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其治疗方案选择存在较大争议。目前针对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主要有3种治疗方案,包括仅对罪犯支血管行急诊PCI、同时对罪犯支血管及至少1个非梗死相关动脉实施PCI、对罪犯支血管实施PCI后择期对非梗死相关动脉行PCI。本文就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主要治疗方案选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时,非梗死相关动脉的介入策略一直存在争议。现行指南推荐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时仅干预梗死相关动脉,同时处理非梗死相关动脉可能使临床预后恶化。然而最近的一些研究结果显示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时,同时处理非梗死相关动脉可降低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风险。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静脉溶栓治疗中ST段再抬高产生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静脉溶栓标准的 10 7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 ,据溶栓后有无ST段再抬高而分为ST段抬高组 (A组 )和ST段未抬高组(B组 ) ,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心律失常发生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及心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溶栓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A组血管再通率明显低于B组 (P <0 .0 5 ) ;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均高于B组 (P <0 .0 5 ) ;A组伴发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血脂明显多于B组 (P <0 .0 5 )。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时ST段再抬高与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有密切关系。在溶栓后 1~ 4小时内出现ST段下降后再抬高或原有梗死相关部位ST段抬高再加重 ,其原因可能与溶栓后再灌注损伤及冠脉痉挛有关。而在 2 4小时后出现ST段再抬高可能与新的血栓形成引起再闭塞或梗死延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根据心电图ST段抬高与否分为ST抬高和非ST段抬高两型,分类的结果直接决定了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策略的制订[1-5].传统理论认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梗死相关血管往往是闭塞病变,其血栓成分多以纤维蛋白为主,可行溶栓治疗;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梗死相关血管往往是非闭塞性病变,其血栓成分多以血小板为主,溶栓是绝对禁忌[4-5].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B型尿钠肽(BNP)对伴急性胸痛但心电图无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6例门诊及急诊急性胸痛或胸部不适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测定BNP和肌钙蛋白I(cTnI),评价BNP对无ST段抬高的AMI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156例患者中,不伴有心电图ST段抬高AMI患者,其入院时BNP水平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BNP诊断无ST段抬高的AMI的敏感度为0.63,特异度为0.42。联合应用BNP及cTnI可显著提高对无ST段抬高AMI的诊断敏感度(0.99),阴性预测值可提高至0.98。经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对于诊断无ST段抬高AMI,BNP是一个显著的独立指标。结论:对于伴有急性胸痛但无ST段抬高的AMI患者,尤其是cTnI还未达到AMI诊断阈值时,BNP联合cTnI可能成为其有效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MI)时体表心电图对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判断价值.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急性下壁AMI患者98例,观察其心电图表现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关系.结果 98例下壁AMI患者中,右冠状动脉(RCA)病变68例,左回旋支(LCX)病变30例.以RCA病变为主时,心电图表现为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Ⅱ导联ST段抬高幅度、aVL 导联ST段压低和aVR导联ST段抬高;以LCX病变为主时,心电图表现为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Ⅱ导联ST段抬高幅度、aVL 导联ST段抬高和aVR导联ST段压低.结论 临床医师可通过心电图上的ST段移位对急性下壁AMI的患者的IRA作出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7.
张学军  武伟琦  闫吉霞  何平  王学惠 《临床荟萃》2003,18(11):F002-F003
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 (ST 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往往因斑块破裂诱发急性血栓形成导致冠脉血管完全闭塞 ,其再灌注治疗主要为尽早、充分、持续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目前首选紧急介入或溶栓治疗[1]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NSTEMI) ,其梗死相关血管是完全闭塞或狭窄程度如何 ,仍不是很清楚 ,治疗亦存在较多争议 ,故了解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病变情况 ,对指导临床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自 2 0 0 0年 8月至 2 0 0 2年 5月 ,经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5 4例 ,其中NSTE…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判断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中梗死相关血管(IRA)和预测患者住院期间心脏事件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下壁AMI患者163例,观察其心电图表现与冠状动脉造影、住院期间心脏事件的关系。结果:163例下壁AMI患者中,有冠状动脉(RCA)病变112例,左回旋支(LCX)病变5I例。以RCA病变为主时,心电图表现为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Ⅱ导联ST段抬高幅度、aVL导联ST段压低和aVR导联ST段抬高:LCX病变心电图多表现为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Ⅱ导联ST段抬高幅度、aVL导联ST段抬高和aVR导联ST段压低。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Ⅱ导联ST段抬高幅度,则提示合并有心室AMI及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Ⅱ导联ST段抬高幅度者。结论:临床医师可通过心电图上的ST段移位对AMl患者的IRA作出初步判断,并评估其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0例AMI患者中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50例,其中16例并发室性心律失常;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30例,其中2例并发室性心律失常。ST段抬高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比例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AMI患者死亡5例,占6.25%,其中心源性休克2例,室性心率失常1例,心力衰竭2例。结论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部分患者心电图无典型表现,临床诊断应重视综合判断,防止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不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急诊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 46例AMI病人行急诊冠造,对其中45例的梗死相关血管行直接急诊PTCA治疗,根据冠造病变特点安放支架,术后观察胸痛症状及心电图梗死相应导联ST段持续抬高状态,于1个月后行心脏超声检查,3-6个月门诊随访。结果 冠造1例病人梗死相关血管血流TIMI2级,7h后死亡;42例PTCA成功(成功率93.33%);27例术后胸痛消失或明显减轻;8例ST段持续抬高>50%;1例于成功PTCA后2h死于心源性休克;13例术后1周心功能NYHA2级;12例心脏超声检查左室射血分数(EF)<0.45;随访4-6个月,出现胸痛症状5例。结论 AMI急诊介入治疗成功率高,但术后ST段持续抬高及梗死相关血管开放程度是AMI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此外微血管功能不良对AMI病人急诊介入治疗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戴淑婷 《护理研究》2005,19(5):863-864
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心电图(ECG)ST段抬高的振幅是反映心肌损伤程度的指标,与梗死范围及预后密切相关;但ST段抬高的形态对评价AMI预后的重要意义尚不明确.AMI时ECG特异的墓碑型ST段抬高是AMI早期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ST段再抬高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时ST段再抬高的意义.方法:将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的93例AMI患者根据有无ST段再抬高分为A、B两组,并对A、B两组进行对照性分析.结果:两组间再通率、KillpⅡ~Ⅳ级、肌酸磷酸激酶峰值、再灌注心律失常及伴发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时ST段再抬高与病例有并发症有关,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存在梗死,血管狭窄程度重及再灌注损伤,在临床治疗中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与梗塞相关动脉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与梗塞相关动脉的关系。方法:对39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心电图和冠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结果:①下壁AMI患者的心电图ST段压低Ⅰ相似文献   

14.
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非梗死部位导联 ,尤其是梗死部位对应导联 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的研究颇多 [1~ 3] ,多数认为合并 ST段压低提示梗死范围大 ,预后不良 ;也有少数结果认为代表多血管病变或 ST段压低部位的心肌充盈缺损。但 ST段压低的机制并未完全明确 ,因而有关早期梗死部位对应导联ST段压低的各种研究仍在继续。我们对 2 45例初发 AMI患者发病后 72小时内 12导联心电图 ST段的变化进行分析 ,探讨早期梗死部位对应导联 ST段压低的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我院 1992年以来救治的初发 AMI住院患者共 2 45例 ,男 …  相似文献   

15.
蔡晓玉  杨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4):3612-3613
目的 探讨根据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ECG)特点来判断梗死相关动脉(IRA).方法 对照研究7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造影资料,分析梗死相关动脉及体表心电图变化.结果 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RCA)可能性大的有:心电图ST段抬高Ⅲ>Ⅱ(83.6%),心电图ST段压低AVL>Ⅰ(82.1%),V3导联ST段压低与Ⅲ导联ST段抬高比值≤1.2(83.3%),aVL S/R> 1/3伴ST段压低>1 mm(90%),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回旋支动脉(LCX)可能性大的有:ST段抬高Ⅲ≤Ⅱ(80%),ST段压低aVL≤Ⅰ(71.4%),V3导联ST段压低与Ⅲ导联ST段抬高比值>1.2(83.4%),如S/R≤1/3伴ST段压低≤1mm(85.7%).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体表心电图与梗死相关动脉有明显相关性,且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 (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电图抬高的ST段的变化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10 8例成功行直接PTCA的AMI患者 ,分析术后 1h 12导联心电图抬高的ST段下移幅度 ,分为四组 :A组 :抬高ST段下移 10 0 % ;B组 :抬高ST段下移 5 0 %~ 10 0 % ;C组 :抬高ST段下移 0~ 5 0 % ;D组 :ST段无下移。结果 :四组梗死相关血管 (IRA)开通时间相似 ,A组患者下壁和 /或后壁、右室梗死占 84 6 % ,与其余三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0 0 5 )。抬高ST段下降≥ 5 0 %组比 <5 0 %组的CPK、CK-MB峰值 ,梗死延展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下降 (分别为 32 6 6 1± 2 15 7 6比 436 4 0± 2 873 0 ,134 5± 80 1比 176 9± 10 7 5 ,0比 6 1% ,1 3%比 12 1% ,P <0 0 5 ) ,LVEF明显升高 (5 8 5±12 9比 5 1 5± 16 0 ,P <0 0 5 )。结论 :AMI成功再灌流治疗后抬高ST段下移幅度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迅速下降≥ 5 0 %组梗死面积小 ,左室收缩功能好 ,近期心脏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17.
尽早、完全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主要措施,因此早期静脉溶栓已做为心肌再灌注的有效方法之一应用于临床.本文着重回顾我院开展早期静脉溶栓治疗98例ST段弓背向上抬高AMI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自动功能成像(AFI)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及其与AMI常规心肌标志物肌钙蛋白T(cTnT)以及心电图ST段抬高的相关性,探讨AF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获取46例首发AMI患者(心肌梗死组)和30例年龄性别相关受检者(对照组)的二维超声图像,同时记录12导联心电图和AMI患者入院24 h的cTnT值,应用AFI技术实时获取左室收缩峰值纵向应变(LPSS)及其牛眼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心肌梗死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LPSS明显减低(P <0.001),ST段明显抬高(P<0.001);整体LPSS与梗死节段LPSS均与LVEF呈负相关,整体LPSS与LVEF的相关性较高(r=-0.660);整体LPSS与梗死节段LPSS均与cTnT呈正相关(P<0.001),LVEF与cTnT呈负相关(P=0.002),梗死节段LPSS与cTnT的相关性较高(r=0.598);整体LPSS与梗死节段LPSS均与ST段抬高呈正相关(P<0.05)。结论整体LPSS能准确评价AMI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梗死节段LPSS能准确评价AMI患者的梗死受累范围和程度。AFI作为简易快捷的程序性诊断工具可为临床评价AMI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现在普遍的观点认为,炎症反应、脂质代谢、斑块动力学、血小板和凝血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导致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和血栓扩展,最终引发急性心肌梗死(AMI)。AMI可归结为长期缺血所致心肌细胞死亡,心电图ST—T变化可反映出心肌缺血的特征。为了采取不同对策早期积极干预AMI,临床上根据患者发病时心电图ST段的变化特点,将心肌梗死分为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两型。ST段抬高型与非ST段抬高型AMI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机制、治疗方法都有所不同,但对两者的合并症、冠状动脉(冠脉)血管病变特点、发生部位及预后是否存在差异尚很少报道。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并且严重威胁患的生命安全。随着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广泛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得到了新的突破。但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往往会遇到双支或三支血管病变,常常使临床医师在造影前判断梗死相关动脉(IRA)时出现困难。而IRA的判断对于术中造影动脉的选择顺序、造影剂的使用及干预血管的选择、保护措施的运用和患的预后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体表心电图(ECG)对早期冠状动脉定位诊断因其无创、经济、简便易行并能反复记录对AMI的IRA判断有相当大的帮助。众多医学工作在实践中发现除了梗死区导联ST段的抬高外,非梗死区导联ST的段变化也能帮助我们判断IRA。现对非梗死区导联ECG的ST段变化所反映的IRA及梗死部位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