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稀释回归法在脂血标本凝血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随机收集昆明市延安医院40例门诊及住院外观正常(无脂血、无黄疸、无溶血)凝血标本,分别检测原血浆和3倍、5倍稀释后血浆的PT、APTT两项指标,将稀释前与稀释后两组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各指标的回归方程。另外收集昆明市延安医院门诊及住院外观脂血标本33例,根据三酰甘油(TG)的不同浓度分成3组,轻度脂血组(1.7mmol/L≤TG11.0mmol/L)12例,中度脂血组(11.0mmol/L≤TG20.0mmol/L)13例,重度脂血组(TG≥20.0mmol/L)8例,检测3倍稀释血浆和高速离心后血浆的PT、APTT两项指标,并将稀释后结果带入正常凝血标本的回归方程所得结果与高速离心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凝血标本5倍稀释血浆绝大部分标本无法检测出结果,所以取3倍稀释血浆稀释前后结果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PT、APTT的回归方程。3组脂血标本3倍稀释后的PT、APTT两项指标经过相应回归方程计算,所得结果与原血浆高速离心后检测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稀释回归法可以用于临床脂血标本的凝血PT和APTT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7-A2文件评价溶血和乳糜血对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的干扰。方法按照"配对差异"方案,配置含不同浓度血红蛋白(Hb)和不同浊度的乳糜的正常及高值PT和APTT标本,进行干扰评价试验。结果正常水平的PT和APTT不受Hb和乳糜浊度的干扰。当Hb≥2.55g/L时,Hb对高值APTT测定产生负干扰,并呈线性函数关系,Hb≥10.20g/L时对高值PT有干扰;当乳糜浊度≥745FTU时,乳糜血对高值PT测定产生正干扰,呈线性函数关系;高值APTT测定不受乳糜血干扰。结论中度溶血对高值APTT干扰明显,重度溶血对高值PT测定有干扰;中度乳糜血对高值PT干扰明显;正常水平的PT和APTT不受溶血和乳糜血的干扰,高值APTT不受乳糜血干扰。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SYSMEX公司生产的CA-7000全自动血凝仪进行性能评价。方法用level I和levelⅡ2个浓度值的质控品对其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进行批内、批间不精密度;用卫生部室间质评物来检测PT、APTT、Fg正确度;取20个健康人群来检测PT、APTT、Fg进行生物参考区间转移的验证;检测高值和低值标本PT、APTT和Fg并进行携带污染率评价;参考CLSI的H21-A4文件确定其检测PT的正常值;用高低值标本来检测Fg的检测限、线性范围和可报告范围的评价。结果CA-7000检测PT、APTT批内CV%<3.75%,Fg批内CV%<5.0%;PT、APTT批间CV%<5.0%,Fg批间CV%<6.67%;检测PT、APTT、Fg的偏倚分别小于5.0%、5.0%、6.67%;检测PT、APTT、Fg的携带污染率符合要求;检测PT的正常值为10.99S;检测Fg的检测限为0.48g/L、线性范围为1.059~6.34g/L、可报告范围为56g/L。结论CA-7000全自动血凝仪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要求,可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稀释法消除溶血对凝血检测结果影响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外观正常凝血标本65例,取35例标本血浆2倍稀释后与未稀释血浆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统计学线性分析并建立直线回归方程。另30例标本注射器反复抽吸使其溶血后,溶血前后凝血检测结果行统计学分析;并对溶血后标本2倍稀释,稀释后结果通过回归方程换算出的结果与溶血前原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标本稀释前后血浆的PT和APTT两项指标检测值具有线性相关特征。溶血前后两项指标测定结果显示:溶血后测定值高于溶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血标本2倍稀释后两项指标检测值经过回归方程换算后所得数据与未溶血的原检测数据相比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溶血标本PT和APTT的检测,采用稀释法后能较好消除溶血对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离心时间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用枸橼酸钠抗凝管采集40例健康者及70例住院患者外周血标本,3 000r/min分别离心5、10、15min,分离血浆标本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和凝血酶时间(TT)检测。结果 PT、APTT、Fg和TT检测结果在5、10、15min 3个离心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述离心时间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无影响,与《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要求有所不同,需建立新的离心时间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脂肪血标本对凝血结果的干扰,并探讨血浆稀释法和高速离心法消除脂肪血标本的效果对比研究。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健康体检者血浆标本100份(正常对照组),用脂肪乳配制成轻度脂肪血组(TG为3.955±1.053mmol/L)、中度脂肪血组(TG为8.020±3.126mmol/L)及重度脂肪血组(TG为22.712±5.013 mmol/L),分别检测三酰甘油(TG)、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测定(FIB)和D-二聚体(DD)的浓度;再选取临床脂肪血标本78 份(研究组),包括中度脂肪血组42例和重度脂肪血组36例,通过血浆稀释法和高速离心法对其进行处理并检测,运用t 检验分析对比处理前后各组的差异性。结果 在不同程度模拟脂肪血中,中度脂肪血组和重度脂肪血组中PT,APTT,FIB检测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TG< 1.7mmol/L)和轻度脂肪血组,DD检测结果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和轻度脂肪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18~2.106,均P<0.05)。用血浆稀释法和高速离心法对78例中度、重度脂肪血标本进行处理,两种方法与处理前检测结果比较PT,APTT,FIB和DD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225~8.655,均P<0.05) ,但这两种方法之间各项指标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血浆稀释法对血凝仪器进行线性及精密度验证,结果都满足实验室要求。结论 血浆稀释法和高速离心法都能有效消除中度和重度脂肪血标本对凝血检测结果的干扰,但血浆稀释法无需高速离心,操作更简单,避免了基质效应,在消除脂肪血标本中有巨大的潜能。  相似文献   

7.
陈建芸  石凌波  任峰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3):2796-2797
目的:对德国BE公司生产的BE-RackRotor血凝仪抗血脂干扰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正常组(TG≤1.65 mmol/L),中度血脂组(1.65 mmol/L<TG≤11.00 mmol/L),高度血脂组(TG>11.00 mmol/L)样品按常规凝血离心法离心后分别在德国BE-RackRotor全自动血凝仪和法国Stago-STart4半自动血凝仪上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并对Stago-STart4上测定的结果与BE-RackRotor上测定的结果进行相关及直线回归分析.结果:正常组PT、APTT、FIB相关系数分别为0.993、0.955、0.958,回归方程分别为y=0.919x+0.681、y=0.995x+1.337、y=1.010x-0.216;中度血脂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3、0.937、0.964,回归方程分别为y=0.895x+1.691、y=1.048x-1.337、y=1.017x-0.222;高度血脂组由于BE-RackRotor血凝仪PT、APTF项目不能检测出结果,所以只能统计FIB项目的相关及直线回归分析,相关系数为0.989,回归方程为y=0.880x+0.352.结论:中度血脂的样本在检测APTT项目时已存在一定程度的干扰,高血脂对BE-RackRotor血凝仪检测PT、APTT有严重干扰而测不出结果,而高血脂样品经BE-RackRotor血凝仪稀释放大.30倍后检测的FIB结果与Stago-STart4检测的结果相关性良好,所以BE-RackRotor血凝仪经稀释放大后检测的FIB结果是准确可靠的,稀释放大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脂血经滤器处理后凝血指标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30例标本,按凝血检测数据(PT、APTT、Fib)分为三组;按照确定的脂血浓度,测定每份标本原始及加入脂肪乳后经过滤标本的凝血指标.结果 过滤后血浆样本的PT、APTT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Fib具有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0.22μm滤器可有效过滤血浆中的乳糜微粒,并且不影响PT、APTT检测的准确性,为实验室提供了一种因输注脂肪乳而造成的脂血标本的有效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凝血标本的采集量、离心时间、离心速度、储存时间和标本是否溶血等对PT、APTT、TT、Fib四项检测指标的影响,便于日常检测过程中控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检验科检测859例不同因素的凝血标本对PT、APTT、TT和Fib四项指标影响的临床资料。结果采血量2.0 ml标本和2.0ml标本检测PT、APTT和TT结果均明显长于重新采血合格的标本(P0.05),Fib检测结果短于重新采血合格的标本(P0.05);标本经5、10、15min后不同离心时间检测PT、APTT、TT和Fib结果间比较(P0.05);标本经4 000r/min离心5min和3 000r/min离心15min,其四项检测结果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标本在室温(20℃-25℃)环境下储存1h后检测凝血四项结果与立即送检标本检测结果比较(P0.05);标本储存4h后检测APTT长于储存2h标本,TT明显短于储存2h标本(P0.05),PT和Fib检测结果与储存2h标本比较(P0.05);标本在4℃环境下储存1h、2h、4h后检测凝血四项结果,不同时间之间比较(P0.05),不同储存时间段与立即送检标本检测凝血四项结果比较(P0.05),溶血标本检测PT和APTT结果明显短于未溶血标本检测的结果(P0.05);溶血标本检测TT结果明显长于未溶血标本(P0.05);溶血标本检测Fib结果与未溶血标本(P0.05)。结论抗凝比例不合适、室温时间储存过长和标本溶血与否等都是导致检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异常原因,可用4 000r/min离心5min替代3 000r/min离心15min以更快速地向临床报告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凝血标本的采集量、离心时间、离心速度、储存时间和标本是否溶血等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该院检验科859例不同因素的凝血标本对PT、APTT、TT、Fib指标的影响。结果采血量小于2.0mL标本和大于2.0 mL标本检测PT、APTT、TT结果均明显长于重新采血合格的标本(P0.05),Fib检测结果短于重新采血合格的标本(P0.05);标本经5、10、15 min后不同离心时间检测PT、APTT、TT、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项指标的标本经4 000r/min离心5min和3 000r/min离心15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在室温(20~25℃)环境下储存1h后检测凝血4项结果与立即送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储存4h后检测APTT长于储存2h的标本,TT明显短于储存2h的标本(P0.05),PT和Fib检测结果与储存2h的标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在4℃环境下储存1、2、4h后的凝血4项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储存时间与立即送检标本的凝血4项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标本检测PT和APTT结果明显短于未溶血标本(P0.05);溶血标本检测TT结果明显长于未溶血标本(P0.05);溶血标本检测Fib结果与未溶血标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凝比例不合适、室温时间储存过长和标本溶血与否等都可导致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出现异常,采用4 000r/min离心5min替代3 000r/min离心15min可更快速地向临床报告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1.
PT和APTT检测标本放置温度及时间对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抗凝血标本全血放置以及离心后保存温度和时间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结果 的影响.方法 取 PT和APTT正常值标本180例(PT在10.5~14.0 s之间,APTT在22.0~36.0 s之间),异常值(高值)标本120例(PT>14.0s,APTT>36.0s),用SysmexCA7000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仅及其配套试剂,分别检测抗凝血标本全血室温(26℃)放置及离心后在室温及冰箱(4℃)保存条件下0,2,4,6,8,12,24 h时PT,APlvr的结果 ,并将所得到的数据用统计学方法 进行处理.结果 全血室温放置时,正常值标本PT在4 h内,APTT在2 h内的测定结果 与0 h测定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值标本PT,APTT在2 h内的测定结果 与0 h测定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离心后血浆在室温下,正常值标本PT在6 h内,APTT在4 h内的测定结果 与0 h测定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值标本PT,APTT在4 h内的测定结果 与0 h测定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离心后血浆在冰葙保存条件下,正常值及异常值标本PT,APTT在6 h内的测定结果 与0 h测定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凝血标本采集后,如果不能即刻测定,最好离心后置于冰箱保存,并保证在6h内完成测定;如果不离心室温放置,应在2 h内完成测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增加离心速度减少离心时间制备乏血小板血浆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结果是否与标准操作步骤具有可比性。方法共收集40例健康体检者的新鲜血液标本,平均分成两份。使用同一台离心机,分别以3 000r/min离心10min,4 000r/min离心5min,离心分离血浆,使用同一台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PT、APTT和FiB,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差异性比较。结果 4 000r/min离心5min的PT、INR测定结果与3 000r/min离心10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000r/min离心5min的APTT、FiB测定结果与3 000r/min离心10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回归分析显示两种离心方法显著相关,PT、APTT、FiB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5、0.981、0.996。新离心条件下PT、APTT、FiB检测结果临床可接受性能的评价均为全部接受。结论可用4 000r/min离心5min的离心方法替代3 000r/min离心10min,以达到快速向临床提供准确凝血检验报告的目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用于评估妊娠晚期孕妇状况及产科意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6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妊娠晚期孕妇200例(妊娠组),同期100例门诊健康体检无异常的非妊娠妇女为对照(对照组),检测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后期定期产检及随访。结果妊娠组TT、PT、APTT水平分别为(12.23±2.01)s、(11.24±1.80)s、(29.12±2.97)s,低于对照组(17.34±1.40)s、(13.30±1.13)s、(34.95±1.48)s,妊娠组Fg、FDP、DD水平分别为(5.09±0.82)g/L、(8.08±2.41)μg/ml、(0.55±0.11)mg/L,高于对照组(2.61±0.67)g/L、(3.24±1.15)μg/ml、(0.22±0.12)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周孕妇Fg、FDP、DD水平高于孕周28-36+6周孕妇(P0.05),TT、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产妇与经产妇TT、PT、Fg、APTT、FDP、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例孕妇均在我院住院分娩,16例发生产科意外,发生率为8.00%,产科意外孕妇PT为(10.04±1.50)s,低于无产科意外孕妇(11.36±1.76)s,Fg、FDP、DD水平分别为(5.28±0.83)g/L、(8.98±2.23)μg/ml、(0.59±0.15)mg/L,高于无产科意外孕妇(4.75±0.80)g/L、(7.39±2.06)μg/ml、(0.41±0.12)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晚期监测凝血四项、FDP、DD可评估孕妇状况,对预测产科意外的发生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常见内源性干扰物对凝血试验结果的影响,为临床判断凝血结果异常提供准确的实验室依据。方法 收集表观健康成人血浆50份制成正常混合血浆(NPP),使用干扰物检测试剂盒中的胆红素F、胆红素C、血红蛋白、乳糜模拟内源性干扰物,将干扰物与NPP以不同比例混合配制成含不同浓度干扰物的血浆标本,以加入空白干粉液的NPP作为对照,在Sysmex CS-51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上检测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结果 当胆红素F血浆浓度在0~207.50μmol/L时APTT结果不受影响,在0~518.76μmol/L时PT、TT、FIB、DD检测结果不受影响;胆红素C血浆浓度在0~271.60μmol/L时Fib检测结果不受影响,在0~543.20μmol/L时APTT、PT、TT、DD检测结果不受影响;血红蛋白血浆浓度在0~98.88 mg/dL时DD检测结果不受影响,在0~247.20 mg/dL时APTT、PT、TT、Fib检测结果不受影响;乳糜血浆浓度在0~3 382.56 Ftu时APTT检...  相似文献   

15.
遗传性联合凝血因子缺乏症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儿,女,6岁。5年前出现磕碰处皮下血肿,未进行诊治;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出血点伴腹痛,当地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给予激素及中药治疗后症状消失,出院时查出凝血结果异常(具体不详);2年前因大便带血就诊,查出凝血示PT19.5s、APTT86.2s、TT15.1s、Fg2.9g/L;患儿查过敏原300余种。均无异常。后就诊于大连某医院,查凝血示PT20.0s、APTT70.5s、TT17.6s、Fg1.99g/L,凝血因子活性检查:FⅧ活性18.7%、FⅨ活性60.1%、FⅪ活性74.7%,诊断未明,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病后饮食尚可,尿正常,偶有黑便。既往史:患儿出生时脐带处渗血不止。  相似文献   

16.
常温下凝血标本的放置和离心时间对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凝血标本不同的放置和离心时间对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测定结果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提高检验质量.方法 采用STA 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凝血四项结果的精密度.对40名患者的新鲜抗凝血分离血浆即刻检测,然后将标本放置2,4,6,8 h重复测定,并与即刻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将30名患者凝血标本用相同的离心力分别离心5 min和10 min进行四项检测结果的比较.结果 STA 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凝血四项指标的重复性好,变异系数(CV)均≤4.0%.标本在常温下放置2 h,PT,APTT与即刻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4 h,PT缩短(P<0.05),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6 h,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延长(P<0.01),放置8 h,PT延长(P<0.01),APTT明显延长(P<0.001).FIB,TT于2,4,6,8 h与即刻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离心力和不同离心时间对凝血标本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标本放置时间对PT,APTT的检测结果影响很大,室温下不宜超过2 h,当标本量大时,还可适当减少离心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测定西藏表观健康成年体检人群的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建立适于高原人群凝血指标的生物参考区间。方法使用StagoSTA R Evolution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1 298例西藏表观健康成年体检人群的APTT、PT、TT和FIB四项参数,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藏族人群凝血4项正常参考值为APTT:男29.80~44.46 s;女29.18~42.36 s、PT:男10.70~14.31 s;女10.47~13.95 s、TT:男14.35~18.11 s;女14.15~17.25 s和FIB:男18~40岁1.88~3.86 g/L;大于40岁1.92~4.49 g/L;女18~40岁2.02~4.47 g/L,大于40岁2.19~4.68 g/L。结论初步建立了西藏地区健康成年藏族人群凝血指标的参考范围,为临床提供更精准的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稀释法消除溶血对凝血检测结果影响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外观正常凝血标本40例,经注射器反复抽吸使其溶血后,溶血前后凝血检测结果行统计学分析,并对溶血后标本2倍稀释,稀释后结果通过回归方程换算出的结果与溶血前原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溶血前后两项指标测定结果显示:溶血后测定值高于溶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血标本2倍稀释后两项指标检测值经过回归方程换算后所得数据与未溶血的原检测数据相比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溶血标本PT和APTT的检测,采用稀释法后能较好消除溶血对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溶血和脂血标本对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为规范分析前过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收集本院I临床溶血标本40例、脂血标本32例,进行血浆血凝测定。以血红蛋白每下降10g/L为标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溶血3个等级,同时测定3次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以检测血浆甘油三脂每升高3mmol/L为标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等级,同时测定3次PT、APTT、TT、Fbg。对溶血和脂血的干扰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轻度溶血组PT、Fbg检测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和重度溶血组PT、Fbg、TT检测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和重度脂血组PT、APTT、Fbg、TT检测结果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临床检测中溶血标本对APTT检测结果影响较小;而对于PT、TT、Fbg干扰较大,建议临床重抽复测。(2)临床检测中脂血标本对PT、APTT、TT、Fbg测定结果有影响,均建议患者禁食12h后重抽复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检测临产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843例临产孕妇(临产孕妇组)与109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四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临产孕妇组PT(10.31±0.97)s、APTT(31.44±3.67)s、TT(11.85±1.02)s、FIB(3.82±1.06)g/L;对照组PT(12.93±1.33)s、APTT(38.93±4.72)s、TT(13.56±0.94)s、FIB(2.52±0.54)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产前及产中及时检测临产妇或产妇PT、APTT、TT、FIB及血小板,动态监测其功能变化,以防止异常出血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对保护母婴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