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盆腔包块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1993年以来 ,运用中药内服、外敷和西药盆腔封闭治疗盆腔包块 188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 188例均系已婚妇女 ;年龄为 2 1~ 5 0岁 ,病程15天~ 5年。其中属炎性包块者 12 6例 ,囊性包块者 6 2例。以上病例均经B超检查确诊。以下腹疼痛、腰痛、有下坠感、带下增多为主要症状 ,常伴有劳累后、经行前后及性交后症状加重 ,月经量多或经期延后。有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 ,是在体检时发现。2 治疗方法2 .1 中药内服 黄芪 30 g ,党参 15 g ,柴胡 12g,枳壳 12u ,三棱…  相似文献   

2.
王瑞芬 《河北中医》2006,28(2):125-125
1998~2005年,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外搽,结合病灶局部皮下注射、梅花针叩刺治疗斑秃30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均为本院患者,男18例,女1例;年龄20~61岁,平均36岁;病程<1个月14例,1~个月10例,>1年6例;皮损1块18例,2块4例,>3块例,>10块3例。1.2治疗方法1.2.1内服养血生发汤[3]药用:黑芝麻30g,墨旱莲15g,枸杞子10g,制何首乌20g,生地黄25g,熟地黄25g黄精20g,侧柏叶15g,甘草10g。加减:头晕、面色苍白失眠证属血虚加当归15g、川芎15g、阿胶30g;病程较长表现为面色晦黯,脉涩,舌有瘀点瘀斑,偏于血瘀加三棱10g、莪术6g、当归15g…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我们应用中药内服外用治疗腰椎增生性关节病189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89例中,男120例,女69例;年龄39~50岁26例,51~60岁110例,60~81岁53例.有外伤史者30例,有慢性劳损者118例,不明原因者41例.189例均有腰部疼痛、压痛,19例单侧下肢放射痛,3例双下肢放射痛,110例脊柱功能受限,30例腰椎后凸畸形. 2治疗方法 中药内服用红花、鸡血藤、牛膝、桑寄生各15g,炮山甲、香附各12g,炙元胡、续断、杜仲、五加皮、当归、川芎各10g.因外伤而诱发者加桃仁、赤芍各12g;病程长者加全虫10g;遇风寒阴雨加重者加秦艽1 2g,防风15g;肾阳虚者加附子、肉桂各5g;肾阴虚者加服六味地黄丸.每日1剂,早晚分服,12剂为一疗程.  相似文献   

4.
自1975年以来,我们应用中药汤剂内服治疗习惯性流产11例,疗效满意,小结如下。临床资料 11例中流产胎次均在3次以上。流产3次者8例,4次者2例,5次者1例;年龄在21~25岁4例,26~30岁者4例,31岁以上者3例:偏气虚者2例,偏肾阳虚者7例,偏血热者2例。治疗方法菟丝子15~20g,桑寄生10g,川续断10g,阿胶10g(烊化),黄芪15g,熟地黄10g,山药15g,台党参15g,白术10g,枸杞子12g,砂仁10g,甘草3g。偏气虚者重用黄芪至30g,加茯苓10g,偏肾阳虚者,重用菟丝子至30g;血热者加黄芩10g;改熟地黄为生地黄10~20g;便秘者加肉苁蓉10g;小便频数者加桑螵蛸10g;身背恶寒者加紫苏叶或苏梗10g;呕  相似文献   

5.
内外结合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乳腺病科,采用外敷中药桂麝散加乳腺红外治疗仪局部照射,配合内服乌鸡白凤丸,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50例中,年龄最小25岁,最大46岁,其中25~30岁18例,30~40岁20例,≥40岁12例;病程最长者7年,最短1年。诊断除用手触摸到囊性的乳房肿块外,均用红外乳腺透照仪检查,确诊为乳腺囊性增生症。2 治疗方法2.1 外治法 予外敷加局部照射。桂麝散药物组成:麻黄20g,细辛20g,肉桂40g,猪牙皂15g,半夏25g,天南星25g,丁香40g,冰片4g,麝香3g。上药共研极细末,瓶封备用。用法:取桂麝散2~3g,用生理盐水调糊,敷于肿块…  相似文献   

6.
《江西中医药》2001,32(3):62
组成 :丹皮、丹参、赤芍、三棱、莪术、延胡、红藤、败酱草各 15 g,薏苡仁 30 g,黄芩 8g,川芎 6 g,甘草 10 g。上方去甘草 ,加桃仁、红花、香附各 10 g为基本方治疗盆腔炎性包块30例。气滞者 ,加川楝子、枳壳 ;痰湿甚者 ,加半夏、茯苓、陈皮 ;热毒甚者 ,加蒲公英、鱼腥草。日 1剂 ,10 d为 1个疗程 ,经期暂停用药。 30例平均治疗 4个疗程 ,痊愈 (腹痛、腰酸或肛门坠胀等消失 ,妇检及盆腔 B超检查提示包块消失 ) 17例 ,好转 (腹痛、腰酸或肛门坠胀等消失或减轻 ,B超检查包块较原来缩小 1/ 3以上 ) 9例 ,无效 4例 ,总有效率 86 .7%。盆腔炎性…  相似文献   

7.
治疗方药:川芎、桃仁、三棱、莪术、皂荚刺各15克,丹参、昆布、生牡蛎各30克,黄芪20克。每日1剂水煎分服,1个月为1疗程,每疗程后行妇科和B 超检查,月经期停药。气血虚弱加党参、白术各15克,熟地20克,阿胶6克;腹痛甚加元胡、五灵脂、制乳香、制没药各12克;包块吸收慢者加穿山甲15克,水蛭10克;热象明显者加生地20克,丹皮15克;纳差加焦三仙各12克,鸡内金15克;有囊性包块加车前子15克,泽泻、茯苓各20克;有炎性包块加黄柏15克,蒲公英、地丁各30克,连翘20克。  相似文献   

8.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治疗方法很多 ,但收效速度缓慢。通过临床观察 ,内服中药 ,结合针灸、按摩疗法疗效显著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 6 0例 ,其中男 37例 ,女 2 3例 ;年龄最小 11岁 ,最大 5 5岁 ;发病 7天以内 43例 ,15~ 30天以内 17例。2 方药与治法2.1 中药治疗 :用大秦艽汤加减 ,当归 15 g、熟地 12 g、川芎10 g、赤芍 9g、秦艽 10 g、僵蚕 6 g、葛根 10 g、桑叶 6 g、鸡血藤12 g。水煎服 ,日 1剂。加减 :气虚者加黄芪 30 g;兼寒者加荆芥 10 g、羌活 10 g、白芷 10 g以散寒 ;兼热者加金银花 15 g、连翘 …  相似文献   

9.
急性牙痛乃口腔科门诊常见急症 ,笔者自 1968年以来 ,运用中药内服治疗本症 ,疗效颇佳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2 86例中男性 98例 ,女性 178例 ;年龄 8~ 15岁者 3 6例 ,16~ 3 0岁者 56例 ,3 1~ 60岁者 184例 ;病程 1天~数年。均因急性牙痛来诊。治疗方法及效果麻黄 10 g、升麻 10 g、连翘 10 g、生地 10 g、桔梗 10 g、生石膏 2 0 g为基本方。发热者加柴胡、黄芩各 10 g;牙龈红肿者加蒲公英 3 0 g、山豆根 10 g;口臭舌红者加当归、丹皮各 10 g;儿童剂量酌减。每日 1剂水煎分 2次服。本组患者治疗后均有显著疗效 ,其中 2 60例施治 2~ 3天…  相似文献   

10.
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盆腔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54例患者,年龄28~50岁;病程1~2年者11例,2~4年者36例,5年以上者7例。所有病例均经妇检及腹部B超检查,其中慢性子宫内膜炎者14例,慢性输卵管炎者35例,合并有子宫肌瘤者5例。2 治疗方法基本方:菟丝子、枣皮、香附各12g,怀牛膝、当归、枸杞子、山药各15g,鹿角霜、生地各10g,乌药、水蛭、酒大黄各8g。加减:白带清稀,量多者加炒白术、猪苓各15g,鹿角霜量增至15g;有虚热症状者加地骨皮12g,竹叶8g;能触及炎性包块或合并子宫肌瘤者加三棱、橘核各10g,水蛭用量增至12g。以7天为1个疗程,合并子宫肌瘤者14天为1个疗程。月经期停服,一般…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3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 1996年 7月~ 1999年 7月 ,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 3 3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3 3例中年龄 13~ 3 0岁 ,平均 2 1岁 ;其中 2 0岁以下者 2 2例 ,2 1~ 2 5岁者 8例 ,2 6~ 3 0岁者 3例 ;病程 3个月~ 8年 ,<1年者 8例 ,1~ 3年者 10例 ,>3年者 15例。全部患者均排除继发性痛经。治疗方法中药基本方 :川芎 15g、益母草 15g、当归 10 g、白芍10 g、茺蔚子 15g;血热者加丹皮 10 g;血寒加肉桂 15g、炮姜8g;倒经者加牛膝 15g、白茅根 2 0 g;经闭者加红花 10 g、泽兰15g;经血色暗有块者加桃仁 10 g。…  相似文献   

12.
玄枯牛子汤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结炎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1988年~1996年,运用玄枯牛子汤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结炎42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来自我院门诊。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在1~14岁之间;病程最短3天,最长12天。病因:有上感史者16例,有急性扁桃体炎史18例。病位:发生在颈下和颌下淋巴结者38例,腋下淋巴结者4例。2 治疗方法内服玄枯牛子汤:石决明、连翘、玄参各15g,牛蒡子12g,夏枯草20g,桔梗10g,薄荷6g。加减:发热恶寒加柴胡6g,黄芩9g;高热不退加生石膏30g,知母10g;局部硬结难散加大贝母10g,炮甲珠3g;咽痛加射干10g,板兰根15g;伴大便秘结加瓜蒌仁15g。外用元寸…  相似文献   

13.
刘华 《陕西中医》2000,21(11):513
<正> 治疗方法:内服自拟粉刺汤:柴胡、香附各10g,赤芍、丹皮各12g,丹参、桑白皮各15g,茜草、白藓皮各20g,黄芩6g,独活10g,脓疮感染者加银花,连翘各20g,白花蛇草30g;囊性结节者加夏枯草20g,皂角刺15g,路路通12g;大便干者加大黄6g;口干苦者加栀子6g。水煎,1dl剂,早晚温服。 外敷药:硫黄、大黄、桃仁各15g共研细末,每日临睡前用适量粉末清水调后敷于患处,晨起用清水先去即可,  相似文献   

14.
带状疱疹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笔者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效果满意 ,介绍如下。1 治疗方法 内服药 :仿朱仁康验方“利湿清热方”加味。生地30 g,龙胆草、黄芩、赤茯苓、泽泻、车前子 (包煎 )各10 g,六一散 2包 (冲服 ) ,木通 5 g。高热加生石膏 30 g,便秘加大黄 10 g,痒甚加白鲜皮 15 g,病发于颜面加菊花 10 g,发于下肢加牛膝 10 g,发于腰部加杜仲、桑寄生各 10 g,发于上肢加姜黄 10 g。水煎服 ,渣再煎服 ,每日 1剂 ,连用 3~ 5天。外敷药 :云南白药 1瓶 ,调白酒成糊状涂敷于患处 ,每日敷 3~ 5次 ,连敷 3~ 5 d。…  相似文献   

15.
<正> 治疗方药 柴胡12~30g,黄芩10g,半夏、鸡内金各10~30g,金钱草30~60g,海金砂、郁金各10~20g,陈皮10~15g,生甘草6g,生姜3~8片。辨证加减;发热重者加金银花30~50g;胁肋疼痛明显者加玄胡、川楝子各10g;恶心呕吐甚者加旋覆花10g,代赭石30g;胃脘胀满者加厚朴10g;纳呆者加三仙各30g;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芒硝或潘泻叶等;黄染者加茵陈30~60g,栀子15g。水煎服。1dl~2剂。 治疗结果 30例中,痊愈(服药3~15剂诸症消失、胆囊B超正常者)23例;好转(服药5~15剂、症状好转者)7例。  相似文献   

16.
少腹逐瘀汤治疗痛经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治疗方法:基本方法:元胡、没药、蒲黄(包煎)、香附各15g,五灵脂、当归各10g,川芎、小茴香各6g,肉桂3g,细辛1~4.5g,生姜适量。月经量多有血块者加枳壳12g,益母草30g;月经量少者加炒红花、川牛膝各12g;子宫发育不良者加菟丝子30g,杜仲、续断各15g,桑寄生30g;盆腔炎者加红藤、败酱草各30g;卵巢囊肿加三棱、莪术各10g,生牡蛎30g(先煎),泽泻15g;子宫肌瘤者穿山甲15g,地鳖虫10g,经后腹痛加艾叶12g,党参30g。于经前6d开始,每日1剂,连服4~6d。  相似文献   

17.
1 临床资料本组29例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在45岁~67岁;病程11年~20年.所有患者都有持续性蛋白尿(>0.5g/24d),尿素氮7.0~12,4mmol/d.伴高血压者27例,浮肿者16例,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15例.2 治疗方法中药以自拟大黄化瘀汤:大黄10g,川芎、丹参、坤草各15g,水蛭2g.加减:气阴两虚者,加党参、麦冬、黄芪各10g;阴虚重者加生地30g、沙参10g;阳虚重者加仙茅、仙灵脾、淫羊藿各10g;水肿明显者加  相似文献   

18.
针药并用治疗过敏性鼻炎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 ,以突然发作、鼻痒、鼻塞、连续喷嚏、流清涕为主症。其病势缠绵、易反复发作 ,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痛苦。笔者依据多年临床经验 ,采用内服中药配合针刺疗法治疗此病患者 5 0例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5 0例均为门诊患者 ,其中男 35例 ,女 15例 ;年龄 14~ 2 5岁者 8例 ,2 5~ 5 0岁者 4 2例。病程最长者15年 ,最短者 3个月。2 治疗方法2 .1 中药 :苍耳子 2 0 g、辛夷 18g、栀子 10 g、白芷 15 g、菊花 18g、薄荷 6 g、连翘 12 g、荆芥穗 12 g。加减 :涕多味臭者加苍术、生地各 2 0 g,病程…  相似文献   

19.
<正> 花、益母草、元胡、马齿苋各15g,败酱草24~30g,丹参、二花、黄芪15~30g,香附10g。腰痛剧者加川续断、杜仲、菟丝子、枸杞子;湿热下注者加黄柏、白果、土茯苓、生苡仁;有包块者加穿山甲、牡蛎、路路通。日1剂,水煎服。亦可用药渣热敷下腹部。  相似文献   

20.
我们自拟虎藻汤治疗盆腔炎性包块,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基本方组成:虎杖、红藤、败酱草、生牡蛎、石见穿、白术、三棱、莪术、薏苡仁各30g,海藻20g,制香附15g,桃仁10g。属寒者加小茴香、艾叶各6g,乌药15g;血瘀明显者加水蛭胶囊8粒(每粒含生药0.3g);带下量多者加山药30g,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