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阿昔单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TCA术缺血危险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阿昔单抗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术中应用的安全性 ,合理性和对PTCA术后缺血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6 0例胸痛小于 2h施行直接PTCA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 30例和阿昔单抗组 30例 ,对照组静脉注射常规剂量肝素 10 0U/kg ,阿昔单抗组静脉注射小剂量肝素 70U/kg和阿昔单抗 0 .2 5mg/kg,随后以阿昔单抗 10 μg/min持续静脉滴注 12h ,观察 30d时两组死亡率、心肌梗死、再次急诊冠脉血运重建术和出血发生率。结果 随访 30d ,两组均未见出血并发症 ,对照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为 10 %;阿昔单抗组无 1例死亡 ,也未发生心肌梗死和施行再次冠脉血运重建术。结论 在急性冠脉缺血综合征中 ,应用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是安全合理的 ,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阿昔单抗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TCA术后缺血并发症 ,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4.
黄体钢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3,9(2):80-82
溶栓失败后立即PTCA即补救性或挽救性 (res cue或salvage)PTCA。如表 1所示 ,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溶栓后PTCA治疗可分为三种情况。其中溶栓治疗失败后的处理目前尚有许多地方值得商榷。溶栓成功再灌注大约为 75 % ,而其中达到TIMI 3级血流的只有5 0 %~ 6 0 %患者。而早期再灌注失败 (TIMI 0 ,1级 )甚至部分失败 (TIMI 2级 )都明显影响预后 ,因此从理论上说 ,补救性PTCA对濒危心肌的救助 ,左室功能和存活率的改善 ,都应有裨益。表 1 急性心肌梗死导管介入治疗类别 类 别 定 义直接 (或初始 )直接或初始应用P… 相似文献
5.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球囊扩张术后6个月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PBMV)在老年及瓣膜钙化程度重的患者中的 6个月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行PBMV患者 6 82例 ,以血液动力学评价术前及术后即刻左房压、肺动脉平均压、二尖瓣跨瓣压差及二尖瓣瓣口面积 ;超声心动图评价术前和术后 6个月二尖瓣口面积及跨瓣压差。 结果 PBMV有效缓解二尖瓣口的机械性狭窄 ,引起左房压、二尖瓣跨瓣压 ,肺动脉压力下降及二尖瓣口面积 (MVA)增加 ,两组患者均获益 ,老年组分别平均下降 (9 1± 1 1)mmHg、(10 9± 2 2 )mmHg、(9 1± 1 5 )mmHg、MVA增加 (0 5 2± 0 16 )cm2 ;非老年组分别为 (8 9± 2 4 )mmHg、(7 3± 0 8)mmHg、(7 3± 2 3)mmHg、MVA增加 (0 6 6± 0 11)cm2 。超声随访结果显示 ,PBMV疗效稳定。 结论 PBMV较为明显的改善二尖瓣狭窄症状 ,具有微创、低风险的特点。适用于瓣膜钙化重、条件差和高危围术期而不适合二尖瓣置换术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6.
田国祥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1,(5):367-367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在2011年11月24日发表了ISAR-REACT4研究的结果。表明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中,与比伐卢定相比,阿昔单抗+普通肝素未能降低主要终点的发生率,却增加了出血风险(N Engl J Med,2011,365:1980-1989)。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后仍有胸痛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急性左心功能不全以及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Ⅲ°AVB、阵发性室速等状态下,紧急行PTCA+支架术对抢救患者的生命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例AMI患者均在外院行尿激酶溶栓后,心电图无变化,仍伴有胸痛、低血压、心源性休克、SSS、心动过缓、Ⅲ°AVB、阵发性室速、左心功能不全等其中一项或多项,在24h内紧急行PTCA+支架治疗。介入治疗术前及术后观察患者的症状、心率、血压,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心室功能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5例胸痛患者通过PTCA+支架术后,胸痛完全消失,2例术前伴有心源性休克及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术后6h血压比术前明显升高,术后心率明显减慢,12h超声心动图测心室功能明显改善,5例伴有心动过缓及低血压患者术后6h血压显著升高,心率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AMI静脉溶栓后仍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状态下,治疗的关键是尽早使完全或近似完全梗死的血管再通,行急诊补救性PTCA+支架是十分有效和较为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阿昔单抗 (abciximab)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经胃肠外给药的血小板糖蛋白Ⅱb Ⅲa因子拮抗剂 ,它在治疗冠状动脉疾病方面的作用已得到验证 ,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方面的治疗效果也日渐突出。但是 ,阿昔单抗用于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安全性仍未得到科学实验论证 ,特别是它对缺血性卒中后的脑灌注改变及改善预后是否有明确的积极意义 ,还缺乏试验证明。基于这一目的 ,作者采用随机双盲法 ,对 38个研究单位的 74例符合条件、卒中时间在 2 4小时之内的患者进行了分组 ,将其中 5 4例分为 4组 ,分别接受 4个不同剂量的阿昔单抗治疗 ,另外 2 0例给予安…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学科技的迅速发展,介入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近年来,心脏介入术已成为诊断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冠状动脉造影术和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对冠心病的明确诊断与治疗以及对心肌梗死的直接治疗起到了关键作用。由于进行心脏介入术后特别是进行PTCA后需要较长时间的平卧止动体位等因素,有不少患者因此而发生尿潴留。笔者通过对患者加强术前的床上大小便训练和相关的健康教育等,使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下降,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运动疗法对冠心病PTCA术后患者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在改善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患者血脂水平,减少心脏事件发生,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冠心病PTCA术后患者126例随机均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在冠心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运动训练。结果:康复组运动后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改善,生活质量高于运动前,而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运动疗法能明显提高冠心病PTCA患者的运动耐受力,降低其血脂水平,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患者PTCA术后康复护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近年来 ,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 (PTCA)治疗冠心病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 ,并取得了显著成果。我院收治冠心病 PTCA术后病人 8例。现将康复护理的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 8例中 ,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4 9~ 76岁 ,平均 6 2 .5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 ,确认为陈旧性心肌梗死 2例 ,心绞痛 6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5例 ,自发性心绞痛 1例 )。1.2 方法1.2 .1 术后康复护理 :1病情观察 :术后 1~ 2天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 ,注意有无感染及出血倾向或再梗死、心律失常、心衰等临床表现。如发现上述… 相似文献
12.
在有导管设备的医院,对于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优于静脉溶栓治疗,特定设计的随机试验也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由没有导管设备医院转入有导管设备的中心医院后行PCI治疗比单一溶栓治疗能得到更大收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年龄≥60岁冠心病患PTC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回顾分析1997年4月至1999年3月427例PTCA患,其中甲组(≥60岁)284例和乙组(<60岁)143例。记录术前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造影发现,手术成功标准为:残余狭窄<30%,TIMI血液3级无严重并发症。结果:与乙组比较,甲组女性比例显增多(28.5%比11.7%,P<0.05),不稳定性心绞痛(P<0.05)和多支病变(P<0.005)增多。两组PTCA手术成功率无显性差异。甲组15例和乙组2例手术失败,除甲组1例术后残余狭窄>30%外,其余均因导引钢丝不能通过慢性冠状动脉综合阻塞病变所致。结论年龄≥60岁冠心病患PTCA的临床成功率和并发症与年轻患相似。 相似文献
14.
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 ,正确认识心电图运动试验 (简称运动试验 )在诊断冠心病、评价心肌缺血事件及药物和介入治疗效果的意义 ,越来越受到重视。为此我们探讨了运动试验对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 ( PTCA)疗效评价的作用 ,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疗效评价进行了对比。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 1 991年 1月~ 2 0 0 0年 7月入院的因冠心病行 PTCA术患者 2 2 8例 ,男 1 67例 ,女61例 ;年龄 38~ 70岁 ,平均 ( 5 6± 2 1 )岁。合并有高血压 1 1 3例 ,糖尿病 8例 ,高血脂 61例。1 .2 方法 各例于术前 3天、术后 1周内 ( 5~…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和6个月以后血浆中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和近期预后价值。方法: 将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的71例冠心病患者,分为PCI组(51例)和对照组(20例),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动态观察其血浆NT-proBNP浓度,分别比较PCI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 h、术后24 h和术后6个月血浆NT-proBNP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随访期间PCI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的变化。经超声心动图检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与术后6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IVSW)与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及E/A比值以评价心功能。结果: PCI组术后6个月血浆Log NT-proBNP浓度[(2.0±0.5)ng/L]显著低于术前[(2.4±0.5)ng/L]水平(P<0.05)。对照组患者6个月后血浆Log NT-proBNP浓度[(2.5±0.6)ng/L]明显高于PCI组[(2.0±0.5)ng/L](P<0.05)。比较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PCI组患者术后6个月LVEF[(62±10)%]较术前[(64±10)%]有所下降(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6个月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降低,提示血运重建与药物治疗联合可能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并且NT-proBNP对冠心病患者可能具有近期预后价值,可以指导临床医生早期干预,尽可能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5,(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年4月至2014年1月在空军总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行支架植入术的135例冠心病患者,采用西雅图心绞痛生活质量量表(SAQ)、一般临床资料调查表分别对术前24h、术后6个月进行问卷调查。比较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的变化,同时分析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可能因素。结果 135例患者治疗后6个月SAQ各项得分较治疗前24 h均显著提高(P0.01),提示术后半年生活质量较术前显著改善;影响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可能因素为:冠心病类型(P=0.00),病变血管数目(P=0.005),高血压(P=0.01),糖尿病(P=0.037),高脂血症(P=0.033),吸烟(P=0.002),体质指数(P=0.006);不同文化程度术前、术后在治疗满意程度(TS)、疾病认知程度(DP)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成功介入治疗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改善;冠心病类型、病变血管数目、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体质指数均为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患者文化程度对其在治疗满意程度(TS)、疾病认知程度(DP)上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的心肌显像剂--双[N-乙氧基,N-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脂)氯化锝](V)(99mTcN-NOET)对判断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的疗效、测定再狭窄以及估测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8例冠心病(CAD)患者PTcA及支架置入术前、术后1个月和3个月分别行99mTcN-NOET静息门控断层心肌灌注显像(GSPECT).在第1次GSPECT显像后2周内严格按临床适应证进行PTCA及支架置入术的治疗.结果 PTCA后心肌异常节段的改善:PTCA术后1个月、3个月分别有60.8%和68.3%的异常节段血流灌注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3个月比较,心功能参数: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未期容积(ES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在3个时间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TCA后再狭窄测定:28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时行静息GSPECT心肌显像.GSPECT提示有4例出现异常,考虑为再狭窄,再狭窄率14.3%(4/28).结论 静息99mTcN-NOET GSPECT可作为一种非创伤性判断PTCA术后疗效和冠状动脉再狭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有二:一是了解涂阳肺结核患者每周给药3次的6个月化疗方案中应用吡嗪酰胺(Z)的时间能否由6个月减至4或2个月;二是了解只用利福平(R)和异烟肼(H)和 Z 不加用链霉素(S)是否会降低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均采用每周3次给药的6个月化疗方案,H 和 R 全程给药.第1~3组皆给予 S_4(前4个月)和分别给予 Z_2(Z2个月)、 相似文献
20.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5,(5)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内(IC)应用阿昔单抗与静脉应用(IV)阿昔单抗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全文数据库,收集1993年1月至2014年6月公开发表的有关IC阿昔单抗和IV阿昔单抗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手检可获的参考文献、会议摘要及相关网站资料。对符合要求的RCTs进行资料提取,并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RCTs,Meta分析显示:IC阿昔单抗组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IV阿昔单抗组(OR=0.61,95%CI:0.40~0.92,P=0.02);IC阿昔单抗组与IV阿昔单抗组之间全因死亡率(OR=0.85,95%CI:0.59~1.23,P=0.39)、靶血管再血管化率(OR=0.66,95%CI:0.40~1.09,P=0.10)、大出血发生率(OR=1.00,95%CI:0.68~1.47,P=0.99)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冠脉内应用阿昔单抗能更显著降低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初步显示了冠脉内应用阿昔单抗疗效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