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咪达唑仑治疗儿童癫(癎)持续状态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癫(癎)持续状态患儿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2组:研究组给予咪达唑仑0.3 mg/kg静注,15 min后若发作未能控制,以1~2 μg/(kg·min)持续静脉泵入,每15min增加1 μg/(kg·min),最大量20 μg/(kg·min).对照组给予安定0.3mg/kg静注,15 min后若发作未能控制,以5 μg(kg·min)持续静脉泵入.每15分钟增加.5 μg/(kg·min),最大量50 μg/(kg·min).结果 咪达唑仑组7例癫(癎)发作完全控制,1例在药量达20 μg/(kg·min)癫(癎)发作仍未控制,本组患儿控制癎痴持续状态的有效率为87.5%.安定组6例癫(癎)发作完全控制,1例在药量达50 μg/(kg·min)癫(癎)发作未控制,本组患儿控制癫(癎)持续状态的有效率为83.3%.两组控制惊厥疗效及控制惊厥药物起效时间的比较无显著性.安定组1例肌张力减低和1例呼吸抑制.咪达唑仑组未发现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呼吸状态的变化.结论 咪达唑仑治疗癫(癎)持续状态起效快,效果好,不良反应小,可用于治疗癫(癎)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2.
小儿惊厥持续状态安定持续静滴的滴速及有效血药浓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研究持续静滴安定治疗惊厥持续状态 (SC)的疗效 ,探讨其安全有效的安定静滴速度及有效血药浓度。方法 选择SC患儿 42例。其中 ,观察组 2 2例 ,予持续静滴安定治疗 ;对照组 2 0例 ,给予苯巴比妥负荷量肌肉注射治疗。将两组控制发作所需时间 (以分钟计 )进行比较 ,计算P值。同时观察观察组的有效安全静滴速度及有效安全血药浓度。结果 ①观察组发作控制时间较对照组明显为短 (t =3 2 2 ,P <0 0 5 )。②安定血药浓度的安全有效范围为 (5 37 6 3± 2 33 2 7)mg/L。 结论 持续静滴安定是治疗小儿SC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患儿 ,男 ,8岁 ,因反复抽搐 5年伴眨眼 3年就诊。患儿5年前出现热性惊厥 ,每年 1~ 2次 ,3年前出现无热抽搐 ,表现为强直发作 ,每年 2~ 3次 ,并且出现眨眼 ,每次发作 2~3s。发作无明显诱因 ,有时每天发作数十次 ,有时数天未见发作 ,当地医院诊断为“多发性抽动”给予“氟哌啶醇”和“安坦”逐渐加至各 3mg ,2次 /d ,发作未控制。后于我院就诊行视频脑电图 (VEEG)检查见 :患儿清醒时出现 3~ 5次 /s的眨眼 ,每次持续 3~ 4s,脑电图 (EEG)见广泛不规则的 4~6Hz棘慢和多棘慢波 ;8Hz闪光刺激可见每秒 3~ 6次的眨眼 ,眼球上翻 ,亦见伴眼…  相似文献   

4.
妥泰治疗婴儿痉挛的疗效评估及随访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采用对照试验评价妥泰治疗婴儿痉挛 (West综合征 )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 30例West综合征患儿随机分组 ,15例为妥泰观察组 ,另 15例为对照组。观察组中 5例为妥泰单药治疗者 ,10例为妥泰和硝基安定联合应用者。结果 观察组住院期间接受妥泰治疗的平均剂量是 4 2mg/ (kg·d) ,最大剂量 7.1mg/ (kg·d)。 15例患儿发作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 ,其中 12例在院期间发作完全控制。平均随访 2 2~ 2 4个月。 12例在院期间发作被完全控制的患儿 ,出院后又出现发作的 9例 ,其中出院 1个月内发作的有 3例 ,2~ 3个月发作的6例。住院期间未完全控制的 3例和出院后又出现发作的 9例患儿在增加妥泰剂量后 ,随访 2 4个月 ,随访时平均发作次数是 0 3~ 1 0次 /月 ,妥泰的平均剂量 6 .6mg/ (kg·d) ,最小剂量 1 2mg/ (kg·d) ,最大剂量 12 5mg/ (kg·d)。随访至 2 4个月 ,妥泰观察组 15例中 ,发作完全控制 6个月以上有 5例 ,其中 3例 2 4个月没有发作 ;有效 8例 ,无效或放弃 2例。结论 妥泰作为一种新型抗癫疒间 药物 ,对症状性婴儿痉挛有较好的疗效 ,安全、副作用少 ;与硝基安定联合应用可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和药物剂量。  相似文献   

5.
一家族结节性硬化症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资料例1 :患儿男 (先证者 ,图Ⅲ1) ,9岁 ,住院号66888。因反复发作惊厥9年 ,面部红斑5年于2001年8月4日入院。该患儿系足月剖宫产 ,第1胎 ,无窒息史。生后10个月发热后出现惊厥 ,表现为短暂意识丧失 ,头后仰 ,双眼上翻固定 ,四肢抽动 ,持续约5分钟 ,经退热止痉治疗后缓解。发作前多有发热 ,类似发作情况1~2次 /年。近半年发作次数较前频繁 ,已发作3次 ,发作前无热或低热 ,诉眼部不适后意识丧失 ,双眼上翻固定 ,牙关紧闭 ,口角向右侧抽动 ,口吐白沫 ,右侧肢体阵挛性抽搐 ,持续约0 .5~1h ,经予安定、鲁米那钠等药物治疗后缓解。多次脑电…  相似文献   

6.
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目的 分析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 (BICE)的临床特点。方法 1999年 7月至 2003年 3月,对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儿科 8例年龄 3~36个月的轻度胃肠炎伴惊厥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和出院后 18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 8例发病年龄(14 0±5 9)个月,冬季发病 4例, 3d内发生惊厥 6例,全身性发作 7例,有早期频繁发作 5例,一次病程中惊厥平均发作 2 4次。发作间期EEG背景正常,脑影像学、血生化及脑脊液检查正常。惊厥停止后未行抗疒间治疗, 3例复发,复发≤2次,病程少于 1年。全部病例无癫疒间和热性惊厥家族史,精神运动发育正常。结论 本组BICE具有以下特点: (1) 1 ~2岁高发,冬季多发,无家族史; (2)无热惊厥于病程的 1 ~5d发生,全身性发作为主,早期频繁发作多见,无脱水及酸中毒; 930血电解质、脑脊液、脑影像学和发作间期脑电图正常; (4)部分病例可复发,次数≤2次,病程少于 1年,预后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儿童非惊厥性癫(癎)持续状态(NCSE)的临床与脑电监护(VEEG)资料,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1.研究对象:2009年10月至2012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科住院的17例NCSE病例,诊断符合Kaplan等的诊断标准;2.资料分析:17例NCSE患儿的临床特征、原发病因、脑电图监测等;3.治疗方法:氯硝西泮0.05 mg/(kg·次),每天2次静脉注射,疗效欠佳者合用其他止痉药物;4.疗效评估:临床评估(记录认知改善与恢复正常的时间)与VEEG监测(记录背景活动或发作性异常明显改善与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 17例NCSE患儿男9例,女8例;起病年龄11个月~11.4岁;临床发作持续时间为4h~3个月;NCSE临床表现多样,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精神异常、认知行为问题,部分可继发于惊厥或惊厥持续状态;17例患儿中单纯NCSE发作有12例,另外5例伴继发于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GTCS+ NCSE)、其中2例并有惊厥性癫(癎)持续状态;17例患儿中11例(65%)存在相关病因;VEEG监测发作期主要以背景电活动变慢伴局灶性或全面性慢波的持续或周期性发放为特征;氯硝西泮单药治疗3d后11例患儿发作完全控制;余6例患儿再联合其他药物治疗,2例控制,4例好转;6例原因不明者均在氯硝西泮静脉滴注后72 h内NCSE被完全控制,而中枢感染后遗症、代谢性疾病及大脑结构性损伤患儿恢复时间均在3d以上.结论 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伴精神及行为异常为NCSE的临床特征,病因多样,儿童NCSE易于误诊;急救治疗前后VEEG监护是确定NCSE病例诊断与判断疗效的重要手段;氯硝西泮静脉注射可有效控制儿童NCSE发作,且NCSE治疗起效时间与原发病因有关.  相似文献   

8.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收治的 16 9例惊厥患儿临床流行病学资料 ,结果 5年间共收治惊厥患儿16 9例 ,占同期儿科危重急症的 80 .1%。发病总趋势有逐年升高倾向 ,前 3年发病例数占总例数的 39.7% ,而近 2年占6 0 .3%。临床表现呈全身性大发作 15 8例 (93.5 % )。首次惊厥发作 94例 (5 5 .6 % ) ;既往有惊厥史者 75例 (44 .4 % ) ,热性惊厥 14 0例 (82 .8% )。有热惊厥家族史 32例。原发病为呼吸道感染者 10 9例 ,肠道感染 34例。无热惊厥 2 9例(17.2 % ) ,其中 8例为≤ 8个月婴儿 ,血钙≤ 1.75mmol/L。余 2 1例中 14例既往有 3次或 3次以上复杂型热惊厥史 ,11例本次惊厥形式为部分性发作 ,脑电图异常。 8个月~ 3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段 ,占 71.6 % (12 1/ 16 9)。冬、秋季最多 ,夏季最少。提示小儿惊厥年龄段、季节性明显 ,呼吸道感染是主要原发病。热惊厥尤其复杂型热惊厥是癫的重要危险因素 ,应引起重视。169例惊厥患儿临床流行病学分析$西安市...  相似文献   

9.
咪哒唑仑与地西泮治疗小儿急性惊厥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咪哒唑仑(MDL)与地西泮(DZP)治疗小儿急性惊厥的疗效,探讨小儿急性惊厥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20例急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为MDL组(60例)和DZP组(60例),分别予MDL(0.3~0.5 mg/kg)和DZP(0.5~1 mg/kg)治疗,对出现惊厥反复或呈惊厥持续状态患儿,前组给予MDL维持(每小时1~8 mg/kg),后组给予DZP维持(每小时0.5~1 mg/kg)或联合苯巴比妥钠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疗效。结果:全部患儿于10 min内惊厥得到基本控制,MDL组与DZP组平均控制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L组与DZP组分别有5例及13例患儿10 min后出现惊厥反复或呈惊厥持续状态。维持治疗后平均控制时间分别为40±32 min和69±24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中无一例出现与MDL及DZP相关的副反应。结论:MDL用于治疗小儿急性惊厥安全、高效,对于惊厥反复或呈惊厥持续状态患儿,疗效优于DZP。[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7):530-532]  相似文献   

10.
苯巴比妥对热惊厥小儿的智力及惊厥复发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检验服用苯巴比妥的热性惊厥小儿的认知及行为能力。方法对象为1982年11月到1985年12月Seattle-Tacoma地区,需内科医师治疗的热性惊厥儿童。本次发作前3月内曾惊厥,但未每天接受抗惊厥治疗,年龄在8~36个月内。此外还符合下列一项以上:年龄<12个月;以前有一次以上的热性惊厥;一次发作>15分钟,为局灶性,或在24小时内复发的;其父母或同胞之一有无热惊厥史的;或在发作前有神经病学  相似文献   

11.
阿米卡星为临床常用的抗生素 ,由于其有耳、肾毒性 ,因此正确地应用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上及文献介绍的用法有多种 ,肌肉注射或稀释后静脉滴注 :1 .成人0 .1~ 0 .2 g/次 ,2 /d;儿童 4~ 8mg/( kg· d) ,分 1~ 2次。2 .成人 0 .2~ 0 .4g/次 ,1 /d;儿童 4~ 8mg/( kg·次 ) ,1 /d。 3 .成人或儿童 7.5 mg/( kg·次 ) ,2 /d,≤ 1 .5 g/d。 4.成人或儿童 1 5 mg/( kg·次 ) ,1 /d,≤ 1 .5 g/d。 5 .儿童 1 5~ 2 0 mg/( kg·d) ,分 2~ 3次。这些用法中 ,有些值得商榷 ,理由如下 :国家卫生部编制的《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1 ]中这…  相似文献   

12.
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研究(英文)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认识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做到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方法:对年龄在3~36个月的轻度胃肠炎伴惊厥的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和出院后18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12例诊断为BICE,发病年龄(16.0±6.5)个月,6例(50%)冬季发病,9例(75%)3d内发生惊厥,为全身性或部分性发作,7例(58%)有早期频繁发作,一次病程中惊厥平均发作2.1次。发作间期EEG、脑影像学、血生化及脑脊液检查正常。惊厥停止后未行抗痫治疗,3例(25%)复发,复发≤2次,病程最长为8个月。所有病例精神运动发育正常。结论:本组BICE具有以下特点:1~2岁高发,冬季多发,无家族史;无热惊厥多出现于病程的早期,全身性或部分性发作,早期频繁发作多见;血电解质、血生化、脑脊液、脑影像学和发作间期脑电图正常;部分病例可复发,病程少于1年,预后好。惊厥停止后不推荐应用抗癫痫药。  相似文献   

13.
孙岩  陈浩  常浩  朱沂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11):839-839,i001
患儿,男,8岁,因反复抽搐5年伴眨眼3年就诊。患儿5年前出现热性惊厥,每年1~2次,3年前出现无热抽搐,表现为强直发作,每年2~3次,并且出现眨眼,每次发作2~3s。发作无明显诱因,有时每天发作数十次,有时数天未见发作,当地医院诊断为“多发性抽动”给予“氟哌啶醇”和“安坦”逐渐加至各3mg,2次/d,发作未控制。后于我院就诊行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见:患儿清醒时出现3~5次/s的眨眼,每次持续3~4s,脑电图(EEG)见广泛不规则的4~6Hz棘慢和多棘慢波;8Hz闪光刺激可见每秒3~6次的眨  相似文献   

14.
030514小儿惊厥持续状态安定持续静滴的滴速及有效血药浓度研究/高宝勤…//中国实用儿科杂志一2002,17(8)一464一465 选择惊厥持续状态患儿42例。其中:观察组22例,予持续静滴安定治疗;对照组20例,给予苯巴比妥负荷量肌肉注射治疗。将2组控制发作所需时间进行比较,计算p值。同时观察观察组的有效安全静滴速度及有效安全血药浓度。结果:①观察组发作控制时间较对照组明显为短(t~3. 22,尸<0.05)。②安定血药浓度的安全有效范围为(537.63士233.27)mg/L。参5(李瑛) 030515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临床研究/吴家弊…//中国实用儿科杂志一2002,…  相似文献   

15.
托吡酯添加治疗儿童癫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托吡酯 (TPM )添加治疗儿童癫疒间 的疗效。方法 采用不同剂量 (3 2~ 12 0mg·kg-1·d-1)的托吡酯添加治疗 35例儿童部分性和 (或 )全身性癫疒间(基线发作次数的中位值 6次 /月 )的开放性研究。TPM治疗的平均时间为 (44 7± 14 2 )d (范围 2 8~ 5 82d) ,TPM持续治疗 3个月和 6个月的平均剂量为 6 75mg·kg-1·d-1。结果  >70 %的患儿发作频率减少≥ 5 0 % ,38% (13/34)的患儿无发作持续 3个月以上 ,4 3%(14 /32 )的患儿无发作持续 6个月以上。接受不同剂量TPM的治疗反应大致相同 (P >0 0 5 )。而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经过 1 5年的治疗 ,2 6 %的患儿因不良反应和发作未得到适当的控制而未继续用药。结论 TPM添加治疗儿童癫疒间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并可作为基础抗癫疒间 药物失败后长期控制癫疒间 发作的广谱抗癫疒间药。  相似文献   

16.
大鼠不同成熟期大脑对持续惊厥的耐受性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蒋莉  蔡方成  张晓萍 《中华儿科杂志》2002,40(7):429-433,I003
目的 确认未成熟脑对惊厥性脑损伤可能具有的特别承受能力。方法 用美解眠诱发健康幼龄和成年期Wistar大鼠持续惊厥发作。通过比较惊厥持续时间、程度及惊厥后死亡情况 ,光镜下进行海马、颞叶、顶叶皮层坏死神经元计数 ,判断不同龄大脑对惊厥的敏感性及耐受性 ;并使用电镜确认神经元超微结构病变。结果  (1)成年鼠仅有 <2 0min的惊厥发作 ,而幼鼠惊厥持续状态发生率为 71.4 %。 (2 )惊厥发作后幼鼠死亡发生在 (44± 2 4 )min ,而成年鼠死于 (7± 5 )min。 (3)成年及幼年鼠惊厥后神经元损伤均主要发生在海马区。成年鼠惊厥持续时间皆≤ 2 0min ,该区的坏死神经元高达 (2 2 7± 34) / 80 0个 ;幼龄鼠惊厥持续≤ 2 9min者 ,坏死神经元仅 (6 0± 2 1) / 80 0个 ,惊厥持续 30~ 5 9min者 ,为 (16 7± 5 1) / 80 0个。结论  (1)不同成熟期大脑对致惊剂的敏感性差异有显著性。年龄越幼 ,敏感性越高 ,越容易发生长时程惊厥或惊厥持续状态 ;(2 )发育期脑对长时程惊厥发作的承受力强 ;(3)惊厥发作引起颞叶、海马及齿状回等脑区选择性神经元变性和死亡。病变程度除与年龄明显相关外 ,还取决于惊厥发作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不同剂量氨茶碱在不同校正胎龄、体重及日龄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中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方法 选取发生呼吸暂停的极低出生体重儿40例,予以负荷剂量(5 mg/kg)氨茶碱静脉注射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不同维持剂量(1 mg/kg及2 mg/kg,每8 h给药一次)。在治疗后8 h、3 d、7 d监测血药浓度及肝肾功能,记录呼吸暂停发作情况,比较两组药代动力学数据。结果 2 mg/kg组的稳态血药浓度、血浆清除率明显高于1 mg/kg组,半衰期低于1 mg/kg组(P<0.05)。2 mg/kg组患儿生后7 d内呼吸暂停发作天数明显较1 mg/kg组少(P<0.05)。两组患儿的氨茶碱血浆清除率与生后日龄及校正胎龄呈正相关(P<0.05)。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中不同维持剂量氨茶碱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参数具有差异,2 mg/kg氨茶碱治疗呼吸暂停效果优于1 mg/kg;临床上对氨茶碱进行剂量调整时应考虑患儿校正胎龄及生后日龄,同时进行常规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18.
040341高热惊厥134例患儿预防性治疗分析/陈文燕…//四川医学一2003,24(7)一733 13例患儿给予安定。.4一0.smg/kg灌肠预防性治疗,<3岁不超过smg,<1岁不超过Zmg,1次最大量不超过10mg,8h重复1次。结果:134例发热6朋次,再发惊厥36次,占5.72%,其中19例再发,占14.18%。对照组44例发热203次,再发惊厥36次,占17.73%,其中16例再发,占36.3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才一9.3减,P相似文献   

19.
900521 小儿热性惊厥转为无热惊厥的有关因素(附120例临床分析)/钟炎皋∥实用儿科杂志。-1989,4(5)。-245~246 120例热性惊厥转为无热惊厥患儿中,男75例,女45例。年龄1~12岁。惊厥发作时体温均在38℃以上,持续时间在3分钟以内者38例,3~5分钟47例,6~9分钟18例,10~19分钟5例,20分钟以上12例。初发年龄6个月以内10例,6个月~1岁以内36例,1~2岁52例,3~4岁22例。无热惊厥出现时间6个月~1年以内4例,1~2年44例,3~4年38例,5~6年7例,6年以上7例。早产、胎位异常、羊膜早破等15  相似文献   

20.
纳洛酮对反复热惊厥脑损伤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Shan Y  Qin J  Chang XZ  Yang ZX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4):260-263,F001
目的 探讨纳洛酮对反复高热惊厥致脑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 利用热水浴惊厥模型诱导生后 15天SD大鼠发生 7次热性惊厥 ,期间两治疗组大鼠每次惊厥一出现立即腹腔注射低剂量纳洛酮 1mg/kg和 2mg/kg ,而惊厥对照组大鼠仅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 ,观察比较治疗组、惊厥对照组大鼠惊厥潜伏期、惊厥持续时间和惊厥发作程度的差异。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学改变 ;采用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损伤性变化。结果 惊厥对照组与纳洛酮治疗组大鼠比较 ,两者惊厥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 ,但惊厥持续时间 (t =5 5 0 8,P <0 0 1) ,惊厥级别评分(t=8 4 39,P <0 0 1)差异有显著性。HE染色及透射电镜的观察提示纳洛酮治疗组较惊厥对照组大鼠在细胞及细胞器水平惊厥性脑损伤的程度轻。结论 应用低剂量纳洛酮对反复热性惊厥的幼年大鼠进行干预治疗 ,虽然不能完全阻止惊厥的发生 ,但是可以保护脑细胞 ,明显减轻热惊厥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