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02年9月至2005年10月完成的190例冠脉介入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其中急性心肌梗死8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05例,均采用Jndking’s造影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共扩张278支病变血管,其中直接支架置入治疗73处。190例病例中PCI成功率96.4%(183/190例),共置入275枚支架。支架置入后即刻造影,所有病变血管均达到TIMI血流3级。1例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肾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合并高血压患者术后7个月出现脑血意外而死亡,病死率1%;4例心绞痛复发,复发率2%。结论:PCI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移植桥血管严重狭窄和(或)闭塞患者原位冠状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8例CABG术后患者进行冠状动脉和移植桥血管造影,对其中移植桥血管严重狭窄和(或)闭塞的8例患者原位冠状动脉病变进行了介入治疗。结果28例均完成了冠状动脉和移植桥血管造影,移植血管共83支。其中8例有明显缺血症状,移植桥血管严重狭窄和(或)完全闭塞,共闭塞16支,其中左内乳(LIMA)闭塞1支,大隐静脉桥闭塞15支,对这8例患者的原发冠状动脉血管进行了介入治疗,共对15处靶血管病变(为B2及c型病变)进行PCI,成功率86.7%,均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DES)。术中血管出现慢血流3例,无复流1例,2处原位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未开通。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无主要临床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64个月,心绞痛复发l例,再次行PCI成功。术后22个月因心力衰竭死亡1例。结论对CABG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原位冠状动脉行PCI治疗成功率、有效性、安全性均较高。原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作为CABG术后移植桥血管病变再发缺血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介入在冠心病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在冠心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初步经验及随访观察。方法选择2003年9 月至2005年2月在我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24例,采用Judkins法冠状动脉造影,管腔狭窄≥50%为冠状动脉病变。狭窄≥75%者施行PTCA和支架术。术后随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生活质量改善。结果24例中管腔狭窄≥50%病变者18例,其中1支病变者8例,2支病变者7例,3支病变者3例。9例施行PTCA和支架术,2例于术后1个月、14个月猝死,1例支架置入后3个月再发心绞痛,为支架内再狭窄行切割球囊术后症状好转,6例无心血管事件发生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9例未行PCI者中6例再发心绞痛住院,其中1例再发心肌梗死,1例猝死。结论选择性冠脉造影术是诊断冠心病可靠的方法,PTCA和支架术后患者胸痛复发减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通过压力导丝测定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评价多支多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价值.方法 34例心脏病患者经冠脉造影显示多支冠脉临界病变(狭窄50%~70%)82处,随机分为FFR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及常规PCI组,前者对FFR<0.75的病变行介入治疗,FFR≥0.75行药物治疗;后者根据造影结果行介入治疗.结果 2组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上无明显差异.其中FFR组共有39处冠脉狭窄病变,有4例患者行冠脉介入术治疗,置入支架7枚.常规PCI组共有43处冠脉狭窄病变,有11例患者行冠脉介人术治疗,置入支架22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随访3月,2组患者心绞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支多处冠脉病变患者,经FFR指导行PCI术,与常规PCI术相比,植入支架数目、治疗血管个数明显减少,术后3月的心绞痛发生情况减少,住院的医疗费用也同时降低.  相似文献   

5.
陈刚   《中国医学工程》2013,(5):57-57
目的总结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1年3月-2012年1月住院大动脉炎患者中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脉狭窄>50%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特点。结果本组大动脉炎累及冠脉患者共19例,男3例,女16例,占同期住院大动脉炎患者的6.8%(19-279),心脏症状发作年龄多见于14-66(42.3岁);19例患者中17例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心急梗死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4例。结论大动脉炎可以累及冠状动脉,会导致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22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225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发现冠状动脉心肌桥56例(2.48%),53例位于左前降支(LAD),1例位于左回旋支(LCX),l例位右冠,l例位于中间支;26例有典型心绞痛症状,24例为不典型心绞痛,1例为心肌梗死,3例表现为心悸,其余2例患者无症状。所有患者均应用B-受体阻滞剂及钙通道阻滞剂治疗,其中孤立性心肌桥患者中有25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合并冠脉严重狭窄病变l5例患者行PCI术后给予B-受体阻滞剂及钙通道阻滞剂治疗,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单纯心肌桥预后较好,少数可导致严重后果;钙离子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荆可缓解心肌桥引起心绞痛症状,极少数病例需行PCI及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术后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特点。方法 对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我院PCI手术病例登记资料中有CABG史者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共 10例CABG术后施行PCI的患者 ,男 8例 ,女 2例 ,年龄 5 3~ 73岁 ,平均为 (6 5± 7)岁。PCI距CABG手术时间为 0 .5~ 15年 ,平均为 (8± 6 )年。 10例患者共有桥血管 2 6支 ,其中 13支完全闭塞 ,3支有显著性病变。共对其中 12支血管 (14个病变 )行介入治疗 ,其中 9支为原先的自身旁路目标血管 ,2支为旁路目标血管外的自身血管病变进展 ,1支为退变的静脉桥血管。共置入 11枚支架。 10例患者均获得影像学成功 ,住院期间无重大并发症 ,心绞痛症状改善或消失。随访过程中有 2例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心脏事件。结论 PCI可作为治疗CABG术后心绞痛复发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探讨变异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36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用常规方法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详细记录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各种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示,23例有明确冠状动脉病变,13例患者无明显冠状动脉病变。与临床症状相关的冠状动脉病变中,涉及右冠状动脉病变16例,前降支病变10例,回旋支病变5例。7例患者接受介入治疗,29例患者接受药物治疗,临床随访结果满意。结论大多数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2007年9月收入我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50例75岁以上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成功率、住院期间的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果。结果:50例病变相关动脉为前降支35处,右冠状动脉19处,回旋支10处。单支病变26例,双支病变18例,三支病变6例;PCI成功率98%;术后随访6~40个月,7例再次出现胸痛发作,3例患者行PCI术,其中1例为原有支架闭塞;急性心肌梗死死亡1例,为心肌梗死后心功能衰竭。结论:高龄老年患者选择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因高龄、病程长、多支病变,合并其它脏器功能异常,属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适应证中高危人群。作者收集34例具有典型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正常或部分ST—T变化、冠状动脉造影(CAG)为多支病变的老年慢性闭塞病变病例,分别进行完全或非完全血运重建,取得良好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成三组正常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阴性)92例,药物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但不适宜介入治疗)87例,介入治疗组136例(单支病变71例、多支病变65例),分别测定其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第1、3、7天的QTd.结果介入组和药疗组术前QTd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术后(治疗后)两组QTd均缩短,但介入组缩短更明显(P<0.05).单支病变组术后QTd缩短速度快于多支病变组(P<0.05).结论PCI可减少冠心病患者QTd,单支病变组术后QTd缩短更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对280例静息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冠脉造影显示,3支血管病变者94例,占33.6%;2支血管病变者132例,占47.1%;2~3支血管病变者226例,占80.7%;单支血管病变者54例,占19.3%。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脉2~3支血管病变者心电图正常,与血管狭窄部位相互对应有关;单支血管病变与狭窄程度较轻有关。对有心前区不适的患者,不能仅凭心电图轻易否定冠心病诊断,应尽早行冠脉造影,以便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约占全部冠脉造影的1/3,但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者少于8%,仅占全部PCI病例的15%~30%.CTO病变行PCI的意义在于成功PCI可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改善心功能并减少冠状动脉搭桥(CABG)的需要.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进步以及器械的改进,CTO病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冠脉内支架术广泛应用 ,显著提高了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我院 2 0 0 2年以来采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结合冠脉内支架术治疗冠心病 30例 ,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冠心病患者 30例 ,男 2 4例 ,女 6例 ,年龄 4 6~ 76 (5 8 2± 8 5 )岁 ,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 1 7例 ,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 5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8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 :单支病变 2 6例 ,双支病变 3例 ,三支病变 1例。病变分布 :左前降支 (LAD) 1 8支 ,左回旋支 (LCX) 8支 ,右冠状动脉 (PCA) 9…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疾病介入治疗包括PTCA、支架置入、旋磨、旋切等临床已广泛开展。介入治疗对临床症状的即刻改善效果显著 ,而术后远期再狭窄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对我院心内科进行的 10 0例成功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患者随访 ,其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分析 1997年 4月至 2 0 0 2年 4月我院进行的 10 2例冠心病共计 137处冠脉病变支架置入患者 ,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 2 9例 ,稳定性心绞痛 6 1例 ,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 (病后 2~ 4周 ) 12例。男性 71例 ,女性 31例。年龄 4 7~ 79岁 ,平均 5 8 7岁。冠状动脉造影示 :单支病变 5 5…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65岁,主因活动后间断胸闷胸痛20d入院。入院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常规通过桡动脉途径以Temmo TIG 5F造影导管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回旋支(LCX)中段99%次全闭塞,远端左前降支(LAD)形成侧支循环;右冠状动脉(RCA)异常开口于左冠窦(LASV)(图1),近中段弥漫长病变,最严重处达95%狭窄。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双支病变。遂行经皮介入治疗(PCI):考虑RCA开口异常,  相似文献   

17.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565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 565例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稳定性心绞痛71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502例,心肌梗死347例.结果 对1565例患者的2109处病变进行了介入治疗,其中多支病变1 318处,C型病变466处,慢性闭塞病变87处,分叉病变276处,左主干病变13处.介入治疗中12例行冠脉旋磨术,38例行切割球囊扩张术.65例为急诊冠脉再灌注治疗,348例应用冠脉内超声仪指导介入治疗.95.1%行支架置入,介入治疗成功率为98.3%(1 539/1 565).不成功的病例中23例为慢性闭塞病变,5例为严重扭曲或钙化病变.术中左主干撕裂1例,心包填塞3例,围手术期死亡3例.术后上臂血肿13例,桡动脉搏动消失41例,无上肢缺血.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成功率高,局部并发症较少,适合大多数冠脉病变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走过性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心内科自2013年6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3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详细记录心绞痛发作情况,并经心脏冠脉造影进行检查,将确诊为走过性心绞痛的患者于其他心绞痛患者临床特征、 心电图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走过性心绞痛发病率为5.48%,临床漏诊、误诊率高达83.33%;患者静息心电图检查大部分患者未出现典型的缺血性ST水平压低改变;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有13例为冠状动脉单侧支发生病变,8例为双侧支病变,有3例为三支病变,所有24例WTA患者均形成明显的侧支循环,14例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5例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进行治疗,其余5例患者使用药物进行保守治疗,经治疗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走过性心绞痛患者在活动开始前会表现心绞痛症状,随着活动的继续症状减轻或消失,静息心电图不表现典型的缺血性变化,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此类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形成特别明显的动脉侧支循环,大部分患者需要经过血运重建得到治疗.  相似文献   

19.
78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PCI后12个月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中远期支架内狭窄及心功能变化情况.方法 总结2007年1~3月行PCI治疗并于术后12个月行冠脉造影复查的患者78例,对其心绞痛复发率、造影复查再狭窄率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78例患者完全性血运重建率100%,术后按冠心病PCI术后治疗指南进行规范药物治疗,住院及随访期间无心源性及非心源性死亡病例,术后12个月造影随访结果 提示6例(7.7%)共16个靶病变(10.6%)发生再狭窄,其中5例共9个靶病变血管需行血运重建治疗.PCI治疗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及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心绞痛发作性明显减少.结论 患者PCI术后在规范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其再狭窄发生较低,患者中远期随访心功能及心绞痛发生均可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赵迎  孙福成  季福绥  许锋  何青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5):377-379,382
目的研究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随访结果。方法对7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一般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临床随访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7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均有心绞痛症状;3例心绞痛发作时ST段抬高,其中1例一过性V1~V3导联ST段抬高2mm,2例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1~2mm。冠状动脉痉挛的血管包括右冠状动脉3例,左前降支3例,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1例;冠状动脉痉挛血管的管腔狭窄程度为50%~99%;4例为正常冠脉患者,2例为轻中度冠脉病变基础上出现的冠脉痉挛,1例为已行支架植入治疗的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冠脉痉挛患者。7例患者均完成了临床随访,随访期间无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死亡。结论变异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痉挛可为正常冠脉或在冠脉病变基础上发生;随访发现部分患者即使坚持服用抗痉挛药物治疗,仍有症状发作,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