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P53蛋白、Rictor蛋白表达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收集的子宫内膜癌组织90例(内膜癌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9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组标本中的P53蛋白、Rictor蛋白表达水平,分析不同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P53蛋白、Rictor蛋白表达差异。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P53蛋白、Rictor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89%、52.22%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的8.89%、1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FIGO分期、不同组织学分化程度、是否发生脉管浸润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FIGO分期、不同组织学分化程度、是否发生脉管浸润、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子宫内膜癌患者的Rictor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P53蛋白、Rictor蛋白表达水平上调,并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4(MAP2K4)和波形蛋白联合检测运用于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0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MAP2K4、波形蛋白,探讨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 MAP2K4检测阳性率为37. 86%(39/103),低于波形蛋白的阳性率65. 05%(67/103),且阳性细胞所占比例积分及着色强度评分较波形蛋白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MAP2K4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FIGO分期、淋巴转移有显著相关性,而波形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FIGO分期、组织学分型、浸润深度及淋巴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 0. 05)。MAP2K4和波形蛋白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显著高于单一检测(P 0. 05)。结论 MAP2K4和波形蛋白联合检测运用于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中效果明显,为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罗雪莹  王占平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0):3189-3190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AK)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FAK的表达。结果: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FAK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35%、7%,3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在内膜癌组织中,低分化较高-中分化癌组织FAK的表达高,临床分期Ⅲ~Ⅳ期较Ⅰ~Ⅱ期表达高,有淋巴结转移的较无转移者表达高,浸润程度越深表达越高。结论:FAK的异常表达是引起子宫内膜异常增生的原因,且与子宫内膜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而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 [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分化抑制蛋白1(Id1)、分化抑制蛋白3(Id3)表达及其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2年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60例为研究组,同期选择30例正常子宫内膜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两组BMP7、Id1、Id3的mRNA和蛋白含量,分析其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BMP7、Id1、Id3的mRNA及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年龄、病理类型、宫颈间质受累外,BMP7、Id1、Id3蛋白表达水平比较,低分化高于中+高分化,FIGO分期Ⅲ期高于Ⅰ+Ⅱ期,肌层浸润≥1/2高于肌层浸润<1/2,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有附件转移者高于无附件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BMP7、Id1、Id3 mRNA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FIGO分期、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及淋巴转移均呈中度正相关,r值0.625~0.746不等(P<0.05)。结论:BMP7、Id1、Id3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病理特征存在一定关联,通过监测其水平表达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原癌基因c-Ets-1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分型及预后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Ets-1蛋白在67份子宫内膜癌组织及34份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对其中12份子宫内膜癌标本及10份正常内膜组织中的c-Ets-1mRNA进行检测.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c-Ets-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6.5%,临床分期Ⅰ期、病理分级高分化、无肌层浸润及无复发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Ets-1蛋白含量及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临床分期Ⅱ、Ⅲ期、低分化、肌层浸润大于1/2及有复发的组织标本(P<0.05);而在正常子宫内膜中,仅呈阴性及少量呈弱阳性的改变.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相符,在子宫内膜癌中阳性表达率为90.4%,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仅有少量呈阳性.结论:与正常对照相比,c-Ets-1有肿瘤特异性,其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分型、转移及临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MLH1、MSH2、MSH6及PMS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2007—2016年间420例确诊为子宫内膜癌连续性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其中四种错配修复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及分析。结果 420例子宫内膜癌中四种错配修复基因MLH1、MSH2、MSH6、PMS2蛋白缺失率分别为17.1%(72/420)、8.1%(34/420)、7.4%(31/420)、26.2%(110/420),总的蛋白缺失率为34.5%(145/420)。在子宫内膜样癌中MMR蛋白缺失率为32.4%(125/386),其中低分化子宫内膜样癌中MMR蛋白缺失率为54.2%(32/59),且单个MMR蛋白在不同分化的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缺失率差异显著(P0.05);非子宫内膜样癌中MMR蛋白缺失率为59%(20/34),与子宫内膜样癌相比较,发现MMR总蛋白及单个PMS2蛋白缺失率在两者间的差异性显著(P0.05)。在FIGO分期中,单个MSH2蛋白在Ⅲ期中表达缺失率达18.6%且差异性显著(P0.05)。MMR蛋白在黏膜内浸润、浅肌层及深肌层浸润中的表达缺失率分别为35%(14/40)、31%(92/299)、48.1%(39/81),不同浸润深度的子宫内膜癌中MMR蛋白缺失率差异性显著(P0.05)。49例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中有24例出现MMR蛋白缺失(P0.05)。结论 MMR蛋白在低分化子宫内膜样癌、高FIGO分期、深肌层浸润及有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缺失率高且差异性显著。此结果表明,MMR蛋白的异常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提示患者预后不良,有效指导临床治疗和追踪,降低患者及其家族成员的癌症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皮特异性分子1(ESM-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孝感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患者各40例,采用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ESM-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比较其表达与病理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两种不同检测方法均提示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相比,子宫内膜癌患者中ESM-1蛋白的表达上升(P0.05);病理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其表达水平不同(P0.05)。结论 ESM-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加,其表达与患者肿瘤病理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ESM-1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间皮素mRNA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4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14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间皮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间皮素mRNA在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2.9%(34/41)、78.6%(11/14),相对含量分别为0.75±0.22、0.54±0.09,子宫内膜癌组织间皮素mRNA相对含量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t=2.949,P〈0.05)。手术病理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深肌层浸润及低分化组的子宫内膜癌间皮素mRNA相对含量分别高于手术病理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浅肌层浸润及高中分化组(t=2.204~3.971,P〈0.05)。结论 间皮素mRNA的过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浸润、转移有相关性,检测其表达有助于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的判断和预后的估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组织标本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DAC6)蛋白水平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本院手术治疗的9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所有患者手术后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组织标本中HDAC6蛋白表达情况,比较所有患者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HDAC6蛋白阳性检出率及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癌组织中HDAC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子宫内膜癌患者癌组织中HDAC6蛋白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不同年龄、病理分型、组织学分级及是否宫颈累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癌组织中HDAC6蛋白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患者HDAC6蛋白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HDAC6蛋白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非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肌层浸润≥1/2患者HDAC6蛋白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肌层浸润<1/2患者(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癌组织中HDAC6蛋白表达上调,其表达水平与患者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癌中MTA1蛋白表达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例正常宫内膜,48例宫内膜癌中MTA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中MTA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64.58%)明显高于正常宫内膜(5.56%)(P<0.001),其中,雌激素受体阴性组的表达高于阳性组(P<0.001)。低分化的宫内膜癌,较之中、高分化者,有更高水平的MTA1蛋白表达(P=0.001),有肌层浸润组的蛋白表达率高于无肌层浸润组(P=0.017)。未发现MTA1蛋白的表达与宫内膜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MTA1蛋白的过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组织浸润过程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其阳性表达与雌激素受体阴性的宫内膜癌关系更密切。MTA1蛋白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IGF1R)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子宫内膜癌(E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9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4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和156例EC组织中IGF1R和EGFR的表达。收集156例E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IGF1R和EGFR表达与E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IGF1R与EGFR的相关性。结果EC组织中IGF1R及EGFR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及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GF1R与EGFR呈正相关(r=0.618,P0.01)。EC患者中IGF1R高表达与EC的分化、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分型、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及雌激素受体(ER)表达有关(P0.05),与年龄、孕激素受体(PR)表达无关(P0.05)。EGFR高表达与EC的分化、FIGO分期、分型、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肌层浸润、脉管浸润、ER表达和PR表达无关(P0.05)。双指标高表达(IGF1R和EGFR均高表达)组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指标高表达(IGF1R或EGFR高表达)组和双指标低表达(IGF1R和EGFR均低表达)组(P0.05)。结论 IGF1R和EGFR与EC不良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关,二者联合检测或能用于判断EC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肿瘤组织中的凋亡相关蛋白3(APR3)表达变化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收集的卵巢上皮癌组织94例(卵巢癌组)、卵巢良性肿瘤组织6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组标本中的APR3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不同组织学类型、病理学分化程度、国际妇产联盟分期(FIGO)、是否伴有腹水、淋巴结转移患者的APR3蛋白表达,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影响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卵巢癌组中的APR3蛋白阳性表达率69.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FIGO分期(Ⅲ期、Ⅳ期)、发生淋巴结转移、伴有腹水的卵巢癌组织中的APR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高中分化、FIGO分期(Ⅰ期、Ⅱ期)、未发生淋巴结转移、不伴有腹水的上皮卵巢癌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低分化、FIGO分期增高、发生淋巴结转移、APR3蛋白阳性表达是上皮卵巢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卵巢上皮癌组织APR3蛋白阳性表达率增加,其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患者预后不佳有关。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癌中PINCH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PINCH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23例正常子宫内膜、18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50例子宫内膜癌间质中PINCH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间质中,PINCH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4%(8/23)、38.8%(7/18)、72.0%(36/50),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75,P<0.05).PINCH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癌的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肌层浸润深度、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PINCH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形成中的早期事件,对子宫内膜癌发展和侵袭转移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子宫内膜增生症及I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tV)的表达,分析其与子宫内膜增生症及I型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65例I型子宫内膜癌组织、47例子宫内膜增生症(典型性增生30例,非典型增生17例)和22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标本的MI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IF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症及I型子宫内膜癌三种组织中均可见表达。在子宫内膜增生症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745%,在l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7.69%。正常内膜、子宫内膜增生症及I型子宫内膜癌,经统计学卡方检验,三组标本的阳性表达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00);MIF在子宫内膜典型性增生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6.67%,在非典型增生过长的子宫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6.47%,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MIF与I型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FIGO分期、肌层浸润、淋巴结有无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MIF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RNA烟酰胺核苷酸转氢酶反义RNA1(lncRNA NNT-AS1)、微小RNA-424(miR-424)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癌组织和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检测lncRNA NNT-AS1、miR-424的相对表达水平,分析二者的相对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以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lncRNA NNT-AS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脉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miR-424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低表达,与FIGO分期、肌层浸润程度、脉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lncRNA NNT-AS1高表达、miR-424低表达的患者5年生存率较低(P0.05)。lncRNA NNT-AS1高表达和miR-424低表达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lncRNA NNT-AS1相对表达水平与miR-424呈负相关(r=-0.368,P0.05)。结论 lncRNA NNT-AS1和miR-424在子宫内膜癌中均异常表达,且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不良病理特征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IAH2、CARM1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漳浦县医院收治的120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患者入院后检测癌组织与配对癌旁组织中SIAH2、CARM1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IAH2、CARM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较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旁组织高(P<0.05);SIAH2、CARM1通路相关蛋白阳性表达与年龄、肿瘤直径无关(P>0.05),但可能与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得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SIAH2、CARM1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阳性率在低分化、肌层浸润深度≥1/2、FIGO分期为Ⅲ~Ⅳ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较高(OR>1,P<0.05)。结论:SIAH2、CARM1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较癌旁组织高,且与临床病理特征(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王茂彩  李骁  王敏仪  陈姗  陈勍 《新医学》2020,(11):877-880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3(Cyclin D3)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3例单纯型子宫增生内膜及45例子宫内膜癌(EMC)组织中Cyclin D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Cyclin D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间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相比,Cyclin D3在EMC的阳性表达率增高(78%vs. 33%,P <0.05)。在45例EMC组织中,有脏器转移者的Cyclin D3阳性表达率较高(P <0.05);但Cyclin D3与病理分化级别、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均> 0.05),且Cyclin D3的阳性表达率与ER和PR的阳性表达率均无关(P均> 0.05)。结论 Cyclin D3的过表达可能参与了EMC的发生和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AX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PAX2和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与ERα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AX2与ERα的表达情况。结果:(1)PAX2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3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AX2的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类型、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明显关系,与组织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2)在ERα阳性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PAX2阳性表达率为75%,而在ERα阴性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PAX2阳性表达率为50%,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X2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预后的一种新指标,在子宫内膜癌中PAX2的表达可能与ER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基因(reversion-inducing cysteinerich protein with Kazal Motifs,RECK)、三叶因子2(Trefoil factors2,TFF2)、雌激素受体β亚型(ERβ)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抑癌基因p16甲基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收集子宫内膜癌术后组织标本80例与同期术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45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ECK、TFF2与ERβ的蛋白表达,MSP法检测p16甲基化。结果 RECK、TFF2、ERβ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0%、56.25%与48.75%,均显著低于正常组(82.22%、86.67%与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TFF2、ERβ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宫颈癌组(P0.05),而子宫内膜癌组RECK、TFF2、ERβ的阳性表达率与术前化疗癌症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RECK、TFF2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ERβ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与临床分期无相关性,子宫内膜癌组织存在p16基因全部或部分甲基化,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不存在p16基因甲基化现象;其中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16甲基化有42例(52.50%),p16甲基化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 RECK、TFF2、ERβ、p16甲基化在子宫内膜癌的不同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程度与有无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各异,并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治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组织中的Smad7蛋白、趋化因子4(CXCR4)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病理科收集的80例HNSCC组织(HNSCC组)、对应部位的正常头颈部组织8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组标本中的Smad7蛋白、CXCR4蛋白阳性表达率,并分析二者与HNSCC组织中的病理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灶直径之间的关系。结果 HNSCC组标本中的Smad7蛋白、CXCR4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50%、68.75%,对照组的Smad7蛋白、CXCR4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TNM分期(Ⅲ期+Ⅳ期)、发生淋巴结转移的HNSCC组织中的Smad7蛋白、阳性率显著的高于高中分化、TNM分期(Ⅰ期+Ⅱ期)、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HNSCC组织(P0.05);TNM分期(Ⅲ期+Ⅳ期)、发生淋巴结转移的HNSCC组织中的Smad7蛋白、阳性率显著的高于TNM分期(Ⅰ期+Ⅱ期)、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HNSCC组织(P0.05)。结论 HNSCC组织中的Smad7蛋白、CXCR4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并且与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