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兔门静脉主干内植入连续排列~(125)I粒子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兔门静脉腔内植入连续排列125I粒子条的安全性.方法 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两组并编号,包括实验组(T组)和对照组(C组).实验组动物将封装在导管内连续排列的3粒125I粒子条经开腹、穿刺,悬挂固定在门静脉主干内壁.对照组仅开腹门静脉作荷包缝合.术后14、28、60和120 d分别抽血标本并行CT检查和直接门静脉造影.实验组、对照组在14、28和60 d造影后分别处死2只动物;120 d时处死剩余动物.收取门静脉主干,邻近肝、肠等组织及远处肝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 实验组动物未发现125I粒子辐射相关的呕吐、腹泻、体重下降等症状及死亡.MDCT及DSA均显示门静脉血流通畅.病理大体标本未显示门静脉穿孔,狭窄及血栓形成,植入粒子条与管壁无粘连.实验组镜下见血管内皮细胞坏死、脱落,中膜及外膜无改变.临近125I粒子旁肝细胞坏死明显,肝右叶下角及十二指肠组织无异常.两组间血常规及肝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排列125I粒子条兔门静脉管腔内植入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125I粒子植入治疗荷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125I粒子植入对荷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和细胞增殖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 建立12只荷人肝癌BEL-7402裸鼠模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只。治疗组每只裸鼠移植瘤内植入1枚活度为33.3MBq的^125I粒子,对照组不进行干预。治疗后每3~4d测量1次肿瘤直径,并计算治疗组肿瘤的体积抑制率。21d后处死裸鼠,制作肿瘤组织标本,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 ^125I粒子治疗组肿瘤体积最大抑制率为49.2%,病理检查显示近粒子处肿瘤细胞变性坏死,远离粒子处可见存活肿瘤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治疗组PCNA表达强度和bcl-2/bax比值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125I粒子植入低剂量持续照射可直接杀死荷瘤鼠肝癌细胞或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机制。比较不同活度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强度。方法将24只兔VX2肝癌模型随机分为3组,分别植入不同初始活度的125I粒子:0 mCi组(对照组,n=8)、0.7 mCi组(n=8)及1.0 mCi组(n=8)。5周后处死实验兔,取出肿瘤病灶,检测125I粒子对肿瘤细胞凋亡、肿瘤生长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及caspase-3活性改变。结果不同初始活度125I粒子均可使肿瘤细胞凋亡率上升, Bcl-2、VEGF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1.0 mCi 125I粒子组作用均更加明显(P<0.05)。不同初始活度125I粒子可增加肿瘤组织中caspase-3活性,两治疗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5I粒子植入后不仅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增殖,还影响凋亡相关基因及编码蛋白表达,抑制肿瘤细胞新生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25Ⅰ粒子植入对荷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和细胞增殖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建立12只荷人肝癌BEL-7402裸鼠模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只.治疗组每只裸鼠移植瘤内植入1枚活度为33.3 MBq的125Ⅰ粒子,对照组不进行干预.治疗后每3~4 d测量1次肿瘤直径,并计算治疗组肿瘤的体积抑制率.21 d后处死裸鼠,制作肿瘤组织标本,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125Ⅰ粒子治疗组肿瘤体积最大抑制率为49.2%,病理检查显示近粒子处肿瘤细胞变性坏死,远离粒子处可见存活肿瘤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治疗组PCNA表达强度和bcl-2/bax比值均低于对照组.结论125Ⅰ粒子植入低剂量持续照射可直接杀死荷瘤鼠肝癌细胞或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导引下瘤体内125I粒子置入治疗兔VX2肝转移癌的疗效及其病理改变,为125I粒子临床应用中合理化治疗方案的取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新西兰兔32只制备成VX2肝转移癌模型,完全随机法分为4组,每组8只,依据术前治疗计划系统(TPS)设计在CT引导下置入不同活度粒子,分别为:37.0、25.9和14.8 m Bq,对照组置入粒子空壳.观察置入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和3个月各组肿瘤的大小、活性、影像和病理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自然生存期(88±12)d明显高于对照组(22±7)d.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平均肿瘤体积分别为:37.0 mBq组(0.06±0.02)cm3、25.9 mBq组(0.21±0.05)cm3、14.8 mBq组(1.74±1.22)cm3,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LSD两两比较表明37.0 mBq与25.9 mBq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P>0.05),但均低于14.8 mBq组(t值分别为2.59、2.24,P值均<0.05).治疗后增强MR扫描显示37.0 mBq组强化消失5例,25.9 mBq组强化消失4例,而14.8 mBq组强化消失仅1例.病理检查37.0 mBq组及25.9 mBq组大部分瘤巢缩小至消失,疗效优于14.8 mBq组,但在放射粒子对正常肝组织影响方面37.0 mBq组较其他治疗组严重.结论 短期疗效证明,25.9 mBq的125I粒子可对高增殖活性的肝恶性肿瘤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并且对正常肝组织的损伤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6.
125I植入对小鼠移植性实体瘤抑制效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12I籽源组织间植入对小鼠移植性实体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建立小鼠艾氏腹水瘤细胞移植性实体肿瘤模型.治疗组在肿瘤组织内平均植入4粒表面放射活性为8.14MBq的BT-125-Ⅰ型125I籽源,对照组植入4粒无放射活性的空心籽源.治疗28 d,记录小鼠存活率.处死存活的小鼠,测量残存肿瘤的体积、重量并计算肿瘤体积抑制率.对摘除的肿瘤组织进行常规病理切片检查,观察籽源对肿瘤组织的破坏程度和范围.结果治疗28 d,治疗组和对照组小鼠存活率分别为75%和50%;平均瘤重分别为(0.347±0.25)g,(5.162±1.75)g(t=6.164,P<0.05);肿瘤平均体积分别为(175.9±147.9)mm3,(3974.1±1507.7)mm3(t=5.618,P<0.05),肿瘤体积抑制率为95.6%.常规病理切片结果显示,125I籽源周围0~3 mm范围内肿瘤细胞病理变化由凝固坏死向外逐渐减弱为变性坏死;空心籽源周边区域仅有机械刺激导致的轻微水肿和纤维化.结论125I籽源组织间植入对小鼠实体肿瘤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导引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兔VX2肿瘤模型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方法在20只兔两侧大腿肌肉内建立VX2肿瘤模型,3周后待肿瘤灶长至直径约2cm备用,每只兔随机选择一侧肿瘤灶作为治疗侧,另一侧作为对照侧,治疗侧在CT导引下经皮穿刺将活度为0.9mCi的125Ⅰ粒子植入肿瘤组织内,对照侧肿瘤灶内植入无活性的空心粒子,于术后即刻、72h、1、2、3周在CT导引下分别穿刺距粒子0.5~1cm、1.0~1.5cm处组织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125Ⅰ粒子植入后即刻、72h、1、2、3周距粒子0.5~1.0cm处对照侧和治疗侧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43±0.67)%和(5.48±0.66)%(P>0.05),(5.45±0.58)%和(11.60±0.87)%(P<0.05),(6.07±0.69)%和(18.8±0.64)%(P<0.05),(5.94±0.43)%和(37.20±0.39)%(P<0.01),(6.30±0.58)%和(36.56±0.67)%(P<0.01)。距125Ⅰ粒子1.0~1.5cm处各个时间点对照侧与实验侧细胞凋亡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植入后72h细胞凋亡率开始增加,术后2周达高峰并维持在高水平,且随距125Ⅰ粒子的距离增加,细胞凋亡率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Ad-p53介入栓塞治疗兔VX2肝癌的抑瘤效果及对兔VX2肝癌中p53/MMP-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VX2瘤细胞接种于48只新西兰大白兔肝左叶,建立VX2肝癌模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2只。经股动脉途径行肝固有动脉插管,分别注入生理盐水(对照组)、水化碘油(A组)、Ad-p53(B组)、Ad-p53 水化碘油(C组)。术后1周处死动物,取肿瘤组织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方法测定p53/MMP-2蛋白的表达。结果:经肝动脉插管介入治疗1周后,各组肿瘤体积均增大,但A、B、C组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B组与C组的MMP-2蛋白的表达阳性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的MMP-2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无转移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的表达趋势与MMP-2蛋白一致,p53与MMP-2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Ad-p53介入栓塞治疗兔VX2肝癌可抑制肿瘤的生长,减少转移;p53蛋白表达的增高预示肿瘤转移潜能增加,增殖能力增加;MMP-2蛋白表达的增高预示着肿瘤的高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槐耳清膏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兔VX2肝癌生长及转移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将VX2瘤粒直接种植于新西兰大白兔左肝内2周,MRI证实已成功接种VX2的荷瘤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开腹经肝动脉穿刺分别给予不同处理:A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经肝动脉注入0.2 ml/kg体重生理盐水;B组为TACE组,经肝动脉注入超液态碘化油0.2 ml/kg+丝裂霉素0.5 mg/ks乳剂;C组为TACE+槐耳清膏灌服组,TA-CE方法同B组,同时术后每天灌服槐耳清膏500 mg/kg.每天观察动物生长情况,术后2周处死动物,测量动物体重、肿瘤体积、坏死区面积,计算肿瘤生长率、坏死率;观察肝、肺及腹腔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术前1天3组动物体重、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B组动物体重下降明显,与A组、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肿瘤体积、肿瘤生长率和肿瘤坏死率B组、C组与A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相比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和肺的转移:B组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A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淋巴结转移3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槐耳清膏可以改善动物TACE术后的生存质量;抑制肿瘤生长,促进肿瘤坏死;抑制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10.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对小鼠移植性肝细胞癌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对小鼠移植性肝细胞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在70只小鼠背侧皮下建立H22移植性肝细胞癌模型,选50只移植成功的荷实体瘤小鼠,其中治疗组40只按植入肿瘤的125I粒子活度不同分为A、B、C、D 4组;另10只作为对照组,于肿瘤内植入无活性的空心粒子.植入12I粒子后,连续观察30 d小鼠存活情况,测量肿瘤大小,分别对治疗后肿瘤组织进行细胞学分析,观察125I粒子对肿瘤组织的破坏程度和范围.结果125I粒子植入30 d后,治疗各组(A、B、C、D)和对照组小鼠存活率分别为80%、80%、60%、60%和40%;肿瘤的平均体积分别为(203.8±76.5)、(235.7±88.7)、(518.2±178.4)、(965.5±310.3)和(3242.4±879.8)mm3,治疗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细胞学检测示治疗各组125I粒子周围肿瘤细胞有不同程度变性、坏死.结论125I粒子植入治疗小鼠移植性肝细胞癌效果明显,其疗效与肿瘤的周边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目的探究超声弹性成像(UE)中肿瘤深度对于判断乳腺肿物的良、恶性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间收治的178例因乳腺肿块行手术切除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病灶200个。依据肿瘤深度不同分4组。对所有的患者在术前均予以常规超声检查以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对比不同深度肿瘤的UE成像情况、分析诊断效能(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以及阴、阳性预测值),对比良恶性乳腺肿瘤UE成像检查的阳性率。结果诊断良性病灶114个、恶性病灶86个;D组成像效果与A、B、C组相比的UE成像效果更差(P<0.05);A组特异度与B、C、D组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准确度显著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E成像技术对恶性病灶的诊断阳性率显著更高(P<0.05)。结论在乳腺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中,对于乳腺肿物的良、恶性成像质量,诊断的特异度与准确度均受到肿瘤深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