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入院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表达与短期预后及脑出血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6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记录其人口统计学特征、病情严重程度、入院时MMP-9和Lp-PLA2水平及脑出血转化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评价MMP-9和Lp-PLA2及其他基线资料与短期预后及脑出血转化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分析MMP-9和Lp-PLA2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血清MMP-9、Lp-PLA2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对预后不良最有意义的危险因素为MMP-9、Lp-PLA2及溶栓前NIHSS评分(P<0.05~P<0.01)。年龄、溶栓前NIHSS评分、MMP-9和Lp-PLA2水平是发生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高危因素(P<0.01)。对于出血转化最有意义的危险因素为年龄、MMP-9、Lp-PLA2及溶栓前NIHSS评分(P<0.05~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MMP-9预测预后不良的曲线下的面积为0.773(95...  相似文献   

2.
邱彩霞  汤海燕  王庄 《浙江医学》2014,(13):1150-1152
目的:探讨影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26例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24h复查头颅CT,观察有无颅内出血情况,并记录年龄、性别、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等数据。溶栓后90d时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作为评价疗效的指标,mRS评分≤2分的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的纳入预后不良组,并对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6例患者中3例(11.5%)示溶栓后出血转化,均为非症状性颅内出血。预后良好组患者11例(42.3%),预后不良组15例(57.7%),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水平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DL水平越高的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的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早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水平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随访患者90 d,应用改良Ranking量表(mRS)评价患者的预后,mRS评分0~1分纳入预后良好组(50例),mRS评分2~6分纳入预后不良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水平,分析MMP-2、MMP-9及MMP-13与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的MMP-2和MMP-13水平分别为(241.29±10.42)μg/L、(79.29±3.45)μg/L和(243.45±9.58)μg/L、(83.42±5.08)μg/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的MMP-9水平为(153.42±20.98)μg/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的(79.24±8.52)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MP-9与mR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856,P=0.002),MMP-2、MMP-13与mRS评分无相关关系(r=0.483、0.503,P=0.086、0.082)。结论 MMP-9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具有预测作用,MMP-2和MMP-13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不伴感染症状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7月至2021年12月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00例不伴感染症状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应用注射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于静脉溶栓后3个月行改良Rankin Scale(mRS)评分,根据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160)和预后不良组(n=40)。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既往史(包括高血压、卒中、糖尿病、心房颤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及入院时NLR、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伴感染症状AIS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LR对不伴感染症状AIS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NLR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的性别分布、吸烟比例、有高血压史比例、有卒中史比例、有糖尿病史比例、有心房颤动史比例、有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史比例及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年龄[比值比(OR)=1.044,95%置信区间(CI):1.009~1.082,P<0.05]、NIHSS评分(OR=6.966,95%CI:2.801~17.327,P<0.001)和NLR(OR=1.165,95%CI:1.018~1.333,P<0.001)是不伴感染症状AIS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NLR评估不伴感染症状AIS患者静脉溶栓不良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36,最佳界值为 3.39,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57.5%、75.6%。结论 入院时NLR是不伴感染症状AIS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可作为评估静脉溶栓后3个月不良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运重建前后与预后不良有关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医师预测患者预后提供更多的生物学标志物。   方法   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曲靖医院神经内科及神经介入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接受血运重建治疗(包括静脉溶栓、机械取栓切除术或者2者均行)的患者179例,根据3个月后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 < 3分)和预后不良组(mRS≥3分)。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检验指标、血运重建前后NLR值、NIHSS评分等,并进一步分析预后不良组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1)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2组患者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C反应蛋白、入院的NIHSS评分、中性粒细胞数及百分比、淋巴细胞数及百分比、NLR值及血运重建后8h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及百分比、淋巴细胞数与百分比、NLR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NIHSS评分(OR = 1.123,95% CI 1.065~1.184,P < 0.05)是AIS患者血运重建后3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诊断分界值为11;(3)NLR值比较:预后不良组血运重建前后的NLR值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IS患者血运重建后NLR值较血运重建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入院时的NIHSS评分是AIS血运重建患者发病3个月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AIS患者血运重建前后NLR变化具有上升趋势,预后不良组血运重建前后的NLR高于预后良好组,但并非AIS患者血运重建3个月后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血运重建前后金属基质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值)的变化与出血转化的相关性,以期寻找预测AIS患者血运重建后出血转化的生物标记物。方法 收集2022年2月至2022年12月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AIS并接受血运重建治疗(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同时接受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161例,其中出血转化组46例,非出血转化组115例,通过比较血运重建后出血转化组与非出血转化组的一般信息、血运重建前后NLR值及MMP-9等指标。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除C反应蛋白存在差异外(P <0.001),余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出血转化组在治疗前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MMP-9较非出血转化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运重建后血常规各项指标、MMP-9较血运重建前明显升高,出血转化组较非出血转化组升高更加明显,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趋化素样因子1(CKLF1)、claudin-5预测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价值及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1月武汉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接受静脉溶栓的AIS患者321例为AIS组,根据是否发生HT分为HT亚组63例和非HT亚组258例。患者出院后3个月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再分为预后不良亚组88例和预后良好亚组233例,另选取医院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6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KLF1、claudin-5水平,比较各组血清CKLF1、claudin-5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静脉溶栓后HT的影响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AIS患者血清CKLF1、claudin-5水平与mRS评分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KLF1、claudin-5水平对AIS患者静脉溶栓后HT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IS组血清CKLF1、claudin-5水平升高(Z=11.953、11.069,P均<0.001)。AIS患者321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构建高血压脑出血预后不良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31例,按照术后3个月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142例,和预后不佳组(mRS>2分)389例,对两组资料行单因素分析、回归模型筛选高血压脑出血预后不良的独立相关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及内部验证。结果基底节出血、顶叶出血、枕叶出血、出血量>30 mL、偏瘫、意识障碍、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糖尿病、红细胞分布宽度、D-二聚体水平均是高血压脑出血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顶叶出血、出血量>30 mL、偏瘫、意识障碍、恶心呕吐、D-二聚体水平是高血压脑出血预后不良的独立相关因素;构建高血压脑出血预后不良预测模型,建模组AUC=0.895 0,验证组AUC=0.853 8,模型预测能力较好。结论该研究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一致性和预测效果良好,可为临床预测评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风险提供借鉴,早期实行治疗干预,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郑海燕  路屹  骆嵩 《安徽医学》2021,42(2):157-161
目的 探索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疗效与长期预后的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IS患者49例,均在发病4.5 h内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相关血清学指标,早期疗效按溶栓后第14天的神经改善率分为有效组(≥ 18%)35例及无效组[<18%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增加]14例,长期预后按出院后第90天临床结局改良RANKIN量表(又称mRS量表)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 2分)26例及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23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早期疗效与长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入院NIHSS评分、溶栓时间窗、房颤史、脂蛋白(a)水平、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是早期疗效的影响因素(P<0.05);入院NIHSS评分、脂蛋白(a)水平、房颤史、D-二聚体水平、早期疗效是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入院NIHSS评分高值(OR=1.035,95% CI:1.013~1.153)、溶栓时间窗>3 h (OR=6.447,95% CI:1.740~50.120)、FIB水平越高(OR=3.852,95% CI:2.717~17.537)是早期疗效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入院NIHSS评分高值(OR=1.163,95% CI:1.012~1.336)、脂蛋白(a)水平越高(OR=1.008,95% CI:1.001~1.015)是长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FIB、脂蛋白(a)分别是溶栓早期疗效与长期预后的血清标志物,这2项指标结合入院NIHSS评分供临床医师参考,可对静脉溶栓后AIS患者的病情及转归进行预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MMP-9、hs-CRP、BNP、S-100和DD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为AIS的患者53例,检测MMP-9、hs-CRP、BNP、S-100和DD水平并进行随访,采用SAS 9.1.3统计学软件包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进行单因素分析和Cox逐步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研究各指标对AIS预后的影响。结果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性别对AIS预后无影响(P〉0.05);多因素Cox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MP-9、hs-CRP、BNP、S-100和DD是AIS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尤其是S-100对AIS预后影响最大。结论 MMP-9、hs-CRP、BNP、S-100和DD与AIS预后密切相关,尤其以S-100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皮损伤标志物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对脑梗死出血转化的判定作用。方法连续收集住院15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根据头颅CT检查有无出血情况分为出血转化组(HT)和非出血转化组(non-HT),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MMP-9水平,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头颅CT改变进行分析。结果患者HT组血清MMP-9水平(339.2±192.4 ng/ml)明显高于non-HT组(80.7±44.0 ng/ml)和对照组(75.9±28.1ng/ml)(P〈0.001)。发病不同取样间隔,3 h内、3~6 h、7~12 h、13~24 h HT组血清MMP-9水平高于non-HT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01)。HT组血清MMP-9水平3 h内即明显升高;出血转化组不同亚型及有无症状性出血转化组血清MMP-9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血清MMP-9预测出血转化的界值是180 ng/ml,当MMP-9≥180 ng/ml时,脑梗死出血转化的灵敏度为78.9%,特异度为95.4%,阳性预测值71.4%,阴性预测值96.9%。结论通过检测MMP-9的水平对脑梗死出血转化进行早期预测作用,增加临床溶栓治疗的安全性,预防出血转化,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1月~2016年12月于笔者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7例,依照改良Rankin量表(mRS)对所有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分为预后良好组318例(≤ 2分),预后不良组189例(>2分)。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根据入院时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计算NLR、PLR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价入院时PLR、NLR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结果 预后不良组年龄、空腹血糖、NEUT计数、PLT计数、入院时NLR水平、入院时PLR水平、入院NIHSS评分、脑梗死病史率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尿酸、LYM计数均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酸水平升高是AIS患者预后良好的独立保护因素;年龄、NEUT计数、PLT计数、入院NIHSS评分、入院时高水平NLR和PLR是AIS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时PLR、NLR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诊断界值分别为137.47、3.92,敏感度分别为69.8%、64%,特异性分别为70.8%、82.7%,PLR和NLR联合预测敏感度为74.1%,特异性为75.2%。结论 入院时PLR、NLR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有良好的预测价值,高PLR、NLR水平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卒中预警综合征(SW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7月至2020年1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SWS患者83例,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72例)和预后不良组(m RS评分>2分,11例)。记录患者基本临床特点、实验室及影像学等资料,根据急诊血常规计算NLR。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WS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价NLR对SWS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结果 SWS患者平均年龄为(59.10±13.11)岁,65例患者明确新发梗死。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NLR均高于预后良好组,但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ABCD2评分及是否行静脉溶栓和有无新发梗死的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OR=1.46,95%CI 1.15~1.86,P=0.002)和NLR(OR...  相似文献   

14.
章立  刘小利  金友雨  厉向  章小新 《浙江医学》2016,38(20):1675-167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CIS)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527例初发CIS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研究,以CIS复发或因病死亡为研究终点,分为预后不良组(达到终点事件者)58例和预后良好组(未达到终点事件者)469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入院改良Rankin评分(m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蛋白/肌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mRS、NIHSS、ADL、尿蛋白/肌酐比、血肌酐和糖化血红蛋白为CIS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入院mRS、NIHSS、ADL、尿蛋白/肌酐比、血肌酐和糖化血红蛋白为CIS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1年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河北省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的AIS患者,根据1年随访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标准分为预后良好组(0 相似文献   

16.
王芳  韦迎娜  尹涛源 《安徽医学》2020,41(7):755-759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力衰竭(HF)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AMI患者149例,记录患者入院后相关数据,检测入院时血清sST2、MMP-2、MMP-9水平,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并发HF分为HF组(54例)和无HF组(95例),出院后随访12个月,根据是否出现恶性HF、心源性死亡等将AMI并发HF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16)和预后良好组(n=38),比较HF组和无HF组以及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血清sST2、MMP-2、MMP-9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ST2、MMP-2、MMP-9对AMI并发H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HF组血清sST2、MMP-2、MMP-9水平均高于无H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9.63%(16/54),预后不良组血清sST2、MMP-2、MMP-9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T2、MMP-2、MMP-9预测AMI并发HF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8、0.938、0.715。结论 AMI并发HF患者血清sST2、MMP-2、MMP-9明显增高,高水平血清sST2、MMP-2、MMP-9可能提示患者预后不良,sST2、MMP-2、MMP-9对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24 h以内血浆MMP-9水平,探讨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转化预测作用。方法:收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2例,根据复查头颅CT或MR I有无出血,分为HT(出血转化)组和non-HT(非出血转化)组,对照组选取同期的非脑血管疾病的患者30例,比较各组间血浆MMP-9水平,利用ROC曲线确定预测HT的血浆MMP-9临界浓度及血浆MMP-9浓度大于临界浓度时是否能够预测出血转化的发生。结果:HT组分别与non-HT组和对照组血浆MMP-9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n-HT组与对照组血浆MMP-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确定血浆MMP-9预测HT的临界浓度为192.95 ng/mL,血浆MMP-9大于临界浓度时预测出血转化的OR值为8.301。结论:发病在24 h以内的血浆MMP-9水平可以作为急性缺血性卒中出血性转化的一项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入院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与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SAP)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首次确诊AIS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SAP诊断标准分为SAP组(n=40)和非SAP组(n=56)。比较两组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SAP风险评分(SAP risk assessment,A2DS2)、TOAST分型、血脂和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血清白细胞计数、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MMP-9水平。结果 SAP组入院NIHSS和A2DS2评分高于非SAP组,吞咽障碍增多,血清尿酸、hs-CRP、PCT和MMP-9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NIHSS评分、血清hs-CRP、PCT和MMP-9水平升高是S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检验显示,血清MMP-9与NIHSS评分、hs-CRP和PCT呈正相关(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显示,入院NIHSS评分、血清hs-CRP、PCT和MMP-9水平预测SA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2[95%(confidence interval,CI):0.659~0.804)]、0.798(95%CI:0.742~0.856)、0.831(95%CI:0.756~0.902)和0.878(95%CI:0.833~0.945),预测价值较高。结论 MMP-9不仅具有组织蛋白溶解活性,同时具有炎症介质特性。AIS患者入院血清MMP-9水平升高可能与SAP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SAP早期诊断的重要新型生化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单纯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后病情严重程度及出血转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急性缺血性卒中单纯静脉溶栓患者,记录其入院时NIHSS评分、血清尿酸水平及溶栓后出血转化等情况,根据患者在随访90天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根据是否存在出血性转化分为出血转化组和非出血转化组,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预后及出血转化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预后良好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392.6±34)umol/L比(307.1±42) umol/L,P=0.001],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后高尿酸水平与预后良好无明显相关性。非出血转化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出血转化组患者[(373.3±40) umol/L比(284.5±29)umol/L,P=0.01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水平于出血转化呈现负相关性(OR值0.911,95%可信区间0.834~0.987,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与单纯rt-PA静脉溶栓预后无显著相关性,较高血尿酸水平与较低脑出血转化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尿酸(UA)变化以及相关性。方法入选9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2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hs-CRP;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血清MMP-9;氧化酶法测UA;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进行左室参数的测定。结果 CHF患者血清MMP-9、hs-CRP、U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不同心功能分级的CHF患者MMP-9、hs-CRP及UA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1或〈0.05);心功能越差,MMP-9、hs-CRP及UA水平越高,左室舒末内径越大,左室射血分数越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因相同心功能分级的CHF患者血清MMP-9、hs-CRP、U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F患者血清MMP-9、hs-CRP、尿酸水平与LVEF有较好的相关性,且与NYHA分级正相关;血清MMP-9与hs-CRP、LVEED亦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血清MMP-9、hs-CRP、UA的浓度对判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