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目的探索广西南宁市马山县壮族成人体型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方法运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马山县517名(男258,女259)壮族成人的体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①男性的平均体型值为(3.4-4.4-2.4)属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姓为(4.5-4.1-1.9)属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随年龄增长,男女性内、中因子值先上升后稍有回落,外因子值逐步下降后稍回升;②体型存在性别差异;③南宁壮族与百色壮族和黑衣壮族体型比较,SAD值很高(男∶2.0和1.99;女为∶1.8和1.53),体型相距甚远。结论南宁壮族以皮下脂肪丰富,骨骼肌肉中等发达而身体线性度较差为特征。广西壮族成人体型存在明显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满族成人的体型特点.方法: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390名(男192名,女198名)满族成人进行体型分析.结果:满族男性平均体型值为3.7-4.1-2.1,属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5.9-4.0-1.5,属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满族男性体型分布较散,女性体型分布非常集中.男性较女性外因子高、内因子低,因此男性的身体相对瘦高程度增长,身材相对修长,女性的皮下脂肪更发达,体态丰满.男、女体型有差异.与国内外其他群体相比,满族体型内因子较高,中因子和外因子较低,男性与蒙古族、女性与山东汉族体型最为接近,与壮族、仡佬族和马努斯人相距较远.结论:满族成人体型偏胖,体格较健壮敦实,具有蒙古人种北亚类型的体型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西双版纳傣族成人的体型特征.方法:应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20~75周岁的傣族成人进行体型研究,并与南方其他族群进行比较.结果:傣族男性平均体型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3.3-5.5-1.9),女性平均体型为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4.8-5.0-1.4).线性相关分析显示,傣族男、女体型值的内、中因子与年龄呈正相关,外因子与年龄呈负相关,方差分析显示,内、中、外因子值在年龄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傣族男、女体型性别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南方其他族群相比,傣族男性、女性的体型与贵州布依族比较接近,体型位置距离(SAD)分别是0.62、0.71.结论:傣族成人的体型特征为脂肪较多,骨骼、肌肉较发达,身体线性程度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塔吉克族成人的体型特征及变化规律。 方法 应用Heath-Carter体型方法对280(男性124,女性156)例塔吉克族成人进行体型判定。 结果 塔吉克族男性与女性的平均体型值分别为4.3-3.1-1.8和7.0-3.1-1.1,均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塔吉克族外因子与年龄成显著负相关,塔吉克族女性内因子、中因子与年龄成显著正相关,塔吉克族男性内因子、中因子与年龄不相关。随年龄增长,女性年龄组间的体型差异较男性更明显。 结论 塔吉克族骨骼肌肉量较少,女性体脂发达,与藏族等高原人群和阿尔泰语系其他人群的体型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湘语族群乡村汉族成人的体型特点.方法: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方法对湖南省双峰县乡村汉族成人410例(男196例,女214例)进行了体型研究.结果:湘语族群乡村汉族男性平均体型值为3.8-5.0-2.7,属偏内胚层的中胚层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5.1-4.5-1.9,属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乡村汉族男性、女性内、中因子值均在40~岁组达到最大,外因子值在20~岁组最大.在13种体型中,男性出现率较高的体型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均衡的中胚层体型、偏中胚层的外胚层体型;女性出现率较高的体型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湘语族群乡村汉族男性与广西汉族、云南汉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蒙古族等族群体型最为接近,与壮族、仡佬族体型相距较远.女性与云南汉族、内蒙古汉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等族群体型最为接近,与壮族、仡佬族体型相距较远.结论:湘语族群乡村成人具有我国北方族群体型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山西城市汉族体型特点.方法 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山西城市汉族成人20~71岁共303例(男150例,女153例)进行了体型研究.结果 山西城市男性平均体型值为4.9-5.8-1.8,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城市女性平均体型值为6.0-6.0-1.2,属于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在13种体型中,男女出现率最高的体型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与男性体型分布相比较,女性体型分布相对集中.城市男性内因子值在40~49岁组达到最大,中因子值在30~39岁组达到最大,外因子值在20~29岁组最大.随年龄增长,城市女性内因子值、中因子值逐渐增大,均在60岁以上组达到最大,外因子值在20~29岁组最大.山西城市汉族男性与乌孜别克族、鄂温克族、加拿大人、因纽特人体型最为接近,与壮族、仡佬族、侗族、怒族体型相距最远.山西城市汉族女性与乌孜别克族、鄂温克族、蒙古族、因纽特人最为接近,与壮族、仡佬族体型距离最远.结论 山西汉族具有我国北方族群体型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图瓦人和布里亚特人体型特点,比较两者与蒙古族体型差异.方法:运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310例(男152,女158)成年布里亚特人和新疆阿勒泰地区159例(男55,女104)成年图瓦人的体型进行评价并与国内外11个群体体型进行比较.结果:图瓦男性(3.4-5.4-1.4)和布里亚特男性(3.9-5.7-1.6)的总体平均体型均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型,图瓦女性(5.3-5.2-1.0)和布里亚特女性(6.0-6.1-1.0)的总体平均体型为内胚层-中胚层均衡型.随年龄增长,2人群的内因子值和中因子值明显增大,外因子值则明显减小,30岁前后体成分变化最明显.图瓦人和布里亚特人两者体型相似且均与俄罗斯族、乌孜别克族和鄂温克族体型接近.结论:图瓦人和布里亚特人体型的中因子成分明显占优,两者体格魁梧健壮,其中布里亚特女性更为突出.图瓦人和布里亚特人与蒙古族体型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广西瑶族成人的体型特点。方法:应用Heath-Carter 体型法对广西瑶族成人( 男性275 例,女
性383 例)进行体型研究。结果:瑶族男性与女性的平均体型值分别为3.7-5.3-1.5 和5.9-5.3-0.9,体型类型分别
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和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线性相关分析显示,男性、女性内因子均与年龄呈正相关,
外因子与年龄呈负相关;男性中因子与年龄无相关,女性中因子与年龄呈正相关。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男、女
性3 个因子值年龄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年龄增长,瑶族男性30 岁、女性40 岁以后体型出
现了明显的变化,女性年龄组间差异比男性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我国境内汉语方言族群中甘肃、河北、河南、辽宁和陕西5省汉族成人的体型特征及不同汉语方言区汉族成人的体型差异。方法 按照人体测量方法,测量来自甘肃、河北、河南、辽宁和陕西5省共计6201名(男3075名,女3126名)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小腿围等10项指标,并应用Heath-Carter体型评价法进行体型判定。 结果 甘肃省、河北省男性体型以偏内胚层的中胚层型为主,河南省、陕西省男性的体型以偏中胚层的内胚层型为主,辽宁省男性以内胚层 中胚层均衡型为主;5省汉族女性的体型均以偏中胚层的内胚层型为主。 结论 北方汉语方言族群汉族成人具有北亚类型族群的体质特征,北方汉语方言区的3个次方言区的汉族群体已呈现出一定的体型差异,但不同区域的汉族群体仍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地区汉族成人体型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了解内蒙古地区汉族成年人体型。方法:运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内蒙古汉族的体型进行研究。结果:男性平均体型值为3.6-4.8-2.1,属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5.6-4.3-1.6,属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30岁以前男性体型以均衡的中胚层体型为主。30岁以后转变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且随年龄增长变化不大。女性随年龄增长内中因子值增加,外因子值下降,体型愈来愈偏内胚层体型。结论:各年龄段的男女平均体型均有显著性差异。与国内其他5个少数民族的资料相比。除回族差异显著外,其余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南宁市郊区汉族青少年Heath-Carter法体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索广西南宁郊区汉族青少年体型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方法:用Heath-Carter体型分类法研究广西南宁市郊区7-19岁汉族青少年的体型。结果:(1)内因子值,男生随年龄增长先起伏波动后上升,女生逐步升高,至16岁最高为同龄男性的两倍以上。各年龄组女生内因子值均显著高于同龄男生。中因子值,男生随年龄增长先降后升;女生逐步下降。外因子值,男、女生均随年龄先升后降。(2)男生体型的分布以偏中胚层的外胚层为主。而女生体型7-13岁各组以外胚层为主,14岁以后向内胚层转移。(3)男、女体型同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南宁市郊区汉族学生以外因子值占优势的瘦高苗条体型为特点。 相似文献
14.
芜湖市区汉族青少年的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为了解汉族青少年的体型发育状况。方法:运用Heath-Carter体型法研究了芜湖市区7~20岁汉族青少年的体型。结果:男性体型变化较大,12岁以前以偏内胚型的中胚型为主;13~16岁均衡的外胚型增多;17~20岁三胚中间型和偏内胚型的中胚型增多。女性体型变化较小,主要由三胚中间型和偏内胚型的中胚型向偏中胚型的内胚型过度。经检验,8岁以后男女性的平均体型具有明显差异。和国内外资料相比较,表明在不同民族、种族的体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结论:Heath-Carter体型是反映体格特征的有效综合参数,对深入进行体质人类学研究有重要意义。青春期是形成健壮体型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5.
16.
17.
那曲地区藏族青少年体型Heath-Carter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那曲地区藏族青少年体型特征及其规律。方法:应用Heath-Carter法,对那曲地区1194名青少年进行体型评价。结果:那曲地区藏族青少年男性的体型为中胚层-外胚层型均衡型(2.40-3.52-3.59),女性为中间型(3.73-3.23-3.21);男性由中胚层-外胚层均衡型发展为向偏外胚层的中胚层型,女性由偏外胚层的中胚层型经历中间型、均衡的外胚层型、均衡的内胚层型发展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型。结论:那曲地区藏族青少年体型消瘦,肌肉骨骼不甚发达,脂肪含量较少;在生长发育较快的时期,城区与牧区藏族青少年体型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8.
8~16岁苗族学生体型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广西苗族中小学生体型特点与规律。方法:应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广西8~16岁苗族学生体型进行研究。结果:(1)苗族平均体型男生为均衡的中胚层体型(1.9-4.1-2.3),女生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2.8-3.8-2.0);(2)苗族男生8~16岁间随着年龄增加,中、外因子值明显增加,内因子值略有减少;(3)苗族女生自10~岁起,随着年龄增加外因子值减少,内、中因子值明显增加,15~16岁有所回落;(4)苗族学生男、女之间体型除8、9~岁组外,其余年龄组差异显著;苗族男生体型分布较集中。女生体型分布较分散。结论:与其他民族比较,苗族学生身材矮小,皮下脂肪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