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葛继红 《医药导报》2011,30(3):409-411
近年来, 各地执行药品招标采购政策, 控制药品价格的上涨并没有使药品费用的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利用影响因素模型分析方法讨论药品日当量、日价格和处方药品组合结构等因素对某医疗机构循环系统和抗菌药物类药品费用的影响方向和程度.结果 显示,药品用量和处方药品组合结构的改变是控制药品费用增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沧州市"医保"患者药品使用情况及药品费用控制政策的实施效果。方法:以算术平均数和构成比等指标描述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药品费用水平,利用秩和检验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方法比较"医保"患者和自费患者的药品费用。结果:"医保"患者药品费用占住院总费用的30%~35%,《沧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以外药品费用占全部药费的9%以下,"医保"患者的药费高于自费患者。结论:沧州市"医保"患者药品费用控制效果较好,但药品费用仍有降低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我国建立药品谈判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分析美国药品援助项目及其药品谈判特点,结合我国医药卫生政策,提出对我国开展药品谈判的建议。结果与结论:美国药品援助项目的顺利实施得益于其拥有有效的法律保障体系和健全的信息监管模式;我国应完善药品谈判的政策制度和相关的信息技术平台,才能发挥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药品供应商进行药品谈判的作用,从而达到控制药品费用增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5,(21):2881-2884
目的:为我国政府制订医保药品支付价格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阐述医保支付价格政策起源及其他国家实施该政策的效果和出现的问题,在我国新医改背景下结合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探讨医保药品支付价格定价机制。结果:药品支付价格政策改革将会对目前医药市场和医疗保险支付产生较大影响,对研发型制药企业的影响和冲击较大。该政策可节约医保资金中药品费用支出,对卫生总费用是否降低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实践。结论:建议医保政策实施时注意相关配套措施改革。政府应在药品可获得性和鼓励药品研发创新性方面保持平衡。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医保药品使用情况,探寻医保药品费用的主要流向,明确药品费用控制的重点.方法:从医保机构调取江苏省18家医疗机构医保药品使用情况,采用金额排序法,以费用累积占比80%以上为标准,分析现阶段医保药品费用的主要流向.结果:甲、乙类药物,抗菌药物、内科用药、消化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循环系统药物以及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药物是医保药品费用的主要流向.结论:现行医保药品目录的设置及药品使用较合理,但二级医疗机构仍存在抗菌药物滥用现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美国卫生机构药品费用增长的趋势与影响因素,探讨其关联性.方法:收集有关美国卫生系统药房药品费用增长的文献,采用描述性方法研究药品消耗费用增长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与结论:药品总费用仍将继续增长,但处方药费用的增长率明显放缓.影响药品费用增长的两大因素是新药开发上市和通用名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医疗费用里药占比很高,改革开放后国际上的新药几乎同步进入中国,但当前我国临床用药规范化程度较低,医保药品基本是按项目付费,对药品费用控制力度有限,加上药品质量品牌差异性较大,因此对临床选择药品品种带来了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8.
武德龚  付海申 《中国药师》2017,(9):1699-1701
摘 要 目的:了解我院参加医保新农合的患者病历中药品费用被拒付的情况,分析拒付原因,寻找策略。方法: 收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参加医保新农合的患者病历中药品费用被拒付的数据,分析不同拒付原因,并提出减少医保新农合政策下药品费用拒付的应对策略。结果: 我院药品费用被拒付最常见的原因是违反医保新农合政策中的限制用药,其次为中成药、抗菌药不合理使用。医院应根据药品费用被拒付原因寻找对策,促进医保新农合政策落实,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和医保新农合政策下的规范用药。结论: 我院参加医保新农合患者的药品费用被拒付的主要原因是我院医保新农合政策执行不彻底,存在违反医保政策用药的现象。药学部应在监管合理用药的同时,着重宣传医保新农合用药政策,实施站位前移,参与用药方案制定,促进规范用药。  相似文献   

9.
罗力 《中国药房》2012,(48):4515-4517
目的:为完善全民“医保”和药品“零差率”销售等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参考相关政策文件,分析目前全民“医保”和药品“零差率”政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结果:我国贫富差距较大,“医保”制度应根据不同经济水平人群分类设立。短期来看,医疗费用减免可减轻费用负担,但长远来看将推动医疗费用快速上涨,“医保”报销比例不宜快速提高,免费医疗更是不可取。医药分开、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短期内可降低药品费用,但从长期来看不能减轻人民群众药品费用负担。医药分开、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的出发点应当是解决医疗费用增长严控和药品产业大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控制医疗费用负担的同时,促进药品产业发展。落实前提是将医院原先获得的药品收益留在卫生系统。结论:可行的办法是成立药品招标配送中心,由该中心加价配送药品给各个医院,医院“零差率”销售药品。该中心加价所得药品收益纳入财政专项收入,并转拨卫生部门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美国处方药费用变化原因,为完善建立我国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提供思路。方法:分析美国1991-2006年的处方药费用趋势及筹资来源。结果及结论:影响美国处方药费用变化的主要因素为药物利用增加,药品价格增长,用药类型改变及广告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医疗机构通过实行处方负面清单管理,探索新的控制医药费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措施。方法:根据医保政策、处方点评和动态监测情况,实行处方负面清单制度,对可能违规使用的处方行为进行事前管理。结果:实行处方负面清单管理,可有效避免药品滥用。结论: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降低药品次均费用发挥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控制我国药品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和促进医疗机构药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分析美国卫生系统药师协会制定的药品成本管理策略,对比我国医疗机构卫生现状,从而提出完善医疗机构药学工作,进行药品控费的建议。结果:美国药品成本管理策略建议医疗机构基于往年采购量(或金额)和使用量(或金额)开展药品预算管理;规范临床药师素质及临床药学服务质量的同时常态化开展交互治疗;成立药师参与临床治疗且获取医务人员支持的治疗小组;制定药品处方集并将成本较低、效果明显的药品纳入电子处方管理系统;建立药品使用替换制度,严格规范药品替换流程。结论:我国医疗机构可以开展药品预算研究来控制药品使用金额;通过提升临床药师技能来增强药师职业认知;加强药师医师沟通以明确两者职能分工;注重药师处方集制定并管控药品不合理使用;完善药品替换制度来规范药品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13.
李旭东  李忻  于倩  关丽英 《中国药事》2021,35(1):138-143
目的:探索通过信息化手段,保障“4+7”带量采购药品约定用量的有效落实,引导医师、患者优先选择集采药品,为集采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方法:利用信息化管理理念与手段搭建集采药品监测体系,从医院信息系统中收集2020年1-9月及2019年同期通用名相同的集采药品及非中选药品使用情况,对比分析政策执行前后的药品销售金额、次均药费、医保资金支出药费、医保次均药费及药占比等相关数据指标,评价实践效果。结果:自搭建监测体系后,截至2020年9月,第一批集采药品(共计20种),已完成约定用量的149.42%,其中有18个品种已超额完成约定用量;对通用名相同的集采药品及非中选药品同期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药品总费用、次均药费、医保资金支出药费、医保次均药费均有大幅下降;医院整体药占比由29.15%降至23.53%。结论:医院基于信息化手段搭建集采药品监测体系,为其用量得以顺利落实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某院药占比管控体系的建立对医保拒付药品的影响,旨在为以后医院改革持续推进提供参考。方法: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由药剂科牵头,多个部门密切合作建立药占比管控体系,包括成立合理用药监测小组、开展医保品种的动态监测及复合型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管理出院带药处方,统计建立药占比管控体系前后2年医保拒付药品的信息,采用自身同期对照,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医院药占比数值由最初的39.06%下降至29.52%,医保出院患者人数增加,省、市医保拒付药品金额明显下降,住院医保患者次均费用和自付比也同比下降。结论:该院利用卫生经济的杠杆配合政策进行调整建立药占比管控体系后,初步效果明显,能够基本合理控制和监督医保总量的指标,但也暴露一些问题,如抗感染药物拒付金额较多、超医保范围使用药品情况较突出,后续加强精细化管理,促进合理用药,减少医保患者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通过信息化手段,保障"4+7"带量采购药品约定用量的有效落实,引导医师、患者优先选择集采药品,为集采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方法:利用信息化管理理念与手段搭建集采药品监测体系,从医院信息系统中收集2020年1-9月及2019年同期通用名相同的集采药品及非中选药品使用情况,对比分析政策执行前后的药品销售金额、次均药费、医保资金支出药费、医保次均药费及药占比等相关数据指标,评价实践效果。结果:自搭建监测体系后,截至2020年9月,第一批集采药品(共计20种),已完成约定用量的149.42%,其中有18个品种已超额完成约定用量;对通用名相同的集采药品及非中选药品同期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药品总费用、次均药费、医保资金支出药费、医保次均药费均有大幅下降;医院整体药占比由29.15%降至23.53%。结论:医院基于信息化手段搭建集采药品监测体系,为其用量得以顺利落实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分析带量采购对抗精神病药品原研药和仿制药的使用情况影响,为政策制定和医院药事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对带量采购实施前后门诊药房抗精神病药品的数量、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仿制药替代率、费用节省等进行分析。结果:带量采购政策实施后,抗精神病药中仿制药使用数量增加4%,仿制药使用金额降低3%。带量采购实施后包含带量采购中选品种的奥氮平片和利培酮片实际费用节省分别为547万元、252万元,占抗精神病药品总节省费用的85.9%,为医保费用节省501万元。结论:本次带量采购政策落地一年,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药品价格虚高问题,切实降低了部分患者的用药负担,提升了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医保费用定额支出干预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选取实施医保费用定额支出制度前后各1个月的临床用药资料,采用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评价指标中与住院费用密切相关的部分进行前后对比,分析实施医保费用定额支出干预对合理用药指标的影响。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住院药占比、人均日住院药费、平均住院日、基本药物使用率以及抗菌药物使用各相关指标等。结果:实施医保费用定额支出制度后,全部用药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改善较明显的主要有住院药占比由42.87%下降为37.86%;人均日住院药费由437.94元下降为293.16元,下降幅度达33.06%;基本药物使用率由40.32%上升为47.64%;人均抗菌药物费用由142.35元下降为106.28元,下降幅度达25.3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由58.04 DDDs/100人/天下降为49.15 DDDs/100人/天。结论:实施医保费用定额支出制度对控制医保统筹支出与药物费用不合理增长以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创新药纳入医保机制的典型国家案例中,汲取能够为我国医保目录管理工作提供思路的借鉴点,为加快创新药物医保准入,建立行之有效、符合国情的医保目录管理体系提出建议。方法:对德国、日本、美国和新西兰4个典型国家的创新药医保目录纳入机制进行纵向案例介绍,再从企业参与程度、价值评估机制、药品定价标准以及动态调整周期4个方面进行横向总结对比,分析其模式中创新及可借鉴之处。结果:4个典型国家在此方面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流程与丰富的经验,并且已经形成一套相对完备且各具特色的体系,对我国有借鉴意义。结论:建议建立健全创新药准入机制,以保证企业充分参与创新药准入全程,建立公平权威的创新药评估机制,选取科学合理的创新药定价标准,实施动态长效的目录调整周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