55
清营汤出自《温病条辨》 ,由犀角、生地黄、玄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金银花、连翘组成。具有清营解毒、透热养阴之功。主治邪热已入营分。症见身热夜甚 ,心烦少寐 ,时有谵语 ,口渴或不渴 ,或斑疹隐隐 ,舌红绛而干 ,脉数或细数。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肺痨、失眠、幼儿瘾疹等病症 ,收异病同治之效 ,现举例如下。1 肺痨龚某 ,男 ,60岁 ,退休教师 ,1 996年 5月 1 0日初诊。患者于 1 995年 1 2月因低热、咳嗽、咯血痰到医院检查 ,确诊为肺结核。经西医予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等治疗半年后 ,病情稳定 ,咳嗽、咯血痰基本消失 ,但仍低热…  相似文献   

14.
“治上焦如羽”六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辛凉清解法:本法以质轻味辛之辛散药与质轻性寒之清热药配伍,辛凉清解肺卫邪热,代表方如银翘教。银花、连翘、竹叶性凉清解热毒,芥穗、豆豉、薄荷辛散开闭宣透。两者配用,既可增强疏散清热之力。又无凉遏伏邪之弊,寒而不凝,透而不汗,开郁  相似文献   

15.
“清透法”用药规律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求"清透法"下方药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选取古今医案及温病学教材中有清透作用的医案、方剂,用excel将其分别按治疗温病温热证方、治疗温病湿热证方建立数据库,运用计量学方法对其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药物类别上治温热方以清热药、解表药、补益药为主,治湿热方以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利水渗湿药及芳香化湿药为主;药性以寒性药物占多数,其次为微寒药和平性药;药味以苦、甘、辛味药物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其他药味的药物;药物归经以肺经为主;治疗温热类温病的高频药物包括连翘、甘草、金银花、生地、玄参、石膏、麦冬、薄荷、牛蒡子、知母、芦根、丹皮、犀角、黄芩、桑叶、竹叶、豆豉;治疗湿热类温病的高频药物包括杏仁、连翘、藿香、滑石、半夏、薏苡仁、金银花、石膏、黄芩、蔻仁、知母、青蒿、通草、竹叶、茯苓皮、厚朴、桔梗、玄参、芦根.结论:清透法用药以性寒凉、味苦辛、质地轻、气芳香为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基于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方法,研究现代文献中治疗过敏性紫癜风热伤络证有效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集了1988年—2019年涉及过敏性紫癜风热伤络证治疗的有效方剂,用Excel表建立数据库,对用药频次及药物分类进行统计分析,用SPSS Clementine软件对高频药物中的药对和药组进行关联规则数据挖掘,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①常用治法:以疏风+清热+凉血为组合的治法频次最高,是风热伤络证的最常用治法。②高频药物:用药频次超过所有处方25%的药物依次为:金银花、连翘、甘草、紫草、防风、牡丹皮、荆芥、生地黄、牛蒡子、赤芍、茜草、蝉蜕、薄荷、丹参、竹叶。③高频药物分类:14味高频药物中(除外甘草),清热药占30.8%,解表药占17.78%,活血化瘀药占2.2%,止血药占3.0%;④核心药对:在频次最高的前10组药对中,清热药对为:薄荷→牛蒡子,竹叶→金银花,竹叶→连翘,金银花→连翘;凉血药对为:赤芍→生地黄,牡丹皮→紫草,生地黄→牡丹皮;清热祛风药对为:薄荷→荆芥,牛蒡子→荆芥;凉血止血药对为:茜草→紫草。⑤核心药组:生地黄、牡丹皮、防风;紫草、牡丹皮、连翘、防风;金银花、牡丹皮、生地黄、防风;连翘、牛蒡子、荆芥等。结论现代文献中治疗过敏性紫癜风热伤络证的有效方剂,治法主要以疏风清热凉血为主,核心药味为清热药、解表药、活血药、止血药,药物关联以风药和血分药的配伍为主,涉及的病理因素以风、热、血热、瘀血为主,可兼有毒、湿、虚等因素。基于关联规则的用药规律研究可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透热转气”,首见于叶天士《外感温热篇》,是温病热入营分证的治疗大法。由于后世医家对此认识颇不一致,影响对该法的正确理解。笔者认为,“透热转气”法的含义与用药,体现在清透营热、清泄气热、清利小肠三方面。一、清透营热。热入营分,首以清透营热为要。因营分介于气分、血分之间,营分邪热的出路在于外透气分而解,若清营过于苦寒凉遏,不仅有伤阴之  相似文献   

18.
周××,女,十二岁,学生。高烧七日,经注射青链霉素三日,口服抗菌素及解热药,热势更高,烦躁不宁,半夜昏迷,惊厥。转中医治疗。证见:呼吸气粗,皮肤灼热,无汗,唇舌鲜红无苔,口干不思饮,神昏谵语,呼之能应,脉数急。辨证:温邪入营,内迫心包,热盛动风。治法:清营开窍,凉肝熄风。拟方:清营汤合羚羊钩藤汤之意。水牛角50克羚羊角6克钩藤10克生地15克丹皮12克竹叶5克连翘10克银花10克黄  相似文献   

19.
温病热入营分,用清营汤去黄连的理论出于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第十五条。原文曰:“太阴温病,寸脉大,舌绛而干,法当渴,今反不渴者,热在营中也,清营汤去黄连主之。”又自注云:“渴乃温之本病,今反不渴,滋人疑惑;而舌绛且干,两寸脉大,的系温病。盖邪热入营,蒸腾营气上升,故不渴,不可疑不渴非温病也,故以清营汤清营分之热,去黄连者,不欲其深入也。”可知,吴氏  相似文献   

20.
清营汤是治疗温病营分证的主方。源出叶天士,成于吴鞠通。叶氏原为“暑久入营,夜寐不安,不饥微痞,阴虚体质”,用鲜生地、玄参、川黄连、金银花、连翘、丹参“理心营”。吴鞠通清营汤中亦沿用丹参,但叶、吴二氏亦未明确阐述运用丹参的作用机理。后世学者也甚少专门研究,以致该药在治疗营分证上起较大作用而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对此试作初步探讨,以求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