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早期预测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为患者早期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该研究纳入了2012年01月~2017年12月在我科行肾活检明确诊断并正规随访的141例IMN患者。终点事件定义为随访过程中血肌酐翻倍或进入终末期肾病。收集入组患者肾活检时的临床指标、随访过程中的临床指标及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并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终点事件组,比较两组间的差异。所有统计均采用R软件完成。结果:随访过程中有18例患者进入到终点事件,占总入组人数的12. 8%。比较对照组和终点事件组间的临床指标发现肾活检时的血肌酐、估计肾小球滤过滤、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24 h尿蛋白定量、收缩压和随访过程中免疫抑制剂使用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 05)。肾脏病理结果比较显示终点事件组的慢性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更高(P值0. 05)。单因素Cox回归显示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估计肾小球滤过滤、24 h尿蛋白定量、收缩压和慢性肾小管间质损害是IMN不良肾脏预后的危险因素(P值0. 05)。多因素Cox回归显示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和24 h尿蛋白定量是不良肾脏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0. 05)。比较随访期间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水平变化显示终点事件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显著持续低于对照组(P值0. 05)。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是膜性肾病患者不良肾脏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持续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下降提示患者肾脏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铁蛋白(SF)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简阳市人民医院肾内科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随诊终止时间为2017年12月31日,记录透析相关指标及结局事件指标,主要终点事件为死亡。采用非参数分析乘积估计法(Kaplan-Meier)计算累积生存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高SF组与低SF组1年、2年、3年、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8.57%、69.05%、57.14%、42.86%与89.86%、82.61%、73.91%、60.15%。经Log-rank检验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模型显示,高SF水平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SF组心血管疾病、感染死亡比例高于低SF组(P0.05)。结论高SF水平的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率较低,高SF水平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因子VIII(factor VIII,FVIII)水平与IgA肾病(IgAN)患者临床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确诊的IgAN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时间依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得出的血浆FVIII预测IgAN预后的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FVIII组(FVIII>140.50%)和低FVIII组(FVIII≤140.50%),比较两组患者肾活检时基线临床参数的差异。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30%或进入终末期肾脏病(ESRD)为终点事件,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Cox回归方程法分析血浆FVIII水平对IgAN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共93例IgAN患者纳入本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35.15(33.77,36.76)个月,12例(12.90%)患者发生终点事件。高FVIII组患者年龄、血肌酐、尿素氮、血三酰甘油、血总胆固醇、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24 h尿蛋白量、蛋白C、蛋白S和eGFR下降速率高于低FVIII组(均P<0.05);eGFR、血白蛋白、中位随访时间低于低FVIII组(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与低FVIII组比较,高FVIII组患者肾脏累积生存率降低(χ2=5.635,P=0.018)。在校正收缩压、eGFR、尿蛋白、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程度等因素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浆FVIII水平是IgAN患者肾脏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R=4.147,95%CI 1.055~16.308,P=0.042)。结论血浆FVIII水平与IgAN患者临床指标及预后相关,高血浆FVIII水平是IgAN患者肾脏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是否与慢性肾病患者的肾病进程相关。方法:收集258例3~5期慢性肾病患者,受试者根据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被分为三组:≤0.3(lowest bilirubin,LB),0.4~0.5(middle bilirubin,MB),≥0.6 mg/dl(highest bilirubin,HB)。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并测定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肾小球滤过率(e GFR)、血清磷等生化指标,运用线性回归及Cox比例风险模型等分析数据。结果:95例患者达到肾终点。Cox风险模型多变量分析表明血清总胆红素每增加0.1 mg/dl与不良肾转归显著负相关(风险度:0.71,95%置信区间:0.56~0.86,P0.01),且根据多种因素调整后,包括传统与非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MB(风险度:3.04,95%置信区间:1.30~8.53,P0.01)和LB(风险度:4.20,95%置信区间:1.80~11.49,P0.01)组对肾转归的危险度显著比HB组高。结论:低血清总胆红素与不良肾转归显著正相关,表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可以作为慢性肾病患者肾病进程的独立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5.
Ⅲ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比率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索Ⅲ期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比率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247例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淋巴结转移比率(MLR)的中位数分为3个组:低比率组(≤0.21),中比率组(>0.21 ~0.42),高比率组(>0.42).分析比较各组的临床病理因素和5年生存率的差别,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Ⅲ期结直肠癌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247例Ⅲ期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比率为0.02~1.00,中位数为0.21,在低比率组中,高中分化的结直肠癌的所占比例(57.9%,113/195)明显高于低分化癌的比例(23.1%,12/52)(P<0.01);≥12枚病检淋巴结的结直肠癌所占比例(56.5%,95/168)明显高于<12枚淋巴结的比例(38.0%,30/79)(P<0.05).低比率组、中比率组、高比率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7.4%,28.8%,6.3%,3组生存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表明,淋巴结转移比率是Ⅲ期结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MLR是判断Ⅲ期结直肠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探讨氧化应激反应激酶1(OSR1)与乳腺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前瞻性选取2018年6月—2021年7月于都江堰市人民医院行乳腺癌切除术的26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测量患者OSR1表达水平,根据患者OSR1表达水平的中位数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比较两组淋巴转移及预后情况,分析OSR1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预后的相关性;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乳腺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发现,OSR1表达水平的中位数分数为127分,根据患者OSR1水平的中位数分数分为高表达组(63例)和低表达组(173例);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在原发病灶长径、组织学分级、ER(+)、PgR(+)、HER(+)、OSR1表达水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R1高表达组淋巴转移高于低表达组(P<0.05),OSR1高表达组总生存期、远处无病生存期和乳腺癌特异性生存期低于低表达组(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显示OSR1高表达是乳腺癌切除术后患者淋巴转移的独立预测指标(P<0.05)。OSR1的高表达与乳腺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不良和淋巴结转移增加相关,也是乳腺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伴毛细血管袢纤维素样坏死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014年在本院确诊的74例原发性Ig A肾病合并毛细血管袢纤维素样坏死(坏死组)的临床与病理资料,采用配对方法随机选取82例同期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不伴有毛细血管袢纤维素样坏死(非坏死组)为对照,中位数随访时间2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主要终点事件定义为血肌酐上升50%或ESRD,次要终点事件为蛋白尿缓解率。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基线时坏死组尿蛋白水平、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肉眼血尿发生率、新月体发生率、新月体百分比均高于非坏死组(P0.05),但球性硬化比率低于非坏死组(P=0.04)。主要终点及次要终点事件的例数均以坏死组为多,经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两组主要及次要终点事件未达显著差异。结论:伴毛细血管袢纤维素样坏死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新月体及肉眼血尿发生比率高,尿蛋白水平高,球性硬化程度相对较轻。毛细血管袢纤维素样坏死对IgA肾病短期预后无显著影响,需进一步随访明确其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IgA肾病(IgAN)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TB)水平与肾脏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并通过肾活检诊断为原发性IgAN的149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 根据IgAN患者的血清TB水平分为低TB组(L-TB组, 76例)和高TB组(H-TB组, 73例), 比较两组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患者的肾脏累积生存率, 采用Cox回归模型法分析影响IgAN患者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 采用平滑曲线拟合及阈值分析探究血清TB水平与IgAN肾脏不良预后的关系。结果 L-TB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高于H-TB组, 血清TB显著低于H-TB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 L-TB组患者的IgAN病情进展的风险明显高于H-TB组(χ2=5.552, P=0.01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B降低(HR=0.74, 95%CI:0.61~0.88, P=0.017)、血肌酐升高(HR=1.30, 95%CI:1.21~1.98, P=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在肾透明细胞癌诊断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初诊并术后病理证实的233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应用ROC曲线获得肾脏良性病变与肾透明细胞癌的最佳判别值,并以肾透明细胞癌的NLR平均值为界值将患者分为低、高两组,分别应用Kaplan-Meier、Log-rank法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肾脏良性病变组与肾透明细胞癌组的NLR值分别为(1.72±0.61)和(3.06±1.90),判别肾脏良性病变与肾透明细胞癌的NLR最佳判别值为1.92。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中,NLR3.1组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和生存率均明显低于NLR3.1组,两组5年无进展生存率(P0.05)和生存率(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Fuhrman分级、病理T分期、远处转移和NLR是以5年内死亡为终点事件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Fuhrman分级、病理T分期、远处转移和NLR是以5年内死亡为终点事件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术前外周血NLR有助于鉴别肾脏良性病变与肾透明细胞癌,NLR较高是肾透明细胞癌预后不良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D)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5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规律随访的PD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我院RDW正常参考值上限将患者分为低RDW组(RDW 15. 0%,n=114)和高RDW组(RDW≥15. 0%,n=89)。比较两组间各指标差异,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RDW与各指标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法比较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 203例患者共63例发生心血管事件,高RDW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高于低RDW组。(2) RDW与年龄、C反应蛋白、既往心血管病史呈正相关,与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3) 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RDW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低RDW组(P=0. 001)。(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RDW(HR 2. 095,95%CI 1. 714~2. 561,P 0. 001)是P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DW可作为评估P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协助临床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of hemodialysis, MHD)患者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BPV)与左室重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 LVMI)、预后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1月期间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MHD患者,共100例,根据收缩压变异系数(systolic blood pressure-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SBP-CV)的中位数将患者分成低BPV组和高BPV组,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LVMI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D患者BPV的影响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BPV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低BPV组患者LVMI、年龄、甲状旁腺激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合并糖尿病的比例、超滤率明显低于高BPV组(P<0.05),而血清白蛋白、血钙明显高于高BPV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合并糖尿病、LVMI及超滤率是M...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IgA肾病(IgA nephropathy, IgAN)伴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 FSGS)的长期预后及与肾脏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初次行肾活检确诊为IgAN伴FSGS病变(IgAN-FSGS)且随访时间≥5年患儿的临床病理资料。终点事件为进入终末期肾病(end-stage kidney disease, ESKD)或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较基线值下降≥50%, 定义为肾脏预后不良。比较达到终点事件组和未达到终点事件组IgAN-FSGS患儿的基线临床病理资料, 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计算IgAN-FSGS患儿肾脏累积生存率, 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IgAN-FSGS患儿肾脏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 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尿蛋白转归对Ig A肾病增生硬化型患者预后的影响,同时探讨尿蛋白控制的可能目标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01月~2016年03月在杭州市中医院行肾组织活检确诊为Ig A肾病增生硬化型的80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接受不同治疗方案患者的蛋白尿缓解情况、不同蛋白尿转归对血肌酐的影响以及蛋白尿对预后的影响。结果:经过50. 63±29. 01个月的随访,24例(30. 0%)患者在随访中达到终点事件,接受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的患者2年后蛋白尿缓解率高于激素联合霉酚酸酯(P 0. 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蛋白尿转归是肾脏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未缓解a组患者进入终点事件的风险是缓解a组的11. 3倍(P=0. 022),未缓解b组患者达到终点事件风险是缓解a组的31. 8倍(P=0. 001)。随访期间平均尿蛋白定量最佳截断值为0. 7 g/d。结论:一定疗程的免疫抑制治疗,可能有助于Ig AN增生硬化型患者蛋白尿的减少以及肾功能的保护。蛋白尿转归与Ig A肾病增生硬化型患者肾功能进展密切相关,而且是患者到达联合终点的独立危险因素,Ig A肾病增生硬化型患者的尿蛋白可能控制的目标值为0. 7 g/d。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癌胚抗原(CEA)水平在大肠癌患者手术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64例大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3年,NLR中位数2.54为临界值,分为低NLR组和高NLR组,CEA以5ng/ml为临界值,分为高CEA组和低CEA组,分析不同组别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对大肠癌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的相关因素进行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术前高NLR组患者的3年内复发率和死亡率和低NLR组相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高CEA组的3年内复发率和死亡率和低NLR组相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NLR高低、CEA水平、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分化类型为影响大肠癌术后3年生存期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NLR、CEA、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为影响大肠癌患者手术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术前NLR和CEA是大肠癌患者手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患者预后有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湿热体质对Ig A肾病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01月~2018年12月于广安门医院肾病科住院并经肾穿刺活检诊断为Ig A肾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按照湿热体质判定标准将患者分为:湿热组和非湿热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湿热体质对Ig A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共纳入469例Ig A肾病患者(湿热组196例,非湿热组273例),湿热组患者肾脏病理发生肾小球节段硬化或黏连的比例高于非湿热组(P 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湿热评分与24 h尿蛋白定量成正相关,与e GFR呈负相关; 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湿热组的累计生存率低于非湿热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提示,湿热体质是Ig A肾病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经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校正,湿热体质对Ig A发生终点事件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湿热体质的Ig A肾病患者有明显的临床特点,湿热体质对Ig A肾病肾脏存活有一定影响,但并没有成为影响肾脏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腹透中心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发生PDAP时的临床基本资料、实验室指标和转归情况。根据PDAP患者的预后将其分为三组:治愈组、退出组(拔管、死亡患者)、复发组(治疗后出现腹膜炎复发、再发或重现的患者),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的78例患者共发生133例次腹膜炎,其中治愈组81例次,退出组26例次,复发组26例次。病原微生物培养为革兰氏阳性菌57例次,革兰氏阴性菌39例次,混合菌感染4例次,真菌6例次,培养阴性27例次。退出组患者从腹膜炎出现症状到治疗的时间较治愈组及复发组长(P0.05),退出组患者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较其他两组低(P0.05),hs-CRP水平较其他两组高(P0.05)。复发组前白蛋白水平较治愈组低(P0.05)。退出组患者血钾水平较治愈组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时间延迟、hs-CRP水平升高及低蛋白血症是影响腹膜炎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治疗时间延迟、低蛋白血症及高水平hs-CRP是PDAP患者拔管或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DAP患者应加强营养支持及早期积极抗感染治疗,减少腹膜炎频发率、拔管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炎症指标与肝内胆管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R0肝切除治疗的382例肝内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最小P值法确定炎症指标截断值,将每个炎症指标分为高低两组。应用KaplanMeier法描绘生存和复发曲线,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结果 NLR(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2.30是ICC患者术后总体生存和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NLR≥2.30的患者其血清癌胚抗原水平较高,肿瘤直径较大、多发肿瘤比例高、淋巴转移和血管侵犯比例大。结论 NLR≥2.30是肝内胆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NLR≥2.30的患者其术后总体生存率较差,肿瘤复发率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2年内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下降30%作为终末期肾脏病(ESRD)替代终点分析影响特发性膜性肾病(IMN)预后的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2012年7月我院临床病理诊断为IMN且随访时间达到24个月的患者的病历资料,以e GFR下降30%或发生ESRD作为观察终点,以达到观察终点和未达到终点为标准分为两组,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总计139例患者入选,活检时年龄18岁~78岁,其中男84例(60.1%),53例(38.1%)患者达到观察终点,卡方检验显示,年龄〉59岁、肾小管间质损害面积〉25%、血尿素氮(BUN)〉5.3 mmol/L、分期〉2期、蛋白尿不缓解及血清白蛋白(Alb)〈25 g/L使终点事件发生的风险显著增加(P〈0.05)。但两组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年龄〉59岁、肾小管间质损害面积〉25%及血清Alb〈25 g/L终点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分别使IMN患者发生终点事件风险分别上升3.471倍、6.724倍和3.195倍。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高龄、血清Alb浓度低和肾小管间质损害重是IMN患者发生ESR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血清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癌胚抗原(CEA)表达水平与腹腔镜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检测62例结肠癌患者(结肠癌组)腹腔镜手术前后和6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MACC1、CEA水平;对结肠癌患者随访3年,分析血清MACC1、CEA表达水平与患者无病生存时间(DFS)的关系及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结肠癌组术后血清MACC1、CEA表达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MACC1、CEA低表达患者中位DFS显著高于高表达患者(P0.05)。TNM分期、MACC1、CEA是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分化程度则是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血清MACC1、CEA水平呈过度表达状态,对评估腹腔镜术后复发转移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可作为预后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长链非编码RNA HULC(lncRNA HULC)在肝癌中特异性高表达,是肝癌重要的肿瘤标志物。本研究探讨血清lncRNA HULC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7年9月3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血清与手术标本。用qRT-PCR检测患者血清lncRNA HULC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癌组织中肿瘤侵袭转移相关标志物VEGF、MMP-2、E-cadherin的表达。分析患者血清lncRNA HULC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侵袭转移相关标志物表达及术后预后的关系。 结果:患者血清lncRNA HULC相对水平范围为2.6~9.5,以中位值5.0为界,将患者分为高lncRNA HULC组(12例)与低lncRNA HULC组(18例)。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低lncRNA HULC组病理高分化比例高于高HULC组;高lncRNA HULC组III~IV期比例高于低lncRNA HULC组;HULC-L组肝内转移与远处转移例数均比例低于HULC-H组肝癌患者;高lncRNA HULC组肝癌切除术后复发比例高于低lncRNA HULC组肝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低lncRNA HULC组比较,高lncRNA HULC组患者肝癌组织中促肿瘤侵袭转移蛋白VEGF、MMP-2的阳性表达增加,而抑制促肿瘤侵袭转移蛋白E-cadherin的阳性表达明显减少。Kaplan-Meier法分析结果显示,高lncRNA HULC组患者生存率低于低lncRNA HULC组患者,且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率高于低lncRNA HULC组肝癌患者(均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HULC水平是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1.769,P=0.045)。 结论:血清lncRNA HULC水平与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恶性临床特征密切相关,高血清lncRNA HULC水平的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