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古代医家对痔疮病因病机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痔是一个古老的病名,是中国医学最早记载的疾病之一。“痔”首见于《山海经》,《山海经·南山经》云:“南流注于海,其中有虎蛟,其壮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在《山海经·西山经》中也记载有:“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帝之山,有鸟焉,其壮如鹑,黑文而赤翁,名曰栎,食之已痔”。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痔”病名的文字记载。在中医古籍文献中,痔有三种不同的含义:一是把人体孔窍中有小肉突出的疾病都统称为痔,如宋代医家陈言《三因极—病证方论》有:“如大泽中有小山突出为峙。人于九窍中,凡有小肉突出皆曰痔,不独于肛门边也,有鼻…  相似文献   

2.
祖国医学对痔的记载 ,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谓 :“因而饱食、筋脉横解 ,肠氵辟为痔”。痔 ,《广雅释古》谓之“病也”。《说文解字》谓之“后病也”。中医“痔”与“峙”同义 ,即高突之状。笔者认为古代文献中“痔”的概念当有以下含义。一是把人体孔窍中凡有小肉突起者统称痔 ,如鼻、眼痔等。正如《医学纲目》中说 :“如大泽之中有小山突出为峙 ;在人九窍中 ,凡有小肉突出者皆为痔。不独生于肛门边”。二是所有肛肠疾病的总称。如《疮疡经验全书》等把直肠脱垂称肛痔 ,尖锐湿疣称珊瑚痔 ,息肉称樱桃痔。《外科大成》把…  相似文献   

3.
鼻息肉,祖国医学称为鼻痔。所谓“痔”,明·楼英《医学纲目》说:“如大泽之中,有小山突出为痔,在人九窍中,凡有小肉突出者皆日痔,不独生于肛门边。”鼻息肉长在人们的鼻腔内,一般似剥了皮之荔枝肉色白而半透明,有的则呈黯红色。不易于上线结扎,故历  相似文献   

4.
<正>痔病是肛门部的常见病、多发病,而我国古文献亦早有记载。《山海经·南山经》曰:"南流注于海,其中有虎蛟,其壮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山海经·西山经》中也记载有"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帝之山有鸟焉,其壮如鹑,黑文而赤翁名曰栎,食之已痔",这是最早关于痔的记载。目前,无论中医抑或西医,在痔的治疗方面多选择手术,但由于肛门部的特殊生理特点,手术无法保持无菌环境,切口大都为二级或三级,术后易出现肛管和/或肛缘皮肤的隆起、  相似文献   

5.
疮痔又称痔,痔核、痔块、痔病或痔疾等。《医学纲目》中说“肠澼为痔……人于九窍中,凡有小肉突出皆曰痔……”。它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俗云“十人  相似文献   

6.
痔疮是常见的肛门疾患,发病率很高,俗有"十男九痔"之说,《内经》有"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的记载.后世诸书,如《外科正宗》、《东垣十书》、《疡科心得集》、《医宗金鉴》等都有较祥的论述.痔疮的种类,文献记载有数十种之多,如血箭痔、脱肛痔、樱桃痔、莲花痔……等,主要是根据局部的形态或突出的症状而定名的.但总的区别,则可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三种.本文所述,仅限于内痔范围.一、内痔的主要症状初起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偶有刺痒、坠胀,大便经常出血.以后因内痔体积增大,出血次数则反见减少.但一旦出血,则其量必多;如经常多量出血,往往可以发生头晕、眼花、四肢无力、颜面苍白等重度贫血状态.临床所见,大体可分为以下三期:初期:每次便后带血,多少不等,有时大量出血.但便后无痔核发现,亦无疼痛不适感觉.  相似文献   

7.
瘘与兰辨     
现代医学认为,肛瘘和痔疮是发生于肛门与直肠下端的两种临床表现不同的病变。然而,在祖国医学中,瘘与痔的概念有混用及模糊之处,这对于正确理解古籍中肛瘘疾病的涵义带来诸多不便。本文结合文献,就瘘与痔的关系及对“痔久成瘘”之说的理解做一简要分析。1 病名沿革关于“瘘”的病名记载,最早可见于《山海经·卷二·中山经》中,其曰:“仓文赤尾,食者不痛,可以为瘘”。《内经》认为:寒邪滞留经脉,致“陷脉为瘘”。这里所说的“瘘”包括了全身各部位的瘘管,而不单单是指肛门部的瘘管。在《神农本草经》中提到:“夫大病之主……痈肿恶疮、痔瘘…  相似文献   

8.
却毒汤加减治疗血栓性外痔35例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医家对痔早有认识,泛指多种肛门疾病。《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薄兑?学纲目》曰:“凡人九窍中,有小肉突起皆曰痔。”(笔者注:九窍者指肛门)近代认为痔是直肠下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痔静脉扩大和曲张形成的静脉团。按其生长部位不同可分为内痔、  相似文献   

9.
正痔疮是饮食起居反常引起的肛门外的一种疾病,属于藏医八大自生疮之一。是由于过量饮酒、多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长时腹泻、久坐薄垫、强忍或强努二便和矢气、经常骑马、前列腺肥大、肛门损伤等,人体内固有的隆、赤巴、培根及血功能紊乱尤其下泄隆和瘀血聚积于肛门遂患痔疮。藏医名"相真"病。1分型按照藏医《四部医典》中记载分为培根痔、隆痔、血痔、赤巴痔、干痔及湿痔6种,但可归纳为干痔和湿痔2种,即  相似文献   

10.
自拟槐米汤治疗内痔156例湖南省古丈县中医医院(416300)熊金文主题词痔/中医药疗法《处科正宗》曰:“此患不论老幼男妇皆然,盖有生于肛门之内,又突于肛门外之傍。”痔,又称痔疮,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1985年以来,笔者在临床中,治疗156例各期内...  相似文献   

11.
肛裂是指肛管周围全层裂开并形成慢性感染溃疡,一般好发于肛门中线前后方,是中医痔科常见病之一,中医称为“钩肠痔”。《外科大成》云:“钩肠痔,肛门内外有痔,揩缝破烂,便如羊粪,粪后出血秽臭大痛者”。由此可见大便干燥、出血、疼痛为本病之三大特征,笔者对本证采用辨病与辩证相结合治疗,略具心得,今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内痔是肛肠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俗语有"十人九痔,十女十痔"之说。内痔最常见的症状为便血,随着病情的加重会出现痔核脱出、肛门不适等症状。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多与风、燥、湿、热、瘀有关,风燥湿热下迫肛门,瘀血浊气结滞不散,筋脉横结,经络阻滞而成痔。  相似文献   

13.
痔疮是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扩大曲张所形成的静脉团。中医古籍中对本病的记载较多 ,如《外科正宗》“有生于肛门之内 ,有突出肛门之旁”,将痔分为内外 ;《丹溪心法》“痔者皆因脏腑本虚 ,外伤风湿 ,内蕴热毒……”,指出其病机为气血下坠结聚肛门 ,瘀滞不散。总而言之 ,痔疮的病因是由于肛门静脉壁的薄弱 ,失去正常弹性 ,兼之饮食不节 ,燥火内生下迫大肠 ,以及久坐负重 ,远行等 ,致血行不畅 ,而血液瘀积 ,热与血搏 ,致气血胶结滞涩不散而成。笔者对痔疮采用中西药内服、外洗法治疗 ,收到较满意的疗效。治疗方法及效果外洗用虾蟆…  相似文献   

14.
在历代医痔过程中,由于实际經验,理解到内痔、外痔、肛門瘻管、血痔、大便下血、肛門裂創、肛门奇痒、肛門蝕烂、脫肛等症,虽然統属肛門疾患,实与每个人的飲食起居,生理机能偏盛偏衰,有着联系。从而对于不同的疾患,予以不同的疗法,才能获得相当的效果。茲将有关肛門疾患論述如下: 1.血痔:《巢氏病源·痔病諸侯》云:”因便而清(清同圊)血随出者,血痔也。”《医宗鱼鉴》云:“血箭痔,生肛門或里或外,堵塞墜胀,每逢大便用力,則鮮血急流如箭。”后世医家对于此类血痔,又謂之“肠风下血”。我们治法,是以槐花散合棕余散内服,外搽消痔散,少則一周内,多則两周内,就能治愈。典型病例:一九五三年冬,有南京畜产公司經理张尧同志,女性,安徽人,年約三十岁,因患  相似文献   

15.
正中医很早就有痔漏等肛肠疾病的记载,在距今3000年的殷商时代,古人镌刻于龟甲上已记载了"下痢","疾腹"等病名。在迄今发现的古文献中,《山海经》最早提出了"痔"、"瘘"的病名,并用食物治疗痔瘘病。我国现已发现的最古老的医书《五十二病方》(春秋时期)中将庤进行了分类并记载了痔的证候,该书将痔分为牡痔、牝痔、脉者、血痔四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肛裂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肛裂是肛门的常见疾病,痛苦大,古代中医将肛裂列在痔门,称为"钩肠痔","裂痔","裂口痔"等,如<外科大成>:"钩肠痔,肛门内外有痔,摺缝破溃,便如羊粪,粪后出血,秽臭大痛".中医认为肛裂的发生多因燥火,湿热蕴结肛门和血虚肠燥所致.临床上所指肛裂则是发生在齿线以下肛管皮肤处裂开性溃疡.过去我们对肛裂大都采用手术治疗,但创口愈合缓慢,疗程较长,痛苦很大.  相似文献   

17.
王焘《外台秘要》卷三十六“小儿诸疾门”中,有一方名“疗小儿野鸡下部痒闷方”。“野鸡”为何病?明·程衍道校刊《外台秘要》时,未解其意,故于方下着了个“野鸡未详”之按语存疑。日人平安三胁(尚德)校批程氏校刊的《外台秘要》时,认为“野鸡”就是“痔”。何以“痔”称之为“野鸡”呢?日人丹波元简之《医賸》中云:“汉吕后讳雉,改雉名野鸡。人患痔者,  相似文献   

18.
三棱针治疗肛裂24例150000哈尔滨市中医医院何倜祖国医学多将肛裂列在痔门,称为“钩肠痔”、“裂痔”、“裂口痔”,如《外科大成》:“钩肠痔,肛门内外有痔,褶缝破烂,便如羊粪,粪后出血,秽臭大痛”。祖国医学认为肛裂的发生多因燥火、湿热内蕴肛门和血虚肠...  相似文献   

19.
“耳痔”即耳窍内有小肉突出,形如樱桃或羊奶头。一枝独生,或几枚并见,大小不等,古有“耳蕈”、“耳挺”之名。《外科大成》谓:“耳痔及耳挺、耳蕈,俱结于耳之窍内,不肿不溃不痛,塞久令人重听,宜栀子清肝汤,兼外插药线于缝内化尽自  相似文献   

20.
痔(zhì音志) 《素问·生气通天论》:“肠澼为痔”。痔,指肛门部位的疾患,姚止庵注:“痔者,肛旁窦也”。按本篇所论,其病因当为饱食不已,热毒蓄积,损伤肠胃而利下脓血;利下日久,湿热旁流则为痔。强力《素问·生气通天论》:“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