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中药混乱的主要类型,主要表现在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上;分析了造成中药品种混乱的原因,主要是以伪充真,地区用药习惯不同、别名过多以及误传、误学、错采、错收.提出了澄清中药混乱品种的办法,应加强药政管理,统一中药名称,发展正品药材生产,进行本草学研究及中药成分、药理、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2.
经调查考证,因历代医籍的传承有异,以及名称一直比较混乱,各地传统医学所用的拳参不尽相同。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本文通过对拳参的本草学研究,确认历代本草所载拳参为今之中、蒙、藏医所用蓼科植物拳参Polygonum bistorta L.的干燥根茎。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苍耳的药用情况进行本草考证及文献考实,方法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文献结合植物资源普查及商品药材使用情况调查。结果 苍耳药用品种自古并不混乱,但在名称和原植物形态描述中,与石竹科卷耳某些特征一并描述,造成了一定的混乱;现代文献《中国药典中药彩色图集》中苍耳原植物图片有误应予纠正。结论 苍耳药用基源正品应为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相似文献   

4.
目的辨析金银花药性。方法查阅古代和现代有关的本草学文献和医学文献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结果。结果金银花最早用于补虚疗风,故当时医家赋之以温性;后来随着它被广泛地用于痈疽的治疗,越来越多的医家认为其药性属寒。结论金银花性温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五毒草载于《本草拾遗》,后诸多本草学虽有记载,但皆存混乱之象,《本草纲目》在赤地利项下李时珍曰:“五毒草即赤地利。”这一结论对明以后的本草学影响较大,以此延误至今,莫衷一是,现考证如下。1五毒草与金荞麦的本草记载五毒草载于《本草拾遗》,藏器曰:“五毒...  相似文献   

6.
现今临床所用金银花,单指植物忍冬的花,而非茎、叶、藤枝或全草.早期的“忍冬”、“忍冬藤”等名称,并非专指忍冬花部,少数早期文献如《新修本草》等虽有关于植物忍冬花部的简要记述,但主要是作为植物辨识特征对开花时间和花朵形状进行的描述,并未提及花部入药,且无“金银花”之名,不能作为现今中药金银花的原始出处.首次出现“金银花”药名的文献应为宋《苏沈良方》,首次记载单以忍冬之花入药的文献为宋《外科精要》.第九版《中药学》教材、《中华本草》等认为中药金银花出自《新修本草》或《履巉岩本草》的结论,与文献记载不符,应予更正.  相似文献   

7.
该文通过查阅古代本草及近代文献,对藤梨根的名称、品种、产地与生长环境、植物形态与种类、不用药用部位性味与功能主治等方面进行了本草考证,以期为藤梨根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本草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阐明古代细辛的基源及使用状况等。方法:查考本草中细辛的记文及附图,比较相关植物的形态及分布。结果;历代以华细辛为正品细辛,仅梁代本草和部分明清代本草亦以北细辛和汉城细辛为正品,宋代主要本草将杜衡、青城细辛之日误作细辛的图收载。细辛历代药用根部,各本草言其无毒或有毒。结论:历史上华细辛始终被认为是正品细辛,细辛品种混乱与古本草错载附图有关,应研究来源于不同植物和药用部分的细辛的疗效及毒性。  相似文献   

9.
从枸杞子的名称演化、植物来源、产地、药性、功效主治等方面进行了本草学考证,并与近现代中药书籍记载进行了比较,为枸杞子的深入研究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0.
中药细辛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阐明古代细辛的基源及使用状况等。查考本草中细辛的记文及附图,比较相关植物的形态及分布。结果:历代以华细辛为正品细辛,仅染代本划和部分明清代本草亦以北细辛和汉城细辛为正品,宋代主要本草 杜衡,青城细辛之图误作细辛的图收载。细辛历代药用根部,各本草言其无毒或有毒:结论:历史上华细六始终被认为是正品细辛,细辛品种混乱与古本草错载附图有关,应研究来源于不同植物和药用部分的细辛的疗效及毒性。  相似文献   

11.
古本草有关白头翁功能,治症的记载,以及植物形态方面的描述有不少差异。现在有些地方文献及地区用药习惯也有很大不同,对白头翁同名异物和混乱品种进行了整理比较。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时的药物书籍多以“本草”为名,历代有不少重要的本草问世,例如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註、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不仅是国内著名的医药典籍,也是世界各国知名的重要药物著作。至清代,虽然没有超过象本草纲目这样的书籍,但为数仍然很多。可是在民国期间,本草系统的新著作,为数却甚少。而在药学教育中,另出现了“生药学”这一学科。解放后,人民医药卫生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医药教育中产生了以“中药学”命名的学科。同时,有一些药学院校,将生药学改变为药材学。在我国医药界中,原已发生对生药名称有不同的理解,今又出现了生药学与药材学名称和内容的认识问题,为有利于实际工作需要和促进这一学科的发展,实有将此等名称加讨论明确的必要。生药学原为日本学者首先应用的名称,传到我国也有半个世纪的历史。我国生药学到药材学的演变,这是中、日两国社会性质及医药事业的发展有所不同的结果。今试从生药学的历史及其发展的情况,来论证药材学更符合于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兹将所搜集的有关资料及初步见解论述于后,以供药学工作者的参考,并热诚地希望多给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金银花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领域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本草考证、物种资源、种植技术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并建议今后应进一步加强金银花药材种植基础理论、优良品种选育、药材质量控制标准及规范化种植标准操作规程(SOP)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孟诜《食疗本草》总结唐以前食疗理论及方法,收载了动物脏器、藻菌类及唐初本草未录鱼蔬米谷之品,其特色是收入了大量医食并用品,分析了炮制、贮藏、服用方法及食疗的地区性差异。对本草学、食疗学、营养学均有贡献。  相似文献   

15.
从枸杞子的名称演化、植物来源、产地、药性、功效主治等方面进行了本草学考证,并与近现代中药书籍记载进行了比较,为枸杞子的深入研究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6.
对猕猴桃的植物名称、植物品种、不同药用部位的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与产地等作了较详细的本草学考证。  相似文献   

17.
甘肃道地药材大黄的本草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甘肃道地药材大黄进行了本草学研究以及相关历史文献考证.方法查阅历代本草文献,考证大黄的名称、原植物形态、产地变迁、采收加工等.结果历代本草多以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为主流品种,其道地产区经由甘肃到四川再到甘肃,且明、清时期进入了大黄药用的全盛时期.结论通过上述古本草研究,结合大黄现代研究进展和资源分布情况,以甘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古今文献有关藠头的本草考证,认为藠头即是薤(Allium Chinense G.Don)。在我国藠头作为中药薤白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药用历史沿革以及功效与同属植物小根蒜(Allium Macrostemon Bunge)比较有所不同。建议遵循中药用药的基本规律,规范学名,做到基源准确,避免一药多源导致药材名称使用混乱。将藠头即薤作为中药薤白的基源,小根蒜另立中药名,单独收载。  相似文献   

19.
《滇南本草》所载地丁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云南地区本草专著《滇南本草》为依据,对云南不同品种地丁的名称不来源,分布、性味、功效等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20.
民族药余甘子的本草学概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余甘子的名称来源、植物形态、生态环境和民族用药形式进行概述。余甘子作为一个重要的传统民族药,本草学的研究将随着其现代药理学研究的开展,对开发和利用其资源奠定了中医药与民族药深层的沟通与交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