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检测高原地区海拔2 226 m健康成人空腹血脂、血糖水平,来了解西宁地区人群血脂、血糖水平变化情况.方法 应用NSA-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西宁地区9 726例成人血脂、血糖水平.血脂、血糖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葡萄糖(GLU).不同性别和年龄组间的血脂、血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TC、LDL-C、TG、GLU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P<0.01),HDL-C男性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P<0.01),HDL-C女性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P<0.01).TC在20~49岁男性高于女性(P<0.01),在50岁以上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1).LDL-C在各年龄段组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HDL-C各年龄段组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G在20~50岁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在50岁以上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LU在20~60岁男性高于女性(P<0.01),在60岁以上女性高于男性(P<0.01).结论 西宁地区成人中的血脂、血糖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高,经常监测人群血脂、血糖水平的统计状况,对冠心病和糖尿病的预防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楚雄市区部分企事业单位人员空腹血糖(GLU)、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转氨酶(ALT、AST)等生化指标水平,初步评估楚雄市城区居民健康状况.方法 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U5400检测3 590例体检者空腹血糖、血脂4项、尿酸、转氨酶等生化指标.结果 血糖水平随年龄增长,女性每10岁上升0.12~0.22 mmol/L;男性上升0.09~0.30 mmol/L.TC高峰值男性在40~59岁组;女性在50岁以后.TG从年轻组就有增高,其阳性率达15%以上,HDL-C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LDL-C随年龄增长呈增高趋势;转氨酶升高主要集中于年轻组.尿酸水平男性高于女性,男性组尿酸阳性率在20%以上.结论 楚雄城区职业人员血脂高峰较早,转氨酶在年轻人中异常率较高,说明年轻人特别是男性自我保健意识较差,应加强健康教育,重视年度健康体检,提倡平衡膳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预防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3.
北京地区13 336例成人空腹血脂水平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通过检测健康查体者空腹血脂水平来了解北京地区人群血脂水平现状及其血脂异常患病率.方法 应用日立7 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北京地区13 336例成人空腹血脂,血脂指标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不同性别和年龄组间血脂水平差别及血脂异常患病率的差异.结果 总体血脂异常患病率59.9%,男性71.6%,女性47.2%.男性TC平均(4.89±0.87)mmol/L、LDL-C平均(3.33±0.84)mmol/L、HDL-C平均(1.28±0.30)mmol/L、TG中位数1.32 mmol/L;女性TC平均(4.79±0.94)mmol/L、LDL-C平均(2.99±0.89)mmol/L、HDL-C平均(1.53±0.34)mmol/L、TG中位数0.9mmol/L.男性和女性4种血脂成分异常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P<0.01).TC、LDL-C、TG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增高(P<0.01),HDL-C水平随年龄的增加有降低趋势(P<0.01).TC在25~44岁间男性高于女性(P<0.01),在55岁以上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5).LDL-C在18~44岁间男性高于女性(P<0.01),在45~74岁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1).HDL-C水平各年龄组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1).TG在18~54岁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1),在55~64岁组两性间无差异,64岁以上女性高于男性(P<0.05).结论 北京地区成人中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并且随年龄增大而增高,男女性别间血脂异常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该院健康体检人群血糖与血脂的情况及相关性研究。方法收集该院1 00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分别测定各项血脂和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分析血糖水平与各项血脂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FBG水平随年龄增长而上升,TG、TC和LDL-C水平也随年龄增长而增长;FBG水平与TG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175,P0.05);FBG与HDL-C之间呈负相关(r=-0.165,P0.05);在高FBG组和FBG正常组之间,TG、TC、HDL-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TC升高率分别为58.1%和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升高组和TC正常组的FBG水平分别为(5.15±1.45)mmol/L和(4.77±0.75)mmol/L,FBG升高的发生率分别为9.46%和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体检人群的FBG与血脂水平存在相关性,积极治疗高血糖有利于控制血脂,积极控制血脂则有利于糖尿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变化及其与血糖值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日立7600-1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150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等.结果 糖尿病患者TC、TG、LDL-C、ApoB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HDL-C、ApoA1水平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并且随血糖水平升高,血脂各检测指标也随之增高或降低,其中TC、ApoB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r=0.215、0.209,P=0.014、0.017).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脂各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血糖值与血脂水平有一定相关性,血糖水平高的糖尿病患者血脂明显异常,其更易发生血管并发症,在控制血糖水平同时还需给予降脂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检测健康体检者空腹血脂水平来了解渤海新区成人血脂水平现状及异常率.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 266名成人空腹血脂4项水平进行测定,血脂4项包括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间血脂水平及异常率的差异.结果 血脂4项中TC、TG、LDL-C总体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随年龄增长有降低趋势;血脂4项中TC、TG、LDL-C在25~54岁男性均高于女性;55岁以前HDL-C女性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5岁以前血脂4项异常率总体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男性高于女性.结论 渤海新区成人空腹血脂水平较高,血脂异常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男女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性别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脂特点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2月到2016年1月该院门诊随访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3例,根据性别将患者分为男性组(159例)和女性组(194例),根据年龄不同将男性组与女性组分为60~70岁和70~79岁两个亚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将男性组和女性组分为单支病变和多支病变两个亚组,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及病变情况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男性组TC、TG和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女性组(P0.05),两组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70岁者男性组与女性组TC、TG、HDL-C和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0~79岁者男性组TC、TG和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女性组(P0.05),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病变者男性组TG水平明显低于女性组(P0.05),TC、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病变者男性组TC和LDL-C水平明显低于女性组(P0.05),TG和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女性,尤其70~79岁者TC、TG和LDL-C水平明显高于男性,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患者性别不同血脂水平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脂和血糖检测在缺血性眼病(IO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1例确诊为IOP的患者作为IOP组,以年龄、性别1∶1配对,选取12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空腹血糖(GLU)、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OP组空腹GLU、TG、TC水平明显升高(P0.05);2组间HDL-C和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糖正常IOP患者相比,血糖异常IOP患者的LDL-C检测结果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糖和血脂代谢异常与IOP有明显的相关性,血脂和血糖检测对IOP的预测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骨密度(BMD)与血脂、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老年男性患者208例,按照骨密度值分为骨质正常组、骨质减少组、骨质疏松组。三组均行血脂检测,彩超探查颈动脉是否有斑块形成,比较BMD、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的差异,以及BMD与TC、TG、HDL-C、LDL-C、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相关性。结果 老年男性骨质正常组、骨质减少组、骨质疏松组TC、LDL-C、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MD与TC、HDL-C、LDL-C、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呈负相关(P<0.05)。按照年龄进行分层后,BMD与LDL-C的相关性随年龄增长呈减弱趋势,与TG的相关性呈增强趋势。结论 老年男性BMD与TC、HDL-C、LDL-C、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呈负相关,且随年龄增长,BMD与LDL-C的相关性呈减弱趋势,与TG之间的相关性呈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10.
刘茜 《临床荟萃》2010,25(9):774-776
目的 分析不同性别老年高血压人群代谢综合征(MS)患病率及特点.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方法对武汉市武昌区社会福利院年龄≥65岁高血压患者2 136例,按不同年龄、不同高血压分级、血糖水平和血脂进行分组,分析各组不同性别老年人MS患病情况.结果 MS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65~75岁组、>75~85岁组和>85~95岁组男女MS患病率分别为28.8% vs 21.2%,22.3%vs 16.4%和17.8% vs 12.4%(均P<0.05);在高血压分级中MS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1级、2级和3级高血压MS患病率女性均高于男性,分别为23.2%vs15.0%,22.1%vs 16.4%和23.9%vs 16.6%(P<0.05或<0.01);随血糖升高,MS的患病率逐渐增加,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空腹血糖(FPG)<6.1 mmol/L组、FPG≥6.1~7.0 mmol/L组和FPG>7.0 mmol/L组男女MS患病率为9.5%vs3.9%,42.7%vs 28.8%和66.O0%vs 50.3 %(P<0.05或P<0.01);高TG患病率最高.其次为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ISC)和高总胆固醇(TC);在高甘油三酯(TG)、低HDL-C、高TC组中,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分别为54.6%vs 43.2%、45.2%vs 36.2%和32.5%vs 23.1%(P<0.01),而在高HDL-C组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分别是41.9%"34.5%(P<0.05).结论 老年MS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随血糖的升高而增高.女性MS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在高血压及血糖分层中女性患病率均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汕尾市城区体检人群尿酸和血脂异常率及尿酸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该院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8909例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清尿酸(UA)、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将研究人群按性别分为男、女两组。比较两组UA、TG、TC、HDL-L、LDL-C水平;统计UA、TG、TC、HDL-L、LDL-C的异常率,分析UA水平与血脂的相关性。将各性别组中的研究人群再分成正常UA组与高UA组,比较其血脂水平及异常率。结果研究人群中,UA、TG、TC、HDL-L及LDL-C的总异常率分别为34.1%、27.3%、47.9%、2.9%、26.3%,且男性高于女性(P<0.05)。男性UA、TG、TC及LDL-C水平高于女性,HDL-L水平低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的UA水平与TG、TC、LDL-C呈正相关(r=0.21、0.26,0.09、0.18,0.09、0.24;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13、-0.18,P<0.05)。高UA组TG、TC及LDL-C水平高于正常UA组,HDL-C水平低于正常UA组(P<0.05)。高UA组TG、TC、LDL-C的异常率比正常UA组高(P<0.05)。结论该市城区体检人群男性UA、TG、TC及LDL-C水平和异常率均高于女性,UA水平升高与血脂异常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与单纯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的比较分析,为预防中老年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提供依据和思路。方法将该院2009年5月确诊的100例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为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对照组为单纯高脂血症患者。分别对两组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糖(GLU)水平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TG、HDL-C及GLU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C和LDL-C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对两组男性、女性患者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与总体近似。结论糖尿病脂代谢紊乱患者除TG升高、HDL-C降低外,LDL-C升高明显,其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明显增加,降低LDL-C浓度为其首要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德阳地区人群血脂水平、分布特点以及血脂异常率的情况,为该地区心血管疾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德阳地区32 487例健康体检人员的血脂资料,并作详细分层统计分析。结果德阳地区男女性血脂总体水平均不同。男性血脂水平(TG、TC、LDL-C)总趋势是随年龄增长先升高后降低;女性血脂水平(TG、TC、LDL-C)在70岁前总趋势是随年龄增长而升高;HDL-C水平随年龄增长变化幅度相对较小。总人群血脂异常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高TG血症(15.53%)、低HDL-C血症(12.47%)、高TC血症(5.74%)、高LDL-C血症(3.22%);中老年男性血脂异常主要表现为高TG血症、低HDL-C血症,中老年女性血脂异常主要表现为高TC血症、高TG血症;70岁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检出率有所下降。结论德阳地区人群血脂水平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血脂异常的分布情况差异也较大,应针对中老年男性和绝经后女性积极采取血脂干预措施,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东川区事业单位在职和离退休人员状况,探讨高血脂对健康的不良影响.方法 对1 298例东川区事业单位职工用酶法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用直接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本次体检的1 298例东川区事业单位在职和离退休人员中,血脂异常339例,占体检人数的26.2%.其中男性血脂异常245例,占男性体检人数的31.1%.TC和LDL-C水平43岁以前男性高于女性,45岁以后女性则迅速增加,明显高于男性组(P<0.01).TG、TC和LDL-C水平男女均随年龄升高,到53~62岁组为高峰.结论 部分体检者已存在潜在危险因素,如果在某些诱因作用下,极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甚至冠心病的发生,应该提倡健康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加强户外运动,重视血脂的监测,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使之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测定高血压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对高血压患者的血脂代谢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居住在该镇的256例高血压患者,按性别分组对其血脂四项进行生化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56例高血压患者中,TC升高占16.02%,TG升高占33.59%,LDL-C升高占33.98%,HDL-C下降占20.68%;血脂边缘升高的患者占的比例较大,其中TC边缘升高占30.47%,TG边缘升高占20.70%,LDL-C边缘升高占25.78%。对男、女高血压患者的血脂异常率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中,血脂异常升高及血脂边缘升高所占的比例较高。高血压与高血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脂、血糖含量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脂、血糖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85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76例健康对照组的超敏促甲状腺素(HS-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GLU)水平,比较其结果的差异。结果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组的TSH、TC、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G、HDL-C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GLU水平虽有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以引起血脂代谢的异常,未见与血糖变化的相关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在心血管疾病中,其血脂代谢紊乱可能是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校教师人群体脂分布及对血脂、血糖及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对南京农业大学157名高校教师测量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空腹血糖(FBG),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不同年龄分组BMI、WHR、TC、LDL-C、DBP均以45~59岁年龄层最高。FBG、SBP随年龄升高而升高,HDL-C、HDL-C/TC则随年龄升高而降低。调整年龄后,男性 TC、TG、FBG ,SBP ,女性DBP随WHR水平升高而升高。[结论]腹型肥胖是影响高校教师人群血脂、血糖及血压水平的因素,且存在男女差别。  相似文献   

18.
纵静  唐其柱  周恒 《临床荟萃》2012,27(1):31-34
目的 探讨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DL-C/HDL-C检测在中老年冠心病(CHD)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治疗组)83例、CHD(支架植入组)163例及冠状动脉造影阴性(对照组)44例中老年病例的血清HDL-C、LDL-C、LDL-C/HDL-C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并比较各组间男女血脂水平的差异.结果 药物治疗组、支架植入组与对照组总胆固醇(T()、LDL-C、LDL C/HDL-C比值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支架植入组TC、LDL-C、TC/HDLC比值水平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及对照组(P<0.05或<0.01).支架植入组HDL-C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及对照组(P<0.05).药物治疗组女性HDL-C水平高于男性(P<0.05),但女性TC/H DL-C比值、LDL-C/HDL-C比值低于男性(P <0.05).支架植入组女性TC和HDL-C高于男性(P<0.05).对照组女性TC、HDL-C高于男性(P<0.05),但女性TG/HDL C、LDLC/HDL-C低于男性(P<0.05).结论 血清HDL-C、LDL-C、LDL-C/HDL-C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对中老年CHD患者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有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上海地区老龄男性血清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与血脂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参加体检的1200名老年男性血清GGT与空腹血糖、肌酐(C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脂蛋白(a)[Lp(a)]之间的关系。结果大多数血脂指标随GGT水平升高而改变,血清LDL-C、TG、TC和致粥样硬化指数(AIP)与GGT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70、0.326、0.315、0.303,P均=0.000],HDL-C与GGT呈负相关(r=-0.407,P=0.000),Lp(a)浓度与GGT水平平行升高但无明显相关(r=0.53,P=0.103)。按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成人治疗专家方案Ⅲ(ATPⅢ)合适水平分组后,超出合适水平的频率随GGT水平升高而上升,除Lp(a)外的其他指标呈明显相关,且年龄、空腹血糖和Cr标准化后这种关系仍然存在。线性回归分析发现GGT活性可预示血清LDL-C、TC、TG、HDL-C及AIP水平。结论血清GGT活性升高是上海地区老年男性人群致粥样硬化指标的独立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20.
梧州市区2773例健康体检者血脂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梧州市区部分健康人群血脂现状及血脂异常情况,为临床血脂异常的防治提出有效建议。方法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采用氧化酶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直接法测定。均在日立7170S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检测。结果受检人群血脂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升高。TC和LDL-C51岁以后女性高于男性;TG60岁以后女性高于男性;HDL-C各年龄组女性均高于男性。总体上血脂异常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TG、TC、LDL-C、HDL-C。结论梧州市区人群血脂水平异常与年龄、性别有关,应建立合理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