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与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1年7月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05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47例,采用VPA治疗);对照组(58例,采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导管感染发生率和导管阻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价值的评估分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与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比,VPA引起的并发症较少,临床应用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介入技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问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肾内科82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介入诊断、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导管置入、导管位置调整及单纯诊断性造影,总结导管纤维鞘的诊断和介入处理方法。结果本组中伴有糖尿病者33例(40.2%),既往平均置管次数(3.2±1.7)次;介入下置管共55例次,导管位置调整24例次。置管的患者中,造影提示38例患者存在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导管调整的患者均为颈内静脉置管,13例为左侧颈内静脉置管,导管调整的原因多为导管末端不能达到适当的位置;经造影诊断纤维鞘13例次。结论 X线介入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操作可实时明确中心静脉情况,确保导管置入适当位置,并可对病变的中心静脉治疗后置入导管,也是导管纤维鞘的诊断和处理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整操作步骤,提高穿刺难度较大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入成功率。方法对14例静脉穿刺难度较大的患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时,采用调整穿刺步骤的方法,同时做好心理护理,详细告知穿刺方法及配合注意事项。结果实施该方法后,成功置入中心静脉导管13例。结论该方法能有效缓解操作人员及病人心理压力,提高穿刺成功率,适用于各种情况的PICC置管,对穿刺难度较大的患者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4.
段浏华 《当代医学》2014,(33):102-103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管后中心静脉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江西省肿瘤医院进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发生感染的患者70例,分析其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关的护理措施。结果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感染发生率为6.09%,局部感染占90%,全身感染占10%。心血管疾病、穿刺方法以及护理频率等因素与导管相关性感染有关,为感染发生的相关性因素(P〈0.05)。结论对于进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来说,医务人员的操作规范以及留置导管的时间等都与感染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阻塞原因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引起外周中心静脉导管阻塞的原因及预防阻塞的护理防范对策。方法所有病例统一采用1.9Fr规格(PICC)单腔导管,选择经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或下肢大隐静脉途径置入导管,用于NICU需较长时间输液的患儿。结果共86例成功建立中心静脉通道,置管时间最长91d,最短4d,平均16d。发生阻塞13例,占15.1%,2例因未能复通而被迫拔管,占全部患儿的2.3%。结论导致导管阻塞有血管、药物等因素,也与护理操作不当有关系。保持正压冲管,注意药物配伍禁忌,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熟练掌握使用技术等可较好地预防导管阻塞,避免因此而拔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敷料的更换原因,探讨改进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敷料护理方法。方法对常规组299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敷料更换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整体护理方法设计并实施针对中心静脉导管敷料更换的套餐护理措施,选择次年同期采用该护理措施的289例患者为套餐组进行比较。结果 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敷料更换的原因有贴膜松脱、渗血、渗液;常规组敷料维持天数为(2.35±0.89)d,低于套餐组的(3.43±0.52)d(P<0.05);常规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率为13.0%,高于套餐组的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切实提高中心静脉患者敷料维持天数,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临床治疗的常见方法之一[1]。因其操作简便、使用安全,已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2]。但作为一种侵袭性操作及导管在血管内的异物特性,仍有可能发生导管堵塞、感染、异位等并发症[3],其中置入导管时发生导管尖端异位较常见,其发生率可达34.2%[4]。我科室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148例患者PICC置管时发生导管移位颈内静脉的有13例。我们对13例患者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留置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化疗间隙应用社区护理的管道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96例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化疗间隙应用社区护理方法,对照组化疗间隙在医院肿瘤科应用常规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方法。比较两组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感染、导管阻塞、脱管等并发症发生率、平均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静脉血栓、感染、导管阻塞、脱管等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在化疗间隙到社区进行PICC管道护理,与回原肿瘤科进行管道护理效果一样安全可行,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反复置入导管的痛苦,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又可以方便患者及家属,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可在社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周荭  马玉 《当代医学》2014,(34):126-127
目的寻求对于头皮静脉、四肢外周静脉损毁严重或显露不清的危重患儿静脉通道建立的有效方法。方法对3例危重新生儿实施经颈外静脉置入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至上腔静脉。结果 3例患儿穿刺均成功,治疗过程导管通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外周静脉条件差的危重新生儿可经颈外静脉置入PICC进行长期输液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锁骨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肠外营养防治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5年1月~2010年12月经锁骨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肠外营养及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1570例中52例(3.3%)并发症,其中气胸26例(1.7%),血胸2例(0.13%),发热34例(2.2%),导管周围感染7例(0.45%),导管脱出11例(0.70%)。结论采用预防性措施后,经锁骨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肠外营养技术的并发症可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BRVO)中,颞侧分支静脉阻塞与黄斑分支静脉阻塞( MBRVO)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FFA诊断为颞侧BRVO的135例患者(135眼)和98例MBRVO患者(98眼)的FFA检查结果。结果显示颞侧BRVO患者与MBRVO患者为上半支发生率高;动静脉交叉处发生率高。135例颞侧BRVO患者中,FFA显示阻塞区微血管闭塞、中心凹旁毛细血管部分破坏78例(57.8%),黄斑囊样水肿( DME )63例(46.7%),侧支循环形成13例(9.6%),视网膜新生血管16例(11.9%),视盘新生血管3例(2.2%)。98例MBRVO患者中FFA显示阻塞区毛细血管闭塞、中心凹旁毛细血管部分破坏46例(46.9%),黄斑囊样水肿14例(14.3%),侧支循环形成33例(33.7%)。结论 颞侧BRVO患者与MBRVO患者均有一定比例缺血改变,颞侧BRVO患者有视网膜及视盘新生血管生成,MBRVO患者则没有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中心凹旁毛细血管部分破坏及DME比例,颞侧BRVO患者均高于MBRVO患者。 MBRVO患者侧支循环形成比例高于颞侧BRVO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右心房心电图( right-artrial ECG,RAECG)引导与常规技术( convenitional placement techniques, CT)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导管尖端位置的到位率及其他不良反应。方法40例择期行全身麻醉的骨科手术患者,经数字随机表均分为2组,分别接受右心房心电图引导右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技术(A组,n=20)、传统常规右锁骨下静脉置管技术(B组,n=20),穿刺结束即刻通过C臂或床旁X-胸片观察导管的走向,记录各组患者导管尖端位置,导管平均置入深度以及导管异位情况。结果 A组患者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18例,2例异位于右颈内静脉,导管位置精确率90%,B组患者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14例,6例异位于右颈内静脉,导管位置精确率7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患者导管置入平均深度(11.3±1.2)cm,B组患者导管置入平均深度(14.45±1.6)cm,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穿刺时间、误穿动脉、气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心房心电图引导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导管尖端位置的到位率优于传统置管法,且导管置入深度少于传统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深静脉置管建立血液透析通路1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志康 《四川医学》2009,30(5):680-682
目的 总结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留置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的经验,探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以及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006年2月-2008年10月,我院肾内科采用3种方法行临时性单针双腔静脉导管留置术血液净化治疗患者178例患者。结果置管术中的常见并发症有:误穿动脉6例(3.4%),皮下血肿8例(4.5%),穿刺部位渗血2例(1.1%)。置管术常见远期并发症有:导管相关感染22例(12.4%),导管栓塞7例(3.9),导管意外脱落3例(1.7%),血流量不足(血流〈180ml/min)21例(11.8%)。结论临时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操作技术简便,并发症低,并能提供稳定血流量,是建立血液净化治疗临时性血液通路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PICC)异位的复位处理方法及防范对策。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7月共176例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发生导管异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静脉置管异位的发生率及复位处理方法。结果17例中19例发生导管异位,发生率为10.8%。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间比较异位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经头静脉置管发生异位的几率最高。根据异位情况采取不同的复位方法,如拔出部分导管、退管后在送管复位等。19例导管异位患者18例正位成功,复位成功率为95%。结论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应选择异位发生率低的粗、直、静脉瓣少的贵要静脉,尽量避免头静脉或走向头静脉的正中静脉置管,必须在头静脉置管且发生异位时需采取科学的复位方法,避免盲目的退管或送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术引起的并发症.方法:分析13例患者引起并发症的原因及特点.结果:13例患者中,导管阻塞3例,气胸2例,感染5例,皮下血肿2例及室性心率失常1例.结论:中心静脉置管术时,置管方式、深度及时间不当是引起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导管阻塞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置入多侧孔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心包积液的护理.方法:心包积液患者15例经皮心包穿刺置入国产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通过加强护理,重视术前准备,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引流护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结果:15例患者置管引流均获成功.术后心率、血压、呼吸等恢复正常,临床症状缓解.术后无导管脱位、感染、导管阻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置人多侧孔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是-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经上肢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下肢的隐静脉(新生儿)等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连接处的中心静脉导管[1]。 PICC导管具有操作简单、穿刺成功率高、保留时间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但PICC置管后会发生一些并发症,其中最凶险的就是形成深静脉血栓,尽管其发生率很低,但血栓一旦形成,就会有肺栓塞、脑栓塞的危险,而这对患者而言是致命的[2]。现将我院肿瘤科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行PICC导管置入后发生沿导管走行静脉多处血栓形成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连续血液净化(CBP)中心静脉置管安全性,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方法使用1%利多卡因局麻后以Seldinger法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成功后向导管腔内各注入2ml的750u%肝素盐水,夹闭、固定导管备用;CBP治疗:使用金宝公司生产的Prisma、PrismaFlex机器及一次性M100配套耗材。根据患者凝血功能和出血倾向决定是否使用普通肝素抗凝。依据文献及我院既往经验制定相关护理措施:在CBP治疗过程中,对导管的精心护理、严格的无茼操作、管路接口的清洁清毒、定期换药、肝素盐水正压封管等对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进行干预。结果住院期间发生CVC相关并发症共49例(36.8%),其中穿刺部位出血14例(10.5%)、导管相关性感染11例(8.3%)、导管脱落3例(2.3%)、导管血栓堵塞1例(0.8%),导管留置相关并发症低于文献报道。结论通过相关护理措施干预明显提高CVC的护理质量,有效防治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梁静 《大家健康》2016,(5):220-220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作用于肿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40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组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结果: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上比较,观察组明显更低(P <0.05)。结论:在肿瘤患者的护理中实施 PICC 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中心静脉置管在急诊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急诊血液透析(HD)治疗患者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的经验,探讨中心静脉置管在急诊HD治疗中的应用以及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临时性中心静脉置管行急诊HD治疗病例173例,其中右颈内静脉置管130例(75,2%),右锁骨下静脉置管31例(17.9%),右股静脉置管12例(6.9%),分析不同置营方法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处理方法。结果 置管术中的常见并发症有:误穿动脉13例(7.5%)、皮下血肿11例(6.3%)、穿刺部位渗血19例(11.0%);置管术常见远期并发症有:血流量不足20例(11.6%)、导营相关感染13例(7.5%)、导管栓塞9例(5,2%)、导管意外脱落8例(4.6%)。结论中心静脉置管具有方便快捷、操作技术简便、并发症少且可以预防和治疗、能提供足够血流量等优点,是建立急诊HD治疗临时性血管通路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