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大多数由腺瘤等癌前病变进展而来.因此,及早发现并切除肠道腺瘤是预防其癌变的关键.目前,结肠镜检查被公认为是诊断和治疗肠道病变的金标准,但常规肠镜检查对病灶有一定漏诊率.Rex等研究表明腺瘤≥1cm时漏诊率为6%,6-9mm时为13%,≤5mm时为27%;并且右半结肠腺瘤的漏诊率要高于左半结肠.肠镜下漏诊腺瘤或恶性肿瘤势必会增加外科手术率和患者死亡率.因此,为了提高肠镜下腺瘤的检出率,国内外的一些学者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就提高内镜下肠道腺瘤检出率的一些技术和方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当前提高结肠癌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肠镜是检出早期结肠病变的最佳手段,但早期结肠病变的形态往往缺乏特异性,尤其是平坦型和微小型病变容易漏诊.色素内镜能发现平坦型、凹陷型腺瘤和早期癌的工具,是一种简单、安全、快速、适用范围广和价廉的检查手段.目前国内外有关普通肠镜发现可疑病灶后加用靛胭脂喷洒于局部病变黏膜从而进一步判断病变性质的报道较多,而常规采用全结肠靛胭脂染色内镜在筛查早期结直肠病变中研究较少.我们针对大肠癌高危人群常规采用全结肠染色肠镜检查与普通肠镜检查,并对结肠病变检出率进行了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胶囊内镜自进入临床应用以来,已逐渐成为诊断小肠疾病的重要工具。为了提高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病变的检出率,国内外专家已进行了多项关于提高胶囊内镜检查质量的临床研究。胶囊内镜的图像质量和全小肠检查完成率是影响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病变检出率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国内外关于提高胶囊内镜图像质量和全小肠检查完成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靛胭脂染色内镜检查在诊断大肠微小腺瘤和息肉中的价值。方法将31个大肠微小息肉分别行普通内镜及靛胭脂染色内镜检杏的结果与组织学检查结果比较,并比较2种内镜检查方法对大肠微小腺瘤和息肉的诊断准确率。结果靛胭脂染色内镜对大肠微小腺瘤和息肉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普通内镜,D组与A组、C组比较差异有娃著性(55.2%vs12%、10%),P〈0.05;D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i55.2%(腺瘤13.8%)VS50%(腺瘤10%)],P〉0.05。结论靛胭脂染色内镜检查可提高大肠微小腺瘤和息肉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一直属于世界范围内主要的癌症死因之一,如何提高其癌前病变,即腺瘤检出率,一直是内镜医生的努力方向。结肠镜腺瘤总体漏诊率高达20%~25%,除受内镜医生诊断经验、操作水平、退镜检查时间和患者肠道清洁度影响以外,肠道解剖结构、结肠镜的肠腔盲区均是病变漏诊的重要原因。本文即综述了近年来,对上述问题进行的内镜器械及技术方面的改进。  相似文献   

7.
早期食管癌特别是上皮内癌和粘膜癌,由于病人无特殊主诉,X线无阳性表现,故极难发现。欲辨认这种病变,内镜检查是目前的仅有手段。内镜下卢戈尔(Lugol)染色及活检对发现食管微小恶性病灶的存在和范围最为有效。作者对6例食管上皮内癌,31例粘膜癌和84例粘膜下癌,通过卢戈尔染色进行研究,得出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8.
应用染色内镜和放大内镜 提高内镜诊断水平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染色内镜是指应用特殊的染料对胃肠道黏膜进行染色,使黏膜的结构更加清晰,使病变部位与周围的对比加强,轮廓更加清楚,从而提高病变的检出率。染色内镜最早于1966年由津田报道,此后报道日渐增多,应用的染料也逐渐增多,应用范围也从最初的胃黏膜染色扩展至食管、胃、小肠和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评价结肠镜对炎性结肠病(IBD)诊断的准确性,内镜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从中推出一种客观又实用的“内镜计分”。作者将IBD的常见内镜象、病程、病变活动性及镜检深度制成分析卡片;并根据内镜象将诊断分为克隆氏病(CD)、溃疡性结肠炎(UC)及未能确定类型的IBD三类。随访结束时,将以在诊断CD或UC的内镜所见输入计算机作资料分析,并用X~2检验的联列表分析内镜特征。选择最有单独预示价值的变数,计算出内镜特征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预示值,再评价内镜象的诊断准确性。本组共357例患者,内镜检查606次。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10.
胶囊内镜对结肠的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节能控制、体位调整及适时进食在胶囊内镜完成小肠检查基础上对结肠检查的作用.方法: 对我院内镜室2008-11/2009-05收治的76例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 所有病例均排除肠梗阻. 将患者分为2组: 第1组常规检查组( n = 39);第2组体位控制组( n = 37), 患者吞服胶囊后, 在胃窦反复拍照过程中通过图文系统发送命令减少拍照频率及灯光亮度以节约电能, 观察进入小肠后让患者离开, 2 h再到内镜室观察, 若胶囊进入结肠则采取平卧且臀部稍高的位体, 同时进食普通食物观察胶囊运行,进入肝曲后采用左侧卧体位, 过脾曲后改用平卧. 所有患者胶囊电源耗尽后取回记录仪, 同时作X光透视, 了解胶囊在患者体内的位置.结果: 对照组39例患者胶囊在结肠内工作时间为4±0.9 h, 4例(10.3%)胶囊到达直肠, 35例胶囊停留于回盲部处. 在回盲部处发现息肉2例(5.1%). 体位控制组胶囊在结肠工作时间5±0.7 h, 进食后结肠运动活跃, 其中19例(51.4%)于工作时间内到达升结肠以外的结肠部位. 检出结肠阳性患者7例(18.9%). 2组胶囊内镜结肠运行时间和疾病检查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结肠检查有效率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过程采用节能控制、体位调整及进食刺激方法, 有助于增加胶囊内镜有效工作时间内在结肠的运行, 提高结肠疾病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结直肠癌为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约85%的结直肠癌由结直肠腺瘤发展而来。结肠镜检查作为发现结直肠息肉的金标准,存在一定的漏诊率。提高腺瘤检出率可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本文就提高结直肠腺瘤检出率的方法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复合分光染色技术(compound band imaging, CBI)与普通内镜检查对结肠息肉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2019年1月—2019年7月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CBI组(在CBI模式下进行结肠镜检查)和白光组(进行常规结肠镜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息肉检出率。结果最终入组307例患者。CBI组患者结肠息肉总体检出率为44.2%(69/156),高于白光组的30.5%(46/151)(χ2=6.208,P=0.013)。CBI组共检出息肉191枚,白光组共检出98枚,其中平坦型息肉(101枚比42枚)、非肿瘤性息肉(116枚比50枚)、直径≤5 mm息肉(99枚比41枚)、隆起型息肉(90枚比56枚)检出数量CBI组多于白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性息肉(75枚比48枚)、直径>5 mm息肉(92枚比57枚)检出数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I可提高结肠息肉检出率,尤其是微小息肉和平坦型息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结肠癌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第二位的恶性肿瘤,大多数通过“腺瘤-癌”的途径发生演变,演变过程平均需要10-20年,这使得通过结肠镜检查和息肉摘除预防结直肠癌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精灵在结肠镜检查中对结肠息肉检出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电子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资料共18 667例,按时间段分为5组: A组3 131例(2016年11月—2017年4月),B组3 703例(2017年5—9月),C组3 134例(2017年10月—2018年2月),D组4 347例(2018年3—7月),E组4 352例(2018年8—12月),进行回顾性分析。A、B、C组单纯行电子结肠镜检查,D、E组应用内镜精灵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对各组息肉检出率,大、小息肉检出个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 667例患者中5 770例患者检出息肉,共检出息肉18 797个。A、B、C 3组息肉检出率分别为21.88%(685/3 131)、26.55%(983/3 703)、22.94%(719/3 134),检出小息肉个数占比分别为87.31%(2 161/2 475)、87.70%(2 751/3 137)、84.57%(2 356/2 786),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786,P=0.151; χ2=2.177,P=0.377)。D、E组息肉检出率分别为36.16%(1 572/4 347)、41.61%(1 811/4 352),检出小息肉个数占比分别为90.67%(4 390/4 842)、88.68%(4 928/5 557),2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2.934,P=0.087; χ2=2.416,P=0.120)。内镜精灵结肠镜检查组(D+E组)与单纯结肠镜检查组(A+B+C组)比较,息肉检出率[38.89%(3 383/8 699)比23.95%(2 387/9 968), χ2=485.668,P<0.001]、小息肉检出个数占比[89.60%(9 318/10 399)比86.54%(7 268/8 398), χ2=29.215,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电子结肠镜检查时应用内镜精灵,结肠息肉检出率显著提高,特别是小息肉检出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检查痰内结核菌,对肺结核的诊断有重要意又。特别是在有无活动性的决定、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治疗效果的判断上,结核菌的有无都是有力的基准。现在一般检查结核菌都是以培养作最后的决定,镜检阴性只不过是检菌中的一个中间过程而已。因此最近关于检出结核菌方而的研究,多集中于培养方法如培养基及杂菌处理的改善等,而很少研究一般的镜检法。认为镜检阴性无绝对意义,需等待培养的结果,有重视培养而轻视镜检的倾向。但,在日常临床上,急需鉴别是否为结核  相似文献   

16.
当前,预防结直肠癌最有效的方法为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此研究旨在比较磁共振结肠成像检查(MRC)和常规结肠镜检查(CC)在检测结肠腔内病变的能力,并作出评价。 方法:1998年5月至1999年1月间,70例患者同时进行MRC和CC检查,其中男性4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59岁(19~85岁)。结肠镜检查的指征为便血46例,占65.7%,大便习惯改变24例,占34.2%,大便隐血试验阳性35例,占50%,9例患者有肠镜下息肉摘除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于双流算法开发的新型息肉检测系统在结肠镜检查中的作用。方法 研究回顾性纳入2023年3月至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在计算机辅助检测(computer‑aided detection,CADe)系统辅助下行结肠镜检查的833例受试者为试验组,2022年3月至6月在同一操作间接受常规结肠镜检查的770例受试者为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是腺瘤检出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息肉检出率、腺瘤检出数和息肉检出数。结果 试验组腺瘤检出率[29.3%(244/833)比21.7%(167/770),χ2=12.133,P<0.001]和息肉检出率[47.9%(399/833)比37.9%(292/770),χ2=16.241, P<0.001]显著高于对照组。对于≤5 mm的腺瘤[23.5%(196/833)比16.1%(124/770),χ2=13.808,P<0.001]和平坦型腺瘤[15.1%(126/833)比7.3%(56/770), χ2=24.519, P<0.001],试验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每例腺瘤检出数[0(0,1)枚比0(0,1)枚,Z=-3.698,P<0.001]和每例息肉检出数[0(0,1)枚比0(0,1)枚,Z=-4.424,P<0.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无CADe系统辅助相比,CADe系统显著提高低年资医师腺瘤检出率[29.5%(167/566)比18.9%(89/472), χ2=15.709, P<0.001]和息肉检出率[47.3%(268/566)比33.3%(157/472),χ2=21.123,P<0.001];在高年资医师中,有无CADe系统辅助的腺瘤检出率[28.8%(77/267)比26.2%(78/298),χ2=0.502,P=0.479] 和息肉检出率[49.1%(131/267)比45.3%(135/298),χ2=0.800,P=0.3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ADe系统可显著提高腺瘤和息肉的检出率,尤其对于微小和平坦型病变检出具有明显优势。低年资医师相较于高年资医师使用CADe系统的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18.
19.
我国是结直肠肿瘤的高发国家之一。早期结直肠肿瘤经内镜下微创治疗即可根治,提高我国早期结直肠肿瘤的诊疗水平是当务之急。结肠镜检查是发现早期结直肠肿瘤的重要技术,蓝光成像和联动成像可对黏膜病变的色泽、血管信息和表面结构信息进行精细观察,对早期结直肠癌的发现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蓝光成像和联动成像的原理,结合本单位的使用体会对结肠病变检查策略作简短介绍,以期为同行带来获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常规内镜与窄带内镜(NBI)、全结肠色素内镜及全结肠醋酸喷洒对结肠病变的发现率.方法 选择2006年4月至6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准备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24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4组其中常规内镜组61例、NBI组63例、全结肠色素内镜组54例、醋酸染色组62例.观察各组间扁平及隆起病变部位、数量,并且对各组间操作时间、患者痛苦评分及检查费用进行比较.结果 在4组中,共发现233枚病变,其中扁平病变90枚(38.6%),隆起病变143枚(61.4%).扁平病变常规内镜共发现18枚(29.5%),而全结肠靛胭脂染色组发现32枚(59.3%)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隆起病变常规内镜共发现22枚(36.1%),而全结肠醋酸染色组发现55枚(88.7%)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与常规内镜相比,窄带内镜、全结肠色素内镜及全结肠醋酸喷洒染色对于结肠腺瘤及癌变的诊断数量及诊断率没有提高.与常规内镜组相比,除操作时间有所延长外,其余3组患者痛苦程度及费用都没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 全结肠色素内镜及全结肠醋酸喷洒可提高结肠病变的发现率,前者可以提高扁平病变的发现率,后者可提高隆起病变的发现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