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中医学认为,秋令有利于调养生机、去旧更新,是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秋冬两季气温下降,人体代谢减慢,有利于营养的储藏。中医提倡秋冬进补,不过,中医对于秋冬两季的进补原则,是有所区别的。冬季的原则是"厚味以填精",秋季则要求"补而不峻""防燥不腻"。古药书中说芡实是"婴儿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的粮菜佳品。芡实具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特点,是秋冬季进补的首选食物。其性能与莲子相似,收涩性较莲  相似文献   

2.
进补说鹿茸     
中医一向主张中药进补,并认为冬春时节是一年中最适合进补的时机. 民间对此非常认同. 俗话说"冬日进补,来春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在寒冷的季节,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以外, 中药进补也很重要,鹿茸就是非常适合冬春进补的佳品.  相似文献   

3.
经云"秋收冬藏",秋冬进补在中国民间已经深入人心,而膏方进补乃是中医药特色之一.每至秋冬,来名医堂求取膏方者络绎不绝,学生有幸侍诊于唐教授之侧,见则记之,略有心得,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恒苍 《养生月刊》2016,(12):1116-1118
正常言道"秋冬进补,来年打虎"。按照民间的习惯,秋冬时节是给身体"进补"的大好时节,称之为"补冬"。夏天,人体耗损大,且进食较少,当天气转凉时,适当调补一下身体,是很有必要的。进入秋冬季节后,自然界的动植物均处于收藏蛰伏的状态,人也同样顺应着自然界的变化,进入冬藏季节,如《内经》所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又说:冬三月者为封藏。此时人的皮肤肌腠比较致密,汗  相似文献   

5.
章秀 《科学养生》2010,(12):12-12
<正>俗话说"秋冬进补,春来打虎"。随着寒流的不时来侵,又到进补的好时节,在家中自制进补美食,满足口欲的同时,也让身体得到滋养。笋干老鸭煲:主料是隔年老鸭一只、天目山笋干300克;辅料是陈年火腿、野山粽叶  相似文献   

6.
进补说鹿茸     
中医一向主张饮食进补,并认为冬春时节是一年中最适合进补的时机。民间列比非常认同。俗话说:"冬日进补,来春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在寒冷的季节,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以外,饮食进补也很重要,鹿茸就是非常适合冬春进补的佳品。什么样的鹿茸质量好鹿茸是指梅花鹿或马鹿头上未骨化而带毛茸的幼角。梅花鹿、马鹿的雄性小鹿,在8~10月龄后,额部开  相似文献   

7.
冬令进补话膏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晓萍 《光明中医》2010,25(6):1073-1073
<正>俗语说:"一夏无病三分虚"。长期以来,人们讲究"冬令进补",民间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令进补,春来打虎"的说法。中医学认为:天人相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是封藏的季节,天气寒冷,食欲旺盛,此时调补,更有利于精微物质的吸  相似文献   

8.
"秋冬进补"在我国盛行已久,这种做法本来出自中医养生,后来演变成一种民间习俗,它已成为中国人的一种生活习惯。那么,是不是每个人都应当在秋冬进补呢?怎样进补才能适于个人的具体状况呢?  相似文献   

9.
正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此时由于气候寒冷,人体对能量与营养的要求较高,而且消化吸收功能相对较强。适当进补不但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还可把滋补品中的有效成分储存在体内,为明年开春乃至全年的健康打下基础,所以民间流传有"今年进补,明年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俗语。冬令进补  相似文献   

10.
肖闻石 《家庭中医药》2004,11(12):57-57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出于增强体质、保持健康的目的,常常要用"补品"补一补身体。但由于不注意进补的时间、方法和对"补品"的选择,盲目"进补",结果有服人参致鼻衄者、四肢软弱者,也有小孩食"补品"而至性早熟者……所以古人有"补药不可妄用"、"药补不如食补"之说。当然若是身体亏虚,或大病久病之后,适当"进补"是必要的,只是"进补"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冬三月气温下降,万物团藏,是进补的大好季节。我国民间历来有冬令进补的习俗。人们崇尚冬令进补是存科学依据的。一是补药、补品温性较多,适用于气温较低冬季;二是腻滞厚味的营养食品在冬季也易为人们所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12.
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此时由于气候寒冷,人体对能量与营养的要求较高,而且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对较强,适当进补不但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还可把滋补品中的有效成分储存在体内,所以民间有"冬令进补,明年打虎"、"三九补一冬,来  相似文献   

13.
膏方,又叫膏滋方,近代著名中医学家秦伯未在《膏方大全》中说:"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称膏滋药"[1]。它是中医根据患者体质不同与病情需要,选择多种药物组成方剂,经过多次煎熬,浓缩成的膏剂,常常在冬季进补膏方。冬令进补依据的是《黄帝内经》"冬藏精"和"秋冬养阴"的理论。冬季是服用膏滋药的最佳时期,"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冬季阳气潜藏,万物多静少动,纷纷养精蓄锐。  相似文献   

14.
<正>"一碗热粥管饱又驱寒,冬天再冷也不怕",我的外公在世时一到冬天就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外公的话里包含着朴素的养生之道: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此时正是进补的好时机,无论是食疗还是药力都易于发挥效能。说起进补可有两类,一类为食补,一类为药补,但"药补不如食补"。在寒冷  相似文献   

15.
胡元骏 《东方养生》2010,(12):20-21
立秋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秋冬进补的习惯。 俗语讲:“秋冬巧进补,来年能打虎。”  相似文献   

16.
正俗语说:"冬令进补,开春打虎。"中医认为,在自然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而人到了冬季,同样处于"封藏"时期,所以冬季是最适于进补的季节。此时服用补品最易于吸收储存,发挥强身健体的最佳功效。药膳食药结合,补益功效最好,所以冬季进补当首选药膳。粥品冬伤于寒,寒透筋骨五脏,易使很多疾病诱发与加重。而抗寒措施,除了添衣、加被、进行耐寒锻炼外,应特别重视调整饮食,其中以御寒粥为首选。  相似文献   

17.
深秋季节,因为温度降低,很多人都在不知不觉地"添秋膘",每天大鱼大肉,体型明显比以前胖了一大圈.但是,专家提醒,秋冬进补不一定是靠吃肉食,现在秋季不少刚上市的新鲜素食对于秋季进补作用也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8.
戴汉文 《科学养生》2012,(11):11-12
每到秋冬季节,很多人就开始想方设法补一番。但在传统医学看来,通常说的"补"应叫"调补"才准确,而"调补"实则分进补与调补,两者是有所区别的。"进补"有因"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中国古代帝王将相、诸侯贵族、骚人墨客以至黎民百姓,都知道进补。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他一开始极力反对服用五石散,最后却因迷恋服食中毒而死。时至今日,迷信进补而乱吃补品者仍不乏其人。  相似文献   

19.
<正>霜降进补,调养脾胃是关键。秋季进补是为冬季进补打基础,而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冬季进补能不能达到高效,关键在于脾胃是"受补"还是"不受补"。饮食上,可常食用有益于健脾的山药、薏苡仁、红枣、四季豆等。还可食用补而不峻、防  相似文献   

20.
正凉爽的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也是养生防病的重要时节。调整运动、作息,预防秋乏、秋燥,适时增添衣物,预防秋冬换季感冒,适时进补以"秋冬养阴"……这个秋天,你的"养生计划"安排好了吗?还没有拿定主意的读者朋友,不妨在本期杂志里找找灵感。说到痔疮,那可是许多人常年伴身的"难言之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