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并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PTA)及手术治疗内瘘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于2013年12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72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或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超声引导下PTA术38例(PTA组),手术修补术34例(手术组),比较两种血管开通方式的疗效。结果 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中性别及吸烟史具有统计学差异(P 0. 05),其余指标及内瘘特征无明显差异(P 0. 05)。PTA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的内瘘通畅率高于手术组患者(P 0. 05),且PTA组术后发生出血的并发症的几率要低于手术组,平均生存时间较手术组长(P 0. 05)。72例患者经随访到2018年5月30日,PTA组患者内瘘再次发生狭窄或需要再次干预的时间较手术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超声引导下PTA术治疗内瘘狭窄的术后通畅率高于手术组,能为患者争取较长的生存时间,该术式具有较强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药物洗脱支架和球囊扩张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87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球囊扩张组44例和支架植入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术后狭窄内径、透析血流量和术后6个月、12个月初级通畅率以及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临床成功率100%。支架植入组和球囊扩张组技术成功率分别为100%和91.0%。2组患者术后狭窄内径及透析血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架植入组和球囊扩张组术后6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79.1%和45.5%,支架植入组6个月初级通畅率优于球囊扩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支架植入组和球囊扩张组12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30.2%和9.1%,支架植入组12个月初级通畅率优于球囊扩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安全、有效,与球囊扩张术相比,可以提高术后初级通畅率,为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动静脉内瘘(AVF)是慢性肾衰竭患者维持血液透析的血管途径,一条好的血管通路,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命,减轻患者的痛苦,并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保护好动静脉内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直接影响到患者长期存活和透析效果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社会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寿命的延长,慢性肾衰竭患者在老年病人明显增多,老年维持性血透的患者也明显增多,该人群血管通路的难以建立以及使用期限短是临床公认的事实;而动静脉内瘘狭窄是内瘘失功能常见的并发症。我科自2008年1月起开展球囊扩张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尤其是对老年患者的治疗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血液透析中心从2008年3月开始,对非急诊血液透析患者开展B超引导颈内静脉穿刺留置导管,现将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球囊扩张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首选,但是需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治疗费用高昂,不易广泛开展.我们采用扩张导管治疗内瘘狭窄,取得了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用带切割刀扩张球囊处理动静脉内瘘狭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们应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成功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狭窄内瘘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下血液净化用前臂动静脉内瘘术的手术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总结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2005年7月~2012年1月收治的50例诊断明确的尿毒症患者因需要长期透析以及血管条件差而行球囊辅助下前臂动静脉内瘘术。手术选择病人的非主力手,分别游离头静脉和桡动脉,结扎头静脉的远端向头静脉和桡动脉的近端分别插入动脉取栓导管并用2ml注射器向导管内注入适量肝素生理盐水,充起球囊,根据需要持续均匀的扩张头静脉和桡动脉的狭窄段,再以7-0的血管逢线端侧吻合血管。结果:术后即时、1、2、3h、术后连续7d均能听到血管杂音以及扪及到血管震颤平均随访60个月手术的成功率90%以上。已有30例病人内瘘成熟并已使用超过3年以上,内瘘的血流量均大于250ml/min,完全能满足各种血液净化治疗的需要。结论:球囊辅助下前臂动静脉内瘘术手术成功率高,可以纠正动静脉血管条件差伴有部分狭窄的患者,内瘘成熟快,血流量大,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高压球囊与普通球囊临床应用于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手术成功率及疗效。方法对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40例AVF狭窄或闭塞患者进行介入治疗,随机分为高压球囊组(RBP 24 atm)和普通球囊组(RBP 14 atm),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血管形成术后手术成功率,扩张压力、通畅率。结果高压球囊组与普通球囊手术成功率分别为100%和80%(P=0.035);高压球囊组扩张压力较普通球囊组高,扩张次数较少。高压球囊组与普通球囊组的平均扩张压力分别为(15.40±0.844)atm和(13.20±0.601)atm(P=0.040),平均扩张次数分别为(1.25±0.099)次和(2.05±0.15)次(P0.001),其中18例患者需要使用﹥15 atm的球囊扩张压力,无出血等并发症。随访6个月无死亡病例,术后6个月高压球囊组和普通球囊组开放率分别为80%和50%(P=0.047)。结论高压球囊在手术成功率、6个月开放率均优于普通球囊,45%的自体动静脉内瘘病变需要﹥15atm的扩张压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因动静脉内瘘狭窄行超高压球囊扩张术的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4例动静脉内瘘患者行超高压球囊扩张术,术中透视下导丝引导超高压球囊至狭窄部位,逐级扩张。术前进行包括心理和常规护理在内的准备,术中手术护士做好器械配合及耗材管理,术后使用扣眼式穿刺法做透析滤过清除对比剂,同时进行宣教等护理工作。结果 14例血液透析患者术后进行血滤治疗测试血流量均≥250ml/min,平均(270.00±27.33)ml/min。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当次血液净化治疗,无血管破裂、出血、感染和血管栓塞发生。结论悉心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有效提高术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球囊导管扩张(PTA)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前臂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6年01月~2010年06月,对5例前臂AVF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了10次PTA治疗。结果:5例患者PTA术后即血流量恢复,但分别在3~24个月后复发,再次PTA治疗后血流量恢复;较短时间发生第1次复发的2例患者分别又在术后3、4个月发生第2次复发,其余患者目前尚未发生狭窄。结论:前臂AVF狭窄形成后,及时采用PTA治疗是修复失功能内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PTA治疗后复发时间较长的患者,如发生再次复发可继续行PTA治疗。  相似文献   

11.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衰竭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至2022年底中国内地登记的血液透析患者达844265例。血管通路也被称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s,AVF)、人工血管内瘘和中心静脉导管是主要的血管通路类型,其中AVF因感染率低、长期通畅率高及维护费用少而被推荐为首选。AVF是将患者手臂浅表静脉和动脉直接连接,最常见的部位是前臂近腕部的桡动脉-头静脉吻合连接,动脉血流进入静脉导致静脉血流量明显增加,静脉血管重构,成熟的AVF静脉管壁增厚、管腔增大(≥5 mm),静脉血流量到600~1200 ml/min,满足血液透析的需要。但是,部分患者AVF建立后会出现静脉流出道内膜增生,引起血管腔狭窄、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变,最终血栓形成而导致AVF失功[1,2]。本文就AVF的狭窄机制进行探讨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衰竭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至2022年底中国内地登记的血液透析患者达844265例。血管通路也被称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s,AVF)、人工血管内瘘和中心静脉导管是主要的血管通路类型,其中AVF因感染率低、长期通畅率高及维护费用少而被推荐为首选。AVF是将患者手臂浅表静脉和动脉直接连接,最常见的部位是前臂近腕部的桡动脉-头静脉吻合连接,动脉血流进入静脉导致静脉血流量明显增加,静脉血管重构,成熟的AVF静脉管壁增厚、管腔增大(≥5 mm),静脉血流量到600~1200 ml/min,满足血液透析的需要。但是,部分患者AVF建立后会出现静脉流出道内膜增生,引起血管腔狭窄、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变,最终血栓形成而导致AVF失功[1,2]。本文就AVF的狭窄机制进行探讨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球囊扩张联合覆膜支架植入治疗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AVG)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选取15例经皮腔内血管成型术(PTA)疗效欠佳的AVG狭窄患者,且具备以下特点:狭窄长度不超过7 cm,狭窄程度大于50%;PTA后3个月内狭窄复发2次或以上;扩张后残余狭窄>30%或狭窄部位立即弹性回缩.所有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行球囊扩张后植入不同内径的聚四氟乙烯覆膜支架.结果 男3例,女12例,平均年龄(66±12)岁.支架植入前内瘘平均使用时间为(19.5±15.0)个月.共植入支架16枚,技术成功率100%,植入部位为静脉吻合口9例(9/15);静脉流出道6例(6/15),其中头静脉3例,肱静脉2例,腋静脉1例.首次开通率3个月为40%,6个月为19%,12个月为13%.再次开通率3个月为93%,6个月为88%,12个月为87%.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4.9±5.3)个月,再窄狭率为87%(13/15).术后PTA 36例次,支架内狭窄36% (13/36);支架远端狭窄8% (3/36);支架近端狭窄22%(8/36);与支架无关的狭窄33% (12/36).AVG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结论 球囊扩张联合覆膜支架植入治疗AVG狭窄技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首次开通率不高,但再次开通率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与普通球囊扩张(plain old balloon angioplasty,POBA)治疗AVF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关于DCB与POBA治疗AVF狭窄...  相似文献   

15.
内瘘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血管狭窄,血管狭窄容易血栓形成,最终导致内瘘闭塞、失功,这样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痛苦,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在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引导下行PTA治疗AVF狭窄的整体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AVF狭窄患者共97例,治疗医师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97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8例,行DSA引导下PTA手术治疗;观察组49例,行超声引导下PTA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单次穿刺完成率及手术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观察组的透析血流量、狭窄血管内径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AVF再次出现狭窄的平均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t=13.5112,P0.05)。结论对于AVF狭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PTA治疗可以获得更为满意的治疗效果,适合治疗医师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腔内血管成形术在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的24例前臂AVF狭窄的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及术后即刻狭窄处内径,对通畅率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 24例患者均获得技术成功,成功率为100%(24/24)。无穿刺部位假性动脉瘤及皮下血肿等并发症发生,除1例术后AVF血栓形成,围术期无患者死亡。术后随访3、6、9、12个月的初级通畅率分别为87.50%(21/24)、83.33%(20/24)、79.17%(19/24)、58.33%(14/24)。结论超声引导下PTA治疗AVF狭窄性病变微创、安全,是AVF狭窄性病变的合理治疗方法,近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长期血管通路中最重要的形式,血管狭窄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对于内瘘血管狭窄的处理,除手术外,近年来开始使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进行治疗.目前PTA多在X线血管造影下进行,超声引导下的PTA是一种新的尝试.我们对本科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进行了超声引导下PTA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治疗前臂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我科2017年6~12月对30例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采用经患肢头静脉穿刺置管,经血管鞘导入高压球囊对闭塞段进行扩张(压力 20 atm)。结果 30例经球囊扩张治疗后均成功开通,未发生出血、血管破裂、肺栓塞。30例术后随访6~13个月,25例动静脉内瘘维持通畅,5例动静脉内瘘再次血栓形成,其中3例经再次球囊扩张治疗后恢复通畅,2例动静脉内瘘未能开通。结论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是治疗前臂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球囊辅助下血透用桡动静脉内瘘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球囊辅助下血透用桡动静脉内瘘术的手术方法和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5年8~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2例诊断明确的尿毒症病人行球囊辅助下桡动静脉瘘术。选择非主利手,游离头静脉和桡动脉,分别结扎头静脉和桡动脉的远端,向头静脉和(或)桡动脉近端插入Fogarty取栓导管,用1mL的注射器向球囊注入肝素盐水0.1—0.3mL,充起球囊,持续、均匀扩张头静脉和(或)桡动脉及其狭窄段,以7-0无损伤血管缝线吻合血管。结果术后即时、回病房当天、术后1d、3d和7d听诊吻合口杂音,扪及血管震颤。平均随访3个月,手术通畅率100%。已有5例病人内瘘成熟,内瘘血流量大于150mL/min,满足血透流量。结论球囊辅助下桡动静脉内瘘术成功率高,可以纠正头静脉狭窄,内瘘成熟快。短期临床效果好,中远期临床效果在进一步观察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