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肠道菌群已成为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其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功能复杂,在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均具有重要作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复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肠道菌群在IB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备受关注.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IBD之间存在着密切又复杂...  相似文献   

2.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其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近年来肠道菌群与IBD发病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多项证据表明IBD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此文就IBD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益生菌在IBD中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益生菌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作用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明  韩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7,15(14):1634-1638
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内存在茵群失调,若给患者补充正常细菌即益生菌,使肠道内菌群失调得到纠正,可使病情缓解.益生菌能改变肠道菌群比例、转化某些肠内物质、提高肠上皮的屏障功能、防止肠细菌易位以及通过调节细胞因子减轻炎症.本文对益生菌以上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尽管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肠道中定植的大量微生物在肠道疾病发生中有着重要作用已是共识。既往的研究大多只关注细菌导致肠道炎症,而忽略了肠道中真菌、病毒、寄生虫等其他微生物对IBD的影响;并且饮食因素在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和IBD症状上的重要作用也被很多研究者所忽略。近年来,粪菌移植作为一种整体的改善患者肠道微生态环境的方法也在IBD治疗过程中有良好的疗效。因此,本文就肠道微生态重建在IBD治疗中的意义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益生菌与炎症性肠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为一种机制尚不明确、临床处理难度较大的消化科疾病.在对IBD的研究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注意到肠道菌群在IBD中的重要作用,大量证据表明益生菌对IBD的治疗有所裨益,益生菌制剂也日益成为IBD药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文综述了近年来益生菌治疗IBD的成果,并探讨了益生菌治疗IBD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6.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发病原因未十分明确的慢性复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3种亚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未定型结肠炎(indeterminate colitis,IC)[1-2]。目前IBD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基因、环境、免疫及肠道菌群相关⑴。人体肠道中定植着大量的菌群、真菌、病毒,它们的失调在IBD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研究报道,IBD患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减少⑶,并且IBD的菌群失调持续存在,已经达到黏膜缓解的患者,肠道菌群依旧与健康人不同,处于失调状态⑷。  相似文献   

7.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为一种机制尚不明确、临床处理难度较大的消化科疾病。在对IBD的研究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注意到肠道菌群在IBD中的重要作用,大量证据表明益生菌对IBD的治疗有所裨益,益生菌制剂也日益成为IBD药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文综述了近年来益生菌治疗IBD的成果,并探讨了益生菌治疗IBD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8.
抗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生物制剂逐渐改变了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管理及治疗策略,部分患者对其原发无应答或继发失效,基于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9.
10.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许多研究显示肠道菌群的生态失调在IBD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临床上相当一部分患者对常规治疗应答不佳或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尝试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来治疗IBD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1.
动脉粥样硬化(As)与脂质代谢紊乱和炎症密切相关。目前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也参与As过程,是As独立的危险因素之一。人体肠道是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和"最大的免疫器官"。正常的肠道菌群参与胆汁酸代谢,菌群代谢产生的短链脂肪酸抑制炎症,从而抑制As。失衡的菌群通过影响宿主三甲胺代谢途径,扰乱机体胆固醇代谢,引发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减弱抗炎保护作用,从而促进As。因此,调节失衡的肠道菌群成为治疗As的新靶点。本文将对肠道菌群影响As的免疫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13.
肠道菌群作为人体"第二基因组"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失调与高血压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该文就肠道菌群与人类高血压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易复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维生素D可经维生素D受体介导,调节肠黏膜通透性和肠道菌群,从而影响IBD患者的肠道免疫系统.在此基础上,有研究进一步表明补充维生素D可以促进IBD患者的症状缓解及预后改善.该文就IBD患者补充维生素D的辅助治疗效果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s a recurrent disease related to systemic tissue ischemic or hemorrhagic,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a long course of disease, repeated disease, to achieve a radical effect is very difficult,mainly occurs in the group of over 50 years old or in arteriosclerosis. Compared with other diseases of the elderly,the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an be ranked in the forefront according to the 2022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Health Trend Report. Common cau...  相似文献   

16.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IBD临床表现复杂,除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外,还有皮肤、骨骼、肌、肺、肝、胆、肾脏等多个器官或系统的肠外表现.肝胆并发症因其与IBD愈后密切相关而受到关注.肝胆系统病变包括药物性肝损伤、胆结石、非酒精性脂肪肝等显性疾病,但是另外症状隐匿、特异性不强,且部分独立于肠道炎症外的免疫性肝病,如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gitis,PSC)、小胆管性PSC、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自身免疫性肝炎(AIH)、PSC/AIH重叠综合征以及lg4相关性胆管炎容易被忽视.本文就与IBD相关的免疫性肝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菌丛结构特征的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和健康人肠道细菌DNA指纹图谱以分析其肠道菌丛的整体差异。方法应用肠杆菌基因间的重复共有序列(ERIC)-PCR技术建立10例IBD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者的肠道细菌DNA指纹图谱,分析IBD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肠道菌丛的整体差异。结果IBD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肠道菌丛存在整体差异,正常对照组ERIC.PCR指纹图谱电泳DNA条带多,主带位置无统一趋势;IBD组ERIC-PCR指纹图谱电泳DNA条带较少,且所有样本主带分布非常一致,均出现在约1.1kb处。结论正常人肠道细菌种类多,IBD患者少。IBD组1.1kb处主带可能为某一种肠道细菌中特有的序列,或为不同序列或几个序列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18.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黏膜炎性细胞因子的失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BS)患者肠黏膜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8和IL-13的表达,探讨Th1及Th2淋巴细胞在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随机抽取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50例,其中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23例,非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non-pIBS)患者27例,另设结肠息肉电切术后复查者20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和对照组回盲部、直肠黏膜IL-6、IL-18、IL-13的表达。结果感染后IBS患者IL-6、IL-18的黏膜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及非感染后IBS组(P0.05);非感染后IBS患者IL-6、IL-18的黏膜表达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IL-13在感染后IBS及非感染后IBS患者回盲部及直肠的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以Th1反应为主,促炎细胞因子可能诱发Th1/Th2的平衡失调。  相似文献   

19.
随着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人类疾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目前已经有多项研究表明肺结核患者肠道菌群失调,而且机体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会明显地增加肺结核的患病率,两者之间通过菌群代谢和机体的免疫反应等直接或间接地相互影响。作者对肺结核与肠道菌群的关联、两者之间作用的可能机制,以及是否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预防和辅助治疗肺结核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多种疾病与肠道菌群失衡有关。肠道微生物参与宿主新陈代谢和免疫系统的调节,并与环境因子相互作用决定机体的健康和疾病状态。本文就肠道菌群与代谢综合征、炎症性肠病和结直肠癌等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进一步揭示了肠道微生物在人类健康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并通过介绍益生菌和粪菌移植等方法,为探索治疗诸多疾病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