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2005-01~2005—09在我院门诊体检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以便制定合理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5-01~2005-09我院门诊体检的2型糖尿病患者。将符合条件的172例分为2组,分别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A组)86例,男47例,女39例,年龄(65.37±1.10)岁,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合理性.[方法] 收集92例2型糖尿病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苯那普利组、缬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分别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血压、尿白蛋白排泄率、血钾、血尿素氮、血肌酐的变化.[结果]三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血钾及血肌酐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后尿白蛋白排泄率较治疗前下降(P<0.05);各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尿白蛋白排泄率下降最明显(P<0.05).[结论]苯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且对肾脏保护作用独立于降血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苯那普利单独治疗和联合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降压疗效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6 7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苯那普利 10mg(n =2 3) ,每日一次 ;左旋氨氯地平2 .5mg(n =2 2 ) ,每日一次 ;苯那普利 10mg及左旋氨氯地平 2 .5mg(n =2 2 ) ,每日一次 ;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观察降压疗效及肾功能变化。结果①三组治疗后均能显著降低血压及尿蛋白排泄量 (P值均 <0 .0 1)。但联合治疗组降低尿蛋白排泄的幅度比苯那普利、左旋氨氯地平组明显高 (P值均 <0 .0 1) ,而苯那普利和左旋氨氯地平组之间无差异 (P >0 .0 5 )。②治疗后 2 4h尿白蛋白下降幅度与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幅度均无显著相关。结论苯那普利、左旋氨氯地平长期单独治疗均可明显降低血压 ,并可减少尿蛋白排出、保护肾功能 ,两药联用治疗对保护肾功能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老年2型糖尿病并室性心律失常心率变异性变化情况及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8例老年2型糖尿病并室性心律失常为观察组(心律失常组),另选28例老年2型糖尿病为对照组查24h动态心电图,取SDNN,SDANN,rMSSD,PNN50用长时程时域分析法进行分析对照。结果:心律失常组SDNN,SDAN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01和P〈0.05),而YMSSD、PNN50G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并室性心律失常比老年2型糖尿病心率变异性降低,自主神经系统受损更为明显,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对预测心脏事件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测定7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其与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关系。结果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程、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与脑血管疾病发生相关(回归系数0.0155~1.4256,P<0.05~0.01)。说明血糖控制不佳是并发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高血脂、高血压、高血黏度、高龄是并发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观察苯那普利在改善ESRD患者微炎症状态中的作用.[方法]以65例ESRD患者为研究对象,监测其CRP水平、血清肌酐(SCr)、头部CT或磁共振指标,分析ESRD患者微炎症状态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并将存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随机分为苯那普利治疗组和非苯那普利治疗组.用药后12周再次检测CRP浓度.设30例肾功能正常者作对照比较.[结果]ESRD患者血清中炎症指标CRP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根据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有无分组,发现阳性组43例患者CRP水平明显高于22例阴性组患者(P<0.05).根据CRP水平分组,发现CRP增高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高于CRP正常组(P<0.05).治疗12周后,苯那普利干预组CRP水平下降,与干预前及非干预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ESRD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微炎症状态增高了尿毒症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可能是该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苯那普利能改善ESRD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8.
2002-01~2004—12我院共收治2型糖尿病(T2DM)432例,其中以脑血管意外人院的44例,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亚梅  谢莲君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6):8241-8241,8245
为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测定7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其与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关系。结果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程、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与脑血管疾病发生相关(回归系数0.0155~1.4256,P&;lt;0.05-0.01)。说明血糖控制不佳是并发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高血脂、高血压、高血黏度、高龄是并发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苯那普利单独治疗和联合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降压疗效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67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苯那普利10 mg(n=23),每日一次;左旋氨氯地平2.5 mg(n=22),每日一次;苯那普利10 mg及左旋氨氯地平2.5 mg(n=22),每日一次;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观察降压疗效及肾功能变化.结果①三组治疗后均能显著降低血压及尿蛋白排泄量(P值均<0.01).但联合治疗组降低尿蛋白排泄的幅度比苯那普利、左旋氨氯地平组明显高(P值均<0.01),而苯那普利和左旋氨氯地平组之间无差异(P>0.05).②治疗后24 h尿白蛋白下降幅度与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幅度均无显著相关.结论苯那普利、左旋氨氯地平长期单独治疗均可明显降低血压,并可减少尿蛋白排出、保护肾功能,两药联用治疗对保护肾功能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并发脑卒中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脑卒中的临床特点与相关因素,便于卒中防治。方法:对住院72例2型糖尿病并发脑卒中患者,与同期80例非糖尿病脑卒中患者从颅脑CT或MRI、血糖、血脂和血压水平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性脑卒中与非糖尿病性脑卒中相比在颅脑CT或MRI检查及血糖、血脂和血压水平等方面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糖尿病并发脑卒中以腔隙性脑梗死多见(占52.8%),高血糖、高血压及高血脂是增加糖尿病并发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尽早控制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脂代谢异常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对136例老年人进行血脂分析,分为老年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组88例,老年糖尿病组28例,无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组20例。所有患者均测试血糖、血脂,观察其水平。结果:三组在对比中有显著差异。结论:糖代谢和脂代谢异常对心脑血管均有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病对血脂及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及影响.方法 根据糖尿病是否伴发高血压,将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内科2007-10-2011-01收治的169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84例,观察组85例,对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脂代谢紊乱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对糖尿病合伴高血压患者应该重视血压的控制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卒中后抑郁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通过对2004—01~2006—06急性脑血管疾病300例急性期情感抑郁的分析,以探讨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缺损与康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通过应用苯那普利对2型糖尿病早期糖尿病肾病进行治疗、观察患者血转化生长因子B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34例口服降糖药治疗的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加用苯那普利10mg每日一次口服,对照组(17例)不加用药物治疗,两组均连续观察60d.用药前后两组均测空腹、餐后2h血糖、胰岛素.结果治疗组,空腹及餐后2h血糖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胰岛素敏感性增强.结论苯那普利能改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苯那普利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34例口腔降糖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加用苯那普利10mg每日一次口服,对照组(17例)不加用药物治疗,两组均连续观察60天。用药前后两组均后两组均测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胰岛素。结果 治疗组,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胰岛素敏感性增强。结论 苯那普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心衰常规治疗基础上根据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数值调整苯那普利剂量与以患者临床症状调整苯那普利靶剂量对慢性心衰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90例慢性心衰患者在常规治疗心衰基础上,分为两组:NT-proBNP指导组(A组)和症状指导组(B组),A组以组中NT-proBNP水平中位数为目标,以NT-proBNP〈300 pg/L为最终目标调整剂量,B组以传统症状调整药物至靶剂量,15个月后复查NT-proBNP以及对其再住院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A组所测得NT-proBNP数值较B组明显下降,A组再住院率亦比B组低,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NT-proBNP水平指导下调整苯那普利剂量比传统的根据患者症状调整苯那普利至靶剂量更具有客观性,对改善慢性心衰以及减少再住院率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缬沙坦和苯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对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取门诊或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4例,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和苯那普利组,每组42例。缬沙坦组服用缬沙坦80 mg/d,苯那普利组服用苯那普利10 mg/d,降压不明显者分别加至160 mg/d和20 mg/d。测定服药前及服药8个月后坐位血压、心率和超声心动图各指标。【结果】两组在治疗8个月后,血压下降显著,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心动图指标IVSd、PWT和LVMI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8个月后以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缬沙坦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9%)明显低于苯那普利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口服缬沙坦和苯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效果确切,并能有效逆转左室肥厚,缬沙坦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合并脑卒中6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我院2001-03~2003-03经脑CT和(或)MRI证实的糖尿病并发脑卒中68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据空腹血糖水平将68例分为3组.A组:血糖≤10 mmol/L,B组10 mmol/L<血糖<16.7 mmol/L,C组血糖≥16.7 mmol/L.据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将其临床表现分为轻中重3型,按照脑卒中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分为痊愈、有效、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