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阜康市距离乌鲁木齐60公里,有吐乌大高速公路相连,平均车程为30~40min,转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过程是安全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ST抬高型心肌梗死就地治疗组病死率较转院PCI组高;不稳定性心绞痛就地治疗组病死率和转院PCI组无差异,提示转院PCI组近期和远期预后均优于就地治疗组。值得注意的是,转院PCI组与就地治疗组相比,在高危患者中可能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2.
进一步提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介入疗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仍然是广大临床心脏病学医师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在本期就有三篇关于ACS的发生机制、治疗策略和二级预防的章。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他汀类药物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许多大规模、前瞻性的临床试验一致证实了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进一步显示,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应用可快速减少复发事件的危险性,降低死亡率。有关他汀类药物对ACS的作用机制进行过大量研究,认为其具有迅速改善内皮功能,拮抗炎症反应,稳定斑块,抑制血栓形成等多向性效应。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他汀类药物在ACS早期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的相关因素。方法90例ACS的老年患者均行PCI治疗,根据2012年中国PCI治疗指南对术后的LDL-C达标率进行分析,并以此分为达标组40例与未达标组50例,筛选出影响LDL-C达标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3个月LDL-C水平达标占44.4%。女性、年龄、高血压、既往心肌梗死与ACS患者PCI术后LDL-C水平达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年龄大、高血压是ACS患者PCI术后LDL-C水平不能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达标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流出道缩短分数(LVOT)、左心室面积变化分数(FAC)、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高于未达标组(P0.05)。达标组心绞痛、再梗死及心律失常的比例明显低于未达标组(P0.05)。结论 ACS患者PCI术后LDL-C水平的达标率尚不理想,多种因素影响达标率,在临床实际中需要严格规范降脂药物治疗,加强降脂管理,对提高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及预防不良事件发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肖文良  毛节明 《心脏杂志》2002,14(3):264-266
本文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的适应证、疗效和优缺点进行了较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在决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策略时存在性别偏倚,女性患较少采取积极的介入疗法。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效果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注册资料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糖尿病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的治疗现状。 方法 分析我国近 3年 12个心脏中心注册的 130 1例ACS患者中伴有糖尿病的比率以及该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 (PCI)的治疗情况。 结果  (1) 2 1 5 %的ACS患者伴有糖尿病 ;(2 )糖尿病合并ACS患者中高血压 (HT)、高血脂 (HL)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 ;(3)年龄 >75岁、脑卒中史以及心功能衰竭 (心衰 )史是糖尿病合并ACS患者住院期间未能接受PCI治疗的预测因素 (OR值分别为 2 393、2 30 3、2 82 8) ;(4 )PCI治疗组住院期间再发心绞痛、充血性心衰和心源性休克明显低于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组 (P <0 0 5 ) ;(5 )PCI治疗组死亡率明显降低 (0 0 % ,10 6 % )。 结论  (1)目前糖尿病患者中合并ACS的比率为 2 1 5 %左右 ;(2 )在糖尿病合并ACS患者中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尤为重要 ;(3)影响糖尿病合并ACS患者未能接受PCI治疗的因素有年龄 >75岁、脑卒中史以及心衰史 ;(4 )PCI治疗能改善糖尿病合并ACS患者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与不稳定斑块破裂有直接关系,现就不稳定斑块的早期识别及其干预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他汀类药物早期应用的益处   总被引:72,自引:0,他引:7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atecoronarysyndromes ,ACS)如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为发达国家及我国人群致死致残主要原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个隐匿发展的慢性过程 ,为发生ACS的基本原因。现有充分证据说明AS病人发生ACS的关键因素为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 (他汀类 )具有明显的抗AS、降低ACS发生的效应。一、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粥样斑块的特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是复杂的动态过程。始动步骤很可能是动脉…  相似文献   

10.
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可稳定动脉硬化斑块、减少炎症反应,降低临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本研究观察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老年ACS的有效性和预防心血管事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主要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斑块不稳定、继而出现斑块破裂、冠脉内血栓形成并导致冠脉内血流量减少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及心脏性猝死(SCD)。它具有发病急、变化快、死亡率高但可救治的特点,这类患者在急诊室以急性胸痛  相似文献   

12.
Ray  KK  Cannon  CP  McCabe  CH  何鹏程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5,11(6):414-414
在普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评估和感染疗法一心肌梗死溶栓22(The Pravastatin or Atorvastatin Evaluation and Infection Therapy—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fion 22.PROVE IT—TIMI22)试验中已经提示,与标准治疗相比.强化他汀类治疗可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的临床结果超过2年,但是强化治疗的早期或后期效果对整体临床效益的作用目前仍不清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中,使用国产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受体阻断药替罗非班(tirofiban)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介入治疗病人90例,分成替罗非班组及安慰剂组,替罗非班组剂量10μg/kg,在3min内静脉注入,然后以每分钟0.1μg/kg维持24~72h,随访30d,观察亚急性血栓形成、死亡、心肌梗死和紧急靶血管血运重建、出血等临床终点事件。结果两组临床、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罗非班组及安慰剂组死亡、心肌梗死和紧急靶血管血运重建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和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主要、次要及轻微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罗非班可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介入治疗病人的近期疗效,安全性相似,病人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健康宣教、心理干预、活动指导、出院指导)。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12个月的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患者入院时、术后1 w的焦虑、抑郁评分;出院前患者满意度; PCI术后1年内出血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后6个月、12个月抗血小板治疗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1 w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出院前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内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 05)。结论综合护理可明显提高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减轻焦虑抑郁症状,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含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非ST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早期(12h内)溶栓和介入治疗对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益;然而,对于非ST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是否采取及早介入治疗仍有争议。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包括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不稳定性心绞痛和(UA)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以及心源性缺血性猝死等4种临床病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综合治疗包括内科保守治疗、静脉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我们评价了综合治疗对568例ACS的疗效和安全性,对临床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许法运 《山东医药》2004,44(4):55-5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Q波性急性心肌梗死(AMI),非Q波性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它们的主要发病机制都是在斑块破裂的基础上诱发急性血栓形成,如果形成急性闭塞性血栓,则主要造成ST段抬高的Q波性AMI;如果血栓为非闭塞性或虽为闭塞性但其远端已有侧支循环形成,多造成非Q波性AMI或UAP,统称为无ST段抬  相似文献   

20.
重视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包括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g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ST段不抬高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与不稳定性心绞痛(UAP)。老年ACS患者因年龄较大、合并症较多,其临床危险性也较年轻患者增高;此外,这部分人群ACS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