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单纯鼾症和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睡眠结构、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紊乱指数(AHI)的差异及其这些差异可能的原因.方法 分别对30例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和62例单纯型鼾症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包括浅睡眠、深睡眠、快速动眼(REM)睡眠、SaO2、AHI,并将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与单纯型鼾症患者比较,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组Ⅰ、Ⅱ期睡眠(37.66±19.04、14.05±14.21)增多,Ⅲ、Ⅳ期、REM睡眠(3.31±5.69、0.87±1.37、41.67±23.36)减少;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组患者的AHI指数(70.89±18.14)升高(P<0.01)、而SaO2减低(66.00±10.48)(P<0.01).结论 对于构成睡眠结构的各期所占之百分比,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组与单纯型鼾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者存在Ⅰ、Ⅱ期睡眠增多和Ⅲ、Ⅳ期、REM睡眠减少的趋势;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组患者的AHI指数明显升高、而SaO2却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单纯鼾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睡眠结构的差异及这些差异可能的原因。方法:应补充分析20例单纯鼾症和83例OSAHS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多导睡眠图(PSG)资料(包括睡眠效率、觉醒时间、觉醒次数、浅睡眠时间及深睡眠时间/总睡眠时间(TST)、快动眼睡眠时间/TST)。结果:单纯鼾症患者的体重(71.40±10.78)kg及体重指数(BMI:(25.39±2.55)kg/m2)与重度OSAHS比较(体重:(84.00±12.51)kg;BMI:(28.63±4.04)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和P=0.002);与单纯鼾症患者比较,OSAHS患者的觉醒次数明显增加、浅睡眠时间/TST增加、深睡眠时间/TST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所有的鼾症患者中,BMI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呈正相关(r=0.44;P=0.000);而AHI分别与觉醒次数、浅睡眠时间/TST呈显著正相关(r=0.331,P=0.001;r=0.264;P=0.007)。结论:OSAHS患者的浅睡眠及觉醒次数比单纯鼾症患者明显增加,AHI与睡眠结构紊乱明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导睡眠图和动态SaO2监测在临床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意义及体重指数(BMI)对OSAHS患者睡眠质量和SaO2的影响.方法 主诉睡眠打鼾患者131例,根据夜间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结果分为4组,即单纯鼾症组、轻度、中度、重度OSAHS组.对PSG监测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对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和SaO2(%)相关指标、BMI和PSG监测指标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①102例被诊断为不同程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四组间每小时呼吸暂停 低通气数、累计数、累计时间、AHI、SaO2≥3%的脱饱和度次数和SaO2≤90%时间比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②所有患者AHI和SaO2相关指标呈显著负相关,和BMI呈显著正相关,睡眠期最低SaO2和BMI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使用PSG对OSAHS进行诊断及病情判断须结合AHI和睡眠期最低SaO2;每小时呼吸暂停或/和低通气数、累计数、累计时间、AHI是OSAHS诊断和分度的可靠指标;SaO2≤90%时间占睡眠总时间的比例为单纯动态SaO2监测OSAHS提供诊断和分度的参考指标;肥胖是导致SAHS的重要危险因子,BMI可作为睡眠呼吸暂停的一个重要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止鼾枕对心力衰竭合并不同严重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47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和12例单纯性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单纯性鼾症组)12例、轻中度OSAHS组26例和重度OSAHS组21例。每组夜间均在睡眠监测同时使用止鼾枕治疗,记录分析治疗前与治疗期间的睡眠参数。结果 重度及轻中度OSAHS组患者止鼾枕矫正期间AHI、RI、OAI、ODI及鼾声指数均显著降低,平均SpO2%明显改善(P<0.05)。而单纯鼾症组,治疗期间除了有效减少打鼾之外,其余睡眠监测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止鼾枕能够显著降低鼾声指数,并且明显改善心力衰竭合并OSAHS患者AHI及缺氧情况,但对于严重OSAHS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及夜间低氧血症改善不及轻中度OSAHS患者显著,不能替代传统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 (OSAHS)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对 5 6例鼾症患者进行睡眠呼吸监测 ,同时将 5 6例鼾症患者分为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组与单纯性鼾症组 ,以探讨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单纯性鼾症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组30例 ,其中高血压病 15例占 5 0 % ,冠心病 6例占 2 0 % ,2 6例有不同程度的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增加。单纯性鼾症组 2 6例 ,高血压病 3例占 11% ,冠心病 2例占 7%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发病关系密切 ,两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不同体质指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的睡眠结构特点,探讨体质指数与OSAHS患者病情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8年5月~2010年7月确诊为OSAHS的成年患者86例,根据体质指数BMI<24、24≤BMI<28、BMI≥28分为3组,并选取同期与其条件相当的单纯打鼾者8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PSG)对所有入选者进行整夜监测,对比分析不同BMI的OSAHS患者以及单纯打鼾者夜间睡眠结构情况.结果 OSAHS患者组与单纯鼾症组相比,睡眠时间与睡眠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睡眠Ⅰ期所占比例升高,睡眠Ⅱ期、SWS相和REM相所占比例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睡眠结构紊乱在高体质指数组(BMI≥28)差异更显著.结论 OSAHS患者的浅睡眠比单纯鼾症者明显增加,而深睡眠和快动眼睡眠比单纯鼾症者明显减少;随着OSAHS患者体质指数的增大,对睡眠结构紊乱的影响也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肥胖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血脂代谢紊乱、患病率及发病因素。方法以睡眠鼾症门诊278例鼾症患者为观察对象,行多导睡眠监测(PSG),根据患者的肥胖程度及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水平分为肥胖非OSAHS组(肥胖单纯鼾症组)、非肥胖OSAHS组和肥胖OSAHS组,设非肥胖单纯鼾症组为对照组。并采集次日清晨外周血,测定血脂水平,包括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各组之间血脂水平的差异,对比OSAHS组和单纯鼾症组患病率,分析氧减程度和高脂血症患病率的关系。结果 278例患者(男性186例,占66.91%)中,212例为OSAHS患者,非肥胖OSAHS组、肥胖单纯鼾症组和肥胖OSAHS组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肥胖OSAHS组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SAHS组高脂血症的患病率高于单纯鼾症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82%vs.11.43%,P<0.05);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患病率男性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76%vs.41.43%,P<0.05);血氧饱和度减低指数(DI)是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增高的独立发病因素,DI和总胆固醇水平(r=0.276,P<0.05)以及三酰甘油水平(r=0.219,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高脂血症的患病率在OSAHS患者人群中增高,非肥胖OSAHS患者中部分血脂指标增高,慢性间歇性缺氧可能是非肥胖OSAHS患者高脂血症的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儿童哮喘特别是哮喘发作期夜间睡眠状态下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现象。方法:73例小儿分为3组,其中哮喘组28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组30例,对照组15例,对3组的年龄、性别比、肥胖度及睡眠不良、鼾症、鼻塞、张口呼吸等一般资料进行了比较,并对3组的夜间多导睡眠仪(PSG)监测指标心率(HR)、呼吸(RR)、呼吸暂停指数(AI)、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血氧饱和度(SpO2)、最低SpO2等进行了比较。结果:哮喘组、OSAHS组鼾症、鼻塞、张口呼吸、睡眠不良症状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差异(P<0.05),且哮喘组、OSAHS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哮喘组、OSAHS组AHI分别为46.23%、73.33%,对照组未见异常。哮喘组、OSAHS组RR、SpO2、最低SpO2、AI、AHA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哮喘组与OSAHS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G监测可显示哮喘发作期伴随睡眠期呼吸暂停低通气异常,这种呼吸异常的发生低于OSAHS组,而且程度相对较轻,对哮喘患儿实施PSG监测有助于管理夜间睡眠呼吸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和单纯鼾症在临床表现、睡眠监测指标上的差异。[方法]将176例患者分为单纯鼾症组,OSAHS轻、中、重度组,记录其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临床症状、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出现率,并分析比较其临床症状及合并症出现的差异。[结果]30~60岁患者占总患者数的82.95%。各组之间临床表现和合并症出现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BMI、最大氧减(%)、微觉醒指数(MAI)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398、0.772、0.567,P均<0.01);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与AHI显著负相关(r=-0.623,P<0.01)。[结论]30~60岁为OSAHS高发年龄,但其严重程度与年龄分布无关。不同程度OSAHS和单纯鼾症在临床表现、睡眠监测指标上均有明显差异,可通过其判断患者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 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选择162
例老年鼾症病人进行多导睡眠仪检查。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 和夜间血氧饱和度( SaO2 ) 分为单
纯性鼾症组、OSAHS 轻度、中度和重度组,分析OSAHS 与并发高血压相关性。结果: OSAHS 组104 例,并发高血
压病34 例( 32.70%) 。单纯鼾症组58 例并发高血压病5 例( 8.62%) ,OSAHS 组合并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
鼾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OSAHS 组晨间收缩压、舒张压高于单纯鼾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老年人OSAHS 病人的高血压发病率较高,临床上两者有密切的相关性,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中肥胖与平均血小板容积(MPV)的关系,以探讨肥胖对OS—AHS严重性以及OSAHS患者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方法纳入147例OSAHS患者,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轻、中、重3个亚组。43例社区人群作为对照组。应用多导睡眠仪(PSG)记录患者睡眠参数,并进行身体质量指数(BMI)与MPV检测。结果:OSAHS患者各组AHI、ODI、BMI与MPV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且随OSAHS严重程度加重逐渐上升(P〈0.05),而L—SaO2与M—SaO2则呈下降趋势。OSAHS患者中肥胖组的AHI、ODI与MPV较非肥胖组明显增加(P〈0.05),L—SaO2与M—SaO2显著降低(P〈0.05),且BMI、ODI与MPV具有正相关性(P〈0.05),而L—SaO2、M—SaO,与MPV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肥胖能够加重OSAHS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以及MPV水平,OSAHS患者的BMI与MPV水平呈正相关,提示肥胖可能增加OSAHS患者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血压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06例睡眠打鼾患者行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其中OSAHS168例,单纯打鼾患者38例,同时对30例无睡眠打鼾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行PSG检测,分别观测各组睡前、晨起血压变化,同时对OSAHS组晨起舒张压与呼吸暂停指数、低通气指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sa02)、夜间平均SaO:、SaO:低于90%时间(T90)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及单纯鼾症组相比睡前、晨起血压变化不明显;OSAHS各组睡前、晨起收缩压变化不明显,而舒张压晨起较睡前明显升高,晨起舒张压变化与呼吸暂停指数、低通气指数、AHI、190成正相关,与夜间最低SaO2成负相关。结论OSAHS患者血压变化主要以舒张压升高为主,睡眠呼吸紊乱对于OSAHS血压升高有着重要的意义,OSAHS可能为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生物力学原理。【方法】对45例OSAHS患者的BMI与AHI、最低SaO2、平均SaO2相关性进行研究,根据腭咽间隙解剖学及生物力学原理设计UPPP手术方法,对比术前术后AI、AHI、最低SaO2及平均SaO2,统计手术疗效。【结果】45例中95.56%肥胖,且均有腭咽间隙狭窄,其BMI与AHI、最低SaO2、平均SaO2显著相关。据生物力学原理设计的UPPP手术方法,术后AI(18.73±17.90)、AHI(27.24±20.89)、最低SaO2(69.84±13.66)%及平均SaO2(90.99±3.71)%均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近期总有效率84.62%;远期总有效率68.42%。【结论】UPPP是治疗OSAHS的有效方法,其生物力学原理是增大腭咽开放力,减小关闭力.以达到新的适当的腭咽开放力和关闭力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孙福财  张秀华  陈宏  曾海环 《浙江医学》2009,31(8):1092-1094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CSAHS)和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MSAHS)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中的构成比,并分析3者主要临床表现的差异。方法选取经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确诊的993例SAHS患者,对3种类型SAHS的主要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并作对比分析:同时对相关的观察指标[包括包括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平均及最低血氧饱和度(MSaO2、LSaO2)、血氧饱和度〈90%的累积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bL(〈90% T)]作组间的比较分析。结果(1)SAHS中OSAHS占96.4%,CSAHS占1.5%,MSAHS占2.1%。(2)与OSAHS组比较,CSAHS组患者白天嗜睡、夜尿增多、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下降、合并高血压及合并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或0.01),MSAHS组患者白天嗜睡、注意力下降及合并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3)与OSAHS组比较,CSAHS组患者AHI显著增加(P〈0.01),MSAHS组患者AHI亦明显增加(P〈0.05)。结论SAHS中OSAHS所占比例最大,但以CSAHS的临床症状最为严重,OSAHS临床症状最轻,MSAHS介于CSAHS及OSAHS之间;上述3种类型SAHS的发病机制如何导致临床症状的差异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及睡眠结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182例患者经多导睡眠图(PSG)检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以及单纯鼾症对照组;计算各组觉醒时间、非快动眼睡眠、快动眼睡眠各期所占比例并比较其百分比;比较各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 AHI)、BMI、总微觉醒次数(microarousal, MI)的差别;对各组AHI与BMI、S3+S4期睡眠百分比、MI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各组AHI与其BM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组的AHI与BMI进行相关性分析,两者呈正相关;各0SAHS组觉醒时间、S1+S2期睡眠、MI均高于单纯鼾症对照组(P<0.05);各0SAHS组S3+S4期睡眠均低于单纯鼾症对照组(P<0.05);各组的AHI与S3+S4期睡眠百分比、MI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478; r=0.785)。结论:AHI与BMI呈正相关,肥胖是OSAHS发生的重要病因;OSAHS患者存在睡眠结构紊乱,其严重程度与OSAHS病情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利用PSG评估CPAP和Auto-CPAP对不同程度OSAHS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与自动调节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Auto-CPAP)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时的选择性应用。方法60例轻中度(AHI≤40)OSAHS患者和60例重度(AHI〉40)OSAHS患者分别接受CPAP和Auto-CPAP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时PSG参数变化。结果轻中度OSAHS患者应用CPAP治疗较应用Auto-CPAP治疗睡眠结构明显改善(P〈0.05);重度OSAHS患者应用Auto-CPAP治疗较应用CPAP治疗的睡眠结构明显改善(P〈0.05)。包括睡眠潜伏期(SL)、睡眠效率(SE)、觉醒次数(WASO)、浅睡眠(Ⅰ期+Ⅱ期)、深睡眠(Ⅲ期+Ⅳ期)及REM期睡眠各占总睡眠时间(TST)的比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的变化。结论轻中度OSAHS患者选择应用CPAP治疗的效果优于应用Auto-CPAP治疗的效果。重度OSAHS患者选择应用Auto-CPAP治疗的效果优于应用CPAP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马骁  路盈  陈乾华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7):2052-2057
背景 肥胖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发生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多数OSAHS患者伴有中心性肥胖和内脏脂肪增加。心外膜脂肪厚度(EFT)是一种测量内脏脂肪的新型工具,目前探讨EFT与OSAHS疾病严重程度的研究仍鲜见报道。目的 探讨肥胖/非肥胖OSAHS患者EFT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航空总医院睡眠呼吸检测室行多导睡眠图(PSG)的OSAHS患者197例,同期选择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依据体质指数(BMI)将OSAHS患者分为肥胖组(BMI≥28.0 kg/m2)111例和非肥胖组(BMI<28.0 kg/m2)86例。OSAHS患者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轻度OSAHS(5次/h≤AHI<15次/h)、中度OSAHS(15次/h≤AHI<30次/h)和重度OSAHS(AHI≥30次/h)。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PSG监测指标,所有受试者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EFT。结果 肥胖组与非肥胖组OSAHS患者年龄、AHI、氧减饱和指数(ODI)、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EF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OSAHS患者女性比例、BMI、颈围、腰围、血氧饱和度<90%时间占总睡眠时间比例(Ts90%)高于非肥胖组(P<0.05)。对照组根据BMI≥28.0 kg/m2分为肥胖14例,非肥胖36例。在肥胖人群中,对照组与不同疾病严重程度OSAHS患者颈围、腰围、AHI、Ts90%、ODI、MSaO2、LSa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肥胖人群中,对照组与不同疾病严重程度OSAHS患者性别、颈围、AHI、Ts90%、ODI、MSaO2、LSaO2、EF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在肥胖OSHAS患者中,EFT与BMI、AHI、ODI呈正相关(P<0.05)。在非肥胖OSAHS患者中,EFT与BMI、颈围、AHI、Ts90%、ODI呈正相关,与LSaO2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颈围〔β=0.747,95%CI(-0.106,1.820)〕、EFT〔β=3.375,95%CI(-1.783,7.938)〕是肥胖OSHAS患者AHI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EFT〔β=4.346,95%CI(-0.081,8.771)〕是非肥胖患者AHI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 非肥胖不同疾病严重程度OSAHS患者间EFT有差异,EFT与BMI、AHI、ODI呈正相关,EFT可作为临床评估OSAHS疾病严重程度的一种客观指标,尤其是在非肥胖OSAHS人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短期治疗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中、重度OSAHS患者(AHI≥15)和15例对照者(AHI<15)进行血清CRP和ICAM-1水平的检测;对20例中、重度OSAHS患者进行4d nCPAP短期治疗并检测治疗后血清CRP和ICAM-1水平。比较中、重度患者血清CRP和ICAM-1水平与对照者有无差别以及nCPAP短期治疗对OSAHS患者血清CRP和ICAM-1水平有无影响。结果:患者血清CRP水平与AHI呈正相关(r=0.615,P<0.001),与夜间平均SaO2呈负相关(r=-0.682, P<0.001),与夜间最低SaO2亦呈负相关(r=-0.61,P<0.001);血清ICAM-1水平与AHI呈正相关(r=0.751,P<0.001),与夜间平均血SaO2呈负相关(r=-0.68,P<0.001),与夜间最低SaO2亦呈负相关(r=-0.656,P<0.001);血清CRP水平与ICAM-1水平呈正相关(r=0.437,P=0.009)。中、重度OSAHS患者血清CRP,ICAM-1水平较对照者增高(P<0.01)。中、重度OSAHS患者治疗后血清CRP, ICAM-1水平降低(P<0.01)。结论: OSAHS存在炎症反应,nCPAP短期治疗能减轻OSAHS患者机体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高原列车司乘人员中OSAHS患者睡眠障碍的情况。方法:选取高原列车司乘人员其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和非OSAHS患者各60例,利用7 h多导睡眠监测和Epworth量表进行评分分析高原列车司乘人员中OSAHS患者Epworth评分、AHI指数、Sa O2(%)及睡眠分期结构的情况。结果:实验组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为(16.85±4.20)分,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为(18.87±9.67),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为(82.85±7.71)%;对照组的Epworth评分为(4.38±1.87)分,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为2.35±0.95,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为(91.13±0.72)%;两组的Epworth评分和AHI指数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Ⅱ期非快动眼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为(57.50±1.87)%;Ⅲ期非快动眼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为(5.26±1.94)%;Ⅳ期非快动眼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为(4.43±2.99%);对照组Ⅱ期非快动眼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为(50.37±2.99)%;Ⅲ期非快动眼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为(5.30±1.51)%;Ⅳ期非快动眼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为(12.50±1.71)%;两组的Ⅱ期非快动眼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和Ⅳ期非快动眼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司乘人员从平原进入高原后,因缺氧发生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而导致高原列车司乘人员均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而OSAHS患者的睡眠障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