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C反应蛋白(CRP)对其心脑血管疾病及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在北京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06例。检测透析前血清cTnT、CRP、Scr、白蛋白等,计算Kt/V,并行心电图检查。以第 1次取血时间为研究的开始,记录随访期间患者的死亡情况及发生的心脑血管事件。结果 106 例MHD患者中,血清cTnT阳性28例(26.42%),血清CRP阳性32例(30.19%),2者均阳性16 例(15.09%)。平均随访(16.59±9.44)月,随访期间死亡22例(20.75%),发生心脑血管事件38 例(35.8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TdT水平与CRP及Scr显著相关;血清CRP水平与年龄、cTnT及Kt/V显著相关。血清cTnT阳性组的病死率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阴性组显著上升,P值分别为0.001和0.023。血清CRP阳性组与阴性组也表现同样结果。2者均阳性组与其他3组相比,病死率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也显著上升。生存分析显示,2者的单独阳性和联合阳性都对生存有明显影响。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无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中,部分患者血清 cTnT水平升高。血清cTnT阳性与血清CRP及Scr水平相关。血清cTnT及CRP阳性组总病死率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2者的阴性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经常观察到肌钙蛋白T(cTnT)升高,且同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明确cTnI的升高是否有同样的临床意义。方法:我们研究了9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这些患者没有明显的急性冠状动脉疾病临床表现。血透前检测患者的cTnI,每3个月检测1次,一共检测5次。随访时间1年,监测患者的临床表现,X线片,心脏超声心动图。设定cTnI≥0.15ng/ml为阳性,而〈0.15ng/ml为阴性。结果:97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cTnI升高,9例(69%)在1年的随访期间出现了急性心血管事件。而在69例cTnI正常的患者中仅有7例(10.1%)患者出现急性心血管事件。在另外15例患者中,cTnI在正常值上下波动,有3例(20%)出现急性心血管事件。结论:基于以上的研究结果,无症状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TnI是一个有很强心血管病预测价值的血清标记物。cTnI持续升高提示患者早期进行全面的心血管病检测和治疗,预防急性心血管事件,并从中获益。  相似文献   

3.
烧伤患者血清心肌钙蛋白T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评估血清心肌钙蛋白T(cardiactroponinTcTnT)对烧伤患者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 方法  6 2例烧伤患者按伤情分为轻中度、重度和特重度 3组 ,于伤后 1、3、7、14d用放免法分别测定血清cTnT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 (CK -MB) ,同期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并与 2 0例正常人员对照。 结果  (1)与正常组比较 ,重度和特重度各时相点的cTnT均显著升高 (P <0 0 1) ,最高值可达 6 0倍 ,而且升高幅度与伤情相一致。 (2 )CK -MB的变化与cTnT大致相似 ,其最大值只有正常对的 6倍。 (3)特重度组中 9例、5例患者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表现异常。 结论 cTnT与CK -MB的动态变化均能较好反映烧伤患者的心肌损伤程度 ,cTnT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更高 ,因而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乌司他丁对活体肝移植术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择期活体肝移植术患者40例,年龄40~64岁,体重指数18 ~ 25 kg/m2,AHA心功能分级A或B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n=20):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U组于麻醉诱导后30 min内静脉输注乌司他丁300 000 IU(溶于100 ml生理盐水),每4h重复静脉输注300000 IU,直至术毕.于切皮前即刻(T0)、无肝期30 min(T1)、新肝期30 min(T2)、术毕(T3)、术后4 h(T4)及24 h(T5)时,采集中心静脉血样,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分别测定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浓度.计算T1-5时血清NT-proBNP、cTnI和CK-MB浓度的变化率,记录术中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与T0时比较,两组T2-5时血清cTnI、CK-MB和NT-proBNP的浓度升高(P<0.05);与C组比较,U组T2-5时血清cTnI、CK-MB和NT-pro BNP的浓度降低(P<0.05);C组cTnI、CK-MB和NT-proBNP浓度最大变化率为4.71±1.62、6.85±1.53、4.96±1.23,U组降低为3.26+ 1.51、4.56±1.62、3.67±1.02.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多巴胺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输注乌司他丁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肝移植术患者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水平与近期(发病后30、180d)心脏事件及远期(发病后360d)心脏事件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68例ACS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CK)、CK-MB,根据CK及CK-MB的水平分为四组,观察患者近期及远期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分析CK及CK-MB与心脏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CK-MB升高与心电图出现异常Q波、ST段改变存在相关性(P〈0.05),168例患者中共有57例患者发生心脏事件(64例次),近期心脏事件发生27例次(16.1%),远期心脏事件发生37例次(22.0%),心脏事件发生率与CK-MB水平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不论CK水平如何,ACS患者的CK-MB水平升高提示患者预后较差,是ACS患者近期及远期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接受不同循环方式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围手术期的心肌损伤程度,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12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别在非体外循环(A组,70例)、心肺转流(CPB)不停跳(B组,33例)、CPB停跳(C组,22例)下行CABG.分别于术前,术后0、24、72和168 h取静脉血标本,分别测定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的水平,另外记录并发症及病死率.结果 三组术前、术后168 h的cTnI和CK-M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0、24、72 h的cTnI和CK-MB值A组低于B、C组(P<0.05).术后0、24、72 h的cTnI和CK-MB值B组低于C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C组(P<0.05),A组病死率低于B组(P<0.05),但与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CABG造成的心肌损伤小于CPB不停跳和CPB停跳.非体外循环CABG能够减少老年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尿毒症患者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水平,对比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其清除效果,探讨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将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血液透析(HD)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HD+HDF)组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HP)组,每组20例;另设健康对照及尿毒症未透析组,观察12个月。结果尿毒症未透析组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透析后进一步升高(P〈0.05);12个月后,HD+HDF组及HD+HP组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水平及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HD组(P〈0.05)。结论①尿毒症患者HD后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水平升高;②HD+HDF或HD+HP血液灌流能降低尿毒症患者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水平,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的测定有助于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合并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方法:对86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行血清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定结果肌钙蛋白I(cTnI)早期检出率、敏感性高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论:对于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检测肌钙蛋白I(cTnI)可早期诊断心肌损害的发生,及时给予保护心肌治疗,预防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参脉注射液(SMI)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参脉组(SM组)和对照组(C组),SM组在心肺转流(CPB)前静脉给予SMI,C组用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术中、术后多时点采血,比较两组心肌磷酸激酶(CK)、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术中、术后各时点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观察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率、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SM组血清CK、CK-MB、cTnI、MDA等指标均低于C组(P<0.05),而两组SOD活性均降低,但SM组明显高于C组(P<0.05)。SM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除颤次数及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SMI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测定在预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riage快速诊断测定仪测定4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组)入院即刻以及心力衰竭控制后第7天的血浆cTnI水平,同时采用心脏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并与25例非心脏病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随访3个月,比较心力衰竭组患者人院时cTnI阳性亚组与cTnI阴性亚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异;cTnI阳性亚组中,cTnI水平降至正常者与cTnI水平持续不降或继续升高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心力衰竭组患者cTn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45.4±139.2)ng/L比(9.5±8.6)ng/L,P<0.01],而两组磷酸肌酸激酶同丁酶(CP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组患者中,cTnI阳性亚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1.4%,18/35)明显高于cTnI阴性亚组(10.0%,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I阳性亚组中cTnl水平降至正常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7.3%,6/22)低于cTnl水平持续不降或继续升高者(92.3%,1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cTnI测定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瓣膜置换术后早期纵隔引流液回输对异体库血需要量和血浆心肌酶学指标的影响。方法:连续将30例心瓣膜置换术后前4小时纵隔引流液量超过400ml的患者,随机分为纵隔引流液回输组(回输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记录术后24小时异体库血用量和检测术后4小时,12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循环血液中肌酸磷酸激酶(CP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PK-MB),乳酸脱氢酶LDH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结果:回输组术后24小时异体库血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而术后12小时和24小时血浆CPK,CPK-MB和LD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cTnI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心瓣膜置换术后早期纵隔引流液的回输是减少术后异本库血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可引起术后24小时内血浆CPK,CPK-MB和LDH显著升高,而不影响cTnI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oluble growth-stimulation expressed gene protein 2,sST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可溶性CD40配体(soluble CD40 ligand, sCD40L)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5年2月至2019年12月于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进行血液透析6个月及以上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随访至2020年6月。根据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心血管事件组(n=29)和非心血管事件组(n=51)。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sST2、FGF-23、sCD40L水平,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分析sST2、FGF-23、sCD40L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sST2、FGF-23、sCD40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心血管事件组年龄、透析龄、sST2、FGF-23、sCD40L水平高于非心血管事件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透析龄≥38个月、高水平sST2、FGF-23及sCD40L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由ROC曲线可知,血清sST2、FGF-23、sCD40L三者联合预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AUC为0.901,高于三者单独检测的0.769、0.752、0.728(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血清sST2、FGF-23、sCD40L水平有升高趋势,三者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舒芬太尼后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9~64岁,ASA分级Ⅱ或Ⅲ级,心功能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n=15):对照组(C组)、舒芬太尼0.5μg/kg组(S1组)、舒芬太尼1.0μg/kg组(S2组)和舒芬太尼2.0μg/ kg组(S3组).S1-3组于主动脉开放前5 min时经主动脉根部分别输注舒芬太尼0.5、1.0和2.0μg/kg,稀释容量为2 ml/kg,输注时间2min,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前即刻(T2)、主动脉开放2 h(T1)、4 h(T2)、8 h(T3)、24 h(T4)和48 h(T5)时抽取桡动脉血样,测定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丙二醛(MDA)浓度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记录气管导管拔除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24h时心肌收缩力评分、术后24h引流量,记录心脏自动复跳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S1组T1-3时血浆cTnI、MDA浓度和CK-MB活性降低,SOD活性升高,S2,3组T1-5时血浆cTnI浓度和CK-MB活性降低,T1-4时血浆MDA浓度降低,SOD活性升高,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缩短,术后24 h时心肌收缩力评分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P<0.05);与S1组比较,S2,3组T4,5时血浆cTnI浓度和CK-MB活性降低,T4时MDA浓度降低,T3,4时SOD活性升高,术后24h时心肌收缩力评分降低(P<0.05).结论 舒芬太尼后处理可减轻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预先给药对2型糖尿病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二尖瓣置换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年龄41~71岁,体重41~78kg,随机均分为两组:糖尿病对照组(NS组)和磷酸肌酸钠预先给药组(CP组)。CP组切皮时开始中心静脉输注磷酸肌酸钠10g(溶于100ml生理盐水),输注时间60min,NS组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前、术后第1天和第3天采集颈内静脉血样,检测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浓度(cTnI),观察自动复跳情况,记录术后3d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情况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麻醉前比较,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血清CK、LDH、CK-MB、cTnI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3天NS组CK、LDH、CK-MB、cTnI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NS组比较,CP组术后第1天和第3天血清CK、LDH、CK-MB、cTnI浓度明显降低(P0.05),术后3d内使用正性肌力药物的例数和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例数明显减少(P0.05),术中心脏自动复跳例数明显增多(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预先给药可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水平对2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纳入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肾病学科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45例, 收集基线临床资料、BNP等生化指标。根据随访中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两组, 比较组间基线临床资料差异, 分析BNP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最佳截断值, 寻找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共345例血液透析患者纳入研究, BNP中位数为209.22 pg/ml(88.48 pg/ml, 662.48 pg/ml)。在随访的2年间, 有54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 占15.65%。与无心血管事件组相比, 有心血管事件组患者的年龄、基线BNP水平更高(P<0.05)。425 pg/ml为BNP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最佳截断值, 对应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756, 灵敏度为66.41%, 特异度为74.06%。以该截断值为分组依据, 分为BNP升高组(BNP>425 pg/ml)和BNP不高组(BNP≤425 pg/ml), 通过生存曲线发现BNP升高组2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心肌肌钙蛋白I(cTnI)定性测定的意义及方法,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率。方法对怀疑ACS患者在发病<6h、6~72h、>72h于床边采血进行cTnI、肌红蛋白(Mb)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定。结果发病≤72h cTnI阳性率低于和显著低于Mb、CK-MB(P<0·05,P<0·01),>72h高于和显著高于Mb、CK-MB(P<0·05)。结论cTnI为ACS特异性指标,床边cTnI定性测定有利于提高ACS诊断率,行cTnI检测的同时应积极救治患者。  相似文献   

17.
观察参附注射液预处理对胃癌切除术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心脏保护作用。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10月择期行胃癌切除术的胃癌伴发冠心病患者92例,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比较两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手术前后的动态变化。比较两组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两组术前CK-MB、cTn I、CRP和TNF-α表达无显著性差异,术后两组CK-MB、cTnⅠ、CRP和TNF-α均显著升高(P0.05),但术后6 h、12 h、24 h观察组CK-MB、cTnⅠ、CRP和TNF-α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2%(7/4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7%(21/46,P0.05)。参附注射液可以减低胃癌冠心病患者胃切除术的炎症反应,发挥心肌保护作用,减低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探讨瑞舒伐他汀钙对胃癌切除术伴发冠心病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心脏保护作用。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行胃癌切除术伴发冠心病老年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比较两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 I)、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前cTn I、CK-MB、IL-6和TNF-α表达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组cTn I、CK-MB、IL-6和TNF-α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1),术后6、12、24h观察组cTn I、CK-MB、IL-6和TNF-α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2%(10/5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9%(22/58,P0.05)。瑞舒伐他汀能减轻老年冠心病患者胃癌切除术的炎症反应,减低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电图胸前导联R波振幅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监测38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不同时点心电图胸前导联V4、V5的R波振幅的变化,同时测定不同时点的心肌细胞损伤的生物标记物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并与同时期38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进行比较。结果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即刻、6、18和24h心电图胸前导联R波电位幅度无明显变化,CK-MB和cTnI也无明显变化,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相同时间点心电图胸前导联R波振幅明显减小(P〈0.01),CK-MB和cTnI明显增加(P〈0.01)。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比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对心肌损伤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注射用复合辅酶、环磷酸腺苷及两药联合应用在心肺转流(CPB)下心内直视手术期间对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64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四组:注射用复合辅酶处理组(A组)、环磷酸腺苷组(B组)、注射用复合辅酶联合环磷酸腺苷组(C组)及对照组(D组)。采集桡动脉血测定围手术期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丙二醛(MDA)水平。结果四组术后CK-MB、cTnI、MDA均明显高于术前;与D组比较,A、B、C组术后CK-MB、cTnI、MDA值升高幅度及多巴胺的用量明显降低(P<0.01);其中C组降低最为显著(P<0.01)。结论外源性注射用复合辅酶、环磷酸腺苷及两药联合应用在CPB下心内直视术中具有心肌保护作用,两药联合应用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