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目的研究西部战区总医院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临床各种标本分离出的CRE 121株,采用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和体外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及测序检测碳青霉烯酶、ESBL酶、AmpC酶和膜孔蛋白基因;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PCR(ERIC-PCR)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121株CRE中碳青霉烯酶阳性96株,其中65株产blaKPC、25株产blaNDM-1、7株产blaOXA-48、2株产blaVIM,有2株同时产blaKPC和blaNDM-1,1株同时产blaKPC和blaVIM;未检测到blaIMP、blaGES基因;blaSHV、blaTEM和blaDHA检出率分别为46.3%、47.1%和37.2%;OMPF、OMPC缺失/突变率分别为48.1%、84.6%,OMPK35、OMPK36缺失/突变率分别为35.7%、91.1%。药敏结果分析发现121株CRE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高,对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ERIC-PCR结果显示56株碳青霉烯类耐药克雷伯菌有5种基因型;26株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有3种基因型;23株碳青霉烯类耐药阴沟肠杆菌有3种基因型。结论该院临床分离的CRE以blaKPC为主要耐药基因,其次为blaNDM-1;部分CRE既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同时合并膜孔蛋白基因缺失/突变。从分型结果得出,部分菌株同源性非常高,存在克隆传播现象。 相似文献
3.
<正>肠杆菌科细菌是栖居在人类肠道内的专性需氧或兼性厌氧革兰阴性杆菌或球杆菌,多数为人肠道的正常菌群,并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环境中。它是临床最常见的病原致病菌,既可引起社区获得性感染,也可引起医院内感染。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以往被认为是治疗耐多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但近年来随着临床上广谱抗菌药物的不当使用和过度使用,导致了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产 相似文献
4.
肠杆菌科细菌是广泛存在于人类及大多数温血动物肠道中的兼性厌氧或专性需氧的革兰阴性杆菌及球杆菌,多数为正常菌群.肠杆菌科细菌是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种病原致病菌,在宿主抵抗能力下降时可转变为条件性致病菌,不仅会引发医院外部获得性感染,也会引发医院内部医源性感染.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为有着较广的抗菌谱及较强的抗菌性的β-内酰胺类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肠杆菌科细菌所产碳青霉烯酶的型别及其流行情况。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11月~2010年4月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用Vitek 2 Compact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从中筛选出11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或中介的菌株。PCR检测blaKPC、blaIMP、blaVIM基因,阳性结果用DNA测序和BLAST比对确定基因型。结果 11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或中介的菌株均为多重耐药,除1株来自眼科外均来自ICU。PCR结果3株肺炎克雷伯菌和3株阴沟肠杆菌携带blaIMP,DNA测序比对均为blaIMP-8,未扩出blaKPC、blaVIM基因条带。结论本次筛检的11株肠杆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主要型别IMP-8,且已在外科ICU中局部流行。 相似文献
6.
碳青霉烯类药物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表现出的稳定性使其一直作为产酶株临床治疗的首选药物,但随着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大量使用,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不断出现,成为一个棘手的临床问题.耐药性的产生往往是多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而导致实验室检测可能存在假阳性.替加环素、多黏菌素、磷霉素等可以用于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菌株.应该合理、正确的使用抗菌药物减缓耐药性出现,加强医院院内感染的控制,减低耐药性传播的几率. 相似文献
7.
8.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CRE)近十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质粒介导的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的水平传播是引起CRE激增的主要原因,因此及时准确地检测CRE,尤其是产碳青霉烯酶的CRE,对临床治疗的指导和感染的预防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已经研发了多种快速检测CRE的表型和基因型检测方法,且有望应用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临床上对CRE感染的治疗方案十分有限,通常联合采用多种活性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而目前活性和安全性改善的新药尚处于临床开发的后期阶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收集2012-2014年临床分离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肠杆菌科菌株37株,采用改良Hodge试验和EDTA双纸片协同试验筛查碳青霉烯酶及金属酶表型,采用PCR法及基因测序方法调查耐药基因携带情况。结果 37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菌株包括肺炎克雷伯菌16株(43.2%)、大肠埃希菌6株(16.2%)、黏质沙雷菌6株(16.2%)、阴沟肠杆菌4株(10.8%)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阿斯肠杆菌、产酸克雷伯菌、成团泛菌、芳香沙雷菌各1株(各2.7%);耐药表型显示33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8株金属酶表型阳性;其中35株检出耐药基因,包括bla_(KPC)(21株)、bla_(IMP)(6株)、blaOXA-48(3株)、bla_(NDM-1)(3株)和bla_(VIM)(2株)。结论本院临床分离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以bla_(KPC)为主要耐药基因,其次为bla_(IMP)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医院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的临床耐药性及耐药表型和基因型,为医院CRE菌株感染的临床治疗及医院感染暴发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20年7月至2023年1月日照市中医医院临床患者标本中分离的77株CRE菌株,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改良碳青霉烯酶灭活试验(mCIM)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改良碳青霉烯酶灭活试验(eCIM)联合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耐药基因并进行测序分型。结果 77株CRE菌株主要分离自痰液,其次是尿液、胸腔积液;科室来源主要是颅脑外科、重症医学科、脑卒中监护室。CRE菌株中肺炎克雷伯菌33株,大肠埃希菌15株,阴沟肠杆菌12株,其他细菌17株。CRE菌株对替加环素敏感性为97.4%,阿米卡星为44.2%,复方磺胺甲噁唑为39.0%,对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均低于20.0%。mCIM筛选碳青霉烯酶菌株的灵敏度为95.9%,特异度为100.0%。PCR扩增结果显示49株CRE菌株携带NDM基因,24株CRE菌株携带KPC基因,1株CRE菌株携带IMP基因,3株未检出碳青霉烯酶基因;基...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在我国临床正式应用多黏菌素前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CRE)多黏菌素的耐药现状和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12月苏州、成都、北京3个地区临床分离的非重复CRE菌株,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Phoenix 100自动微生物系统进行药敏分析。对多黏菌素耐药菌株,用PCR扩增和Sanger测序检测mcr-1~mcr-9以及多黏菌素耐药调控基因突变,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多黏菌素耐药调控基因表达量变化。结果共收集341株CRE菌株,检测出11株(占3.2%) CRE对多黏菌素耐药,包括8株肺炎克雷伯菌、2株大肠埃希菌和1株阴沟肠杆菌。1株肺炎克雷伯菌检出mgr B插入序列,2株大肠埃希菌检出mcr-1基因,1株阴沟肠杆菌检出mcr-9基因。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多黏菌素耐药菌株中pmr A、pmr C、pmr K和pho Q基因表达显著上调。结论即使没有使用多黏菌素治疗,也有部分CRE菌株对多黏菌素耐药,主要是染色体和质粒编码的耐药机制。提示临床应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和抗菌药物管理,避免多黏菌素耐药性的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GeneXpert Carba-R~?全自动病原体快速检测系统检测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基因,了解该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药情况和耐药基因分布,为了解临床CRE感染趋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分离自非呼吸道标本的141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菌株。结果肺炎克雷伯杆菌114株,大肠埃希菌13株,阴沟肠杆菌8株,产气肠杆菌2株,弗氏枸橼酸杆菌3株,魏氏柠檬酸杆菌1株。blaKPC103株,blaNDM22株,blaOXA-485株,含两种及两种以上耐药基因12株。结论 GeneXpert Carba-R~?全自动病原体快速检测系统能快速检测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的耐药基因,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同时耐药,检出的耐药基因型为KPC、NDM、OXA-48及IMP。含不同耐药基因的肠杆菌科细菌其耐药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本院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 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的基因型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本院临床标本分离的613株CRE,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进行鉴定,MIC法进行药敏试验。随机选取68株CRE进行PCR扩增,检测bla_(KPC)、bla_(IMP-1)、bla_(VIM-1)、bla_(OXA-48)及bla_(NDM-1)等碳青霉烯酶基因;PCR阳性结果进行DNA测序和BLAST比对,确定其基因型。结果检出的613株CRE中,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及酶抑制剂的耐药率超过90%,仅对复方磺胺甲噁唑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为50%左右。68株CRE经PCR扩增和DNA测序,bla_(KPC-2)检出58株、bla_(NDM-15)株和bla_(IMP-15)株,但未检出bla_(VIM-2)和bla_(OXA-48)耐药基因。结论本院CRE常呈现为多重耐药,甚至是泛耐药。CRE的基因型以bla_(KPC-2)型为主,提示须加强院感监测,预防和控制CRE菌株在院内扩散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14.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感染在国内迅速蔓延,临床实验室及时检测CRE对院感防控至关重要.产生碳青霉烯酶是CRE主要的耐药机制.目前CRE实验室检测包括表型和基因型方法.表型方法通过碳青霉烯酶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水解作用或抑制剂对酶的抑制作用来检测其活性,或通过添加底物筛选出CRE有色菌落.基因型方法主要包括靶... 相似文献
15.
肠杆菌科细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分离率高。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绝大多数β-内酰胺酶稳定,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然而随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全球许多地区出现了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报道,本文就其流行病学现状、耐药机制及检测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罗晓慧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5):675-677
<正>自1941年世界上第一种抗菌药物青霉素在临床感染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后,第2年便检出了青霉素耐药菌株。虽然以后一直有研究学者不断研制出各种类型的抗菌药物,至今为止,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已有几百余种,但这些药物应用于临床后,不管是革兰阳性菌还是革兰阴性菌都陆续多少出现了耐药机制更为复杂的耐药菌株[1]。肠杆菌科细菌虽多是机会致病菌,然而自从发现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 相似文献
17.
18.
20.
目的了解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临床感染特征、药物敏感性及耐药基因分型,为预防和治疗CRE感染及医院多重耐药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CRE临床分离株93株,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并通过全自动快速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确证菌株。采用简易碳青霉烯类灭活法(sCIM)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确证,采用Xpert Carba-R检测并鉴别碳青霉烯酶分型,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并进行测序分型。结果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CRE主要分离自痰液样本,其次是血液和尿液样本,科室来源主要为重症监护病房。CRE对临床常用的24种抗菌药物均耐药,对替加环素均敏感。sCIM试验检出79株产碳青霉烯酶;Xpert Carba-R检出KPC基因阳性38株、NDM基因阳性31株、IMP基因阳性6株、NDM+KPC基因阳性4株。PCR扩增结果显示,有38株携带KPC耐药基因,31株携带NDM耐药基因,6株携带IMP耐药基因,4株同时携带KPC和NDM耐药基因,未检出VIM及OXA-48耐药基因。结论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CRE临床分离株对多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但对替加环素具有良好的体外敏感性;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主要为KPC型,大肠埃希菌主要为NDM型;应加强对CRE的监控,防范其在院内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