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无锡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 了解无锡市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影响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编家庭一般情况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1215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心理健康异常检出率22.14%,住房面积、父母文化水平、经济收入、父母关系、教育不一致、不适当的养育方式,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家庭因素。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心理障碍检出率无明显差异,除学习压力外,强迫症状、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是最多见的心理问题。结论 要积极利用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可变因素:父母养育方式、中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学校老师的支持和社会良好环境,降低心理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及父母养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及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对240名在校中学生进行了集体测查,并对其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学生SCL-90所有因子与个性N(情绪性)维度呈显著正相关,与E(内外向)维度呈显著负上关,敌对因子与P(精神质)维度正相关显著。SCL-90大多数因子与父母养育方式间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结论:个性和父母养育方式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有着重要影响。父母积极情感表达子女健康心理的保护因素,而不良个性和父母养育方式失当不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3.
父母养育方式和社会支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初步建立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的结构模型。方法:对504名青少年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结果: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父母养育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大部分因子均有一定相关性(r=0.10~0.34,P<0.05),且与SCL-90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0、-0.29、-0.30(P<0.05);结构方程模型表明父母养育方式直接或通过社会支持间接作用于心理健康,模型拟合度较好(χ2=374.26、df=60、P<0.001,GFI=0.92、NFI=0.91、CFI=0.92、RMSEA=0.10)。结论:父母养育方式和社会支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及有关因素对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开封市57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良好的父母养育方式与积极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不良的父母养育方式与消极的应对方式呈负相关。在性别上父母养育方式各因子中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母亲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过分保护等因子上有显著差异。在年级纬度上父母养育方式各因子中,父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等因子有显著差异。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和中学生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相关,父母教养方式越积极,中学生越倾向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应对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烦恼。  相似文献   

5.
家庭养育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86,自引:9,他引:77  
本研究采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对406名高中生进行测查,结果发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家庭养育方式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养育方式的重要因素,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倾向于采用情感温暖和理解、过分干涉的养育方式,表现出较少的惩罚和严厉、拒绝否认等消极方式;父母离婚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负面且深刻的,这样的学生比正常家庭的更倾向敏感、焦虑、抑郁与偏执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及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及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对240名在校中学生进行了集体测查,并对其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学生SCL-90所有因子与个性N(情绪性)维度呈显著正相关,与E(内外向)维度呈显著负相关,敌对因子与P(精神质)维度正相关显著.SCL-90大多数因子与父母养育方式间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结论个性和父母养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有着重要影响.父母积极的情感表达是子女健康心理的保护因素,而不良个性和父母养育方式失当不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矿工子女心理健康状况与其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通过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萍乡市某中学25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矿工子女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②矿工子女心理健康性别差异不明显,只在恐怖因子上表现出显著差异;③父母的职业不同其养育方式存在显著差异,矿工父亲在惩罚严厉和过分保护上得分高于非矿工父亲;④矿工子女心理健康与其父母养育方式存在明显的相关。结论矿工子女的心理问题明显高于全国常模,这与其父母养育方式有密切关系。积极的情感表达是矿工子女健康心理的保护因素,而不良的父母养育方式则是矿工子女心理问题发展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民族贫困地区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旨在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量表(MHT)对民族贫困地区初一、初二年级学生进行集体施测,共获有效问卷336份。结果民族贫困地区中学生严重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33.63%,一般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55.36%;中学生社会支持总分与心理健康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199,P0.001);高社会支持组与低社会支持组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以及MHT总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该地区中学生高焦虑的相关因素有性别(OR=0.508;P0.005)、支持总分(OR=0.803;P0.001)、客观支持(OR=1.278;P0.001)和主观支持(OR=1.212;P0.022)。结论高社会支持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增加社会支持可有效改善该地区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父母养育方式与中学生的特质应对方式及特质焦虑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 探求父母养育方式与中学生的特质应对方式及特质焦虑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 (STAI)及自编的被试及其家庭基本情况调查项目测查初一~高三各个年级的 475名学生 ,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男生和女生所感受到的父母养育方式、特质应对方式及特质焦虑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 ;NC、PC、M4、F1、F6等因子可以较好地预测中学生的特质焦虑水平。结论 父母养育方式对中学生的应对方式和特质焦虑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特质应对方式对特质焦虑产生最直接最大的影响 ;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必须重视改善家长的教养方式 ,改善中学生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心理问题与家庭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中学生心理问题与家庭因素的关系,发现主要危险因素,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及自编的调查问卷对哈尔滨市及其所辖县(市)的初高中学生855名(男生453名,女生402名)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 经多因素分析:与学生心理问题发生有关的家庭危险因素依次为教养方式得分总和、父亲对孩子缺乏情感温暖理解和父亲嗜好多,典型相关分析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不良的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关系密切。结论 中学生心理问题较多,父亲素质低、父母教养方式不良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西安市城乡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城乡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农村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方法采用EMBU与SCL—90量表对西安市城乡6所中学的1756名高中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城乡父母教养方式在父母情感温暖、理解(FF1、MM1)和拒绝否认(FF5、MM3)、母亲惩罚严厉(MM4)、父亲过度保护(FF6)6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城乡高中生在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恐惧、偏执、精神病性6个因子上有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SCL-90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父母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及父亲过度保护与SCL—90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本市农村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较低,这与父母教养方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农村与城市高三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高三农村、城市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选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某市一中高三年级共203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从总均分来看,前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后者。女生和男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女生在所有因子上的得分都高于男生,其中学习焦虑、对人焦虑两因子存在显著的差异。结论高三学生,特别是城市的高三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高一普通班学生和尖子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寻适合在两种不同小环境中生活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方法 选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某市一中高一普通班和尖子班共94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女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显著不如男生,并表现出比男生更多的对人焦虑,自责,身体症状和冲动倾向.高一普通班学生与尖子班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从均分来看,前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后者.结论 女生应是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采用重点和非重点的分班制可能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高中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高中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20名高中生进行测量.结果 高中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对心理健康影响较大的是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自我批评.结论 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高中生的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高中生的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用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FMP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09名高中生进行测量。结果:高中生具有中度完美主义倾向,其完美土义与SCL-90总分存在负相关(r=-0.36,P<0.01),与大多数因子存在负相关。结论:高中生的完美主义对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长春地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长春地区1091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长春地区1091名中学生,总均分大于2分的因子依次为强迫(2.23±0.60)、情绪波动性(2.12±0.72)、学习压力感(2.10±0.82)、焦虑(2.08±0.83)、人际敏感(2.06±0.71);②城镇中学生总均分极为显著的高于农村中学生(P<0.001,t=4.182);③不同家庭类型比较发现,与父母同住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极为显著的好于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P<0.001,t=9.15);④不同年级总均分比较,6个年级分数由高到低依次为高一、高二、高三、初二、初三、初一。结论大力加强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城镇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关注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7.
玉溪市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玉溪市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制的高中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调查表,对885名高中生进行心理测评,将SCL-90各项测评结果与中国青年常模比较,男、女生进行比较,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比较,不同年级学生比较.结果 高中生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中国青年常模,且均有显著性差异,女生各因子分均高男生,除强迫、偏执、精神病性因子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均有显著性差异;少数民族学生的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汉族学生,且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高年级总体得分较低年级高.高中生轻度以上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为87.91%,其中中度以上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为36.84%,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抑郁等.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是学习压力,家庭压力,人际关系障碍等.结论 高中生存在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女生、少数民族学生、高年级学生严重,学校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农村中学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安徽省某农村中学296名中学生为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进行调查,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①该学校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05%;②女生与男生总分无显著差异(t=0.378,P>0.05);③高中生总分及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初中生(P<0.05);④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r值为0.184~0.716,P均<0.01);⑤影响该学校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生活事件有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及生活习惯恶化、被盗或丢失东西、评选落空、当众丢面子等事件。结论心理健康水平与负性事件密切相关,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对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高中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探讨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方式。方法:对518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式和途径。结果:生活事件间接影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情绪稳定性和个性内外向是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个性素质因素;消极应对方式和不成熟防御方式是生活事件、个性对心理健康影响的中间环节。结论:改变认知和纠正学生不良的应付方式与防御方式可能是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父母不同教养倾向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父母积极教养倾向和消极教养倾向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开封某重点高中二年级177名学生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相应的处理分析。结果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是保护其子女免受抑郁和焦虑侵扰的有效方法;父母对子女过多的拒绝否认、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是导致其子女形成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与紧张、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和心理不平衡等不健康心理品质的主要因素。结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欠佳;父母应给予子女多一些情感温暖和理解,少一些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过分干涉过度保护,父母应公平对待自己的每个子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