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在颈椎前路减压术中维持脊柱的稳定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患者犤Orion30例,Zephir11例,一体化颈椎前路钢板-融合器系统(PCB)6例犦术后进行7~26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结果26例患者术前有椎间隙狭窄,18例有颈椎生理前突改变,手术后均获得满意的椎间隙高度重建,随访中未见明显椎间隙高度丢失,手术矫正的生理曲度保持良好。43例患者神经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余4例无明显神经功能恢复者均为创伤后完全截瘫患者。结论PCB适用于急性椎间盘突出或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Zephir与Orion钢板适用于颈椎多节段病变及致压物广泛的单节段病变,利于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隙高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Orion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在颈椎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明礼 《华西医学》2004,19(1):45-46
目的:研究和评价Orion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系统在颈椎外科的应用价值和作用。方法:对32例颈椎损伤与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并采用Orion钢板内固定。结果:32例患者均获得半年以上随访,平均9.5个月,除四例FrankelA级脊髓损伤者截瘫无恢复,其余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不同程度恢复,植骨块在术后3个月时获得骨性愈合。无一例发生钢板断裂,螺钉松动等并发症。结论:Orion钢板操作简便,固定牢固,适用于因颈椎骨折脱位,颈椎病等行前路减压 植骨的病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颈椎创伤及退行性疾病前路减压与稳定重建的应用价值。方法 20例患者采用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或钛网植骨加钛板固定。结果 全组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无与手术及内植物相关性并发症发生。术后椎间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维持满意,4月内均获骨性融合。JOA评分平均恢复率67.1%,ASIA分级中A级2例无改善,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恢复。结论 颈椎创伤及退行性疾病前路减压与稳定重建达到了生物学和力学固定效果,有效维持椎间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背景:已有文献报道生物活性玻璃在骨不连、骨折愈合过程中有较佳的临床疗效,但其在脊柱骨融合过程中的效果鲜有报道。 目的:观察生物活性玻璃联合颈椎椎间融合器在颈椎前路椎间融合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颈椎前路单节段椎间融合患者资料,全部病例均采用聚醚醚酮材料椎间融合器,其中内填充自体松质骨植骨32例为对照组,采用生物活性玻璃填充36例为实验组。随访观察两组植骨融合、神经功能恢复、椎间隙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及伤口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效果相当,均未出现伤口感染及延迟愈合等并发症。治疗3个月时,实验组与对照组骨性融合率分别为94%,97%,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6个月时全部融合。两组随访3,6,12个月时椎间隙高度和颈椎曲度指数均获得良好维持,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生物活性玻璃联合颈椎椎间融合器在颈椎前路椎间融合中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最常用的方法,其护理配合非常重要。护理不当可使术后并发症增多,甚至引起内固定松动脱落,导致治疗失效,严重者可引起死亡。PCB系统是近年来用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的1种装置,具有可提供术后即刻稳定,恢复椎间隙高度及颈椎生理前凸和植骨融合率高等优点。2003年5月~2005年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采用颈前路减压PCB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24例,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何建中  查振刚  刘宁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2):1894-1895
目的:探讨前路钛板内固定在手术治疗颈椎粉碎性骨折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颈椎前路钛板治疗23例下颈椎粉碎性骨折的患者。结果:本组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4~51个月,平均为21.6个月.前路髂骨植骨均获得良好融合,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随访过程中未出现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现象。术后除2例颈椎骨折伴严重的脊髓损伤患者症状无恢复外,其他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优良率为87%。结论: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可起到即刻稳定、防止植骨块移位的作用,术后无需行石膏外固定,明显地提高植骨融合率。前路减压彻底,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背景:维持良好的颈椎曲度亦是改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神经症状的重要前提,已有研究证实骨科前路钢板内固定植入物置入对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具有良好的作用。目的:评价颈椎前路钢板植入物置入术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前凸的恢复情况。设计:观察实验。单位: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象:选择2003-02/2006-01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72例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46例,女26例;年龄45~70岁,平均54岁;病史2~6年。纳入标准:①MRI显示颈脊髓受压。②均取自体髂骨植骨。实验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许可,所有患者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所有颈椎前路钢板为枢法模公司生产提供的Orion锁定钢板。根据手术需要分为单节段椎间盘切除组(n=32)及两节段椎间盘切除组(n=40)。方法:①采用经前路减压 自体髂骨植骨 钛质钢板内固定置入法,患者取仰卧位,肩背部垫高,颈后仰,气管内插管全麻。取颈前右侧横行或斜型切口,在Caspar椎体牵开器辅助下行椎间盘切除减压,取自体3面皮质髂骨植入减压椎间隙,安装Orion带锁钛板,获即刻稳定,放置引流,缝合切口。②术后颈托保护下进行日常活动,8周后逐步去除颈托。③分别于手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及12个月颈椎标准侧位X线片,以Cobb角测量融合节段的前凸,以D值评价颈椎的前凸,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④术后12个月随访观察患者骨性融合情况。椎间融合标准为:融合节段间两棘突尖之间无异常活动,植骨块与上下椎体界面间无透亮带,其骨小梁通过植骨块与椎体界面。⑤随访中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反应。主要观察指标:①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Cobb角、D值的变化。②随访骨性融合及排斥情况。结果:纳入患者72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单节段椎间盘切除组及两节段椎间盘切除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6及12个月Cobb角及D值均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术后12月随访结果表明所有患者植骨均获骨性融合。③钛钢板内固定植入物置入后未见明显排斥反应,提示材料和宿主之间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应用颈椎前路钢板植入物加自体骨置入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恢复颈椎生理前凸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2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在多节段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前路分节段椎体次全切除+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所有患者定期随访,应用改良JOA评分法评估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MRI或者CT检查,观察植骨融合、畸形矫正和并发症情况。结果2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42月。患者术前不适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改良JOA评分术前平均9.2分,术后13.8分,平均改善率59.4%,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颈椎畸形矫正后基本恢复至正常的曲度,未出现假关节形成、植骨块脱出、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具有减压彻底、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椎间植骨融合率高、颈椎生理曲度恢复好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颈椎间盘、椎体及后纵韧带部分切除,植骨及带锁钢板内固定在治疗伴有后纵韧带压迫颈髓神经疾病中的应用. 方法单个椎间隙者13例手术采用前路间盘及相应部位后纵韧带部分切除,其余手术采用前路椎体大部分切除及相应部位后纵韧带部分切除,18例采用自体髂骨植骨融合,38例采用钛网笼内填充减压椎体之松质骨植骨,最后均予带锁钢板内固定. 结果术后复查MRI:见颈脊髓神经压迫去除满意.56例平均随访18个月,植骨全部于术后3~4个月骨性愈合.术后已恢复椎间隙高度没有发现再丢失现象,颈椎生理弧度恢复良好. 结论颈椎间盘及后纵韧带大部分切除术,颈椎及后纵韧带大部分切除术适用于部分伴有后纵韧带颈脊髓神经和神经根压迫症患者,有利于彻底解除神经压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传统cage-钛板与颈椎桥形锁定融合器(ROI-C)结合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 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脊柱外科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133例。根据使用的内固定材料分为cage-钛板组(69例)和ROI-C组(64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同时进行24个月的随访。采用VAS评分、JOA评分和NDI评估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颈椎X射线摄片测量患者颈椎曲度和椎间隙高度变化;采用Bazaz评分评估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的情况,采用kellgren标准评定邻近节段退变,并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1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24个月随访。ROI-C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cage-钛板组[(60.9±18.2)min vs(75.4±20.6)min,P<0.05],但术中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3个月、12个月、24个月2组颈椎曲度、椎间隙高度、VAS评分、JOA评分和NDI均优于术前(P<0.05),但2组间比较,各个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4.35% vs 3.13%,P>0.05)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5.80% vs 4.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而言,应用传统cage-钛板和ROI-C融合器进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使用ROI-C融合器可缩短手术时间,但不能显著降低术后吞咽困难及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卢弘栩  袁文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4):2047-2049
目的 通过对单间隙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使用或不使用颈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的患者术后随访,分析不同术式对颈椎曲度和高度的影响。方法 对45例单间隙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12-38个月,平均20个月,其中A组行颈前路减压单纯植骨融合20例,B组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颈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25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内、术后2-4个月、术后5-7个月、术后1年以上拍摄颈椎标准侧位片,测量融合节段颈椎前高、后高、颈椎总曲度、融合节段曲度,分析这些参数在手术前后的变化。结果 X线片测量显示,融合节段颈椎前高、后高及节段曲度在术后1周内A、B组在均较术前明显改善,A组分别增加(4.1&;#177;1.6)mm,(2.2&;#177;0.8)mm,(7.1&;#177;5.3)&;#176;,两组间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gt;0.05,t=1.932,1.484,0.420),在术后2-4个月、术后5-7个月及术后1年以上的随访中,A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丢失,以术后2-4个月尤著,而B组在术后长期随访中无明显丢失,均能较好维持,两组间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lt;0.05,t值为2.435-4.701。颈椎总曲度在术后1周内亦较术前明显改善,A组增加(10.4&;#177;7.7)&;#176;、B组增加(8.1&;#177;3.4)&;#176;,两组间统计差异无显著性(P&;gt;0.05,t=1.364);在术后2-4个月、术后5-7个月的随访中,A组有逐渐丢失趋势,而B组能较好维持,但两组间统计差异无显著性(P&;gt;0.05,t=0.400,1.330),在术后1年以上随访中,A组回到近于术前水平,而B组仍能较好维持,两组间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P&;lt;0.05,t=2.814)。结论 对单间隙脊髓型颈椎病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辅以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不仅有助于恢复颈椎的生理曲率及椎间高度,并有助于长期维持。  相似文献   

12.
李永恒 《华西医学》2002,17(4):464-465
参照颈前路钢板的特点研制了矩形自锁钢板。共治疗17例颈椎骨折患者,均为颈椎椎体暴裂性骨质,颈髓硬脊膜前方有致压因素存在,实施前路减压、髂骨植骨,颈前路矩形自锁钢板固定,随访时间6个月-2年,术后颈椎生理屈度及椎体高度未发生丢失,植骨3-4个月融合,固定装置无松动、脱落及断裂,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恢复。我们体会,颈前路矩形自锁钢板更适合国人颈椎形态,具有避免力学缺陷,稳定性强,固定牢固、促进骨折愈合特点。国内推广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3.
背景:单节段或双节段颈椎病患者通常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但对于多节段颈椎病手术方式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议。目的:探讨前路"杂交式"减压即单椎体次全切联合椎间盘切除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资料,均选择前路"杂交式"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ZEPHIR钢板内固定。观察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植骨融合率、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结论:随访12~72个月,平均36个月。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受压节段脊髓膨隆良好。钢板及螺钉无松动、断裂或移位。治疗后6个月植骨均融合,12个月JOA评分明显提高,改善率优10例,良16例,可4例,优良率86.7%。说明采用前路"杂交式"减压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减压直接彻底并能尽量保留颈椎结构,增加植骨融合率,有效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  相似文献   

14.
背景:单节段或双节段颈椎病患者通常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但对于多节段颈椎病手术方式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议.目的:探讨前路"杂交式"减压即单椎体次全切联合椎间盘切除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资料,均选择前路"杂交式"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ZEPHIR钢板内固定.观察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植骨融合率、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结论:随访12~72个月,平均36个月.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受压节段脊髓膨隆良好.钢板及螺钉无松动、断裂或移位.治疗后6个月植骨均融合,12个月JOA评分明显提高,改善率优10例,良16例,可4例,优良率86.7%.说明采用前路"杂交式"减压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减压直接彻底并能尽量保留颈椎结构,增加植骨融合率,有效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7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住采用前后路联合减压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10个月以上颈椎椎间隙高度及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内固定松动。12例脊髓不全损伤者神经功能获得改善。【结论】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选择前后路联合手术可获得彻底减压,满意复位及维持颈椎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颈椎前路融合器—钢板一体化系统(PCB)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2l例颈椎前路PCB植入术患实施术前、术后及康复一体化护理,并进行了初期随访。结果:本组患平均下床时间为术后8h,6个月以上15例随访观察,颈椎融合率96.5%,未见PCB术后并发症。结论:PCB装置能提供即刻的颈椎稳定,术后不用带颈托制动,护士在围手术期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背景: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是颈椎病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但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目的:探讨颈椎动态稳定器在颈椎非融合手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5例颈椎病患者(6个节段)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置入颈椎动态稳定器进行非融合手术,术前及术后3 d、3个月、6个月进行JOA评分,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摄X射线平片观察椎间隙高度及椎间活动度.结果与结论:经1~6个月随访,JOA平均评分由术前8.5分升至术后15.4分:影像学复查未见颈椎动态稳定器移位、下沉,生理弧度良好,颈椎运动范围得到一定保持,无明显颈部僵硬和活动受限表现.提示颈椎动态稳定器一体化植入术后能获得弹性动态固定,并恢复和维持椎间隙高度及椎间活动度,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路带锁钢板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方法:20例颈椎病及颈椎损伤患者采用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20例在超过12个月的随访中全部取得了骨性愈合,椎间高度维持良好,无内固定物损伤、滑脱、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术能为固定节段椎体提供可靠的稳定性,提供椎骨融合率,并能有效维持椎间高度及生理弧度,减少继发神经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早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AO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的经验。方法采用下颈椎骨折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入AO带锁钢板内固定术。结果5例患者经3~6个月随访观察,按Frankel分级,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只要患者全身状况良好,1周内行前路减压植骨AO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有利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并保颈椎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I期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采用I期牵引复位前路减压,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颈前路钛板固定。结果:15例颈椎脱位完全复位,随访10~24个月,平均18个月,15例患者颈椎生理曲度保护良好,植骨全部融合,椎间高度维持良好;脊髓功能获得不同程度改善。结论:I期行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