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拉米夫定治疗后HBVP基因变异与不同HBV基因型感染及HBV DNA复升水平和转氨酶变化.收集5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拉米夫定治疗52-78周后发生YMDD变异的血清标本,对照组128例未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HBV DNA基因型;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PCR RELP)测定HBV DNA YMDD变异;同时进行HBV DNA定量分析.结果显示51例拉米夫定治疗后HBV DNA基因变异患者以B型和C型为主,分别为10例(19.6%)和39例(76.47%),B C混和型2例(3.92%),未见其它基因型.拉米夫定治疗引起HBVDNAYMDD变异可以发生在不同HBV基因型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与对照组比较二者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秦皇岛市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拉米夫定治疗疗效与基因型的关系。方法:136例CHB患者口服拉米夫定,100mg/次,1次/d,疗程48周,用药前采用PCR方法测定乙型肝炎病毒(HBV)A~D基因型。结果:秦皇岛市CHB患者基因型以C型为主,占75.74%,其次为B基因型占16.91%,B/C混合型占7.35%,B基因型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48周时显示HBV DNA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治疗有效率4方面均高于C型及B/C基因型(P0.05),B基因型HBV感染者有较低的YMDD变异发生率。结论: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与基因型有关,HBV基因型测定可作为预测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BV基因型、YMDD变异与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后HBV DNA反弹的关系。方法应用多引物对巢式PCR法、PCR-序列分析法检测拉米夫定治疗的27例乙型肝炎患者和19例从未用过抗病毒治疗的患者HBV基因型和P区(YMDD)的突变位点。结果在27例HBV DNA反弹的患者中,13例(48.15%)检出YMDD变异,而对照人群无YMDD变异(P〈0.05)。YMDD变异的位点为rtM204V/I(C区)±rtL180M(B区);在治疗组YMDD变异的患者中,B、C基因型构成比(46.15%和59.26%)与对照组(53.85%和68.4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YMDD变异是拉米夫定治疗后出现耐药导致HBV DNA反弹的主要原因;YMDD变异的常见位点依然为rtM204V/I(C区)±rtL180M(B区);YMDD变异在B、C基因型病人中无差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对湖北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基因型;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86例拉米夫定治疗18个月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基序、G1896A、A1814C、A1792T和G1764A单碱基变异检测。结果1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B基因型127例(79%),C基因型24例(15%),BC混合型9例(6%),未发现A、D和E基因型。拉米夫定治疗的86例患者中,17例(19.7%)发生YMDD变异,B型14例,C型2例,BC混合基因型1例,其中6例发生多重变异,包括B型4例,C型2例;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B型41例(68.3%)高于C型8例(40%)(P<0.05)。另外17例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后,HBVDNA仍阳性,亦未发现YMDD变异株。结论湖北地区HBV存在B、C和BC混合基因型,B型为本地区优势基因型,B型在拉米夫定治疗中更易发生YMDD变异;未变异者,血清HBeAg/HBeAb转换率高。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YMDD变异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YMDD变异之间的关系.方法:多对型特异性引物PCR扩增法对238例经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直接序列分析;采用基因芯片检测YMDD及前C/BCP区变异.结果:238例患者中,检测出B基因型190例(79.8%),C基因型41例(17.2%),BC混合型7例(3.0%);发生YMDD变异44例,变异率为18.5%,其中B基因型33例,变异率为17.4%,C基因型8例,变异率为19.5%,BC混合型3例,变异率为42.4%,C基因型YMDD变异的发生率与B基因型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4例YMDD变异者中,30例同时存在L528M变异,7例联合前C区(nt 1 896)变异,13例联合BCP区(nt 1 762/1 764)双重突变.结论:本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优势基因型为B型和C型,经拉米夫定治疗后YMDD变异的发生率在B型和C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同时伴有L528M及前C/BCP区多重变异.  相似文献   

6.
拉米夫定治疗前后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遵义地区HBV基因型以及拉米夫定治疗前后发生YMDD变异的相关因素,及早进行拉米夫定疗效及耐药的预测. 方法 5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在口服拉米夫定前及治疗后3、6、12、18、24个月进行血清HBV DNA定量、乙型肝炎标志物、ALT、AST、总胆红素,白蛋白的检测.同时在接受拉米夫定治疗前采用基因测序法检测HBV基因型及YMDD变异株,治疗后HBV DNA定量下降又反弹升高,且血清HBV DNA>1×104拷贝/ml时,再次进行YMDD变异株检测.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及确切概率法,两组均数之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有序变量之间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遵义地区的HBV基因型由B、C及B+C基因型构成.拉米夫定治疗后18例检出YMDD变异株,用药1年和2年的变异率分别为15.1%和34.0%.HBV突变类型有rtL180M/M204V、rtL180M/M204I、rtM204I和rtL180M四种,其中C区rtM204V全部合并rtL180M突变(100%),C基因型中rtL180M/M204V联合突变及rtL180M/M204I联合突变明显高于B基因型(77.8%比25.0%及22.2%比12.5%);C基因型中未见点突变,而rtM204I、rtL180M的点突变仅见于B基因型.YMDD变异与未变异组性别、民族、乙型肝炎家族史及HBeAg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2年组和年龄<35岁组变异率明显升高(X2值分别为4.707和5.853,P值均<0.05).不同HBV DNA滴度患者YMDD变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01,P>0.05),但HBV DNA<105拷贝/ml者未发现YMDD变异.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后YMDD变异可能与HBV基因型及P基因突变类型有关,并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为了减少YMDD变异的发生,应选用病程短、HBV DNA水平较低、肝损害较重的患者进行拉米夫定治疗,有条件的应检测HBV基因型.  相似文献   

7.
肖蕾  关玉娟  李粤平  杨湛 《肝脏》2008,13(3):202-204
目的调查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中HBV前C基因区终止密码变异(A1896,PC)和基本核心启动子变异(BCP,T1762/A1764)对YMDD变异毒株复制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对197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后发生YMDD耐药变异的患者进行HBV基因型、PC及BCP变异检测,并用实时荧光定量法对所有患者血清HBVDNA进行定量。结果197例YMDD变异株感染者中B基因型占51.8%,C基因型占48.2%;有61例(31.0%)发生PC变异,69例(35.0%)发生BCP变异;PC变异在B基因型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基因型(X^2=8.433,P=0.004),而BCP变异在C基因型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基因型(X^2=16.83,P〈O.001);发生PC或BCP变异的HBV感染者,其血清中HBVDNA水平与野生株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V前C基因区的PC或BCP变异与基因型具有相关性,但这两种变异对YMDD变异株感染者的血清病毒水平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拉米夫定疗效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疗效的关系。采用PCR、核酸杂交和酶联显色技术对CHB进行HBV基因分型,观察123例(B型93例和C型30例)CHB患者拉米夫定治疗1年后肝功能、病毒学指标和YMDD变异的变化。ALT复常率为92.47%,HBeAg阴转率为27.96%,HBVDNA阴转率为82.80%,有效应答率为89.25%,与C基因型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05)。B型YMDD变异的发生率为9.68%,显著低于C型的26.67%(P<0.05)。B型对拉米夫定的抗病毒疗效高于C型,YMDD变异的发生率则低于C型。HBV基因型是影响拉米夫定疗效和变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B、C基因型疗效比较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对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的影响。 方法 回顾调查235例拉米夫定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35例患者接受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对照组100例。HBV优势基因型是B型和C型,拉米夫定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92.9%和75.9%(x2=6.628,P<0.05),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8%和8.5%(P>0.05);YMDD变异发生率治疗组为3.6%和16.5%(x2=5.508.P<0.01)。结果发现,B基因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HBV DNA低水平是抗病毒应答预测因素。 结论B基因氆HBV对拉米夫定的应答率优于C型,YMDD变异发生率低于C型,基因型是影响拉米夫定疗效和决定变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进一步了解HBV P基因结构与拉米夫定的疗效关系.方法 一步法扩增HBVP基因后进行测序,对比拉米夫定治疗应答,无应答和突破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BV P基因结构的变化.结果 在无应答和突破患者中,2例B基因型和1例C基因型转变为B、C混合型HBV感染;1例患者血清HBV发生B→C基因型转换.3组中部分患者治疗前血清中检出YMDD变异株HBV,所有8例治疗无应答和突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YMDD变异.所有无应答患者治疗前后和突破患者突破时的血清HBV均出现rtL164V变异,而在应答者中未见.突破和无应答患者逆转录酶(rt)保守区还出现rt191L、rtK168R、rtH2ML、rtS256C 4个氨基酸替代.结论 YMDD基因序列变异不是产生拉米夫定临床耐药的惟一原因,rtL164V变异可能是一个新的与拉米夫定耐药相关的突变.  相似文献   

11.
拉米夫定治疗后发生YMDD变异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服用拉米夫定后发生YMDD变异的相关因素.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定量法测定CHB患者治疗前的HBV DNA,用PCR荧光定量法联合溶解曲线法和杂交探针检测YMDD变异,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1例CHB患者基因型检测结果为B型27例占44.2%,C型34例占55.7%,其中22例变异者中B型为9例,占40.9%(9/22),C型13例占59.1%(13/22).30例未变异者中B型为14例占46.7%(14/30),C型为16例占53.3%(16/30).YMDD变异与基因型无明显相关性(χ^2=0.17,P>0.05).发生YMDD变异的22例患者在12个月和18个月发生变异的HBV DNA水平明显高于未变异组(t=2.33,P<0.05和t=4.19,P<0.01),发生YMDD变异组与未变异组之间在治疗前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eAg状态、患者的病程、年龄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HBV YMDD变异与基因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高滴度的HBV DNA(>10^8拷贝/毫升)是发生YMDD变异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拉米夫定疗效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对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286例拉米夫定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HBV优势基因型是B(34%)和C(48%)型,共235例。135例患者接受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对照组100例。拉米夫定有效率在B、C两基因型中分别为92.9%和75.9%(P=0.02),而对照组分别为9.8%和8.5%(P=0.59);YMDD变异发生率为8.9%和22.8%(P=0.028)。Multivariate分析发现,B基因型、ALT升高、HBV DNA低水平是影响抗病毒应答的预测因素。在ALT升高患者中,B、C基因型拉米夫定有效率分别为93%和77%(P=0.01),对照组为13%和8%(P=0.45)。Multivariate分析发现,B基因型、HBV DNA低水平是预测较好疗效的独立因素。结论:B基因型HBV对拉米夫定的应答率高于C型,而变异YMDD发生率低于C型,基因型是影响拉米夫定疗效和诱导变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YMDD自然变异毒株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霍红  赵书民  蔡雄  缪晓辉 《肝脏》2006,11(4):232-234
目的 了解YMDD自然变异的发生情况及影响YMDD自然变异的因素.方法 依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药物临床试验"阿德福韦酯片治疗成人慢性乙型肝炎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Ⅲ期)"开展.采用乙型肝炎病毒(HBV)拉米夫定耐药荧光PCR检测试剂盒及实时荧光PCR基因型分型试剂盒,对该临床研究筛选期183例半年内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并通过Logistic逐步回归对影响YMDD自然变异检出率的可能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83例CHB患者中,检出YMDD自然变异毒株者40例(21.86%),其中YVDD阳性36例,YIDD阳性3例,YVDD和YIDD同时阳性者1例;变异毒株占总病毒量50%以上者6例,占25%~50%者9例,占9%~25%者25例.B基因型CHB患者中YMDD自然变异检测阳性的比例高于C基因型(31.67%对17.65%,P=0.038 2),患者性别、年龄、HBeAg状态、血清HBV DNA载量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对YMDD自然变异检出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在CHB患者中存在YMDD自然变异毒株;YMDD自然变异的发生率与患者性别、年龄、HBeAg状态、HBV DNA水平、ALT水平无关.B基因型较C基因型更易出现YMDD自然变异.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拉米夫定临床应用反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周胜生  王永忠 《肝脏》2004,9(2):77-79
目的了解常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特征,探讨基因型与肝功能损害、病毒复制水平及其与拉米夫定疗效关系.方法 7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每天口服拉米夫定100mg治疗,并于治疗4~6周时测定不同基因型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和HBV DNA,治疗48周后测定HBV DNA反跳和YMDD变异.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 PCR)法扩增HBV S基因区,以4色荧光标记PCR产物末端,在以毛细管高压电泳为核心技术的核酸序列分析仪上自动测序,将测序结果与基因库中登录的标准基因型序列相比较.结果 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基因分型示B型株感染26例(34.2%),C型株感染50例(65.8%).B和C基因型患者ALT值分别为(246.3±138.8)U和(283.7±125.6)U,(t=0.335,P>0.05),HBV DNA含量分别为107.124±101.49和107.189±101.56拷贝/ml(t=0.138, P>0.05),HBeAg阳性数分别为20例和41例(χ2=0.159,P>0.05).拉米夫定治疗4~6周后,B基因型和C基因型患者ALT、HBV-DNA(阴转)、HBV DNA(拷贝/ml)均呈良好恢复状态,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治疗48周后,HBV DNA反跳者B基因型20例,C基因型16例(χ2=13.49,P<0.001).结论常州地区HBV DNA基因型以单一B或C型为主;不同基因型患者ALT水平、病毒复制水平以及HBeAg表达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拉米夫定对C基因型患者的疗效优于B基因型.  相似文献   

15.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YMDD变异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患者过程中YMDD变异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方法 对采用拉米夫定治疗的249例慢乙肝和6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简称乙肝肝硬化)患者采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的方法检测了乙型肝炎病毒(HBV)多聚酶YMDD变异,并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YMDD变异发生率和影响YMDD变异发生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随治疗时间的延长,YMDD变异的累计发生率逐渐升高;慢乙肝和乙肝肝硬化患者YMDD变异率于12、24、36、48个月分别达8.84%和17.19%、20.91%和32.40%、26.92%和39.56%、26.92%和58.79%。时序检验及Cox回归分折的结果均表明:未联台干扰素治疗,基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较低、HBV DNA水平较高和治疗前诊断为肝硬化者均与YMDD变异的较早出现有关(P<0.05)。 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慢乙肝患者,未联合干扰素治疗、基线ALT水平较它低、HBV DNA水平较高和乙肝肝硬化可作为YMDD变异发生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YMDD联合前C变异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P区YMDD基序变异及其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5例拉米夫定(100mg/d)治疗过程中HBeAg血清转换而HBV DNA仍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直接测序方法分析HBV前C、P区的基因序列,结果:5例患者前C区均发现有G1896A变异,其中3例HBeAg血清转换前未发现此变异,2例已有此变异,同时5例患者在拉米夫定治疗后检测出YMDD变异,变异类型均为M5521,其中有1例在出现M5521变异40周后变为M552V变异,有2例M5521联合L528M变异,5例患者中有1例治疗无反应,另4例在治疗过程中HBV DNA突发,结论: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YMDD变异的出现可导致HBV DNA突发,而前C区G1896A变异可致HBeAgbe阴转,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出现HBeAg血清转换后需结合HBV DNA检测,排除前C区变异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研究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的分布及YMDD变异位点的分布特点,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探讨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门诊和住院部就诊的HBeAg阳性并经拉米夫定治疗两年以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37例,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HBV DNA分型情况,用LDR方法检测YMDD位点变异情况。结果 137例患者中21例未能检测出基因型,其中男性17例,女性4例;其余116例标本确定了感染病毒的基因型,包括男性94例,女性22例;其中A型2例(1.72%)、B型19例(16.38%)、C型91例(78.45%)、D型4例(3.45%);分型成功率为84.67%(116/137)。116例标本中有41例患者的感染病毒中检测到了YMDD变异位点,变异发生率为35.35%。其中B基因型中检出7例(36.84%);C基因型中检出33例(36.26%);D基因型中检出1例(25.0%);A基因型中未检测出变异位点。B、C基因型中变异位点的检出率高于D型,但各基因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92,P>0.05)。在41例变异中,其中I突变占60.9%,V突变占31.7%,I/V共生突变占7.4%。结论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所在地区患者中HBV基因型主要以C型为主,其次是B型,也有少量D、A型存在;B、C基因型的YMDD位点发生突变的几率相近。突变几率与基因型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HBV基因型与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微板核酸分子杂交ELISA法检测90例HBeAg阳性CHB患者的HBV基因型,对其中41例患者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抗病毒治疗48周,49例患者给子干扰素α(3 MU/次,隔日1次)抗病毒治疗48周,治疗前、治疗过程中和治疗结束时分别检测血清生化指标(ALT)、病毒学血清标志物(HBeAg和抗-HBe)和HBV DNA水平。结果 90例CHB患者中HBV B基因型者16例,C基因型者74例。41例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感染B和C基因型患者48周时对拉米夫定治疗应答率分别为33.3%和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例患者应用干扰素α治疗,48周时感染基因B型患者的ALT复常率、HBeAg消失率和HBV DNA阴转率均高于感染基因C型患者(分别为60.0%和20.5%,50.0%和17.9%, 50.0%和1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HBeAg血清转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因B和C型对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无影响,基因B型对干扰素α治疗的疗效优于C型。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对拉米夫定长期疗效影响的评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徐蓓  姚光弼  程新建  朱玫 《肝脏》2005,10(2):76-78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关系。方法81例拉米夫定Ⅲ期临床试验病人,每日口服拉米夫定100mg,共16~60个月,平均(48.8±10.5)个月,停药后随访6个月至1年。HBV基因型用特异性引物PCR方法测定。血清HBVDNA定量用bDNA方法,HBV血清学标志检测用酶免疫荧光法。结果81例病人中,B基因型17例(20.97%),C基因型62例(76.54%),B、C基因混合型2例(2.47%)。B和C基因型病人治疗前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分别为(81.1±73.2)UL和(68.4±72.1)UL(P=0.578),治疗前HBVDNA水平为(1774.7±1658.7)molL和(2035.5±2569.0)molL(P=0.9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长达5年的拉米夫定治疗中,B和C基因型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41.18%和30.65%,血清学转换时间分别为(29.1±20.8)个月和(21.5±12.4)个月,血清学转换持久率分别为85.71%和84.21%,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拉米夫定治疗24周时,C基因型的HBVDNA转阴率(96.8%)比B基因型(76.5%)高(P<0.01),治疗48、104和156周时,两种基因型的HBVDNA转阴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3年中,B、C基因型的ALT复常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B和C两种基因型的YMDD变异率分别为70.6%和64.5%,平均变异出现时间分别为28.3个月和26.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36例患者,采取拉米夫定治疗,分别于12月和24个月时观察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及HBeAg转阴率,同时检测YMDD变异的情况。结果拉米夫定治疗1年的HBV DNA、HBeAg转阴率为别为54.5%、24.2%,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12.1%,ALT复常率78.8%,YM-DD变异率5.6%。停药半年后血清HBV DNA复阳率为22.2%,YMDD变异率18.2%,ALT再次升高率33.3%,死亡1例。结论拉米夫定能够有效降低HBV DNA水平,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YMDD变异的发生率逐渐升高,部份病例停药后出现病情反复或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