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已开展了不同层次的藏医藏药学历教育,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卫校藏医专业、青海藏医学院、西藏藏医学院分别设置了从中专到藏医藏药专科、成人专科、藏医藏药本科、硕士研究生等多层次学历教育课程。藏医药教育已初步形成了体系。但国内至今尚无配套、统一、规范的藏医专业本科正规教材,不利于藏医药学高等教育的发展,编写统一的藏医药教材势在必行。基于这一需求,西藏、甘肃、四川、云南、青海等省(区)的藏医药教育工作者和藏医药专家,正在编写一套全国统一的高等院校藏医专业本科(五年制)教材,按照计划,全部25门藏医药本科专业教…  相似文献   

2.
从藏医药历史、藏药名著、理论特色、资源分布、加工制作、珍宝类藏药、藏医药治疗法及继承和发扬藏医药学、藏医药发展前景方面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藏医药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方法:将15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运用藏医药浴咔擦外治、内服藏药、理疗治疗。结果:显效72例,有效64例,无效16例,有效率89.47%。结论:藏医藏药综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藏医藏药综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方法:将5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运用藏医药浴外治、内服藏药、艾灸、调节饮食治疗。结果:显效38例,(临床症状消失)有效11例,(临床症状改善)无效7例,有效率90%。结论:藏医藏药综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通过对各级、各类出版物刊登的中文藏医药文献资料的分析,探讨藏药方剂组方的规律。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对现出版物中中文藏医药文献中藏医方剂组方规律与中医方剂组方规律的比对分析,研究藏医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藏药药味、性、效与疾病“对治”是藏医临床遵循的基本原则;藏医根据疾病“对治”原则进行藏药方剂组方,组方遵循“主仆”原则;依据病性与药物的性、味与化味,病性与药物的性效,病性与药物的功能进行组方,并根据临床实际进行相应的加减应用。结论:开展藏药方剂研究及临床应用应遵循藏药方剂组方规律。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藏医药的继承与发展创新、藏医的整体观疾病观、藏医药的理论、坚持藏药藏方两条腿走路等,探索藏医药的生存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我院位于西藏拉萨市,创始于1916年,是我区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藏医医院.目前已成为集藏医医疗、科研、教学和藏药生产为一体的省级综合性藏医医院.多年以来,我院立足于西藏实际,充分发挥藏医药特色和优势,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藏医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加快藏医医院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治疗疫病的藏药用药规律进行挖掘,为COVID-19的藏药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来寻找藏医药的用药规律。结果:藏医治疗疫病以清热、化痰、消炎、活血、燥湿为主;药性多偏温,药味多偏甘、辛、苦,归经多入肺、胃经。结论:数据挖掘方法总结藏医治疗疫病的用药规律,以清热、凉血、活血、消炎、抑菌为主,亦有补血、滋阴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藏药方剂是藏医药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藏医师在藏医理论的指导下,经过辨证审因、决定治法,选择适当的藏药,按组方原则,酌定用量、用法,妥善配伍而成的药物组合体;这些理论与经验是当今藏医药学创新发展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针对目前藏区农牧区基层医疗机构缺少藏医诊疗科室,无法有效发挥当地医学特有的优势;民间藏医师资格准入存在障碍;藏医药缺乏有力的政策引导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雷菊芳提出,加快藏区藏医诊疗体系建设,提商农牧民享受藏医药服务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3,19(7):80-82,2
尊敬的各位理事、各位代表、各位来宾朋友:大家好!在这凉爽宜人,惠风和送的季节里。我们在青海省科协、青海省民政局、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青海省中藏医药管理局和青海省药学会、青海省藏医药学会、省藏医院、金诃藏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协助和积极筹备下,青海省藏医药协会、青海省藏医药学会藏药制药专业委员会成立暨藏医药学术交流会议今天在这里隆重开幕了。在此,向参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藏医药用植物资源的构成与特点,促进藏药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利用,分别统计分析藏医药用植物及临床常用藏药材中中国特有种子植物的种类、分布等信息。各藏医药文献中记载的约2 000余种藏医药用植物中,有我国种子植物特有种523种(约占25%),隶属于65科,162属;藏医临床常用的625种药用种子植物中,有我国特有种180余种(约占28%),隶属42科,72属;这些特有种中除少属与中药和其他民族药交叉使用的种类外,多数为主要或仅分布于青藏高原的特色藏药材,其中,约10%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目录》。青藏高原是我国特有分布类型最为丰富的地区,是形成藏药资源特色的生物生态学原因;加强这些藏医药用特有种的研究对于藏药资源的合理保护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藏医保健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很强的使用性,本文通过从藏医保健学的具体内容出发分析了今后在养生保健方面发挥出藏医保健学的优势,要把藏医药保健知识宣传、普及并适当建立藏医药保健机构,有针对性地进一步研究开发出安全性好、疗效确切的藏药保健品,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藏医药浴是藏医学重要的外治疗法之一,藏医药浴设备是藏医药浴在临床中发挥疗效的载体与工具。近年来藏医药浴设备虽有一定改进和创新,但还存在很多不足。本研究在藏医学理论指导下,结合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技术与方法,对新型藏医药浴设备的研究与设计进行了探索。重点遵循特色原则、安全原则、效率原则、环保原则,对藏医药浴设备结构与功能开展设计,实现药水浴与药汽浴、藏药加工与使用的一体化,同时通过多种控制技术充分体现藏医药浴的技术特点,为推动藏药浴专科建设、提升藏医临床服务能力、促进藏药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支撑。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藏医文献中收录的痞块治疗方剂用药配伍规律。方法:输入藏医典籍中记载的藏医痞块治疗方剂到计算机并创建数据库,统计数据并运用算法解析藏医药痞块治疗方剂用药规律。结果:基于157首方剂分析并提取高频使用藏药,药对及组合。结论:在藏医学理论指导下,结合中医方剂的思维方式,运用数据挖掘作为用药规律分析的重要工具,归纳藏医方剂组方的基本原则及其具体的治疗方法,对藏医药学习有重要意义。并可进一步扩展应用到藏医药临床,为未来的藏医研究与人工智能决策系统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藏药炮制理论是藏医在辩证用药实践中不断总结,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特的传统制药技术,它既有一定的理论准则,又有一系列的炮制方法。但是由于种种历史条件的局限,其内精华与槽粕并存,真假难分;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对其不仅赋予了新内容,而且提供了新的认识,在藏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以藏医临床疗效为出发点,确实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和科学方法,对传统的藏药炮制方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古今结合,多学科配合,以及藏药炮制的文献整理研究、实验研究、临床和生产应用研究结合的基础上,强调藏药炮制与方剂研究、临床研究的联系.进行一番改革、完善,这不仅会使藏药炮制方法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也是藏医药现代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全国藏医药的医疗、教学、科研和产业都有很大发展。全国现有藏医医院69所,遍及藏族地区的各个州县,服务能力不断提高,适宜技术广泛推广。藏医药文献整理成绩显著,科研活动十分活跃,某些关键技术已开始列题研究。藏医现代教育吸取师承教育的有益经验,显示出藏医人才的培育特点。藏药产业稳步发展,制剂生产得到恢复,逐步被各族人民广泛使用。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2011全国藏医药学术研讨会于成都举行。这本论文集记录了当前藏医药学术发展的新水平,从中可以触摸到藏医学术前进的博动,觉察到临床实践和学科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启示和引领未来的研究领域与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刊报]由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的青海藏医药协会经青海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批准于2013年6月15日在西宁市成立.成立大会及学术交流会会议由青海省藏医药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昂青才旦主持.出席大会的有青海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青海省药学会会长张晓峰,中国民族医药协会副秘书长孙亚莉,中国民族医药杂志社常务副主编陈玉华,青海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于兰斌,青海省科学技术协会学术部部长余宁青,青海省中藏医药管理局局长江华,青海省药检所藏药室主任杨凤梅,青海大学医学院藏药研究中心主任童丽博士,青海省药监局藏药标准办公室主任卓玛东珠,青海大学藏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艾措千,国家级藏医专家阿克尼玛,青海金诃藏医药集团公司总经理文青杰,金诃藏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泰俊.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16(3):225-225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藏医药学又一次迎来了发展与创新的春天。藏医药在保留传统优秀文化本色的基础上,引进现代科技成果和先进管理理念,在藏医诊治技术、藏医药基础研究、藏药制药行业等领域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20.
《医古文知识》2011,(1):F0003-F0003
景点简介 西宁藏医药文化博物馆于2006年秋落成开放,主体建筑四层,寓意天圆地方,蕴涵藏式风格。内设藏医史、曼唐器械、古籍文献、藏药标本、天文历算、彩绘大观、藏族民俗、藏文书法八大展厅以及藏经阁、药师佛殿与金诃藏药地下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