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101例病人分为冠心病组及对照组,再根据受累血管数将冠心病组又分为一支病变组、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应用高频超声测定所有病例双侧颈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的左颈动脉的平均IMT为(0.91±0.13)mm,平均内中膜横切面面积(IMCSA)为(22.13±3.21)mm2,而对照组的左颈动脉的平均IMT为(0.84±0.06)mm,平均IMCSA为(18.06±1.15)mm2,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组斑块发生率为63.7%,对照组的斑块发生率为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左颈总动脉IMT0.845mm为界限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为68.8%,特异性为67.3%;以左颈总动脉IMCSA19mm2为界限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84.6%。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作为冠心病的预测因子,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 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101例病人分为冠心病组及对照组,再根据受累血管数将冠心病组又分为一支病变组、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应用高频超声测定所有病例双侧颈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进行分析. 结果:冠心病组的左颈动脉的平均IMT为(0.91±0.13)mm,平均内中膜横切面面积(IMCSA)为(22.13±3.21)mm2,而对照组的左颈动脉的平均IMT为(0.84±0.06)mm,平均IMCSA为(18.06±1.15)mm2,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组斑块发生率为63.7%,对照组的斑块发生率为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左颈总动脉IMT0.845 mm为界限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为68.8%,特异性为67.3%;以左颈总动脉IMCSA19 mm2为界限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84.6%. 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作为冠心病的预测因子,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对 84例疑似冠心病的病人 ,行颈动脉超声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发现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 (AS)等级积分、Crouse积分和斑块数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 (P <0 .0 1) ,冠状动脉单支和多支病变组与非冠心病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 ;颈动脉超声的敏感性为 82 .0 % ,特异性为 75 .0 % ,总的诊断符合率为 80 .6%。结论 :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总积分对冠心病的预防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贾晶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7,13(2):128-129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因心绞痛、心肌梗死及胸痛待查而入院的病人6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与造影前后1周内对上述病人行颈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和正常组(对照组),比较各组间所测得的颈动脉后壁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斑块发生率.结果 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IMT和斑块发生率随之增高.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关系密切,颈动脉超声的检查可用于预测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本文通过对60例因心绞痛、心肌梗死及胸痛待查而入院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与造影前后一周内对上述患者行颈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和正常组(对照组),比较各组间所测得的颈动脉血管后壁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发生率。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IMT值和斑块发生率随之增高。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之间关系密切,较早行颈动脉超声的检查可以预测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301例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作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及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再分为一支病变组,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3个亚组。测量颈总动脉后壁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厚度,计算斑块积分及粥样斑块发生率。结果(1)冠心病组IMT,斑决积分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加,斑块积分及IMT增加,亚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3)以IMT>0.85mm和(或)出现粥样斑块预测冠心病,特异性75.3%,敏感性84.6%,阳性预测率88.4%。结论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为冠心痛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8.
近年来人们日益关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的关系。我们于 2 0 0 0年 12月~ 2 0 0 1年 6月采用高频超声对 3 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观察 ,以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冠心病组 3 6例 ,年龄 5 8~ 76岁 ,平均 64± 5 .2岁 ,男 3 1例 ,女 5例 ,均接受冠脉造影并达到美国CASS诊断标准 :冠脉左主干狭窄≥ 5 0 %和 /或左前降支、左旋支及右冠状动脉任何一支狭窄≥ 70 %。对照组 40例 ,年龄 5 5~ 78岁 (平均 63± 4.6岁 ) ,其中 18例经冠脉造影为阴性 ,2 2例为无心脑血管病史 ,无胸闷、心悸…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超声检查205例冠心病(冠心病组)和41例风湿性心脏病或其它体检患者(非冠心病组)的颈动脉,测量血管的直径、内-中膜的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血流的速度等参数,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以及非冠心病患者的关系.结果:确诊冠心病的患者205例中颈动脉超声有病变者195例,占 95.12%.其中冠状动脉三支病变者97例中颈动脉有病变者96例,达98.97%.41例非冠心病患者中颈动脉有病变者 11例,占26.83%,颈动脉无病变者30例,占73.17%.结论:冠心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颈动脉超声诊断技术对诊断冠心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分析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总结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2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 及相关危险因素;根据颈动脉... 相似文献
11.
二维超声检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103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作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探讨了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方法学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和超声分型,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以左侧多见,且多为扁平斑;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也越高,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组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8,他引:7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对84例拟诊冠心病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发现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AS)等级积分、Crouse积分和斑块数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和P<0.001),冠脉单支和多支病变组与非冠心病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亦有明显差异(<0.001和P<0.0001);冠脉造影积分和冠脉病变支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等级积分、Crouse积分和斑块数均呈显著的正相关。颈动脉超声的敏感性为86.4%,特异性为64.0%,总的诊断符合率为79.8%。结论: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病理分型对冠心病的预测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状动脉病变患者133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按照病变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按照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按照SYNTAX积分,分为0~22分组、23~32分组和≥33分组。超声检测入选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其分叉处有无斑块形成并进行粥样硬化斑块积分(AS积分),分析各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积分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例数及粥样硬化斑块积分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632、0.751);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分别为0.597、0.655);与SYNTAX积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643、0.597)。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与中度及重度狭窄组比较,单支病变组与双支及三支病变组比较,冠状动脉SYNTAX积分0~22分组与23~32分组及≥33分组比较,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例数及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冠状动脉中度与重度狭窄组比较,双支及三支病变组比较,SYNTAX积分23~32分组比较与≥33分组比较,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例数及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检查能够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情况,适合临床冠心病的普查及随访。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发生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了90例冠心病患的颈动脉,其中20例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1)各组冠心病患颈动脉管壁内-中膜厚度,斑块指数均显增高,其中心肌梗死患伴有明显的血流参数异常;(2)20例患冠状动脉造影与颈动脉超声检查符合率为75%而且冠状动脉病变越重,颈动脉硬化发生率越高。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5.
颈、股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标识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利用高频超声研究颈、股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标识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91例冠状动脉造影受检者术前行双侧颈、股动脉超声检查,测定血管后壁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厚度,记录斑块数目,半定量估计斑块的严重程度。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和冠心病组。冠心病组分别按血管狭窄≥50%所累及主要病变血管支数分:单支病变、双支病变、3支病变,其中左主干累及定为双支病变。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增加,颈、股动脉IMT值均增加,冠心病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股动脉斑块分级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分级间显著相关(P<0.05);股动脉斑块对冠心病预测的准确度(69.23%)高于颈动脉斑块(56.04%)。结论:颈、股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标识似用以预测冠心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50例,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其中冠心病组260例,非冠心病组90例;依据造影结果将冠心病组患者进行再次分组,其中单支病变组113例,双支病变组89例,三支病变组58例.比较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组间及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三组间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积分及Gensini评分;统计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以上观察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Gensini积分分别为(1.37±0.23)、(5.37±3.98)、(23.32±7.33),均高于非冠心病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的斑块检出率为79.8%和81.0%,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患者颈动脉IMT分别为(1.31±0.21)mm和(1.37±0.27)mm,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患者的斑块检出率与颈动脉IMT值均高于单支病变组,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显著正相关;Gensini评分与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程度随着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升高而加重,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可以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测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7.
周围血管颈动脉和股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CAS)、股动脉粥样硬化(FAS)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AS)的关系。方法以高分辨率B-型超声探查曾作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病人双侧颈动脉220例及同时探查股动脉58例,检测斑块,累计每例各部位斑块厚度,分别得颈动脉、股动脉斑块积分(ffe、ny),并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结果:(1)CAS、FAS、CAS+FAS预测冠心病敏感性分别为91%、85%、97%,特异性为57%、70%、65%,阳性预测值为77%、81%、81%,阴性预测值为80%、76%、94%;(2)CAS、FAS、CAS+FAS预测CAAS敏感性分别88%、83%、95%,特异性为77%、82%、76%,阳性预测值为92%、91%、91%,阴性预测值为67%、67%、87%;(3)CAS、FAS、CAS+FAS与CAAS病变程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0.63、0.77(P<0.001),(4)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PSc越高,PSc预测冠脉正常、轻度狭窄、单支、多支病变,总正确率70%。结论(1)CAS、FAS预测CAD或CAAS均有价值,但后者阳性预测值更高;(2)同时检测CAS与FAS,可提高阴性预测值;(3)CAS程度可以预测CAAS程度。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颈动脉硬化与冠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观察冠心病(CAD)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状况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CAD的患者106例(观察组),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状动脉狭窄的健康者4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二维超声检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和非依赖性舒张功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采用Sutton法,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AD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缩功能(FMD)比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缩功能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AD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积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FMD与冠脉病变程度呈负相关(r=-0.651,P〈0.001),颈动脉IMI及斑块积分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871,0.702,P〈0.001)。结论: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和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相平行。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 S)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A S)的影响因素及二者的关系。方法:202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非冠心病组(NCHD组,54例,冠状动脉直径狭窄<50%);冠心病组(CHD组,148例,至少一支冠状动脉直径狭窄≥50%)。冠心病组又按其血管病变支数分为三个亚组:单支病变组(30例)、双支病变组(42例)、多支病变组(76例)。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比较各组之间二者的关系,分析CA S与CAA S的影响因素。结果:①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P<0.05),低密度脂蛋白与颈动脉病变分级呈正相关(P<0.05);②与NCHD组比较,CHD组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率和斑块形成率增高(P<0.05);CHD组各亚组之间比较,多支病变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率、多发斑块发生率高于单支组和双支组(P均<0.05);③颈动脉粥样斑块中软斑和混合斑比例:CHD组的高于NCHD组的(P<0.05);CHD组中多支组高于单支组和双支组(P<0.05);④CAA S的冠状动脉病变积分(CSS)与CA S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积分(A S)呈正相关(r=0.61,P<0.05)。结论:①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③CHD组患者颈动脉动脉硬化病变甚于NCHD组患者;而CHD多支病变组患者的又甚于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