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小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对小脑进行TMS,刺激时线圈与头皮相切,并确保线圈位置固定。刺激参数:频率10Hz,强度为80%健侧大脑半球静息运动阈值(resting motor threshold,RMT),时间20 min,脉冲总数1200个,每天1次,每周5次,治疗2周。对照组:线圈与头皮相垂直(无刺激作用),刺激部位和参数均与观察组相同。在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Tetrax平衡及稳定性测试系统对受试者平衡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BBS评分观察组21.13±4.56分,对照组22.07±4.60分;治疗2周后BBS评分观察组28.27±4.02分,对照组25.27±3.57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睁眼状态治疗前SI观察组为40.93±4.43,对照组为40.13±3.69;闭眼状态治疗前SI观察组为57.13±3.12,对照组为56.67±4.64。睁眼状态治疗后SI观察组为32.73±5.77,对照组为36.80±4.64;闭眼状态治疗后SI观察组为49.80±4.32,对照组为53.20±4.28。睁眼或闭眼状态治疗后两组SI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小脑进行小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嗓音训练对帕金森病(PD)患者嗓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7月在上海市第五康复医院康复医学科和老年医学科进行治疗的帕金森病嗓音障碍患者30例,按照Excel RAND函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抗PD药物治疗和常规嗓音训练,包...  相似文献   

3.
傅雄伟  吴华  傅建明  林斯捷  史岩  陆晶晶  丁晓俊 《浙江医学》2019,41(13):1420-1422,1425
目的探讨励-协夫曼运动治疗(LSVT-BIG)对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56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训练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训练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4周LSVT-BIG。治疗前后利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Gaitwatch步态分析系统评定步行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TUGT结果及各项步态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UGT结果及步长、步频、步速、跨步周期、双支撑相占比等步态参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且训练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LSVT-BIG能有效改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的步行功能,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功能障碍和抑郁情绪的治疗效果。方法 50例帕金森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UPDRSⅠ、UPDRSⅡ、UPDRSⅢ评分、UPDRS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MMSE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作为一项无创性物理治疗帕金森病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抑郁症患者家庭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6例抑郁症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编入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抑郁症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两组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对抑郁症患者的症状改变和家庭功能变化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8,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HAMD、HAM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周两组间FAD总分、问题解决、情感介入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2.22、2.16,P<0.05)。结论和单独使用文拉法辛组比较,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有效改善抑郁症状及其家庭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帕金森病(PD)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PD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2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重复经颅磁刺激辅助治疗。2组患者治疗4周后进行效果评估,观察患者运动功能、非运动症状、精神状态、生活质量等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UPDRS评分中行为和情绪、日常生活活动、运动能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MORSPD评分中语速及流利速度、起坐及走路姿势、写字及动手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NMS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QOL-C30评分中躯体、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基础上再给予PD患者重复经颅磁刺激辅助治疗,可能有效提高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9):22-25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氯氮平治疗,观察组给予氯氮平与rTMS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智力状况(MMSE)以及认知功能水平(MMSE,BACS SC,HVLT-R,BVMT-R,WMS-ⅢSST,Stroop色-词测验,WCST)。结果 (1)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MMSE评分较治疗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A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显著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BACS SC、HVLT-R、BVET-R、WMS-ⅢSST、Stroop-词、Stroop-色、Stroop-色词、WCST总正确数、完成分类数较治疗前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WCST总错误数、持续错误数、持续应答数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ACS SC、HVLT-R、BVET-R、WMS-ⅢSST、Stroop-词、Stroop-色、Stroop-色词、WCST总正确数、完成分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WCST总错误数、持续错误数、持续应答数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精神分裂症评分以及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0.5Hz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病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取健康SD大鼠45只,用6-OHDA毁损右侧黑质致密部(SNc)与中脑腹侧背盖(VTA)制备偏侧帕金森病模型。用阿扑吗啡(APO)腹腔注射筛选,将成功的20只帕金森病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治疗组给予rTMS治疗,频率为0.5Hz,刺激强度为阈上30%,连续20个刺激,每天1次,连续刺激2周。对照组予以假刺激。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第1天、14天、28天分别测定APO诱导的大鼠旋转圈数、启动潜伏期的变化。结果(1)大鼠旋转圈数(r/min):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结束后第14天为(9.7±3.0vs14.6±2.6)、28天为(9.2±2.7vs14.2±2.6),治疗组旋转圈数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结束后第14天、28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启动潜伏期(s):治疗组与对照组rTMS治疗结束后第1天(25±9vs39±16)、第14天(18±7vs42±16)、第28天(17±7vs42±16)比较,治疗组启动潜伏期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5Hz、阈上30%刺激强度的rTMS可改善PD大鼠的行为学异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2019年收治脑卒中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给予rTMS治疗.比较两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MMS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及生物反馈治疗,观察单用重复经颅磁刺激、生物反馈及联合应用两者对帕金森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依据帕金森症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筛选了12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B、C 3组,每组40例。 A、B两组分别采用单纯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和单纯生物反馈治疗,C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生物反馈混合治疗。临床疗效采用改良Webster量表和帕金森病运动功能量表( MDRSPD)进行治疗前后的评定。同时进行睡眠呼吸监测(血氧、脑电、呼吸、肢动、眼动、心电、肌电、翻身运动),出院前日(第14天前后),复查HAMA及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以及UPDRS出院2个月后复诊时,对上述指数进行复查,并完善数据库。结果 C组治疗后40例患者运动功能症状改善效果显著, UPDRS评分降低19.51%,其治疗前得分(38.45±17.33)分,治疗后为(30.95±17.00)分。 HAMD 总分降低27.98%,其治疗前得分(12.15±7.62)分,治疗后为(8.75±7.31)分。躯体化、阻滞的因子和睡眠障碍得分低于治疗前;HAMA评分无明显改变(P>0.05)。而A、B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对帕金森病运动与非运动症状的疗效优于单纯治疗组,可明显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抑郁症状,对帕金森患者的症状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rTMS组(20例)和伪rTMS组(20例).rTMS组给予频率为20 Hz,15 min/次,5次/周,为期4周,共计20次的高频rTMS治疗,治疗部位为左前额叶背外侧.伪rTMS组使用相同的治疗方案,采用伪线圈进行治疗.在治疗前1d和治疗结束第2天上午进行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和Stroop色词测试,评估患者执行功能改变状况.结果 治疗前,2组WCST和Stroop色词测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rTMS组较伪rTMS组WCST完成分类数增加、正确应答数增加、持续性错误数降低、总错误数降低(P<0.05);rTMS组Stroop色词测试读颜色卡片时错误降低,读颜色字卡片时所用时间缩短、错误数减少,读色词冲突卡片时所用时间缩短、错误数减少(P<0.05).结论 高频rTMS治疗4周可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执行功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阿尔茨海默病型痴呆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它导致患者认知功能逐渐丧失,严重的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重复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新的神经电生理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神经和精神疾病。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的机制及其治疗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对几年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联合Balance-Trainer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7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T组(23例)、r TMS组(24例)和联合组(23例)。三组均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BT组增加Balance-Trainer训练,r TMS组增加r TMS治疗,联合组给予r TMS治疗和Balance-Trainer训练,治疗8周。比较三组治疗前后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E)、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及稳定性指数(SI)得分;观察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三组BBS、FMA-LE、M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SI得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BBS、FMA-LE、MBI评分高于BT组及r TMS组,SI得分低于BT组及r TMS组(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癫痫等不良反应。结论 低频r TMS联合Balance-Trainer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8):88-91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后循环老年卒中后患者平衡功能及认知功能改善情况,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1月在本院老年病科治疗的13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伴有平衡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对照组66例采用常规平衡障碍康复训练及吡拉西坦药物治疗,观察组6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比分析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水平变化及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Tinetti量表(Tinetti Balance and Gait Analysi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分改变。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S100B、NSE和GF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好转,观察组较对照组好转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BS评分、Tinetti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增加,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MoCA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增加,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后循环老年卒中后患者平衡功能及认知功能具有改善作用,可以很大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报》2013,(9):1402-1403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血瘀证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或奥氮平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两组采用中医症状分级量表进行临床血瘀证候群疗效评定;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能够有效改善血瘀证精神分裂症的血瘀证候群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具有活血化瘀功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帕金森病失眠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8例帕金森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UPDRS得分均明显较入组时改善,观察组患者UPDRS得分和PSQ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71,P>0.05)。结论: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失眠是一项无创性的物理治疗措施,该方案临床疗效确切,具有安全可靠和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44例急性脑梗死伴偏瘫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低频刺激组和对照组。低频治疗组接受10次1 Hz rTMS治疗,患者在rTMS治疗后均进行运动功能训练。在治疗前、第10天、第40天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功能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Fugl-Meyer评分(FMA)。结果治疗前两组间NIHSS、BI、FMA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两组的临床功能评分(NIHSS、BI、FMA)在治疗后第10天和40天时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治疗后第10天和第40天时两组间的NIHSS、BI、FM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低频刺激组的运动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低频rTMS对急性期脑梗死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其效果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采集行为学和脑电数据,考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对执行功能的影响,初步探讨rTMS治疗抑郁症患者潜在的认知神经影响的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首发抑郁症患者分为试验组(n=26)和对照组(n=25),试验组患者进行8周的rTMS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单纯药物治疗。于干预前和干预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24-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AMD-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14-item 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 HAMA-14)以及行为学工具和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 ERP)评估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和执行功能的变化。结果 两组抑郁症患者治疗后的HAMD-24评分和HAMA-14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下降(P均<0.001),且试验组患者HAMD-24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o/Nogo任务中,两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方法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瘫患儿功能网络的影响,为了解rTMS对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对1例脑瘫患儿进行为期一年的周期性rTMS治疗,刺激频率1Hz,每个治疗周期后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选取刺激额中回区域为种子点,分析种子点与全脑所有体素的功能连接情况,并将不同治疗阶段的功能网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额中回与全脑的功能连接性随治疗时间逐渐增强,连接区域逐渐增大,尤其是与运动皮层、小脑、楔前叶以及海马的连接范围及强度呈明显的动态变化。结论在前额叶区域对脑瘫患儿进行重复性经颅磁刺激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其大脑的功能连接情况,这些结果证明了rTMS对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