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借鉴于全直肠系膜切除(TME)理论,从胚胎发育解剖学角度指导手术,可增加清扫淋巴结的数量,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改善预后,降低局部复发率。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的提出是对结肠癌手术理念的一种革新,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规范化手术。为了解近年来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提出的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研究进展,指导临床工作,本研究收集国内、外有关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D3根治术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在淋巴结清扫数量和肿瘤学预后方面的优势已经被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明。结肠肝曲癌患者出现胃结肠韧带淋巴结转移已有报道,但其转移机制仍未完全明确。基于胃结肠韧带淋巴结属于非区域淋巴结这一特点,扩大右半结肠切除术被认为是结肠肝曲癌的标准术式。针对结肠肝曲癌患者,胃结肠韧带淋巴结是否应行常规扩大性切除;如何考量胃结肠韧带淋巴结与肠系膜上静脉淋巴结的相关性;肠系膜上静脉淋巴结是否也应扩大性切除:以上这些问题仍存在着争议。同时由于幽门下区域解剖层面复杂且存在血管变异、层面融合,扩大清扫范围可能会带来相应的并发症。充分认识该区域的胚胎学基础和局部解剖学特点,可以廓清疑惑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3.
张钢  缪玲华 《中原医刊》2011,(20):93-94
根治性右半结肠癌切除术的淋巴结清扫范围仍存在争议。近年来,一些作者报道,广泛的淋巴结清扫直至主淋巴结(第三站),可以改善右半结肠癌患者的预后。右半结肠癌的D3根治术已被Et本外科医师接受为标准的右半结肠癌术式。但是由于第三站淋巴结清扫必须解剖及清扫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还涉及到胰腺、十二指肠等重要的脏器,导致手术者往往放弃对第三站淋巴结的清扫。本研究对1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采用改良的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术中清晰解剖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整块移除肿瘤组织和淋巴结,取得良好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李志贵  邱钧  吴鹏飞 《安徽医学》2017,38(12):1537-1540
目的 探讨乙状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实施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乙状结肠癌切除手术的65例乙状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等资料.根据外科术式,6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乙状结肠癌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安全性指标、切除标本的测量指标及生存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输白蛋白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除肠管长度长于对照组,清扫淋巴结总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肿瘤浸润肠管环周宽度、肿瘤浸润肠管长度及清扫肠旁组阳性淋巴结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观察组患者累计生存率和累计无瘤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乙状结肠癌切除术相比,乙状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实施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手术时间长,但手术安全性良好,能有效地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治疗直肠癌的手术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Laparoscopic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LTME)保肛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操作要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51例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1例患者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28~280) min,平均143 min;术中出血20~130 ml,平均40 ml;淋巴结清扫9~24枚,平均13.1枚.术后30~72 h恢复胃肠功能并下床活动,住院时间5~16 d,平均9 d.51例术后随访1~36个月,平均17个月,均未发现吻合口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只要熟练地掌握腹腔镜下结肠、直肠毗邻结构的解剖,运用规范的操作和合理的手术技巧,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术安全可靠、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少、恢复快,是目前治疗直肠癌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操作要点。方法收集2008年8月-2011年8月期间36例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对其手术规律和经验进行总结分析,进而归纳出操作要点。结果 36例接受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患者,除1例中转开腹外,其余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无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操作中应遵循以下几点:把握适应症和禁忌症,筛选合适病例;洞悉解剖层次,避免损伤输尿管;优先处理肠系膜下血管并高位结扎,彻底清扫第三站淋巴结;保护盆腔自主神经,提高术后生活质量;于正确层面进行锐性分离,避免直肠破损及致命性大出血;严格遵循无瘤原则,行全结肠系膜切除并准确定位肿瘤下切缘。结论正确理解和掌握其操作要点对顺利开展腹腔镜直肠癌手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史景轶 《当代医学》2021,27(1):144-145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与传统结肠癌根治性手术对结肠癌的远期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接诊的结肠癌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和对照组(行传统结肠癌根治术治疗),每组5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术中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5年远期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5年随访疾病复发率、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完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可改善结肠患者近期预后及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老年结肠癌的临床优势。方法:选取收治的85例老年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传统腹腔镜根治术,试验组患者行腹腔镜下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随访1年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肛门排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试验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老年结肠癌淋巴结清扫效果好,术后复发率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右半结肠切除术8例,左半结肠切除术6例,乙状结肠切除术11例,直肠癌行Dixon术16例,Miles术6例。结果 44例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3例中转开腹,l例因盆底静脉出血,1例因输尿管周围炎症纤维化术中无法辨识,1例因肿瘤晚期(肠系膜根部淋巴结广泛转移,无正常解剖血管)。本组平均手术时间15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80 ml,平均清扫淋巴结12颗。术后出现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1例,吻合口漏2例,均为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不仅技术上安全,可行,而且具有比开腹根治术更好的短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和传统开腹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接受腹腔镜下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ME组)的右半结肠癌患者32例与同期接受传统结肠癌根治术(对照组)的右半结肠癌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观察记录两组手术相关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等);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CME组淋巴结清扫数量为(24.8±5.8)枚,多于对照组的(21.7±4.6)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E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E组术后恢复更快于对照组,CME组能切除更大范围的结肠系膜组织,清扫更多的淋巴结,根治肿瘤更彻底,但并不增加手术时间和风险,腹腔镜下CME手术安全可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解放军总医院在国内最早引进并开展机器人手术,积累了丰富的机器人手术临床及教学经验.针对具有一定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基础的人员,提出泌尿外科机器人手术规范化阶梯渐进五阶段分组培训项目.具体包括多媒体基础理论学习阶段,重点是让学员掌握机器人手术基础技能知识,取得在线培训合格证书;模拟训练器模块操作阶段,主要训练各种机器人手术技能,采用手术模拟训练器系统自动评分;实物操作练习阶段,体会机器人手臂的操作过程,培养手术视觉感及手感,测定每个学员操作时间并评分;动物活体手术阶段,使学员在活体内掌握机器人手术器械的规范操作方法和体会操作感觉;观摩手术录像及演示阶段,掌握泌尿外科常用机器人手术体位及穿刺点选择,理解三维立体重要解剖标志及其临床应用,学习机器人手术步骤及并发症预防和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12.
子宫脱垂的术式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脱垂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生主要源于盆腔支持结构的损伤,包括肌肉、神经等。近年来伴随着盆底解剖理论的提出和分子技术的发展,子宫脱垂的术式探索广泛开展,提出了许多新术式。该文从传统手术方式和现代手术方式两个方面对子宫脱垂的各种术式加以阐述,并分析其优缺点,以利于临床选择应用及进一步地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3.
张伟 《医学教育探索》2010,9(5):658-659
腹腔镜外科作为微创外科主要内容,在普通外科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普通外科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普通外科医师的主要途径,其临床阶段的能力培养对普通外科医师整体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普通外科研究生教育中,腹腔镜手术意识教育及基本技能培训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该领域的认识水平及临床基本技能,同时也可启发科研思维。  相似文献   

14.
随着腹腔镜技术在胃肠外科领域的广泛开展,对于手术规范化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相对于传统的开放手术而言,腔镜手术对于团队的配合要求更高。扶镜助手在整个腹腔镜团队的培养中至关重要,对于初次接触腔镜的医师常受惑于扶镜助手身份和视角的转换。目前,国内对于腹腔镜胃肠手术术者的培训较多,本文通过对腹腔镜配合中助手的工作进行经验总结,希望能够为今后腹腔镜助手培训的规范化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胃癌D2手术是目前公认标准的胃癌手术方式,腹腔镜在胃癌手术中的技术应用也得到了认可,文中探讨腹腔镜胃癌D2手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腹腔镜胃癌患者D2手术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日期先后分为5组(A、B、C、D、E),每组20例。比较各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中转开腹率、并发症、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频度等。结果 5组病例在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病理分期和手术方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12±52)m in、(306±54)m in,显著长于C组(271±31)m in、D组(265±35)m in和E组(257±33)m in(P<0.05);A、B组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79±91)m l、(211±89)m l,明显多于C组(158±52)m l、D组(104±54)m l和E组(89±41)m l(P<0.05);手术频度由A组2.9例/月、B组4例/月逐渐上升到C组5例/月、D组6.7例/月、E组10例/月;中转开腹率由A组25%、B组20%下降到C组10%、D组5%、E组5%;5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并发症发生率及肠道通气...  相似文献   

16.
肿瘤干细胞学说对肿瘤起源的传统理论提出了质疑,并已获得较多的证据支持,正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肿瘤干细胞学说为恶性肿瘤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原发性肝癌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且呈上升趋势。近年来研究发现,肝癌细胞中存在着一群具有特异性的肿瘤细胞,称为肝癌干细胞,其发现促使人们对原有的关于肝癌形成、发展及治疗理论进行重新审视。该文试从干细胞的概念、肿瘤干细胞学说的形成及其生物学特性、肝癌干细胞的来源及表面标志物的研究进展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美容局部解剖学是实用性很强的与临床整形美容相衔接的"桥梁课程"。随着教学改革深入,美容局部解剖学已逐渐转变为临床基础课。在扎实掌握系统解剖知识的基础上,强化解剖基础理论的实用性,紧密联系临床实际,处理好学习理论与联系临床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美容局解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子宫早期恶性肿瘤的腹腔镜手术疗效,确定腹腔镜手术在妇科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子宫颈癌、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经腹腔镜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除术的的临床资料,并与国内外同类手术及开腹手术比较。结果平均手术时间302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760 ml,术后平均排气时间30 h,平均切除淋巴结的个数22个。结论腹腔镜下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除术可达到开腹手术同样的彻底性,对早期子宫恶性肿瘤的治疗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皮瓣移植是整复外科常用的组织修复方法,随着临床应用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皮瓣内的血供对于皮瓣移植的设计和成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从Ian McGregor和Ian Jackson首次提出轴型皮瓣的概念,到1981年Mathes将皮瓣分为肌间隔穿支皮瓣和肌皮穿支皮瓣,1989年"穿支皮瓣"概念首次在临床上被使用。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和解剖学的发展,人们将人体表皮按照各知名血管分布划分为多个区域,从而创立了肌皮穿支皮瓣的新时代。文章通过对穿支皮瓣命名、分类、优缺点、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对肌皮穿支皮瓣的特点作了较全面的总结,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