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后尽快恢复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尽早恢复正常的血管内皮功能是预防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本文探讨和评价一些预防和治疗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新的措施或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医中药治疗女性冠心病顽固性心绞痛1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顽固性心绞痛是指传统的抗心绞痛药物无效,又不适合做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心绞痛。顽固性心绞痛的确定必须符合两个标准:①病人存在客观的心肌缺血的依据(经运动试验、激发试验证实)并产生严重的心绞痛;②经应用低分子肝素,硝酸酯类药物等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药物治疗无效,经冠状动脉造影不适合做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搭桥术。我院自2006年2月-2007年6月使用中医中药配合传统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顽固性心绞痛1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介入治疗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也不断扩大,且疗效日益提高,安全性已被广泛接受。但介入毕竟是一种侵入性操作,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加强介入操作中的监测非常重要。我们自1992年3月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以来,开展了冠状动脉造影(CAG),单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PT—CA),PTCA+冠脉内支架置入(Stent),直接支架置入(DirectStem),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等方面工作。本文就我科十余年来冠心病介入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介入技术在全球范围的推广和普及,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冠心病介入治疗。并以其方便易行、操作相对简单、疗效显著成为常规选择方法之一;但随着介入治疗病例的增加,伴随出现的并发症例数也相应增加,手术前后抗凝、抗血栓药物应用后的出血问题,使人们认识到经股动脉途径的缺陷。近几年来。由于医学工程技术的进步,目前,通过内径更小的6F、5F导管便可将纤细的球囊或支架送入冠状动脉内。这就使得穿刺相对细小的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性检查和治疗成为可能。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术以其损伤小、局部并发症少、手术前后对抗凝、抗血栓药物限制小等优点而愈来愈多的成为国外一些大型心脏中心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16例急性心肌梗塞发病1.5~46h病人施行了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皮形术,其中6例置入冠脉内支架。结果:梗塞相关动脉全部开通,15例恢复正常血液,1例因不可逆性休克及反复室颤于术后3h死亡,对存活的15例随访1~16个月无再梗塞,心力衰竭及死亡,对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疗效及技术体会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内注射美托洛尔对介入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内注射美托洛尔对介入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6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在PCI前向冠状动脉内分别注射美托洛尔2rag(1mg/ml)和同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安慰剂。测定术前1h、术后6h、术后24h的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的变化,记录患者的胸痛症状以及心率、血压变化和球囊(或支架)的扩张压力、扩张次数。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之间cTNI、CKM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03);两组的心率、血压和扩张压力、扩张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内注射2mg美托洛尔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小剂量美托洛尔是安全有效的。在介入治疗时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保护心肌细胞,减少心肌细胞的损伤;其对心率、血压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腔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是多种致病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心理因素有着重要作用。随着介入放射学的迅速发展,冠状动脉造影、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冠脉内支架植人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由于病人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不了解,或了解较少,往往有恐惧、焦虑的心理,迫切想了解与治疗有关的知识。  相似文献   

8.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本文总结了我院自开展介入治疗以来,所有病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特点及冠脉内支架的应用情况,并就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操作体会作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药物涂层支架在冠状动脉再狭窄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除药物治疗之外。迄今为止主要有两大冠状动脉介入技术应用于临床,即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自1977年应用以来再狭窄问题一直影响着PTCA的远期疗效,尽管后来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大大降低了再狭窄率,但也有10%~50%的病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问题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主要难题之一。为降低再狭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为数众多口服药物试验研究,但均未获得满意效果。放射疗法被认为较有效的方法,但同样由于存在疗效与安全性问题而未普及应用。近年来随着再狭窄机制逐渐明了。附着各种药物涂层的支架应运而生,给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带来了曙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H-IVUS)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97例行VH-IVUS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VH-IVUS测定除左主干外的其他冠状动脉最小管腔面积<4.0 mm2作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标准,分为观察组(46例,给予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与对照组(51例,给予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内超声定量分析结果,随访1年,比较分析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病变处管腔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其他血管内超声定量分析相关指标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H-IVUS)可判断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者是否需要进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可有效避免不必要的介入治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林新  王俊华  刘朝中 《贵州医药》2004,28(4):322-322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降低了再狭窄的发生率,提高了冠心病择期介入治疗的手术安全性,改善了患者远期预后,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本文将空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近期急诊支架置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邯郸市第一医院2011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治疗。观察相关动脉再通率(TIMI血流3级)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率为100%,并发症发生率为8.6%。结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显著,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近二十余年来,从药物治疗冠心病到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为主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成为冠心病血管重建的重要手段,目前在我国许多地市级医院已先后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观察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医院心内科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择期10例PTCA及支架置入技术的临床体会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昌邑市人民医院自2003年至今已做冠状动脉造影15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00例。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对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极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经成为冠状动脉疾病血运重建的最佳手段之一。但是,PCI本身可能会引起血管壁的损伤和炎症反应,进而引起心肌损伤。近年来他汀类药物在PCI围手术期的应用受到普遍重视,许多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减轻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心肌损伤,改善预后,拓展了该类药物在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范围。本文就他汀类药物在此方面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光学相干成像与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左主干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30例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光学相干成像指导介入治疗(OCT组,n = 16)和血管内超声指导介入治疗(IVUS组,n = 14),比较两组支架的情况和术后随访的心脏功能情况.结果:对于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经血管内超声与光学相干成像指导进行介入治疗,两者的置入率和达标率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支架评价直径也无显著的差异.另外,LVEF在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两组之间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术后平板运动试验及心电图结果方面显示两组也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光学相干成像与血管内超声在指导冠状动脉左主干介入治疗中均有效果,两者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过去6个月期间开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结果。方法2006年1月至2006年6月20日对2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桡动脉或股动脉施行急诊PCI术。结果直接PCI手术操作成功率100%。术中无一例发生无复流现象,无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其中住院死亡0例,死亡率0%。所有患者的临床缺血症状均迅速改善。结论直接PCI能迅速使梗塞相关动脉开通并恢复正常血流,使高危患者存活率升高,住院时间缩短.对于改善UA患者的缺血症状非常有效,再缺血、再梗死和再闭塞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7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成功率。方法选择该院2005年1月~2009年7月经皮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术7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A型病变支架术成功率100%(36/36),B型病变成功率98.9%(88/89),C型病变成功率95.3%(41/43)。1例分叉、弯曲、偏心性病变和2例慢性闭塞性病变(CTO)因指引导丝不能通过病变致手术失败,总成功率为98.2%。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创伤小,恢复快,安全且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龄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7月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龄患者47例为观察组,选取本院同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青中年患者51例为对照组,均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分析患者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冠状动脉左主干、回旋支、前降支、右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单支病变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2支病变例数、3支病变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介入治疗成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龄患者的病变部位和支数较多,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分析其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24 h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内患者3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介入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本次探究中共计62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再通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血管再通率,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具有高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