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状况,分析影响其发生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5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临床资料,统计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并按其是否发生绒毛膜羊膜炎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通过查阅病历收集并对比所有患者年龄、体质量、体温、人工流产史等基本信息,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的因素。结果:65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中发生绒毛膜羊膜炎43例,占比66.15%,其中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31例,临床绒毛膜羊膜炎12例;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破膜至分娩时间、羊水过少、糖尿病史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体质量、体温、人工流产史、贫血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破膜至分娩时间长、羊水过少、糖尿病史是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有一定的绒膜羊膜炎发生风险,以组织学绒膜羊膜炎为主,且破膜至分娩时间、羊水过少、糖尿病史是其影响因素,临床... 相似文献
2.
胎膜早破与绒毛膜羊膜炎发病率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绒毛膜羊膜炎发病率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9年5月本院住院的胎膜早破孕妇(胎膜早破纽)及正常孕妇各48例(对照组)作为受试对象,分别于分娩后取胎膜行病理检查。【结果】胎膜早破组的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胎膜早破组中,其破膜时间越长,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与绒毛膜羊膜炎关系密切,且随破膜时间延长,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胎膜早破时间与绒毛膜羊膜炎间的相关性。方法分析378例胎膜早破并于分娩后行胎盘胎膜病检的患者资料,根据胎膜早破时间进行分组,研究各组间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差异。结果不同早破时间组别间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早破时间组别间绒毛膜羊膜炎的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破膜时间的延长可导致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的升高及病情的加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孕妇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与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并分娩的胎膜早破孕足月初产妇55例(观察组)及同期无胎膜早破孕足月初产妇60例(对照组)进行血清CRP及白细胞计数测定.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血清CRP、白细胞计数及其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经病理检查又分为绒毛膜羊膜炎亚组38例及非绒毛膜羊膜炎亚组17例,两组CRP、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CR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d后CR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白细胞计数仅轻度下降(P>0.05).结论 检测胎膜早破孕妇血清CRP及白细胞计数可早期发现绒毛膜羊膜炎,对及早处理、改善妊娠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胎膜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为未足月胎膜早破相关的绒毛膜羊膜炎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3年9月在该院产科分娩的124例妊娠28~37周的胎膜早破孕妇胎膜的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未足月胎膜早破中,胎膜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5.00%(31/124),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为2.42%(3/124),其中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细菌培养均为阳性。31例胎膜细菌培养阳性的孕妇中,大肠埃希菌为16例,占51.61%(16/31),其余菌种均为1~2例,且发生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孕妇均为大肠埃希菌阳性。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丁胺卡那、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敏感。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孕妇中,绒毛膜羊膜炎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母婴感染。 相似文献
6.
监测未足月胎膜早破母血和羊水白细胞介素-6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母血和羊水白细胞介素-6(IL-6)是否可以预测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早期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CMA)。方法收集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的羊水,测定IL-6含量及沙眼衣原体IgM抗体、巨细胞病毒IgM抗体、解脲支原体,并作细菌培养。采集母血测定IL-6含量。结果(DPPROM合并早期CMA者羊水IL-6含量明显升高;②PPROM合并早期CMA者母血IL-6含量明显升高。结论监测母血IL-6可以预测早期宫内感染,而且采集方便,便于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变化在诊断胎膜早破感染中价值。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妇共200例为研究对象,另选取我院无胎膜早破未足月分娩孕妇50例为对照组,分别于胎膜早破6h内未与预防使用抗生素前及分娩前1h内抽取肘静脉血,检测血清PCT、IL-1、CRP,同时分娩后胎盘送病理检查。结果:胎膜早破6h内未与预防使用抗生素前与无胎膜早破未足月分娩组,血清PCT、IL-1、CRP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娩前PPROM合并绒毛膜羊膜炎者血清PCT、IL-1、CRP较其他两组均有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制作PPROM合并及未合并绒毛膜羊膜炎两组有关PCT及LI-1的ROC曲线,两指标在诊断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组有较好的特异性及敏感性。两指标联合使用其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与单独应用PCT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PCT及IL-1可作为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诊断的临床指标之一,可根据PCT水平变化评估绒毛膜羊膜炎严重程度,对临床如何进一步处理PPROM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评估血清一氧化氮(NO)在预测胎膜早破(PROM)并绒毛膜羊膜炎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法对正常孕妇与PROM孕妇血清NO浓度进行测定。结果绒毛膜羊膜炎胎膜早破组孕妇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孕妇组及对照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血清NO对早期监测绒毛膜羊膜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胎膜早破分为足月胎膜早破(妊娠37周之后)和足月前胎膜早破(妊娠37周之前),上要原因是细菌、病毒、支原体等所致的绒毛膜羊膜炎,胎膜结构被破坏,其薄弱处发生破裂。妊娠35周以上者,由于胎儿多已成熟,胎膜破裂应尽快结束妊娠,一般在12~24h后仍未临产者可采用催产素静脉点滴引产。本文主要阐述未足月胎膜早破的护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9与胎膜早破及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评价MMP-9用于诊断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妇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价值.方法:选择pPROM孕妇42例(pPROM组)、足月胎膜早破孕妇65例(tPROM组)及足月未破膜孕妇13例(正常对照组),分别取其外周血血清及羊水,应用ELISA法检测MMP-9水平,同时将所有胎盘胎膜送病理检查.结果:母体血清及羊水的MMP-9表达水平由高至低依次为pPROM组、tPROM组、足月未破膜组,3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MMP-9水平在有绒毛膜羊膜炎者的血清及羊水中明显升高(P<0.01).以血清MMP-9 206 ng/L为诊断阈值,诊断pPROM孕妇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40%,准确度为79%,阳性预测值为75%,阴性预测值为100%.以羊水MMP-9 206 ng/L为诊断阈值,诊断pPROM孕妇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敏感度为67%,特异度为80%,准确度为71%,阳性预测值为86%,阴性预测值为57%.结论:MMP-9与胎膜早破的发生密切相关,血清及羊水MMP-9水平可作为pPROM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环扎术联合生物蛋白胶治疗未足月胎膜早破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未临产孕妇共152例,分为研究组76例,行宫颈环扎术联合生物蛋白胶治疗;对照组76例,采用常规的期待疗法。记录羊水渗漏情况及延长孕周情况和新生儿结局。结果研究组对比对照组正常新生儿64/25例(P<0.05),早产儿并发症8/23例(P<0.05),死亡或放弃4/28例(P<0.05)例。结论宫颈环扎术联合生物蛋白胶治疗后能有效延长孕周,进而改善新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12.
14.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及羊水中白细胞介素8(IL-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检测对判断绒毛膜羊膜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0例胎膜早破及40例正常孕妇母血、羊水中IL-8、MMP9水平的变化,同时进行胎膜的病理检查。【结果】胎膜早破组母血、羊水中IL-8、MMP-9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母血、羊水中IL-8、MMP-9的含量随破膜时间的延长而增高,〉24h增高尤为明显。绒毛膜羊膜炎患者母血、羊水IL-8、MMP-9水平明显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患者(P〈0.05,P〈0.01)。【结论】孕妇血清和羊水中IL-8、MMP-9水平升高可作为临床诊断早期绒毛膜羊膜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16.
程小尧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1998,(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诊断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的价值。方法:收集了70例胎膜早破病例,用比浊法测定孕妇血清C-反应蛋白,胎盘脐带作病理检查,以病理绒毛膜羊膜炎为诊断金标准。结果:病理急性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74.2%,其中8.57%为临床绒毛膜羊膜炎。以C-反应蛋白≥12.5mg/L为异常,诊断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的敏感性为94.23%,特异性为72.22%。C-反应蛋白值越高其病理分级相应高。结论:C-反应蛋白的测定能早期诊断急性绒毛膜羊膜炎。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孕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25例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孕妇(A组)、20例胎膜早破无绒毛膜羊膜炎孕妇(B组)及20例正常足月无胎膜破裂未临产孕妇(C组)血清中TNF-α及IL-10的表达。3组孕妇均于剖宫产术后留取胎膜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 A组血清中TNF-α表达显著高于B组及C组(P均<0.05),IL-10表达显著低于B组及C组(P均<0.05)。B组血清中TNF-α及IL-10表达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胎膜早破血清中TNF-α水平升高及IL-10水平降低与绒毛膜羊膜炎有关,孕妇血清中TNF-α及IL-10水平可作为评估绒毛膜羊膜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miRNA-223-3p(miR-223-3p)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妇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3年4~9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术分娩的孕妇91例,其中PPROM孕妇60例及同期足月正常孕妇31例(正常组)作为观察对象。根据胎膜病理结果将观察组分为: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未合并HCA组(PPROM组,n=37);PPROM合并HCA组(PPROM+HCA组,n=23)。收集入院治疗前孕妇血清样本,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法检测血清中miR-223-3p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IL-6、IL-8、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PPROM+HCA组血清中miR-223-3p的表达水平较PPROM组、正常组显著增加(P <0.05)。PPROM+HCA组血清中IL-1β、IL-6、IL-8、TNF-α的表达水平较PPROM组、正常组显著增加(P <0.05)。PPROM+HCA组孕妇血清中miR-223-3p的表达水平与IL-1β、IL-6、IL-8、TNF-α表达水平呈正...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母婴分娩结局的影响。 方法回顾2020年1~12月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分娩的足月胎膜早破孕妇192例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绒毛膜羊膜炎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155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妇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影响因素,探讨早期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化验指标;同时比较其对母婴分娩结局的影响。 结果孕前超重,孕期增重超标,院前破水,孕期贫血,孕晚期超声羊水指数<8 cm,胎膜早破(PROM)后阴道操作引产以及产时破水>24 h是足月PROM产妇发生CAM的高危因素。2组患者发热前或分娩前24 h内末次白细胞计数(WBC)≥12×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NE%)≥75%,C-反应蛋白(CRP)≥6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NE%≥75%及CRP≥6 mg/L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较高。2组患者剖宫产率,分娩出血量,产后出血率,产褥感染/切口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围产儿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及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绒毛膜羊膜炎严重影响母婴分娩结局,应加强宣教孕前控制体重,孕期注意体重管理,注意孕期贫血的纠正,普及院前胎膜早破正确处理方法,重视孕晚期超声检查;应尽量减少阴道操作同时注意无菌操作。分娩前血常规及CRP检查对于发现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有重要意义。建议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尤其是合并高危因素者,定期动态监测血常规及血清CRP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