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比较保留肾单位手术和根治性肾切除手术治疗早期局限性肾癌术后肾功能的变化,同时探讨不同的肾功能指标在临床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南京鼓楼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期间63例早期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随访资料。35例患者接受保留肾单位术(保肾组),28例患者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根治组),所有的患者均随访满两年,随访期间患者的血肌酐、尿酸、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及尿β2微球蛋白被搜集并记录下来。结果 63例患者术后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术后早期肾功能的损伤表现更为明显。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大部分患者肾功能可逐渐恢复。保肾组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34%,根治组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7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总体随访结果显示估测肾小球滤过率、胱抑素C及β2微球蛋白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肌酐、尿酸及尿微量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虽然两组的尿酸及微量白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保肾组的平均水平低于根治组。在术后肾功能异常的早期检测方面,各指标的独立检测阳性率均较低,尤其是血肌酐、尿酸及估测肾小球滤过率等传统肾功能指标。当各指标互相联合后,肾功能异常的检测阳性率明显提高,保肾组及根治组的联合检测阳性率分别达37.1%和71.4%。结论在早期局限性肾肿瘤的治疗中,保留肾单位手术较根治性手术对患者肾功能的损伤更小。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对于发现术后肾功能的早期异常更敏感,可与肌酐、尿酸、估测肾小球滤过率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黄芩素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核因子-κB(NF-κ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随机筛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进行3个月基础治疗,分为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组50例(尿白蛋白/尿肌酐30~300 mg/g),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组50例(尿白蛋白/尿肌酐大于300 mg/g),予以黄芩素铝胶囊1. 2 g每日三次治疗3个月。比较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肌酐、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尿肌酐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P65、血清TGF-β_1及VEGF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不同蛋白尿水平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及糖尿病患者外周血NF-κBp65均有明显激活(P 0. 05),与ACR成正相关;糖尿病肾病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黄芩素可抑制NF-κBP65、TGF-β_1、VEGF表达,减少尿白蛋白排泄(P 0. 05)。通过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组及大量蛋白尿组治疗前后比较,黄芩素明显减少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组尿白蛋白排泄。结论:黄芩素可抑制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NF-κB活化及降低VEGF、TGF-β_1水平,减少尿白蛋白排泄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进展延缓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肾损害患者中血清胱抑素C、血清肌酐及尿β2-微球蛋白的检测对评价高尿酸血症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符合原发性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82例年龄相当的健康人群作为健康组,两组人群分别进行血清胱抑素C、血清肌酐及尿13微球蛋白的检测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和健康组β2-组人群中血清胱抑素C、尿β2-微球蛋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肌酐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血清胱抑素C与血清肌酐及尿β2-微球蛋白有较好的相关性,而且血清胱抑素C与尿β2-微球蛋白的相关性优于血清肌酐的相关性。结论血清胱抑素C和尿β2-微球蛋白的检测比血清肌酐的检测更能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程度,是高尿酸血症肾损害早期诊断的敏感、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不同透析方式对血清胱抑素C清除的效果.方法 12例尿毒症患者透析方式的不同分为血液透析组和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组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尿素氮、肌酐、胱抑素C水平,观察不同透析方式对胱抑素C的清除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尿素氮和肌酐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患者血胱抑素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和血液透析+血液灌流不能有效清除血清胱抑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血肌酐和尿常规的常规检测基础上联合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肾功能损伤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以2019年2~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一科住院的169例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完善其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血清胱抑素C检测;分析尿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的阳性检出率及其差异,血肌酐升高及血清胱抑素C升高的比例及其差异。计算应用替诺福韦酯(TDF)及合并丙型肝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的肾功能损伤的相对危险度。 结果169例HIV感染者中尿常规示尿蛋白阳性者5例(3.0%),尿微量白蛋白升高者17例(10.1%),两者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5.9、P = 0.007)。血肌酐升高者10例(5.9%),血清胱抑素C升高者20例(11.8%),两者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3.0、P = 0.042)。在尿常规和血肌酐检测的基础上联合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的总体阳性检出率为49例(30.0%)。CD4+ T淋巴细胞计数< 200个/μl与≥ 200个/μl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分别为0.94(0.83,1.05)mg/L、0.85(0.77,0.95)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 =-3.02、P = 0.003)。应用TDF及合并丙型肝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的肾功能损伤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1、1.5、1.9、2.2和1.4。 结论HIV感染者中,单纯以尿常规为依据评估有无蛋白尿,以血肌酐水平为依据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会低估肾功能损伤的患病率。在常规检测血肌酐和尿常规的基础上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在提高HIV感染者肾功能损伤检出率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低CD4+ T淋巴细胞计数、应用TDF及合并丙型肝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均为肾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高同型半胱氨酸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胱抑素C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在糖尿病肾病不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时的改变及其相关性.方法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18例)、微量白蛋白尿组(25例)、大量蛋白尿组(17例),同时以2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血肌酐(Scr)、Hcy、Cystatin C水平,双变量相关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Hcy测值(分别为8.40±2.56,9.12±2.01,13.3±4.96)高于正常对照组(6.91±0.37),且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糖尿病肾病患者各组间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Cystatin C测值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0.63±0.19、0.88±0.35、1.68±0.89,P<0.01);随着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的增加、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的加重,Hcy与Cystatin C水平均有一增长趋势,且两指标呈正相关(正常白蛋白尿组r=0.632,微量白蛋白尿组r=0.873,大量蛋白尿组r=0.747,P<0.01).结论联合检测同型半胱氨酸与胱抑素C可推断同型半胱氨酸对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影响,推断糖尿病肾损害的程度,更全面的评价早期糖尿病肾损害,提示临床应早期干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海昆肾喜胶囊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影响.方法 20例明确诊断慢性肾脏病患者,在基础治疗上给予海昆肾喜胶囊每天6粒口服,于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分别检测血清胱抑素C、尿素氮、肌酐的变化.结果 海昆肾喜胶囊可明显降低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P < 0.05);治疗前、后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海昆肾喜胶囊可改善早期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功能,早期应用海昆肾喜胶囊有利于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前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蛋白对糖尿病患者肾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8例拟接受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48例在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均采用散射免疫比浊乳胶增强法检测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及β2微球蛋白,并对2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蛋白及β2微球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蛋白,对于糖尿病患者肾损伤的早期诊断及围手术期处理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10例多囊肾患者作经皮囊肿穿刺减压术,评价该方法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穿刺术前后3天和1个月分别测定血清肌酐、尿素,尿酸,血红蛋白、红血球压积,肌酐清除率以及蛋白、β_2微球蛋白,N-乙酰氨基β_2-D葡萄糖甙酯。穿刺术前后分别测定菊粉、对氨基马尿酸清除率和~(99m)Tc-DMSA摄取量。硬膜外麻醉,在B超引导下用23号长针穿刺吸取囊肿液。结果,每个肾抽出液体112~968毫升,穿刺囊肿4~17个。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无明显变化。血红蛋白、红血球压积在穿刺术后三天明显下降,但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Meta分析法系统评估补充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s)对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指标的影响,为糖尿病慢病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全面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及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文献检索起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8年8月31日,收集糖尿病患者口服n-3 PUFAs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文献质量,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RCT研究,614名研究对象。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补充n-3 PUFAs可降低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MD=-2.65,95%CI(-4.67,-0.62),P=0.01]和血肌酐水平[MD=-2.60,95%CI(-4.98,-0.22),P=0.03],并延缓肌酐清除率下降[MD=9.23,95%CI(4.37,14.09),P=0.0002]。但两组糖尿病患者的尿素氮、尿酸及肾小球滤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3 PUFAs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和血肌酐水平,延缓肌酐清除率下降,但对尿素氮、尿酸及肾小球滤过率均无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海昆肾喜胶囊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影响.方法 20例明确诊断慢性肾脏病患者,在基础治疗上给予海昆肾喜胶囊每天6粒口服,于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分别检测血清胱抑素C、尿素氮、肌酐的变化.结果 海昆肾喜胶囊可明显降低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P < 0.05);治疗前、后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海昆肾喜胶囊可改善早期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功能,早期应用海昆肾喜胶囊有利于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海昆肾喜胶囊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影响.方法 20例明确诊断慢性肾脏病患者,在基础治疗上给予海昆肾喜胶囊每天6粒口服,于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分别检测血清胱抑素C、尿素氮、肌酐的变化.结果 海昆肾喜胶囊可明显降低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P < 0.05);治疗前、后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海昆肾喜胶囊可改善早期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功能,早期应用海昆肾喜胶囊有利于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肝移植术中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拟行原位肝移植术患者40例,男31例,女9例,年龄40~60岁,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每组20例。D组患者诱导前以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μg/kg,10min内泵注,随后以0.4μg·kg-1·h-1持续泵注直至手术结束;C组患者按同等方案泵注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T1)、无肝期30min(T2)、新肝期30min(T3)、新肝期6h(T4)、术后24h(T5)及术后1周(T6)抽取中心静脉血检测胱抑素C、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尿素氮、血肌酐,收集尿液检测尿微量蛋白、尿红细胞,记录术中升压药和利尿剂的使用量;记录术中出血量、液体输注量、尿量和输血量(包括悬浮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和血小板)。结果与T1时比较,T3、T4时D组胱抑素C、血尿素氮、血肌酐明显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降低(P0.05),T3~T5时D组尿微量蛋白明显升高(P0.05),T3~T5时C组胱抑素C、血尿素氮、血肌酐、尿微量蛋白明显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降低(P0.05);D组T3~T5时的胱抑素C、血尿素氮、血肌酐明显低于C组(P0.05);D组T4、T5时的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高于,尿微量蛋白明显低于C组(P0.05);围术期D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的使用量和尿量明显多于C组,呋塞米的使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输液量及输血量(悬浮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移植围术期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虽然会增加升压药的使用,但能有效减轻术中急性肾损伤,减少利尿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口服舒洛地特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治疗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97例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经常规治疗后分成两组,Ⅰ组(联合治疗组):给予舒洛地特250LSU 2次/天口服+缬沙坦80mg 1次/天口服;Ⅱ组(缬沙坦组):给予缬沙坦80mg 1次/天口服.治疗4个月后检测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白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压、血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等指标.结果 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压(SBP)、血肌酐(Cr)、尿素氮(Ur)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纤维蛋白原、胱抑素C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较缬沙坦组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纤维蛋白原、胱抑素C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 采用舒洛地特联合缬沙坦较单独使用缬沙坦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为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sC)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67例2型糖尿病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UAER)和尿肌酐,并根据UAER结果分成3组,分别检测各组中CysC、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及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值,比较糖尿病各组中CysC与BUN、Scr及Ccr的相关性和诊断效能。结果:在糖尿病各组中血清CysC与BUN、Scr及Ccr均呈显著相关,其中以CysC与Ccr的相关程度最为密切及CysC诊断效能最高。结论:血清Cys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反映肾功能早期损害的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为治疗该症寻找最佳途径。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黄芪治疗组,对照组予口服包醛氧化淀粉,碳酸氢钠,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治疗;黄芪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生理盐水加黄芪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治疗,每日液体量与对照组相同,维持治疗28d。观察治疗前后肾功能、尿蛋白、血常规、血脂、C反应蛋白、尿微量蛋白等变化,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短期预后。结果:两组患者基础的24h尿蛋白、尿NAG、血清白蛋白、血脂、血红蛋白、eGFR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黄芪治疗组血清肌酐、血胱抑素C、C反应蛋白、尿白蛋白和尿IgG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且黄芪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肌酐、血胱抑素C、C反应蛋白、尿白蛋白和尿IgG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基础值(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基础治疗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阿魏酸钠联合缬沙坦治疗临床糖尿病肾病60例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缬沙坦联合阿魏酸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肾内科接受治疗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和阿魏酸钠治疗,1个月后评价两组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肌酐(Scr)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等的改变情况及进行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结果:治疗组的尿白蛋白排泄率、血清肌酐、尿β2-MG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总体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阿魏酸钠可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并能明显的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不同分期时血清透明质酸、层黏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的变化,初步评价其对肾脏纤维化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 收集健康对照组以及慢性肾脏病不同分期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放射免疫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患者的血清肌酐、尿素氮、肌酐清除率、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指标水平,同时测定血清透明质酸、层黏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指标的变化,分析各组患者血清中透明质酸、层黏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与血清肌酐、尿素氮、肌酐清除率、血清胱抑索C、β2微球蛋白血生化等指标的相关性,比较各组患者血清中透明质酸、层黏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指标在慢性肾脏病Ⅰ、Ⅱ期中的变化.结果 慢性肾脏病Ⅰ期患者透明质酸、层黏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相关分析表明,透明质酸、层黏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与β2微球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相关(r分别=0.664、0.458、0.566、0.369、0.408,P均<0.05).结论 随着慢性肾脏病的发展,血清透明质酸、层黏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水平逐渐升高,特别是在慢性肾脏病早期(Ⅰ、Ⅱ期)其水平已经升高,可以作为评价慢性肾脏病早期纤维化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ctatin C, CysC)、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 mAlb)和β 2-微球蛋白(β 2-microglobin, β 2-MG)联合检测诊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早期肾损害的价值。 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肾康注射液(SKI)治疗急性肾衰竭(AR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4例ARF患者,采用SKI配合常规治疗10天,观察病人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肾小球滤过率[Cys-eGFR(Mac)]、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胱抑素(ScysC)、血钾(血K+)、尿钠、尿蛋白/尿肌酐(尿ACR)、尿胱抑素/尿肌酐(尿Cysc/CR)变化.结果:治疗后病人Cys-eGFR(Mac)明显升高,Scr、BUN、ScysC、血 K+、尿钠、尿ACR及尿CysC/CR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愈9例,好转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9.17%.疗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SKI治疗ARF效果好,无不良反应,用药安全,可作为ARF的救治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