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研究醉茄素A通过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STAT)通路对人肝癌耐药细胞HepG2/阿霉素(ADM)凋亡的影响,并探讨JAK/STAT通路在其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epG2/ADM细胞,分为对照组、醉茄素A 2.5、5.0、10.0μmol/L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Hoechst33342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cleaved caspase-3以及JAK/STAT通路中磷酸化JAK2(p-JAK2)、STAT3(p-STAT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醉茄素A 2.5、5.0、10.0μmol/L组HepG2/ADM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并呈时间和剂量相关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醉茄素A 2.5、5.0、10.0μmol/L组HepG2/ADM细胞部分细胞核发生碎片化、固缩,荧光强度增大,细胞凋亡指数及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Bcl-2、p-JAK2、p-STAT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醉茄素A可促进人肝癌耐药细胞Hep G2/ADM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AK/STAT通路活化,下调抑凋亡蛋白表达及上调促凋亡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熊果酸对白细胞介素6(IL-6)介导的乳腺癌MDA-MB-231细胞(简称“231细胞”)的侵袭与迁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20、40、80、160、320μmol/L熊果酸对231细胞增殖率的影响。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给药组,划痕实验与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与侵袭能力;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法与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相关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波形蛋白(Vim)、CD44分子(CD44)、醛脱氢酶1家族成员A1(ALDH1A1)mRNA与蛋白的相对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JAK2/STAT3)通路中JAK2、STAT3的磷酸化水平[以磷酸化JAK2(p-JAK2)/JAK2比值、磷酸化STAT3(p-STAT3)/STAT3比值计]。结果 实验选取熊果酸低浓度20μmol/L(对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抑制作用)作为后续给药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均显著增强(P<0...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白术内酯Ⅰ调节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信号通路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白术内酯Ⅰ(0、25、50、75、100、150μmol/L)处理子宫内膜RL-952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将RL-952细胞分为对照组(无处理)、白术内酯Ⅰ(50μmol/L)组、IL-6组(10 ng/mL)、白术内酯Ⅰ(50μmol/L)+IL-6组(10 ng/mL),MTT法、E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qRT-PCR法检测细胞中IL-6、STAT3表达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MMP-2、Ki-67、IL-6、p-STAT3、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0μmol/L比较,25μmol/L、50μmol/L、75μmol/L、100μmol/L、150μmol/L白术内酯Ⅰ干预的RL-952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呈浓度依赖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白术内酯Ⅰ组RL-952细胞活力、增殖率、迁移和侵袭个数、IL-6和STAT3...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草药吉马酮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宫颈癌Hela细胞,分别用0、40、80、120、160、200、240、280μmol/L吉马酮处理Hela细胞24 h、48 h、72 h,CCK-8检测并分析吉马酮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分析吉马酮对Hela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吉马酮对Hela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吉马酮可以抑制Hela细胞增殖,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24h IC50为182.09μmol/L;吉马酮以浓度依赖性方式抑制Hela细胞迁移侵袭能力(P<0.01);吉马酮可以诱导Hela细胞凋亡,且呈浓度依赖性(P<0.01);经不同浓度吉马酮处理Hela细胞24 h后,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组表现G1、G2期细胞比例减少,S期比例显著增加(P<0.05)。吉马酮可浓度依赖性下调Hela细胞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蛋白表达(P<0.05)。结论吉马酮能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诱导细胞发生S期阻滞,并可诱导细胞凋亡和下调Bcl-2/Bax蛋白比例。  相似文献   

5.
崔晓佳  谭程  杨百霞  倪峰  杭达明  沈健  钱霞 《安徽医药》2024,28(6):1103-1108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对人食管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 JAK激酶 2/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 3(JAK2/STAT3)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2021年 7月至 2022年 7月,体外培养人食管癌 OE19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做干预)和实验组( 15、 30、60、90和 120 μmol/L白藜芦醇干预 24 h)进行预实验,根据细胞计数试剂盒( CCK-8)预实验结果,筛选有显著作用且细胞活力高于 50%的 30、60、90 μmol/L白藜芦醇进行后续的实验,后续实验又分为对照组(不做干预)、 30、60、90 μmol/L白藜芦醇组(30、60和 90 μmol/L白藜芦醇)和 30 μmol/L白藜芦醇 +抑制剂组( 30 μmol/L白藜芦醇 +10 μmol/L JAK2/STAT3通路抑制剂 AG490),干预 24 h。用 5-乙炔基 -2''脱氧尿嘧啶核苷( EdU)、 Hoechst 33258染色、 Transwell、实时荧光定量 PCR(RT-qPCR)及蛋白质印迹法对细胞增殖率、凋亡情况、迁移数及细胞周期蛋白 D1(cyclin D1)、胱天蛋白酶 -3(caspase-3)和 JAK2/STAT3相关因子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浓度实验组的细胞活力与对照组相比逐渐降低,其中 30、60、90和 120 μmol/L白藜芦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 120 μmol/L白藜芦醇组细胞活力低于 50%,所以本研究选择 30、60和 90 μmol/L白藜芦醇继续后续实验; 60 μmol/L白藜芦醇组,细胞增殖率(41.49±5.06)%、迁移细胞数( 36.67±2.52)个显著低于对照组( 53.34±1.99)%、(58.00±  相似文献   

6.
陈蔚  余铃  陈敬腾  夏露  郭卫春 《安徽医药》2019,23(12):2337-2341
目的探讨维替泊芬影响骨肉瘤 MG63细胞增殖及迁移侵袭的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骨肉瘤 MG63细胞,采用人胆囊收缩素 /缩胆囊素八肽(CCK?8)检测不同浓度(0、2、4、6、8、10 μmol/L)维替泊芬对骨肉瘤 MG63细胞增殖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0、2、4、6、8 μmol/L)维替泊芬对骨肉瘤 MG63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的影响;划痕实验和 TranswellTM侵袭实验检测(0、2、4、6、8 μmol/L)维替泊芬对骨肉瘤 MG63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0、2、4、6、8 μmol/L)维替泊芬对 Hippo信号通路中 Yes?相关蛋白 1(YAP1)、 TEA转录因子 1(TEAD1)、磷酸化 Yes?相关蛋白 1(pYAP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CCK?8结果显示维替泊芬能够抑制骨肉瘤 MG63细胞的增殖, 24、48、72 h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6.592±0.121)μmol/L、(4.668±0.075)μmol/L、(2.953±0.078)μmol/L,并呈时间、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维替泊芬以浓度依赖的方式诱导骨肉瘤 MG63细胞凋亡,使骨肉瘤 MG63细胞周期阻滞于 G0/G1期;划痕实验和 TranswellTM侵袭实验结果表明维替泊芬可抑制 MG63细胞迁移和侵袭;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维替泊芬处理的 MG63细胞中 YAP1、TEAD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而 pYAP1蛋白表达水平保持不变。结论维替泊芬能抑制骨肉瘤 MG63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导致细胞周期阻滞,以及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并且下调 YAP1及 TEAD1表达,维替泊芬阻碍 YAP1和 TEAD1相互作用可能是抗骨肉瘤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王桥  冯博  高永志 《中国药房》2023,(10):1216-1222
目的 探究黄芩苷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增殖、迁移及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hPDLSCs分为对照组、LPS组、黄芩苷不同浓度(0.1、1、10 mg/L)组,采用ELISA法和CCK-8法测定细胞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和细胞活力,以筛选最适黄芩苷浓度并进行后续通路验证实验。随后将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最适黄芩苷浓度组、抑制剂组(10μg/mL LPS+1 mg/L黄芩苷+3μmol/L JAK2/STAT3通路抑制剂AG490),干预24 h后检测hPDLSCs增殖率、凋亡率、迁移率、侵袭细胞数、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胱天蛋白酶3(caspase-3)mRNA和蛋白表达及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根据细胞炎症因子含量和细胞活力结果选择1 mg/L为黄芩苷最适浓度。与对照组比较,LPS组细胞增殖率、迁移率、侵袭细胞数、Cyclin D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细胞...  相似文献   

8.
李鹏远  刘月  张慧英 《中国药师》2022,(11):1910-1921
摘要:目的:研究小檗碱通过JAK激酶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JAK2/STAT3)信号通路对食管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选用50μmol·L-1和100μmol·L-1两个浓度小檗碱处理人食管癌细胞系KYSE170,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迁移实验(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JAK2/STAT3信号通路蛋白以及细胞周期和转移侵袭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小檗碱处理组的KYSE170细胞的平均存活率、迁移细胞和侵袭细胞数目均显著降低(P<0.05);同时,小檗碱处理能显著抑制金属蛋白酶2(MMP-2)和9(MMP-9)、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蛋白表达(P<0.05),上调P21蛋白表达(P<0.05),同时下调JAK2和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小檗碱可能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激活,阻断食管癌细胞周期进程和促进凋亡,抑制食管癌细胞转移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9.
张涛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0):1349-1351
目的研究高车前素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检测高车前素对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蛋白(JAK/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高车前素(1,5,10,25,50,100,200μmol/L)对Bel-7402肝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高车前素(5,25,100μmol/L)预处理Bel-7402肝癌细胞48 h,采用Transwell小室检测各组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蛋白印迹法检测p-STAT3、Twist1和Bcl-2蛋白表达差异。结果高车前素能浓度依赖性抑制Bel-7402肝癌细胞株增殖。高车前素(25,100μmol/L)预处理能显著减弱Bel-7402肝癌细胞的体外侵袭力,抑制p-STAT3、Twist1和Bcl-2蛋白表达(P<0.05)。结论高车前素可能通过JAK/STAT3通路,抑制p-STAT3、Twist1蛋白活性表达,从而抑制抗凋亡的Bcl-2蛋白表达,来发挥有效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9,(2):211-216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TET)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和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IMR-32细胞、SH-SY5Y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方法检测浓度分别为0(空白对照)、2.5、5、10、15、20μmol/L的TET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和侵袭实验,考察正常对照组(TET浓度为0μmol/L)和TET组(10μmol/L,IMR-32细胞;15μmol/L,SH-SY5Y细胞)的细胞跨膜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按上述浓度TET处理后的IMR-32细胞和SH-SY5Y细胞中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MMP-9、β-catenin、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磷酸化GSK3β(p-GSK3β)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5、10、15、20μmol/L的TET可显著降低IMR-32细胞和SH-SY5Y细胞的存活率(P<0.05或P<0.01),其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10.148、14.461μmol/L。细胞迁移实验和侵袭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ET组跨膜细胞数均显著减少(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ET组细胞中MMP-2、MMP-9、β-catenin、p-GSK3β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TET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侵袭能力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与下调细胞中MMP-2、MMP-9蛋白表达及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脑心通胶囊主要药效成分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JAK/STAT信号通路、血管活性物质、黏附分子、炎症因子的影响,以期阐明脑心通胶囊活血化瘀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12个脑心通胶囊药效成分[咖啡酸(1.56~200μmol/L)、阿魏酸(1.56~200μg/mL)、洋川芎内酯H...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芥子碱硫氰酸盐(ST)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SCL-1细胞增殖、上皮间质转化(EMT)和转移的影响,并考察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人皮肤鳞状细胞癌SCL-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0.1%二甲基亚砜)和ST不同浓度组(5、10、20μmol/L),分别通过CCK-8实验、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染色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测定各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通过Western blot实验和免疫荧光实验分别测定各组细胞中EMT相关指标N-钙黏着蛋白(N-cadherin)、E-钙黏着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另将SCL-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0.1%二甲基亚砜)、ST单用组(20μmol/L)、ST+NSC228155组[20μmol/L ST+100μmol/L NSC228155(EGFR激动剂)]和ST+SC79组[20μmol/L ST+20μmol/L SC79(PI3K/Akt激动剂)],分别通过CCK-8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测定各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测定空白对照组(0.1%二甲基亚砜)和ST不同浓度组(5、10、20μmol/L)组细胞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蛋白激酶B(Akt)和磷酸化Akt(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以验证ST的作用与EGFR/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另将SCL-1细胞和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WS1分别分为空白对照组(0.1%二甲基亚砜)、ST组(20μmol/L)、ZD1839组(阳性对照,20μmol/L,EGFR抑制剂)和LY294002组(阳性对照,20μmol/L,PI3K/Akt抑制剂),采用CCK-8实验测定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以评价ST的细胞毒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10、20μmol/L ST组SCL-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减弱(P<0.05);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5、10、20μmol/L ST组SCL-1细胞中N-cadherin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并且细胞中EGFR、p-PI3K、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ST单用组比较,ST+NSC228155组和ST+SC79组SCL-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增强(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ST组WS1细胞的增殖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L-1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减弱(P<0.05),ZD1839组和LY294002组两种细胞的增殖能力均显著减弱(P<0.05);与ST组比较,ZD1839组和LY294002组WS1细胞的增殖能力均显著减弱(P<0.05),但SCL-1细胞的增殖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可能通过抑制EGFR/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化而抑制人皮肤鳞癌SCL-1细胞的增殖、EMT和转移,且其毒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羟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对黑素瘤B16F10细胞侵袭能力以及凋亡相关蛋白p53和Bcl-2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抑制黑素瘤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用5、10、20、50μmol/L的HCPT处理B16F10细胞24 h及48 h,采用Transwell实验评价细胞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人结肠癌细胞HCT-8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结肠癌HCT-8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0、40、80、120μmol/L)对细胞分别进行干预24、48、72 h;MTT法检测不同时间Res对HCT-8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细胞黏附试验检测Res对HCT-8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试验检测Res对HCT-8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进一步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和qRT-PCR分别检测Res对HCT-8细胞中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Res(浓度为40、80、120μmol/L)在干预后24、48、72 h均可以明显抑制HCT-8细胞的增殖活性(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细胞的同种黏附能力增强,异种黏附能力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Res 120μmol/L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Res 120μmol/L作用HCT-8细胞48 h后,HCT-8细胞中上皮间质标志性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mRNA的相对表达量增加(P<0.05),而AKT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P-AKT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通过调控细胞EMT抑制人结肠癌HCT-8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受PI3K/AKT信号通路的调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川芎嗪联合mTOR抑制剂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作用.方法 分别设置对照组、40μmol/L川芎嗪组、5μmol/L雷帕霉素组、40μmol/L川芎嗪联合5μmol/L雷帕霉素组,各组SKOV-3细胞给药后继续培养48 h后,MTT法考察各组SKOV-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Transwell实验...  相似文献   

16.
蒋可心  李宁  张旭 《安徽医药》2021,25(3):474-478
目的 探讨钙激活的氯离子通道A4(CLCA4)对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JAK激酶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与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正常人食管鳞状上皮细胞与人食管癌细胞中CLCA4的表达;将合成的CLCA4过表达载体及其对照分别转染至食管癌细胞Eca109,分别记作CLCA4过表达(pcDNA-CLCA4)组、CLCA4阴性对照(pcDNA-NC)组,并将未转染的细胞作为阴性对照(NC)组.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迁移实验(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JAK2/STAT3信号通路激活剂p-JAK2多肽对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2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JAK2、STAT3、磷酸化JAK激酶2(p-JAK2)、磷酸化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p-STAT3)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Het-1A相比,人食管癌细胞KYSE170、Eca109、TE10中CLCA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pcDNA-NC组比较,pcDNA-CLCA4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52.16±11.41)%比(99.57±13.49)%,P<0.05],迁移细胞数[(56.47±10.03)%比(112.49±13.52)%]与侵袭细胞数[(63.43±9.87)%比(123.47±16.58)%]减少(P<0.05),CyclinD1、MMP-2、MMP-9、p-JAK2、p-STAT3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P21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可逆转CLCA4过表达对Eca109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 CL-CA4过表达可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白菊内酯对人结肠癌细胞SW480增殖及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抗肿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5,10,15μmol·L^-1)小白菊内酯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SW480细胞,以环磷酰胺(30μmol·L^-1)作为阳性对照。采用CCK8法以及平板克隆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NOX4蛋白以及增殖相关蛋白[β-连环蛋白(β-catenin)、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Cyclin D1)、侵袭相关蛋白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随着小白菊内酯浓度的增加,对SW480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浓度作用下,随作用时间的延长,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P<0.05),小白菊内酯10,15μmol·L^-1浓度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小白菊内酯组克隆细胞形成数、侵袭、迁移细胞数、增殖相关蛋白β-catenin、Cyclin D1、侵袭迁移关蛋白MMP-2、MMP-9以及NOX4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小白菊内酯各组间呈浓度依赖(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小白菊内酯10,15μmol·L^-1浓度组以上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白菊内酯可能通过下调NOX4表达,抑制结肠癌细胞SW480细胞增殖、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丹皮酚与顺铂联用对人骨肉瘤细胞MG-63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MG-63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顺铂组(4μmol/L)、丹皮酚组(50 mg/L)和低、中、高浓度联用组(50、100、200 mg/L丹皮酚+4μmol/L顺铂).采用CCK-8法检测经药物作用24、48、72 h...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纳米雄黄对乳腺癌干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以人乳腺癌MCF-7亲本细胞为对象,采用无血清培养法培养获得乳腺癌干细胞.以阿霉素(1 mg/L)为阳性对照,以相同质量浓度的水飞雄黄为参照,采用CCK-8法检测纳米雄黄对MCF-7亲本细胞及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借助悬浮球形成及分化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