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中耳乳突手术196例(203耳)作了临床分析,其中经后径路44耳,前径路159耳。前径路是先打开上鼓室,再经鼓窦入口进入鼓窦,视病变范围大小磨除骨质。前径路手术的优点是:能迅速准确地找到鼓窦,不易损伤面神经,乳突腔的大小视病变范围可大可小。因此,作者建议推广前径路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颞骨高分辨率CT( HRCT) 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前病变评估及术式选择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77例术前HRCT检查, 按HRCT检查提示有无中耳骨质破坏分为A、B组,将术中所见(包括上鼓室、鼓窦病变组织性质,听骨链缺损及咽鼓管鼓室口病变,解剖异常) 与术前颞骨HRCT诊断比较。【结果】 A组32例HRCT显示上鼓室、鼓窦、乳突有软组织影充填,无骨质吸收或破坏, 均行鼓窦凿开探查, 5例行封闭式鼓室成形术,21例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6例行鼓窦探查术+鼓膜成形术,术中上鼓室鼓窦病变组织性质(肉芽、胆脂瘤)、听骨链病变、咽鼓管鼓室口病变与HRCT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8.8%、0、66.7%、60%;B组45例HRCT显示上鼓室、鼓窦、乳突有软组织影充填,骨质有吸收或破坏,3例行封闭式鼓室成形术,40例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2例行乳突根治术,术中上鼓室鼓窦病变组织性质(肉芽、胆脂瘤)、听骨链病变、咽鼓管鼓室口病变与术前CT显示的病变符合率分别75%、89.7%、90%、64.3%。HRCT较好显示中耳乳突解剖异常(乙状窦前位、天盖低位、颈静脉高位)及乙状窦壁、天盖、骨性半规管骨质破坏情况,与术中发现符合率100%。【结论】 颞骨HRCT检查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式选择、手术入路和病灶清除及手术的安全性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上鼓室鼓窦病变性质、听骨链破坏评估的准确性存在一定局限性,随着中耳病变加重并出现骨质破坏,准确性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3.
刘宏  轩茜 《中原医刊》1999,26(7):4-5
自1992年3月~1977年3月对条件适合的43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进行乳突根治术并鼓室成型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43例中男23耳,女20耳;右侧28耳,左侧15耳;年龄16~55岁;骨疡型中耳炎6例,上鼓室胆脂瘤11例,范围波及鼓室及鼓窦的较大的胆脂瘤26例,咽鼓管功能试验正常,骨导在正常范围,骨气导间距10dB60dB,盖莱氏试验(+)。1.2 手术方法:(1)开式的乳突根治并鼓室成型术:开式的手术方法即常规乳突根治术,将上鼓室、鼓窦、乳突打开,使上鼓室、鼓窦、乳突腔、鼓窦入口成为一个与外耳道相通的大腔,清理上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SOM)的病变特点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在行手术治疗的儿童CSOM患者82例中,2例双耳病变者先行1耳手术,手术方式选择乳突根治术60例、改良乳突根治术20例、鼓室成形术2例。从术前并发症、病变范围、听骨破坏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探讨其临床特征。结果82例手术中胆脂瘤型56例(68.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肉芽26例(31.7%),病变范围广泛,多累及外耳道鼓室、鼓窦、鼓窦入口,而听小骨破坏程度最重。术后随访0.5~2年,并发症出现有外耳道口狭窄8例,术腔增生挛缩8例;胆脂瘤复发1例,因术前病变严重术后面瘫未恢复1例。结论儿童CSOM其术前并发症中以颅外并发症多见,年龄越小病变程度越重,对其手术彻底清除病灶应放在首位,根据病变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和主动定期随访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经典的乳突根治术对儿童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螺旋CT高分辨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对胆脂瘤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脂瘤型慢性中耳乳突炎的CT横断面及多平面重建表现。结果:胆脂瘤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T表现为鼓室内软组织密度影,听骨链破坏移位,上鼓室、鼓窦扩大,鼓室外侧壁、鼓室内侧壁、下壁破坏,鼓室天盖、外侧半规管、面神经管、乙状窦破坏,位于外道的可见外耳道骨质破坏,同时骨质破坏腔的边缘常出现硬化环等与术中所见一致。结论:高分辨CT及多层面重建可以较清楚的显示中耳结构、病变范围,对胆脂瘤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的指导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耳屏软骨-软骨膜在上鼓室、鼓窦炎症行鼓室成形同期重建鼓室盾板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择病变局限于上鼓室、鼓窦中耳炎21耳,完成上鼓室切开及鼓窦开放清除病变,人工钛听骨重建听骨链,并采用塑型的耳屏软骨-软骨膜移植材料修复鼓膜及鼓室盾板,随访分析重建修复及听力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21耳手术修复均一期愈合,上鼓室外侧壁无塌陷,术后听力较术前比较明显提高且长期稳定。结论:耳屏软骨-软骨膜是重建鼓室盾板的理想材料,效果稳定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对中耳手术的疗效。方法 采用乳突轮角化清除鼓窦、乳突病变后 ,开放鼓室 ,清除鼓室病变 ,并进行听力重建 75例分析。结果  75例术后均获得干耳。结论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能较好、较彻底地清除鼓室各部病变 ,术后效果优于传统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局限于上鼓室、鼓窦的胆脂瘤彻底清除病变行一期鼓室成形、听骨链重建术,以达到彻底清除病灶与保存并提高听力的双重目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局限于上鼓室鼓窦的胆脂瘤中耳炎患者行上鼓室、鼓窦胆脂瘤切除一期鼓室成形术。结果 30例患者定期随诊2年以上,所有病例上鼓室外侧壁及鼓膜松弛部愈合良好,无复发。术后气骨导差〈10dB18例,〈20dB9例,〈30dB2例,30dB以上1例。术后听力提高20~30dBHL2耳,提高15~20dBHL11耳,提高10dBHL14耳,无变化3耳。该组病例的传音功能基本保留和恢复,术后随访听力基本稳定,无眩晕及耳鸣等并发症。结论局限性于鼓室、鼓窦的胆脂瘤在彻底清除病变基础上行一期鼓室成形术,可达到彻底清除病灶与保存并提高听力的双重目的 。  相似文献   

9.
目的: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探讨慢性中耳炎HRCT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搜集慢性中耳炎患者44例HRCT检查资料,其中26例手术治疗,结果:慢性中耳炎HRCT主要表现为听骨链移位破坏,无盖及盾板破坏,鼓室鼓窦扩大,可伴有面神经损伤及脑脓肿等改变。结论:HRCT对慢性中耳炎病变部位,性质及累及范围能作出较正确的诊断,尤其是听链的改变,对临床治疗及制定手术计划提供良好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殷海 《微创医学》2022,(2):195-197
目的 探讨耳内镜联合显微镜下保留骨桥行鼓窦、鼓室联合入路在胆脂瘤切除及鼓室成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5例中耳胆脂瘤患者应用耳内镜联合显微镜进行手术,术中采取耳屏间切迹切口、磨开盾板前部、耳内镜下探查上鼓室,如胆脂瘤突入鼓窦区,则在显微镜下沿外耳道后壁开放鼓窦及部分上鼓室,根据胆脂瘤范围开放乳突,无须轮廓化乳突,保留盾板后方形成骨桥,无须开放面隐窝及后鼓室窦,于耳内镜下清除乳突、鼓窦、上鼓室、后鼓室、前上鼓室、中下鼓室咽鼓管区域的病灶。探查咽鼓管,用钛合金人工听骨或自体乳突骨皮质塑形行人工听骨重建。用耳屏软骨一体修复鼓膜及上鼓室缺损区域,鼓窦区用耳屏软骨-软骨膜封闭。术后随访1~2年,观察外耳道、鼓膜形态、干耳情况及复发情况,并评估听力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外耳道无狭窄、闭锁,鼓膜愈合良好。15例患者全部干耳,听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随访期间无胆脂瘤复发或术后反复感染病例。结论 耳内镜联合显微镜下保留骨桥并通过鼓窦、鼓室联合入路行胆脂瘤切除术,广角耳内镜下可以更直观、更全面地观察到病灶情况,避免显微镜下出现视野盲区,减少病灶残留或复发。而保留骨桥有利于上鼓室的重建,防止塌陷粘...  相似文献   

11.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耳科常见病之一。分为3型:单纯型、骨疡型和胆脂瘤型。其病变侵及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如治疗不当可引起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1]。2002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为5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2例患者,男27例,女25例,年龄21~52岁,平均36.5岁,住院时间10~14天,平均12天。1.2手术方法根据病变程度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其中单纯乳突根治术20例,改良乳突根治 鼓室成形术25例,鼓室探查 鼓窦开放术7例。除1例行鼓室探查 鼓窦开放术1年后复又流脓伴听…  相似文献   

12.
2000年1月至2003年6月作者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42例(42耳),经18~36个月随访,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选择病例标准:据术中发现,以上鼓室、鼓窦、乳突病变(肉芽、胆脂瘤或骨炎)而鼓室黏膜基本正常,镫骨完整且活动良好,鼓膜松弛部穿孔、边缘穿孔或紧张部中等穿孔的病例为入选病例。  相似文献   

13.
中耳乳突显微解剖复杂,手术难度较大,术中损伤面神经的机会很高,技术不熟练者尤其如此。本文就面神经在中耳乳突的解剖行径,受病侵犯情况,与中耳乳突手术展开过程中对面神经损伤的预防作一讨论。 1临床资料统计本院83例中耳乳突手术所见病变部位:上鼓室53耳(65.1%),鼓窦入口73耳(87.9%),鼓窦77耳(92.8%)。砧骨破坏32  相似文献   

14.
手术治疗特别是中耳病变切除联合鼓室成形术是目前根治中耳胆脂瘤最主要的方法,依据2012年版的中耳炎手术分型指南内容,按照手术对外耳道后壁和鼓窦上鼓室侧壁处理方式不同,中耳病变切除具体类型和对应ICD-9-CM-3编码为:完壁式乳突根治术20.4900x009、开放式乳突根治术20.4900x008、完桥式乳突根治术20.49和上鼓室鼓窦切开术20.4900x007等,为避免上述手术编码的混淆,编码员应掌握每种术式的具体内涵。同时对于重要的其它手术操作如鼓室成形术19.4~19.5、耳甲腔成形术18.79、外耳道后壁重建术18.6和乳突缩窄术20.92等也不能漏编和多编。编码员应加强中耳结构和手术知识的学习,当不能确定手术具体类型时,应与耳鼻喉医师沟通,确定正确手术类型和内容时方可编码。  相似文献   

15.
殷海 《广西医学》2020,(17):2294-2296
目的分析探讨耳内镜联合显微镜在上鼓室入路中耳胆脂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耳道后壁重建方式。方法纳入35例中耳胆脂瘤患者,应用显微镜联合耳内镜双镜进行上鼓室鼓窦入路胆脂瘤切除术。术中显微镜开放上鼓室或鼓窦乳突,耳内镜下清除病灶,用自体骨或人工听骨重建听骨链。对于胆脂瘤突入鼓窦乳突气房的10例患者,采用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瓣重建;对于病变局限于上鼓室鼓窦区的25例患者,10例采用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瓣修复,其余15例采用耳屏软骨行鼓膜、上鼓室外侧壁及部分鼓窦区一体修复。术后观察外耳道、鼓膜形态以及干耳情况、复发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纯音测听检查结果。结果术后3个月、6个月,所有患者无术腔感染、耳道狭窄及闭锁,均干耳。开放乳突鼓窦导致耳道后壁缺损较大的患者术后3个月时上鼓室鼓窦区内陷且呈畸形愈合,术后6个月时鼓膜呈中下鼓室小鼓室愈合;其余患者术后鼓膜愈合良好,采用耳屏软骨行鼓膜上鼓室一体修复的患者均无鼓膜穿孔及明显内陷。术后3个月,患者气导听阈及气骨导差均较术前降低(均P<0.05),听力不同程度提高。随访1~2年,无胆脂瘤复发及术后反复感染病例。结论显微镜联合耳内镜下行上鼓室入路胆...  相似文献   

16.
乳突根治术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4 6例 (48耳 )胆脂瘤型骨疡型中耳乳突炎病例施行乳突根治术 ,采用耳内切口 ,制备外耳道皮瓣 ,清除鼓窦、乳突、鼓窦入口、鼓室上隐窝和鼓室的病变组织 ,部分病例同期进行鼓室成形术。干耳时间 4~ 10周 (平均 6周 ) ,术后 1个月作气导测定 ,气骨导差≤ 2 0 d B者 13耳 (2 7.1% ) ,~ 30 d B者 19耳 (39.6 % ) ,>30 d B者 16耳(33.3% )。随访 1~ 3年 ,其中 33耳 (6 8.7% )随诊 2年以上复发 3耳 (6 .2 % )。因此 ,乳突根治术加鼓室成形术 ,符合清除病灶 ,提高听觉功能的耳外科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隐蔽中耳炎的诊断、治疗。方法:分析我院经手术治疗和病理证实的15例隐蔽性中耳乳突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无明显耳漏病史,鼓膜病变主要发生在松弛部,包括充血、肥厚、膨隆,其中5例鼓膜和外耳道局部无阳性发现。听力损失多为中度(30~40)dB计有11例,颞骨CT扫描病变主要集中在上鼓室和鼓窦。手术主要是清除病变,解除引流通道的阻塞。术后随访(1~3)年病变无复发,听力平均提高(10~20)dB。结论:提高对隐蔽性中耳乳突炎的认识,颞骨CT扫描可提高诊断率,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硬性内窥镜在中耳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共56例(侧)患者进行中耳手术+内窥镜术,全部病 例在术前或显微镜下术腔病变清除完毕后,采用0°,30°的硬质内窥镜经外耳道途径或乳突-鼓窦途径分别观察乳 突腔、鼓窦及鼓室各区域,并清除残余病变组织。术后52例随访6~12月。结果 内窥镜下共发现13例 (23.21%)有病变残留,其中鼓膜成形术中0例。改良乳突根治术中5例(23.80%)。乳突根治术中8例 (32.00%)。乳突手术的干耳率为95.56%。结论 (1)术前内窥镜术能评估鼓室病变的情况,为手术方案的制订 提供参考;(2)术中内窥镜术能有效地弥补显微镜视野不足,观察后鼓室、上鼓室前隐窝等隐蔽部位有无病变残留, 有利于彻底清除病变组织,降低复发率;(3)对内窥镜术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中耳乳突炎的CT征象、诊断、鉴别诊断及并发症。方法对手术证实的108例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手术前进行螺旋CT扫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胆脂瘤型41例表现为中耳内、上鼓室以及鼓窦内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周围低密度环绕。鼓室、鼓窦壁骨质硬化或破坏、中耳窦腔扩大,鼓室、鼓窦壁骨质硬化或破坏,听小骨破坏、移位、消失。肉芽肿型42例,表现为鼓室、鼓窦内片状、索条状或网状软组织密度影,听小骨不明显。单纯型25例,表现为鼓室,乳突气房黏膜增厚,气房壁增厚硬化,听小骨部分破坏及粘连。结论根据中耳腔软组织影的形态及骨质破坏、乳突气房模糊等改变,大多数慢性乳突炎患者可通过螺旋CT尤其是HRCT扫描得到较可靠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颞骨CT及耳内镜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及中耳胆脂瘤术前评估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及中耳胆脂瘤患者42耳病历资料,从CT、耳内镜及术中发现进行分析。结果①根据CT结合术中所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CT分型分为单纯型、硬化灶型、肉芽型、硬化灶肉芽型。胆脂瘤型CT主要表现为听骨链消失或锤砧关节消失,乳突大部分呈硬化型,少部分为板障型,上鼓室鼓窦扩大,上鼓室、中鼓室甚至后鼓室乳突腔为软组织影占据,部分病例外半规管骨质破坏、面神经管水平段骨质破坏,部分病例外耳道后壁骨质破坏;单纯型CT示中耳鼓室乳突呈不完全气化型;硬化灶型CT示中耳鼓室乳突呈硬化型,病变局限于中鼓室,锤骨柄及镫骨周围有“类似骨质影”包裹;肉芽型、硬化灶肉芽型CT相似,示病变累及鼓室及乳突,听骨链基本完整,面神经管水平段骨质完整,但硬化灶型与肉芽型区别之处在于前者鼓室内听骨链周围有“类骨质”样散在高密度影。②耳内镜所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鼓膜紧张部穿孔,鼓膜可有钙化斑;中耳胆脂瘤型则有上鼓室内陷或穿孔、后上象限穿孔、大穿孔、外耳道顶壁或后上壁下塌。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及中耳胆脂瘤的术前CT及耳内镜评估,对病变性质、范围、程度及指导手术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