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24 h以内血浆MMP-9水平,探讨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转化预测作用。方法:收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2例,根据复查头颅CT或MR I有无出血,分为HT(出血转化)组和non-HT(非出血转化)组,对照组选取同期的非脑血管疾病的患者30例,比较各组间血浆MMP-9水平,利用ROC曲线确定预测HT的血浆MMP-9临界浓度及血浆MMP-9浓度大于临界浓度时是否能够预测出血转化的发生。结果:HT组分别与non-HT组和对照组血浆MMP-9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n-HT组与对照组血浆MMP-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确定血浆MMP-9预测HT的临界浓度为192.95 ng/mL,血浆MMP-9大于临界浓度时预测出血转化的OR值为8.301。结论:发病在24 h以内的血浆MMP-9水平可以作为急性缺血性卒中出血性转化的一项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王文华  林莉 《中国现代医生》2012,(34):145-146,14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观察组),予以控制颅内压、降血压和血糖、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局部微循环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连用两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浆MMP-9和TIMP-1水平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另选择同期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浆MMP-9和TIM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浆MMP-9和TIMP-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脑卒中灶大面积组MMP-9和TIMP-1水平明显高于小面积组(t=2.24、2.41,P均<0.05)。同时观察组治疗1、2周后,脑卒中灶面积均较治疗前逐渐缩小(P均<0.05),治疗两周后痊愈21例,显著进步13例,进步9例,无效7例,临床总有效率为86.0%。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存在血浆MMP-9及其抑制剂TIMP-1异常升高,其水平与脑卒中灶面积呈正相关,血浆MMP-9和TIMP-1水平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疗效随访的指标。通过调节MMP-9和TIMP-1水平,可为缺血性脑卒中防治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早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水平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随访患者90 d,应用改良Ranking量表(mRS)评价患者的预后,mRS评分0~1分纳入预后良好组(50例),mRS评分2~6分纳入预后不良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水平,分析MMP-2、MMP-9及MMP-13与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的MMP-2和MMP-13水平分别为(241.29±10.42)μg/L、(79.29±3.45)μg/L和(243.45±9.58)μg/L、(83.42±5.08)μg/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的MMP-9水平为(153.42±20.98)μg/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的(79.24±8.52)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MP-9与mR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856,P=0.002),MMP-2、MMP-13与mRS评分无相关关系(r=0.483、0.503,P=0.086、0.082)。结论 MMP-9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具有预测作用,MMP-2和MMP-13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4.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是一类能水解细胞外基质的金属蛋白酶,具有降解血管基膜、激活细胞因子等多种生物活性。它参与了血脑屏障的破坏、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脑卒中后恢复等病理过程,被认为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故近年来越来越受重视。针对MMP-9在缺血性脑卒中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的特殊作用,其不仅与缺血性脑卒中的严重程度、进展程度相关,还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出血性转化相关。因此,对脑卒中早期及病程中的MMP-9水平进行监测,可以为脑卒中的预测及预后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卒中患者血尿酸与临床预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黄奕平  俞敏  张丽君 《吉林医学》2022,(8):2034-2037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位点多态性及血清Vaspin、Chemerin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100例以及急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为TIA组及卒中组。另选取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人员血清MMP-1、MMP-3及MMP-9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明确上述血清学指标诊断TIA的效能。此外,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检测3组人员MMP-1、MMP-3及MMP-9基因多态性的差异。检测并比较三组血清Vaspin及Chemerin水平。结果:TIA组血清MMP-1、MMP-3及MMP-9水分别为(122.34±8.15)μg/L、(93.21±8.03)μg/L、(132.74±8.37)μg/L,明显高于卒中组的(86.83±6.29)μg/L、(57.22±5.71)μg/L、(110.42±5.23)μg/L,且卒中组上述各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  相似文献   

7.
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脑梗死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是一组与锌结合,分解胞外基质的糖蛋白酶类,参与胚胎的正常发育与组织重构。其中MMP-9是MMP家族成员之一,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生理性调节物质。在许多病理损伤如动脉粥样硬化、恶性肿瘤浸润、脑血管病和炎症应答等多种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现就MMP-9在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入院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表达与短期预后及脑出血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6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记录其人口统计学特征、病情严重程度、入院时MMP-9和Lp-PLA2水平及脑出血转化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评价MMP-9和Lp-PLA2及其他基线资料与短期预后及脑出血转化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分析MMP-9和Lp-PLA2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血清MMP-9、Lp-PLA2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对预后不良最有意义的危险因素为MMP-9、Lp-PLA2及溶栓前NIHSS评分(P<0.05~P<0.01)。年龄、溶栓前NIHSS评分、MMP-9和Lp-PLA2水平是发生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高危因素(P<0.01)。对于出血转化最有意义的危险因素为年龄、MMP-9、Lp-PLA2及溶栓前NIHSS评分(P<0.05~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MMP-9预测预后不良的曲线下的面积为0.773(9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3例,PIS组患者48例,非PIS组患者45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为健康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患者24 h、3 d、7 d、14 d和健康对照组血清MMP-9、Cys-C水平,分析2组患者急性期不同时间点血清MMP-9、Cys-C水平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发病24 h至7 d血清MMP-9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IS组血清MMP-9、Cys-C水平于发病后24 h至第7天持续升高,并高于非PIS组同时间点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14 d逐渐降至接近健康对照组水平(P>0.05)。PIS患者MMP-9与Cys-C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52,P<0.01)。结论血清MMP-9和Cys-C水平的升高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及进展密切相关,提示血清MMP-9和Cys-C水平对PIS病情与预后判断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不同时间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32例设立为观察组,对照组选择健康体检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两组入院时、第2-3天、第4-7天血清MMP-9的浓度变化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时血清MMP-9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发病后第2-3天MMP-9水平逐渐升高,发病后的第4-7天出现降低.对各时间点的血清MMP-9水平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发病第2-3天的血清MMP-9水平高于入院时及发病第4-7天时间点,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MMP-9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相关系数为r=-0.734,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MMP-9浓度C呈负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MMP-9在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脑梗死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指标之一,临床上早期测定脑梗死外周血中MMP-9水平,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1.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类含有锌原子结合位点的蛋白酶家族,能够对细胞外基质(ECM)成分进行降解.在大鼠中,MMPs家族包含28个成员.MMP-9与其同源基因MMP-2是MMPs家族的重要成员,属于明胶酶类,能够降解ECM成分中的Ⅳ型胶原.研究显示,MMP-9参与脑局部缺血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高压氧治疗能够调节MMP-9的表达.本文对MMP-9的结构、MMP-9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及高压氧(HBO)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血清和皮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寻常型银屑病患者22例,健康对照组15例。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MMP-2、MMP-9,皮肤MMP-2、MMP-9表达,采用免疫组化ABC法。结果:银屑病患者血清、皮肤中MMP-2、TIMP-9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MMP-2、MMP-9增高可能是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皮损伤标志物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对脑梗死出血转化的判定作用。方法连续收集住院15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根据头颅CT检查有无出血情况分为出血转化组(HT)和非出血转化组(non-HT),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MMP-9水平,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头颅CT改变进行分析。结果患者HT组血清MMP-9水平(339.2±192.4 ng/ml)明显高于non-HT组(80.7±44.0 ng/ml)和对照组(75.9±28.1ng/ml)(P〈0.001)。发病不同取样间隔,3 h内、3~6 h、7~12 h、13~24 h HT组血清MMP-9水平高于non-HT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01)。HT组血清MMP-9水平3 h内即明显升高;出血转化组不同亚型及有无症状性出血转化组血清MMP-9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血清MMP-9预测出血转化的界值是180 ng/ml,当MMP-9≥180 ng/ml时,脑梗死出血转化的灵敏度为78.9%,特异度为95.4%,阳性预测值71.4%,阴性预测值96.9%。结论通过检测MMP-9的水平对脑梗死出血转化进行早期预测作用,增加临床溶栓治疗的安全性,预防出血转化,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杨国东 《中原医刊》2009,(22):11-12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80例急性脑梗死病例及同期同年龄纽体检健康者6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发病后1、2、5、7、14d血清MMP-9的浓度,与健康组比较。结果患者组MMP-9血清浓度发病后1、2、5、7、14d分别是(272±128)μg/L、(395±157)μg/L、(378±140)μg/L、(307±127)μg/L、(236±112)μg/L,与对照纽(149±110)μ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发病后2d水平升高明显,后持续5d左右;并且大梗死组血清MMP-9水平明显高于中和小梗死组,血清MMP-9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和预后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早期血清MMP-9水平明显增高,且其增高程度能够为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程度提供定量信息,为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其短期预后意义。方法分别测定60例ACS患者入院时MMP-9水平,随诊3个月,并以测定30例稳定型心绞痛及30例健康成人MMP-9作对照。血浆MMP-9的测定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以MMP-9>30 ng/ml为界值,追踪观察正常组与增高组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ACS组的MMP-9水平(30.33±14.00)ng/ml,较正常对照组(2.84±1.39)ng/ml高(P<0.01);较稳定型心绞痛组(2.72±0.98)ng/ml高(P<0.01),稳定型心绞痛组(2.72±0.98)ng/ml较正常对照组(2.84±1.39)ng/ml无差异(P>0.05);在60例ACS中,MMP-9升高37例,随诊期共发生心脏事件18例,较正常组高(P<0.01)。结论MMP-9与ACS发生有关;与ACS的短期预后也有关,可作为危险分层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血尿酸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11月汝州市中医院收治的125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结果,将上述入选者划分为A组(0~15分,轻度神经功能缺损,50例)、B组(16~30分,中度神经功能缺损,40例...  相似文献   

17.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12/2007-06住院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60(男38,女22)例,年龄为38-75(64.4±9.9)岁,以WHO关于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为依据,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谱等确诊,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1支动脉直径狭窄≥50%,其中心肌梗死患者(AMI)36例,  相似文献   

18.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是一类可降解细胞外基质的蛋白水解酶。其中,MMP-2和MMP-9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诊断和预后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MMP-2和MMP-9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疾病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疾病的诊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脑缺血损伤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能降解和重塑造细胞外基质,破坏血-脑屏障,导致脑损伤和脑水肿。了解MMP-9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表达、影响其表达的因素及有关抗体的研究及应用,可以为脑梗死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动态变化与梗死面积、神经损害的关系,从临床方面探讨两者在脑梗死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对70例脑梗死患者第3天和病后14 d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9,进行不同时程和同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体积进行相关分析,并与3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 70例脑梗死患者第3天时血清MMP-9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 水平CTV≥10 cm3,与CTV<10 cm3比较P<0.05.不同程度神经功能受损患者血清MMP-9水平CSS>30与CSS≤30之间比较P<0.05.结论 MMP-9参与脑梗死的病理过程,脑梗死急性期血浆MMP-9水平可作为判断梗死面积大小、病情轻重及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